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共論矛盾

    儒道佛,幾為一體。

    儒,需人。

    道,引領。

    佛,非人。

    有我,需要大道引領,走向無我。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 2 # 閒看秋風999

    憤怒出詩人;潦倒出作家。

    如果曹雪芹不是祖輩因為清朝皇帝的更換而失寵,如果曹寅沒有受牽連而被抄家而遭殃,以他的出身和自小所受的儒家教育,曹雪芹的未來說不定也會是一個大儒!

    可是,世事難料,盛極必衰。在清朝最高統治者的親自打壓下,徹底斷送了曹雪芹的仕途;由於家道中落,也讓曹雪芹體會到了什麼是世態炎涼。

    因此,曹雪芹才在《紅樓夢》一書中藉助男主人公賈寶玉之口,對儒家思想痛加駁斥:

    在賈寶玉的眼裡,那是一個以皇帝為頭子的國家,實行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進行殘暴的統治,官吏營私舞弊,為少數富貴者服務;

    官方哲學儒家學說、程朱理學嚴密控制人們的思想,致使“以理殺人”比“以法殺人”還要殘酷;國家的科舉制度和民間的義學,都很腐敗,窒息人才的生長;

    包辦的門第的婚姻制度,制約著青年男女,是他們婚姻自主的最大障礙,造成無數青年人的不幸;

    封建統治者窮奢極欲,道德淪喪;封建統治者的殘酷壓迫,激起被統治的農民、奴僕們不得不奮起反抗反抗等等。

    所以,曹雪芹或者說他筆下的人物賈寶玉,也只有看破紅塵,出家為上。其實,不只是曹雪芹,幾乎所有的中國古代成名的文人墨客無一不是科舉受阻,轉而投奔了釋迦摩尼或者老子

    也只有如此,他們才為後人留下了千古傳唱的佳作美文。,比如李白,比如蘇東坡,比如王維等等等等。

  • 3 # 質躍

    鉗制讀書人的思想。封建社會,儒家一套皆為帝王權力服務的,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光耀門族,做人上人等,紅樓夢的作者作為讀書人,是嚴格按家風家規那一套,儒家讀書目的就是做官,八股文章,在這一套等級森嚴的關係制度內,個人是極度受壓迫的,哪裡有什麼自由,人身依附關係,一級壓一級。紅樓夢的作者之所以感觸比一般的人更深刻,是他的與生俱來的生活環境與個人秉性使然,家境的起落沉浮這鉅變的客觀環境深深的刺痛了他,使他徹底的絕望的看清了感受了封建社會的扭曲人性,

    紅樓夢作者作為一個讀書人受時代的侷限,必須按儒家的官場家道那些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走,這令其精神痛苦,當家道轟然衰敗,一下子突然的打擊,完全令他失望;那麼另一方面的佛家、道家也就必然是其嚮往的歸宿了,成了其精神的食糧藥物,人的精神呀總得有寄託,那個社會還有更多選擇嘛?

    《紅樓夢》裡的原話“走出名利無雙地,打出樊籠第一關。”這是賈寶玉一時的心境。其實也就是紅樓夢作者自己心境的一種對映。打破籓籠,在紅樓夢作者看來儒家的那一套讀四書五經的求名唯利升官發財的於他而言就是人生的累贅就是籓籠。人成了設計好的制度的奴隸。而佛家、道家所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其本身立意就不在三綱五常之內,所以,儒家名利權勢下的家道越是衰敗,形成鮮明對比的反差越大,對深處其中的作為讀書人的作者刺激越大,無疑,佛、道家那些對於作者反而越是心靈的解脫是精神的解放,那是久壓重重下的如釋重負,困困頓頓之後的豁然開朗啊......一面是儒家的封建社會觀念擠著壓著,一面是佛家、道家的放下解脫招著迎著,可謂是,一面壓的越狠越重,另一面對其的召喚越有吸引力魅力,終於,遁入空門......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4 # 老瓜瓢

    窮極著,生變!

    在儒家的體制下,父輩和自己境遇落差太大,掙扎得失意,心靈受到巨大沖擊。所以,從尊尚儒家,轉而嚮往道、佛。

    一種推斷:儒家是入世的學問,佛家、道家偏重於出世。思想的轉變,可以認為是由於在大爭之世不得意而造成的。淺直地說,就是失敗者的自我調整之法!

    另一種推斷:灼灼凡世,紛紛擾擾,品性高潔,有出塵的念頭!

  • 5 # 東方國學

    紅樓夢由清人曹雪芹所作,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曹雪芹鄙視儒家,偏向道、佛兩家是大家所公認的。但是為什麼呢?我們可以從他的人生經歷、以及紅樓夢在內容上的呈現方式來看。

    曹雪芹祖上三四代,從曹振彥開始擔任江寧織造一職。織造的職務,主要為皇帝管理製造和採辦宮廷用品,還同時擔任替皇帝蒐集情報的工作, 也就是說,明面是為皇帝做生意並管理皇帝的日常用度,實際上是起到監察當地官員的情況,這種工作只能由皇帝最親近的人來做,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小時候曾做過康熙的伴讀,以後又擔任御前侍衛,可見曹家當時地位之高。

    但是這種工作和當朝皇帝的命運息息相關,當皇帝換屆的時候,就是曹家歇業的時候,因為新的皇帝會任用一批屬於他自己的親信來做類似的工作。所以在雍正繼位後,曹家遭受冷落,雍正五年(1727)末、六年(1728)初, 曹因織造差員勒索驛站及虧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被“枷號”,曹寅遺孀與小輩等家口遷回北京,靠發還的崇文門外少量房屋度日。曹家從此敗落。

    經歷這樣家族變遷的曹雪芹,因此對功名利祿看的很輕,進而一概對儒家那套求取功名的學問進行排斥,轉而追求道家、佛家自然虛無的境界,這便成為他創作《紅樓夢》重要的生活基礎。所以才有了下面的感慨,也堪稱經典之語: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現曹雪芹故居在北京植物園,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

  • 6 # 韓旦之職場頻道

    《紅樓夢》也叫《石頭記》,整個過程描寫了這塊石頭體驗人的七情六慾和社會百態之後消失在茫茫大雪之中。

    作者曹雪芹,塑造的石頭,更多的注重石頭的本性,一切的一切都是圍著石頭轉,而不是石頭如何去融入社會,成為社會棟樑。

    從某種意義上講,石頭代表了一種思想,個人本位主義,儒家代表集體主義,個人本位與集體主義的思想本身是矛盾的,顯然小說中比較排斥儒家。

    佛家代表即世、道家代表超世,儒家代表入世,更確切的是佛家是勞苦大眾的福音,道家是未入仕的知識分子的精神依託,儒家是為政者的理論支柱,所以,小說的人物“石頭”追求的是自己個性的生活,不是集體主義的,所以對佛家、道家不排斥。

    曹雪芹,是否在政府任職或者有點邊緣閒差,有勞諸位去深究,但絕對不是皇帝心中可以為國在政治、軍事上能建立偉大功勳的人,而讀書人的追求,最宏大也是成帝王師,曹雪芹的身份也造就了對儒家的排斥,才崇佛道家,完成了最偉大的作品《紅樓夢》。

    筆者的分析這個是核心,其實引申的就很多,比如說,王權的沒落,反封建,個人主義,文學對政治的報復等等很多,後來被禁也估計有很多原因,不單單是兒女私情。

    小說的發展是因為,經濟的發展,有很多在市場上生活豐裕的人,去追求一個文化消遣方式,這種文學形式就出現了,文字通俗,故事完整,能引人入勝,而且,有點更多的階層思考,從這個角度,這些人雖然推崇儒學,但生活上更迷戀佛、道之學。

  • 7 # 艾山山

    應該修正一下,為很鄙夷孔儒的儒家。儒飛先秦之儒和孔子至今的右儒“儒家”。再者,紅樓夢極盡嘲諷佛家和道家,並非作者說的傾向佛家和道家,作者的世界觀,儒家佛家道家都是後巫神棍,反民生,雖然非常痛恨國賊蠹祿致癌末世的儒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經編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