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嘀哩在此

    是這樣,沒有一個人活下來。看名字就知道結局的小說:十個人應邀來到孤島上,然後一個個接著死掉的故事,最後,無人生還。

    阿婆寫的非常好,一定要看!

    如果你不想看阿加莎的原著小說,那麼2015年的英劇《無人生還》是根據小說改編的,我覺得也還不錯,其中隆巴頓特別帥,就是圖中間這個,神似裘花,推薦給大家看一看。

    還有,《明星大偵探》恐怖童謠,也是根據《無人生還》改編的,超級可怕的。

  • 2 # 四味書

    您如果想知道這本書是不是推理小說的巔峰,首先您要先看完這本書,然後再多看一些其他的偵探推理小說,這樣自己心裡就大致有了一個參考,咱們拿武俠小說舉例子,有點人喜歡金庸老師的作品,認為金庸就是武俠小說的巔峰,但是同樣,有的人就是喜歡古龍老師的作品。

    所以,“有人說”挺不靠譜的!自己看,來的實在!

  • 3 # 沙梨大南方

    十個小黑人

    十個小黑人外出用餐,

    一個噎死還剩九個

    九個小黑人熬夜到很晚

    一個睡過頭還剩八個

    八個小黑人到德文遊玩,

    一個說要留在那還剩七個。

    七個小黑人在砍柴,

    一個把自己砍成兩半還剩六個。

    六個小黑人玩蜂窩,

    一隻大黃蜂叮死一個還剩五個。

    五個小黑人進法院,

    一個被留下還剩四個。

    四個小黑人到海邊,

    一條紅鯡魚吞下一個還剩三個。

    三個小黑人走進動物園,

    一隻大熊抓走一個還剩兩個。

    兩個小黑人站在太陽下,

    一個被曬死只剩一個。

    一個小黑人太孤單,

    他吊死了自己一個也不剩。

    一首掛在牆上的普通的童謠,竟成為恐怖殺人的詛咒,十個素昧平生且職業經歷各不相同之人受到神秘的歐文先生邀請,來到一個荒蕪的小島豪宅度假,船伕送大家到達後就離開了,這小島與世隔絕,加上惡劣的天氣根本沒法離開。晚餐的時候主人也沒有出現,只有一位管家和廚娘招待大家,對於接下來的事情也沒有任何頭緒,每個人疑惑茫然卻又只得繼續在荒島上等下去。晚餐結束後,突然有一個詭異的錄音質控在場的每個人都犯下了罪孽,並告訴他們全部都要死,眾人驚慌失措,開始檢視對方是誰?

    但即使各種排除法,推理法都找不到兇手,10人裡,一個接一個的離奇死亡,

    死亡方式,竟跟每間房裡所掛的兒歌內容,一模一樣。而且每死一人,放在客廳桌上計程車兵雕像,就會減少一個。他們也發現,這個主人歐文根本不會來,而天氣惡劣沒有交通工具,逃離此島也是不可能的事,唯一隻有找出兇手和策劃者,但人數仍然在減少......

      所有人陷入恐慌。

      誰,才是兇手?

    直到後來揭曉謎底,這裡的10個人確實都犯有大錯重罪,各種原因,都在法律可以處置之外繼續逍遙,即使有的保有善良,即使有的看上去正義純真.

    最後結局揭曉了個人所犯的罪孽:

    1、紈絝小哥:開車撞死了兩個小孩

    2、廚娘(管家的老婆):目睹丈夫捂死了房東太太而見死不救

    3、管家:捂死房東太太

    4、將軍:因為手下與自己的老婆有姦情,用槍射殺了手下

    5、慈善家老太:把懷有身孕的養女趕出家門,導致養女走投無路臥軌自殺

    6、醫生:因自己心神不寧的原因導致手術失敗,病人死亡

    7、警察:在警局將一個同性戀毆打致死

    8、身材好到爆的小哥(和女主有戀情):作為軍隊一員,在非洲部落殺死了21個人

    9、女主:作為家庭教師有意設計讓主人家的小孩淹死,假裝自己來不及施救(一廂情願的想讓自己的愛人,小孩的叔叔獲得遺產 )

    10、法官:終極大BOSS,整個事件的策劃者,他自己認為代表法律懲罰這些逍遙法外之人,反正自己也病入膏肓.

  • 4 # 莎師弟要努力

    一邊吃超大超甜的草莓

    一邊讀阿加莎·克里斯蒂《無人生還》

    一個人靜靜地看這部書,不自覺好似自己身處在那個孤島,緊張的不行,可又停不下來

    一場所謂正義裁決,呈現芸芸眾生相

    這場遊戲的操縱者,瞭解人性,把握眾人心理,思維縝密。營造這種在劫難逃的宿命感,使得人人自危,互相戒備,彼此懷疑,最終無人生還。

    兇手完成了藝術一般的謀殺。

  • 5 # 大翎愛寫字

    我認為,說《無人生還》是巔峰有點過了,但它仍不失為一部好的偵探推理作品。

    作者阿加莎(粉絲們喜歡叫她阿婆)被譽為“偵探小說女王”,也是史上最暢銷的著書作家,可見其作品的影響力還是不容忽視的。

    先不說作品的核心思想,由於阿婆生活的年代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那時候人們的三觀跟現代人還是有挺大出入的,因此她的一些作品(特別是結局)所反映出來的價值觀會產生一些爭議。

    但如果只針對偵探推理小說寫作本身,阿婆的縝密邏輯和完整架構都能讓人心服口服,用俗話來說,就是不會亂給自己挖坑而又填補不上。

    阿婆曾說:“《無人生還》這個故事的創作歷程比較艱辛,一要把情節設計得合情合理,二又不能把謎底過於明顯地透露出來。”

    作為讀者,我能深刻體會到該作品的創作過程的確不容易。

    首先,這十個人得按照那首“小兵童謠”的歌詞逐一死去。喜歡看偵探小說的朋友應該會覺得這個設定有點眼熟,小時候我老愛看日本漫畫《金田一事件簿》,裡面那些孤島斷聯、恐怖童謠、玩偶失蹤等元素,其實首創人就是阿婆。

    而童謠本身所提到的死法其實並不常見,比如被黃蜂叮死、被動物園大熊襲擊、被紅鯡魚吞食……因此,阿婆用“意象”的方式取代這些奇葩的死法,比如用針筒代替黃蜂針,用動物石像代替大熊等。

    讀者閱讀時並沒有覺得生硬或奇怪,這就是元祖的功力。

    其次,十個人裡總得安排一個兇手。阿婆在這裡利用了人們的常規思維,按理說,死剩的最後兩個人,一定有一個是兇手。可偏偏這個故事最巧妙的地方是,兇手竟然設定一個自己“裝死”的橋段,矇騙了故事裡的人,也成功矇騙了讀者。

    順便,阿婆也能在最後兩個矇在鼓裡的倖存者的搏殺中,揭露人性自私而悲涼的一面。我認為,這就是《無人生還》最為出彩的地方。

    最後,既然十個人全死光光,那到底該由誰來解開謎底?說實話,我看到最後一個人上吊自殺那段,仍是迷迷糊糊的,搞不清楚誰是兇手。而後面上島查案的警察所發現的蛛絲馬跡也讓我暈頭轉向,若不是阿婆最後安排了一章《兇手的獨白》,我可要氣得扔書了。

    阿婆估計預料到讀者的迷惑,因此特意來一章詳細的解釋,包括兇手的作案動機、作案方式以及兇手最後是如何自殺的(兇手才是最後一個死的人)。

    在這個獨白的章節裡,除了交代一切事情的原委,更重要的是表達作者的一個價值觀,那就是“我一直深深地感到,正義應該戰勝一切。”

    阿婆透過賦予兇手“法官”這麼一個角色來執行罪惡的懲罰,這個表現方式我覺得還有待爭議,但光從寫作手法上,我覺得《無人生還》的設計依舊是獨樹一幟的。

    至於題主所問的:結局是不是沒有一個人生還?答案當然是。

    這部作品曾有多個譯名,我認為《無人生還》最為貼切原著書名“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島上的十個“小兵”,在絕望和恐懼的煎熬下,最終,一個不剩,一個不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覺得自己最醜,經常抑鬱,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