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棋中卒75

    其實一代名將陸遜之死,也給我們後人提出了一個疑問:真理究竟能否戰勝邪惡?

    陸遜推太子孫和立位也是為孫權的江山作想。因為當時太子孫和的能力比魯王孫霸能力要強,所以陸遜強推太子立位。但孫權聽信讒言,決定要廢除太子。陸遜一片好心急忙上書孫權,孫權看後勃然大怒,於是從此開始對陸遜起了疑心,然後又以親附太子之罪將陸遜外甥流放,並對其親信下獄處死。接著孫權又派宦官前去恐嚇陸遜,陸遜知道自已死期已到,後來病恨交加,含冤離開人世。

  • 2 # 大飛熊騎士

    這其實和東吳的政治環境背景,孫權晚年昏聵多疑,感覺失去對大臣們的掌控,有重大的關係。

    (影視中的陸遜)

    東吳的政體從本質來說,還是一方的諸侯軍閥,既沒有曹魏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沒有蜀漢的“恢復漢室”的政治優勢,而這些正是吸引人才,團結內部上下一心的重要資本。當然,東吳也並非少了這種政治資本就不能團結一心了,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都證明了東吳的牢固,畢竟人性的“趨利避害”更重要。只不過,赤壁之戰,面對代表漢廷的曹魏,還是出現了張昭等一批主和派(張昭也因為這事被晚年孫權羞辱),夷陵之戰則是孫權先示弱求和,劉備也違背了“恢復漢室”的目標,因此在政治優勢上,成了東吳的一方。所以,前期的東吳善於“打太極”,一會和蜀漢聯盟,一會和曹操,曹丕暗通曲款,陸遜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打贏了夷陵之戰,石亭之戰等功績。

    但是,隨著三國鼎立漸漸穩定,進入對峙期間,東吳的內部問題開始暴露出來。因為,當年孫策,孫權開拓東吳時,為了壓制當地豪族,啟用了一大批北方戰亂,南下計程車人。隨著,三國政治的穩固,北方也停止了“北土南流”,原來的北方南下士族隨著時間的推進,就成了新的豪族,這些世家大族之間又互相聯姻交往,於是東吳的政體都控制在這些人的手上,其中特別是陸遜為代表的陸家,顧,朱,張四大家族。沒有政治資本的孫吳環境,不得不讓孫權擔心起來,一旦權臣上位,東吳隨時改朝換代。於是,孫權面對滿朝世家子弟的東吳,先是讓暨豔進行官制改革,結果被豪族抵制,孫權不得不妥協,殺了暨豔,但是借“暨豔案”打擊了張溫和朱據。過了幾年,又設定了典校郎來監控百官,結果發生了“呂壹亂政”事件。縱觀孫權兩次洗牌集權的失敗,除了孫權所用非人,特別是任用呂壹外,可見東吳豪族的權勢也是根深蒂固的。

    (顧陸朱張東吳四大豪族,代表人物分別是顧雍,陸遜,朱恆,張溫)

    到了孫權晚年,越發昏聵,特別是前兩次的失敗,更是讓他多疑猜忌,由此引發了第三次孫權和群臣的爭鬥,這就是“二宮之爭”。當時,太子孫登病死,於是群臣分別支援新太子孫和,以及魯王孫霸,孫權正好利用群臣為自己利益站隊,讓他們互相制衡。陸遜本來是站在中間的,還勸全綜不要陷入太深,結果全綜反倒責怪起陸遜。原來,陸遜的親近的吾粲,朱據,侄子顧譚(顧雍之孫)等人都是“太子黨”,陸遜又因正統替太子說話,自然也成了“太子黨”,因此觸怒了孫權。於是,孫權把陸遜的侄子流放了,吾粲被處死,又派使者多次羞辱陸遜,導致陸遜氣死。

    這不得不說孫權昏聵了,他是害怕位高權重的陸遜結成一黨而坐大,危害孫吳的統治。陸遜去世後,孫權斷絕了陸遜之子陸抗的賓客,然後用楊竺彈劾陸遜二十事責問陸抗,這些動作都表明孫權此時對陸遜極度不信任,幸虧陸抗反應得當,最後還得到重用。而孫權所謂的“二宮之爭”,越演越烈,孫權雖然打擊了大批重臣,最後只好廢掉孫和,賜死孫霸收場。孫權去世後,諸葛恪被孫峻算計,此後發生了孫峻,孫綝亂政之事,於是東吳的敗亡已經不可避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星期我家的油菜籽和蠶豆已經收了,剩下油菜杆和蠶豆杆怎麼處理比較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