-
1 # 彥姐聊育兒
-
2 # 魏選坤
一、在兒時的記憶中,父母陪伴我讀書的聲音簡直比仙樂還美,一直伴隨著我長大成人。後來,我有了兒子,我把這種美好繼續。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會讀唐詩宋詞給他聽;清晨,我送他上學的路上,讓他把學過的內容複述給我聽;接他回來的時候,我倆共同講述詩詞的意境。一學期下來,他背誦唐詩宋詞88首,我給他發了一個大獎狀,並且打上了他最喜歡的紅五角星。後來,兒子有了女兒,兒子每天都陪著他的女兒講故事。在兒子的陪伴下,孫女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很快,她經常用故事書裡的新詞和我們講話,讓一家人其樂融融。
二、從三代人的伴讀經歷中,我認為有三點非常重要。一是音調要抑揚頓挫,讀出音樂美,要知道,父母的伴讀是孩子接觸到的第一首音樂,也是人生第一堂美育課,孩子會記憶一輩子的;二是要在讀中提問,我經常會用到“為什麼”、“怎麼樣”等疑問句,啟發孩子去思考,把他想像的世界呈現出來,那是一幅連我們大人都想像不到的美妙世界,把想像用夠,把美好講足,同時也促進記憶,提升效率。三是要反覆練習,利用接送孩子上學的途中,利用來客人了讓孩子即興表演等,這些都是伴讀的延伸和拓展,讓孩子在讀中學,在樂中記,在練中會,得到受用一輩子的童子功!
-
3 # 平凡的工程師
低年級學生閱讀課文,家長的陪伴很重要。在陪伴中幫助孩子解讀生字和講解孩子不懂的地方,這種陪伴實際上是低層次陪讀。在孩子讀小學時,給她作一個閱讀要求(課本或課本外),一篇文章讀後給爸爸媽媽講一講裡面主要故事情節,主要的人和事是什麼,文章給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如果是你來寫,你將如何寫。遇生詞查字典解決。這是比較高層次陪讀,既培養了孩子的閱讀能力,又培養了獨立自主的自學能力,還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在孩子閱讀中家長給孩子佈置任務,讓孩子帶著問題去閱讀,是高質量陪讀。
-
4 # 五道口的顏學姐
最近好幾位家長問,為什麼小孩讀書時會錯,會漏?我很無語,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不是很正常的嗎?他剛識字,閱讀也剛開始,有錯有漏都太正常了。
這裡面涉及到了一個如何陪伴低年級孩子讀課文的事情。我的意見是課文不需要陪伴,語文老師會做示範,你要做的就是多提供點機會讓孩子多閱讀。就同小孩走路一樣,剛開始走路歪歪斜斜很正常,你不會去糾正孩子的走路姿勢,而是讓他多走,自然就越走越好了。閱讀也是如此,不是去糾正錯誤,而是讓他多多閱讀,這些讀錯、讀漏都會解決。
家長名義上的陪伴其實是在不停指出孩子錯誤,這會給孩子帶來不少壓力,也不利於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很多教育專家都說了類似的話:順其自然,略加規範。家長們的目光還是要離孩子稍微遠一點。
-
5 # 小學語文馬老師
《新課程標準》提出:“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從低年級起,就應該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培養朗讀的興趣。”
家長如何陪伴低年級孩子讀課文呢?
首先要了解低年級孩子朗讀存在的問題:
1.朗讀時拖音,語速慢;
2.一種語速,一種語調,沒有停頓,沒有節奏,沒有輕重緩急的情感表達;
3.有識字障礙,沒有信心讀好。
針對以上情況,家長指導孩子朗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拓寬識字量,掃除朗讀時的生字障礙。
採取各種措施激發學生識字興趣,讓孩子認識更多的漢字。注重陪伴孩子在生活中識字。教會孩子認識漢字音、形、義的方法。熟練掌握直呼拼音的方法,以便在初讀課文時藉助拼音快速讀出、讀準生字。識字量增加了,藉助拼音讀課文時才不會感到吃力,才會有興趣、有信心地大聲讀課文。
2.重視範讀,引領孩子模仿朗讀。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家長可以先進行範讀。範讀時,強調突出停頓、重音、語調、節奏等四個方面。讀好後,讓孩子進行評價,從而水到渠成地對孩子的朗讀提出要求。
3.創設情境,讓朗讀有聲有色。
適當的情境創設,可以調動孩子的視覺、聽覺,這些感官興奮起來,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隨之也能積極地調動起來,這時,讓孩子進行朗讀,學生樂於讀,同時情感也會隨著語調、語速的起伏而自然流露。
在家讀課文要達到什麼要求呢?首先為自己定個目標,老師通常會讓孩子提前把課文讀五遍,為什麼要讀五遍呢?
第一遍就是為了讓孩子讀準每個字音,認識每個字詞。
第二遍讓孩子讀順,剛接觸一篇課文,即使第一遍孩子能一字不差地讀出,但未必就能讀順。第二遍就是讓孩子能把課文很順地讀出課文。
第三遍讀通,讓孩子透過讀能大致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大致的意思。
第四遍第五遍,孩子的記憶力一般都很好,讀得多了,自然也就逐漸記住了課文內容,最後就是讓孩子能夠有感情的朗讀或者熟讀成誦了。
低年級是培養孩子朗讀能力和朗讀興趣的關鍵時期,家長應該有意識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陪伴孩子朗讀課文這一工作。
-
6 # 教大育小
閱讀是教育的核心,學校教育中每一科的知識都是透過閱讀來學習的。那麼在孩子的早期,要獲得閱讀的能力是從朗讀開始的。
史斯蘭克·吉利蘭曾說:
你或許擁有無限財富,
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
但你永遠不會比我有財富,
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從這首簡短的小詩我們可以看出朗讀對孩子來說是多麼的重要。那麼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讀課文是必須的,家長可以這樣來做:第一:家長不要把老師佈置的讀課文當做一項作業來完成,傳遞給孩子不開心,無聊的資訊。而是把它當做一件有趣的事情來完成,
家長說話的語氣很重要。比如說:驚喜的說“哇,太棒了,有朗讀課文哦!!!”
第二:可以先從家長朗讀給孩子挺開始,當然要注意發音,情感,抑揚頓挫,把對課文,對書的熱愛融入其中。
第三:家長朗讀之後可以讓孩子嘗試著朗讀,然後讓孩子去感受那樣的美好。
第四:還可以抽時間家長和孩子一起朗讀,和孩子感受一起朗讀的快樂。
注意:朗讀的過程中時間很重要,最開始的時候不要時間太長,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如果時間長了,孩子會覺得和枯燥無味。
孩子越想讀的時間長,家長越要禁止,這樣的話可以保持孩子的積極性。
第五:家長可以擴充套件課文以外的朗讀,讓朗讀成為一種習慣,並且養成閱讀的習慣,最終形成孩子“渴望閱讀的模式”。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陪伴讀的時候家長的興趣也是最好的風向標,所以家長注意語氣,表情,控制時間,擴充套件閱讀是對孩子堅持最好的動力。
回覆列表
首先,陪伴閱讀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不一定侷限於讀課文,要從小帶著孩子一起讀美文。需要家長先練習一下發音精準的普通話朗讀。然後可以選擇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或唯美的敘事散文先給孩子讀,要充滿感情地用心靈去讀,孩子就會被你感染。
然後你可讓孩子先講講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他無論怎麼說,都為他鼓掌,讚許和鼓勵,然後讓他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讀給你聽。
這個過程千萬不能勉強,如果孩子感受不到朗誦之美,不願意投入感情去讀,就不要強迫他這麼做。你可以自己讀著玩,潛移默化地影響他,然後問他,你想和我一起讀嗎?直到有一天他說:“好啊”。你們之間一段美妙的親子時光就可以開啟了。可以先帶孩子看看《朗讀者》這個電影或聽一聽《朗讀者》這個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