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迴響情感
-
2 # 互聯科技線上
優秀的創始人在邀請人才加盟時,都會大談特談公司使命、發展戰略、產品規劃、運營策略等等,同時還會充滿激情而又真誠地分享自己的創業經歷甚至人生經歷,可謂是掏心掏肺。不管最終能否成功,這種溝通的態度和精神十分寶貴。一般情況下,只要創始人確實是靠譜的,並且真的這麼做了,最終一定能找到合適的合夥人。
然而,當合夥人加盟之後,很多創始人卻很少這樣溝通了,這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絕大多數創始人以為找到優秀的合夥人之後,直接分工安排,各司其職,每個人做好自己分管的事就行了。
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創始人會發現,合夥人做的很多事並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內心對合夥人的信任開始動搖並逐漸降低,甚至懷疑是不是找錯了人。
與此同時,合夥人發現專案並沒有當初描述的那麼好做,困難重重,問題不斷,甚至覺得當初被創始人忽悠了,內心開始思考是否還要繼續。
更要命的是,這時候還會有一些老員工對合夥人不滿,不時地向創始人抱怨,感覺這些人不怎麼樣,這麼長時間也沒整出啥玩意,不斷地讓大家失望。
相信很多創業公司都面臨過這樣的情況,而且相當多的創業團隊沒度過這個坎,因此而散夥。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
原因很簡單,當合夥人加盟之後,大家本能地預設彼此之間具有高度的理解和默契:
預設對公司的各種調整能同步領會;
預設大家除了有相同的價值觀之外還有對很多細小事情相同的看法;
預設對創業有著相同深度的理解;
預設彼此做的很多事互相熟知並認同;
預設大家接受的資訊是差不多的;
預設彼此的成長速度是一致的。
事實並非如此,甚至大相徑庭。隨著時間的遞進,磨合的深入,所有的一切都是變化的,但創始人與合夥人並沒有進行充分的定期溝通,尤其沒有將最初吸引對方加盟的溝通精神保持下去,讓內心的和外在的各種變化同步,讓預設的各種一致變成真的一致。
如何找回“走丟”的信任?
其實對於這樣的問題,我早有防範,一方面我是連環創業者,知道合夥人之間溝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們的投資人非常英明,在我啟動合夥人計劃時給了很多寶貴建議。他提醒說:“不要以為從大公司挖幾個厲害的人就能把事做好,不要以為他們能力強經驗豐富就會創業,很多事情還是要靠你們磨合,上好班和創好業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優秀人才加入後你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你們要儘可能地泡在一起,你要幫助他們從職業人轉變成創業者,讓他們從名義上的合夥人變成真正的合夥人。”
1、言語溝通
為此,我一方面在工作上建立定期的溝通機制,我們曾經為了反對低效率無意義的會議,很長時間都不開會,由於大家都很忙,導致合夥人之間溝通也少了很多,為此我們建立了主要負責人週會制,同時每月輸出公司月報,每月做一次Open day,還有我們一直堅持推動的全員日報制,搭建了各種不同形式的溝通交流平臺,並形成了長效機制。
另一方面,工作之餘我會定期地找合夥人和主要員工聊天,除了面對面溝通之外,經常在微信分享最近的思考和啟發,尤其是出差的見聞和參加培訓的收穫,還帶大家參加一些活動,包括一起跑步健身。有老員工說每次跟我聊天后感覺正能量滿滿,動力十足,但現在公司人越來越多,跟我聊天變成一種奢望,笑稱花錢也不一定能買到,都變成一種福利了。
2、思想交流
很多人說校導網藏龍臥虎,同事之間也有點刮目相看,誰都不想拖後腿,很好地激勵大家加速地學習和提升,當然也增進了彼此之間的瞭解。
實際上,這種分享也是一種相當有價值的思想溝通,我透過文章發現了大家對一些人和事的看法,幫助我更好地進行公司各項決策。
3、決策參與
在這些溝通中,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核心資訊的披露和關鍵決策的參與。
在很多公司,合夥人對公司的很多核心資訊並不瞭解,對公司的重大決策參與不多。這裡面最關鍵的是,創始人必須要先突破內心的顧慮,勇敢邁出第一步,主動逐步去披露,逐漸讓合夥人參與到公司重大決策。
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很多創業公司早期的真實情況可能並不樂觀,甚至慘不忍睹,而創始人自己比較樂觀,但不敢保證其合夥人得知真相後能否不動搖,繼續有信心幹下去。
那麼,對合夥人來講,我覺得必須對創業有著比較深刻的認識,以真正創始人的心態思考問題,對風險和失敗要做好心理準備,也就是能扛得住風險,經得住失敗,能做到跌倒了還可以爬起來再幹,而不是讓創始人擔心還沒跌倒就跑人。
但不能因此獨裁,不能因此放棄原本可以同合夥人一起參與決策的重大事項和機會。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將是一件很悲哀的事,讓原本孤獨的創始人更加孤獨,更加不被人理解。參與決策的人越多,意味著分擔壓力、抵抗風險的人越多,意味著在公司困難和危機時刻挺身而出的人越多,意味著真正的創業合夥人越多。
4、榮譽與利益分享
當然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分享榮譽和利益。
對於榮譽,一方面出於公司品牌宣傳的考慮,需要聚焦於創始人本身的宣傳,但我覺得只要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充分地利用每一次機會將合夥人推向前臺,確立聯合創始人的身份,給予登臺表達的機會,給予充分的尊重和自由。
至於分利,我覺得除了股權考慮到各種因素不能隨意分配之外,其他一切都可以更大方一些。在整個合夥人團隊中,創始人的收入一定不是最高的,大部分合夥人比創始人收入高,越是早期越如此。
記得有創業者跑到辦公室問我,怎麼進行合夥人之間的利益分配,我說你要接受你的合夥人收入比你還要高,哪怕你的合夥人對公司的貢獻價值遠沒你高。他覺得不可理解,我說這是創始人應有的胸襟。很多不瞭解實情的員工和朋友,以為校導網融資了,收入提高了,作為創始人,我應該拿到了最高的收入,甚至認為還有分紅,以至於一些創業者還找我融資。看著他滿臉疑惑和不相信的表情,我補充一句,隨著公司逐步發展成熟,一切會逐漸地公平合理。
我給一個同事講,其實我比大家更迫切地想將公司的股權期權分配出去,更迫切地想提高大家的收入。一旦在團隊中發現了那些具備合夥人潛質的人,或者有優秀的人才加盟,我比誰都興奮。我會立馬找到這樣的人,想方設法讓其儘早地成為股東。
目前,中國各行各業正處於轉型的過程中,對於眾多民營企業來說是個難得的歷史機遇。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家應儘早認識到股權激勵機制的重要性,運用好股權這一利器,透過專業的股權激勵課程和股權激勵培訓,進行股權激勵方案設計。
回覆列表
合夥人之間沒有永遠的信任,只有永遠的利益,專案在上漲期大家一條心是必然的,專案在成熟期或停滯期,有分桃子的心態也是必然的。明碼變價,坦誠布公,親兄弟也得明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