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未濟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吧

    康乾盛世本來就是康熙,雍正,乾隆前期這個階段,雍正時期也是盛世啊。

    如果非要說最鼎盛時期,確實是乾隆前期,舉個例子就明白了,物理中速度加速度越來越小直到為0的這個階段,增長雖然緩慢,但是速度整體還是在增加的。就是說,乾隆前期是藉著康熙和雍正的光,國力才如此強盛。

    乾隆後期,清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將清朝帶入鼎盛並不是乾隆的功勞。總要有點時間來發展。比如雍正的攤丁入畝政策,使得人口增加,乾隆時期人口有很多,生孩子總是需要時間的。雍正執政時間短一些,要是再多執政十年,情況就不一樣了。壽命到這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論能力,雍正絕對是比乾隆好的皇帝。最終要的還是時間,就像漢朝休養生息,直到漢武帝時期才有力量出擊匈奴。雍正為清朝盛世是做出了巨大貢獻的。

  • 2 # 四野後人論歷史

    雍正皇帝雖然勤政但沒有給清王朝帶來鼎盛,主要原因恰如曹雪芹評判賈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

    世運偏消”那樣,此時的封建社會已經進入未期,不管雍正皇帝如何勤政,清王朝的衰落命運是歷史所決定的,這不是他個人的能力所能解決的問題。

  • 3 # 老白閒聊

    清朝最強盛時期應該就是康雍乾盛世,康熙就不必說了,那是清朝最有作為的君主。雍正也很不錯,在位期間,繁榮昌盛,國泰民安,要不然哪有後來的乾隆盛世。雍正在位時間短,可能比不上康熙,但絕對要比乾隆強。

  • 4 # 黃立清3

    雍正王朝之所以沒能達到清朝鼎盛有三個原因。

    第一康熙爺遺留的問題。康熙王朝在解決三蕃問題、臺灣問題、葛爾丹問題消耗了大量國力,至使國庫空虛,留給雍正王朝只是一個沒有錢的王朝,雍正爺必須解決財庫虧空,所以採取了很多施政措施比如“火耗歸公”“攤丁入畝”等,這些施政措施很好的解決了財政問題卻得罪了一大批士紳,他們對雍正爺鐵血般舉措敢怒不敢言,因此田文鏡被他們稱作酷吏,對雍正王朝大肆抨擊,因此後世對雍正王朝並不是真正瞭解。

    第二康熙王朝九子奪嫡影響深遠。以八爺為首的奪嫡派一直不承認雍正的正統地位,說雍正是以非正當手段得到的皇位,為了消除影響,鞏固自己的皇權,雍正爺可謂是痛下殺手把八爺黨一碗打盡,殺頭的殺頭,流放的流放。為了鞏固皇權和革新吏治加強皇權,為解決西北問題設計軍機處,至使清朝的皇權達到頂峰,而這一切的受益者全部給了他兒子乾隆,一個吏治清明,皇權高度集中的王朝。

    第三最重要的雍正王朝存在的時間並不長。現在大家都知道雍正是清朝最勤政的皇帝,而正是因為雍正王朝存在的時間短讓後世覺得雍正王朝的貢獻全部都是乾隆皇帝的,並且康熙和乾隆都活的比較久,讓雍正王朝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地位,在我們看來是承上啟下,而在當時人們只記得乾隆王朝的繁華和頂盛,之所以有康乾盛世,雍正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然而因為雍正王朝都比康熙王朝和乾隆盛世存在時間短,以至於人們都忘記了雍正王朝所做的貢獻。

  • 5 # 正說清代十二朝

    導語: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康熙皇帝皇四子,生母系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康熙十七年出生。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駕崩,按照康熙皇帝傳位遺詔,皇四子胤禛繼承大位,是為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在位13年,在位期間大力整頓吏治、推行財政改革、努力改善民生等,推動康熙朝晚期一度停滯發展的盛世狀態再度高速發展,為清朝鼎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絕對基礎。雍正皇帝系清朝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勤政皇帝”。

    那麼,就這樣一位勤於政事、殫精竭慮的“勤政”帝王,為何沒能將清朝帶入鼎盛呢,個人認為有三點原因:

    1、康熙朝晚期出現的弊端太多和雍正皇帝在位年限太短的矛盾

    步入晚年的康熙皇帝似乎想要躺在自己舊日的“豐功偉績”上接受億兆黎民的敬仰,而忽略了對朝政的管理、對官員的約束。一向以“仁”治國的康熙皇帝在晚年更是對官員放縱太多、縱容太多,以至於朝政不明、官風不正、貪腐成風。康熙皇帝的態度嚴重製約了“康熙盛世”的繼續發展甚至一度處於停滯乃至倒退的狀態,也就是說雍正皇帝從康熙皇帝手中接過的並不是一個實力強大的盛世王朝,而是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虛晃盛世。

    雍正皇帝繼位以後,康熙朝懸而未決的羅卜藏丹津叛亂問題又佔用了他部分時間,在平定了西北叛亂以後,雍正皇帝才正式開始著手對國庫欠款、官員貪腐、八旗陋習、財政弊端等的整治個改革。雖然雍正皇帝的政治、改革力度很大,也確實收到了很明顯的成效,但康熙朝數時間累計下來的虧損和後期出現的倒退現象並不是雍正皇帝十幾年就能彌補過來的。

    2、整頓吏治和難有作為之間的矛盾

    雍正皇帝繼位以後,針對官風不正、官員貪腐的情況,大加整治,這對於當時的清王朝統治階層、決策階層乃至各級政府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但對此類情況深痛惡覺的雍正皇帝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用力過猛、整治過狠,沒有留給各級官員任何適應和緩和的機會。突然的高壓統治和嚴厲整治,讓很多官員包括朝廷重臣、諸王貝勒們都倍感壓力,甚至一度出現了“不作為就不犯錯”、“不犯錯就能平安渡過”的惡性迴圈,這就導致了官員不作為、無政績的結果。

    朝廷各級官員整天處於“惶惶不可終日”的狀態之下,別說是處理政事、積極響應雍正皇帝的改革政策,怕是連以往浮於表面的面子工作都不敢再繼續。貪官可怕、比貪官更可怕的是不貪不作為的庸官。

    3、財政改革和重農輕商之間的矛盾

    在認真分析了康熙朝財政弊端以後,雍正皇帝逐步推行了“士紳一體當差納糧”、“火耗歸公”等財政制度改革,並在相應推廣省份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成效。康熙朝晚期國庫一度虧空甚至難以為繼的情形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雖然這些都是財政賦稅制度上的改革,但這一切都離不開農業的發展和貢獻,而且作為封建社會的治國根本,農業被雍正皇帝抬到了更高的地位。

    相比於農業,雍正皇帝對於真正影響國家發展和綜合國力評定的工商業明顯沒有那麼大的興趣甚至刻意打壓和控制工商業的發展。工商業在雍正朝被人為控制和限制發展也是雍正朝未實現鼎盛景象的原因之一。

    4、維護皇權和為自己正名佔用了自己太多的時間

    雍正皇帝在位僅僅13年,這麼短的時間內即使雍正皇帝再勤政、再廢寢忘食,想要在弊端陋習甚多的基礎上實現鼎盛狀態尚幾乎毫無可能,更何況雍正皇帝的這13年竟被維護皇權、為自己正名佔去了不少時間。

    在康熙朝晚期“九王奪嫡”事件中一直以厚積薄發、深謀遠慮為基本原則,以取得康熙皇帝聖寵為工作重點的胤禛能夠在康熙皇帝駕崩後登上皇位,絕對屬於“奪嫡成功”的大冷門選手。所以,雍正皇帝擊繼承皇位的合法性一直被皇室兄弟、滿洲貴族甚至朝中群臣所質疑。

    這種質疑甚至導致了胤禩、胤禵等人對雍正朝制度改革、吏治整頓的嚴重製約和千方掣肘,並一度發展成對雍正皇帝的皇權威脅。

    而且,在雍正皇帝要推行的財政、稅賦改革中,嚴重損害了當時清朝的既得利益階層,他們和以胤禩等人為代表的滿洲貴族階層合夥將雍正皇帝編排成了一個“弒君篡位”、“逼殺親母”的暴君形象。

    為了維護皇權權威,為了鞏固皇權統治,為了維護自己的正面、積極形象,雍正皇帝不得不拿出時間來處理這些嚴重耽誤清朝發展的人和事。

    在位時間本來就少,再被這些煩心事耽誤,雍正皇帝想要將清朝帶向鼎盛,肯定不可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莊子哲學的精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