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竹杖芒鞋輕勝馬

    在三國的很多英雄裡面,我最喜歡的是曹操,因為第一曹操非常大氣,曹操是真實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詐狡猾殘忍,都表現的從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誠而坦然,這是一種大氣。如果你讀過曹操的《觀滄海》,也能感受到這種氣勢。第二桃桃也很可愛,生活中的曹操常常穿泊頭做的衣服,腰裡掛一個皮質的要包用來裝手巾之類的零碎東西。與人交談也沒什麼顧忌,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就連對曹操不太友好的草滿壯都說其本意是給淘淘扣上輕浮的帽子,然而從中我們讀出曹操就是率真風趣,灑脫隨和。第三,曹操喜歡說真話,桃桃最可愛,同時也是最招人嫉恨之處,就是他說真話本來搞政治鬥爭,在官場上混難免要講些假話,至少上要講客套話,所謂奸雄。但是他的文章《讓縣自明本志令》。卻寫得明明白白,實實在在通便,大白話一點官腔都沒有。第四,濤濤比較寬容,曹操是一個有仇必報的人,也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很多與他為敵的人背叛他的人他都放過了,比如魏種,比如陳宮。最後一點,淘淘和諸葛亮一樣,既是新秩序的建設者,又是舊制度的改革者。所以范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中說曹操在北方,諸葛亮在蜀國都割去了一些東漢漢的惡政。濤濤是古今罕見的曠世奇才。

  • 2 # 樂天派周先俊

    喜歡劉備,仁心宅厚,志大才博,禮賢下士,能擁有一代頂尖謀臣軍機諸葛亮,和號稱五虎上將的關張趙馬黃,及一班萬夫莫擋的良將,並非曹操孫權能比。

  • 3 # 禪悟淨慧

    三國時期,天下爭雄。各自為政,紛亂世道。

    三國時期有十八路諸侯,各霸一方,說白了就是十八個小諸侯國。

    比較強大的應是魏蜀吳三個國家,其他的都是小諸侯國。在這些國家裡我喜歡曹操曹孟德,為什麼呢?理由如下。

    雖然說曹操是靠平滅黃巾軍起家的,黃巾軍是起義農民軍。照說不應該喜歡曹操,應該認為曹操是反動派。但是在那個時代誰又是正義的呢?曹操為朝廷平亂可以說曹操是正義的。

    在三國演義裡,曹操是奸雄,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可謂不仁不義的奸臣,話又說回來,曹操的所作所為還可以理解的,為什麼呢?因為曹操這個政治家,軍事家,是為理想而戰。他有一句名言【寧可我負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負我】,人都為己可以理解。

    曹操和劉備相比,劉備雖說是大漢皇叔,羅貫中以正面影響來歌頌他。可是劉備為人處世不厚道,就趙雲來說,七進七出救了阿斗。劉備對這位忠勇之士耍心計,趙雲在三國武將排名第二,然而一直到劉備死了,也沒重用提拔,讓人心寒啊!大耳賊不可交也……。

    曹操和孫權相比,孫權沒有曹操的氣度和膽略,更沒有曹操的戰略眼光。孫權只能是老守田園的小國君,小政治家。

    曹操能在三國中縱橫四海,靠的是超人的智慧,小地主階級出身的曹操,具有常人不具備的才華。我喜歡曹操的政治家氣度,文學家的風度,戰略家的深遠眼光。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 4 # 使用者李森

    《三國演義》帝王紛多,各有千秋。看貫了劉備,曹操的故事,覺得有點喜歡孫權這個人了。

    有詩日: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群僚肯盡忠,二十四年興大業,龍盤虎踞在江東。

    孫權可算年輕有為,十七八歲就接了班,在當時環境,要有所作為,可謂壓力山大。面對北方大國魏國虎視耽耽,西面鄰居蜀國己強勢掘起而且還有邊界紛爭。兩個都得罪不起,考驗孫權的是如何給自己定位,那就是聯蜀抗魏,不搞中立。這點孫權可算謀略深遠,計高一籌。

    赤壁一戰,五萬對八十萬得有何種膽量?當時主戰少數,求和保者眾多,孫權自有主見力排眾異,決然開戰。

    在蜀國的配合下大敗曹軍,取得空前勝利,當年的孫權只有二十六歲。可見孫權非凡的膽略。但赤壁之戰的勝利,穩固了三國能能鼎立局面。

    孫權知人善任,善於聽從下屬意見,把各種不同意見綜合起來,再做決斷,不搞一言堂,這是身為帝王而難能可貴的。重用周瑜魯肅等賢臣,即使他們犯了錯誤也能包容。濫殺現象極少,促使群臣皆力盡忠效力。不得不說孫權具有傑出的領導材能。!

    孫權注重民眾生息,採取廣泛的屯田制度,減輕人民負擔,同時開發海南島擴大了疆土範圍,孫權在位五十餘年把東吳建成繁榮昌盛的國家,成為三國當中延續時間最長的國家,直到孫權死後二十多年才滅亡。

    與眾歷史人物一樣,孫權也有憂猶寡斷的一面,尤其晚年疑心很重,為立嗣之爭犯了大錯,殺了許多名臣,廢了孫和,賜死孫霸,為孫權死後的權力之爭留下了隱患。

    孫權這個人書中著墨不多,許多細節還有待探討。但他的可人之處還是可圈可點的。就連他的對手曹操也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 5 # 魯源

    三國時期歷史上大概有13位帝王,如十三位歷史最著名的是魏武帝曹操、漢昭烈帝劉備、吳大帝孫權、魏明帝曹睿、漢孝懷帝劉禪、吳景帝孫休、魏文帝曹丕、高貴鄉公曹髦、魏元帝曹奐、吳烏程侯孫皓、魏齊王曹芳、武烈帝孫堅等。

    最喜歡的是劉備。因為,《三國演義》將劉備塑造成了一個仁義禮智信的梟雄,一個儒家思想的產物。在演義中,劉備是仁義雙全的人,也是個靠眼淚吃飯的人,但他實則是個豪氣沖天、英姿勃發的亂世梟雄。劉備白帝城託孤,對諸葛亮說了一番話,簡單來說就是“這孩子你看的上的話就輔佐,看不上的話就廢了他”,這是個試探,諸葛亮也不傻,所以承諾輔佐幼主,至死不渝。很多人也說劉備虛偽,可是他們不懂得帝王心術,後來都是被儒家思想使然。

    在《三國演義》是尊劉貶曹,即使劉備部下也被美化或者神化。但是,真實的劉備的確是一個善解人意、普度眾生的人。

    更重要的是劉備曾在平原做過縣令,至今都有一些傳說和故事,人們大都很喜歡他的善良、友情、義氣、厚道、寬容與包容等為人處世之道。

  • 6 # 圯上老人

    曹操。因為他能文能武,既能指揮千軍萬馬,又能呤詩作賦,才華橫溢,遠在劉備孫權之上。

    曹操的著名詩句流傳千古,膾炙人口。如今時過一千多年了,凡中學生文化以上的炎黃子孫,可隨口背出曹操的"人生幾何?對灑當歌。此如朝露,去日苦多”,又如觀蒼海等等……

    歷史上很多史學家把曹操描畫為”奸臣”,不重信義。如果他真是這樣,為何在曹操麾下,大將齊滿,死忠曹操?猛將多如牛毛。而劉備除關羽張飛趙雲黃忠姜維外,別無幾人。孫權僅有周瑜,其他將軍更無關張名聲大,不值一提。

    所以,綜上所述,真正有作為並統一天下的君主,非曹操莫屬也。

  • 7 # 文史濟世

    在《三國演義》作者心目中,劉備是正統,對於這一點,本人不認同,劉備除了姓劉,與嫡系劉邦不知道差多少代。要是真的忠於漢室,為什麼不找嫡系當皇帝,自己迫不及待地坐上了龍椅,屬於表裡不一的假仁義。

    孫權沒有爭霸天下的資本,但稱雄一方綽綽有餘。其兄長孫策就說過,爭雄天下,你不如我,據守一方家業,我不如你,還有“生子當如孫仲謀”一說。

    統一天下,最有條件的是魏國,因為魏國的土地人口最多,經濟實力最強。曹操是大詩人,政治家和軍事家,按理說,應該能夠統一天下。但曹操最大的毛病是多疑驕傲,還有好色,有南征為二喬的說法。在赤壁一戰,輕視孫權和劉備,在腳跟未站穩就急於決戰。說曹操多疑,那是短視的多疑。對黃蓋的假投降,以及手下司馬懿的危機,他沒有看出來,這一點比劉邦差遠了。

    要說命最好的還是司馬懿,活了七十二,在古代中國,算是長壽的了。還有最重要一點,遇到強大的敵人,要麼閉關不戰,不給對手機會,要麼裝病,使敵手放鬆警惕。各路豪傑爭來爭去,還是司馬家最終是勝利者。

    至於其他三國的後代皇帝,他們都是父親給打好了大廈的基礎,沒有比父親強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桉樹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