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依心媽媽

    產後哺乳期如何恢復?

    1. 產後應及時排尿。不使膀胱過脹或經常處於膨脹狀態。

    2、避免長期臥位。產後6-8小時,媽媽在疲勞消除後可以坐起來,第二天應下床活動,有利於身體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

    3、產後哺乳。寶寶的吮吸刺激,會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從而促進子宮復原。

    4.補充營養。吃些清淡的流食,但要營養豐富,如粥、蔬菜湯、豆腐湯等,還有利於下奶。還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增加維生素的攝人,防止便秘.

    5. 不用特意去節食,多運動,營養均衡.每天至少5樣水果和蔬菜. 澱粉類食物的話可以考慮雜糧. 多汲取雞肉魚肉裡的蛋白質,穀類還有奶製品(牛奶,酸奶和乳酪).不要吃太油膩的東西.,哺乳本身也有利於減肥.

    新生兒黃疸怎麼去除?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新生兒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黃疸,4-5天后最明顯,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況良好,無不良反應,稱“生理性黃疸”。早產兒由於肝功能更加不成熟,黃疸會出現得比較晚,大概在第3或者第4天,而且持續的時間會更長,早產兒黃疸可持續14天或者更久。

    新生兒母乳性黃疸:黃疸開始時間為生後4-7天,持續2個月左右,以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無臨床症狀。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黃疸出現得早,生後24小時內即出黃疸。黃疸持久,出生2-3周後黃疸仍持續不退甚至加深,或減輕後又加深。黃疸程度重,呈金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較明顯的黃疸或血清膽紅素大於12-15毫克/公升。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者。有體溫不正常、食慾不佳、嘔吐等表現者。

    解決方法:

    1. 生理性黃疸是不需要治療的

    2.病理性黃疸的話主要的治療方式是照藍光,所以必須到醫院兒科就診後治療,並複測經皮測膽紅素瞭解治療效果。病理性黃疸不論何種原因,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後差,除可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嚴重的可引起死亡。

    3. 新生兒黃疸可以曬太陽。曬太陽是促進毒素排出的。最好曬屁股和後背。要太陽照在上面的那種.

    輕度的黃疸,可以不需治療自行消退,也可以透過口服退黃藥,在家退黃;中度黃疸,需要醫院治療,藍光,停母乳等;重度的黃疸有些需要換血等系列治療。如果是重度黃疸容易引起核黃疸,及時治療對於膽紅素偏高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及時治療,一般不會有太大影響。

    怎麼曬太陽?

    1. 要選擇Sunny不強烈的時候,適當遮陽後,

    2. 不能直曬太陽的,會對寶寶的面板和眼睛都不好

    3. 每天曬太陽,30-40分鐘,分2次,早上10點以前,下午4點以後。但要在沒有風的天氣,儘可能多暴露寶寶的面板,接觸自然光線即可(包括臉、手的面板都露出來)只要Sunny不直接曬著眼睛就行

    4. 曬太陽後要及時給寶寶填補水分

    5.要在Sunny充足時隔著玻璃窗給寶寶照射,可以充分暴露身體面板,接受更多Sunny照射,注意不要著涼;注意保護眼睛和會陰部;照射時間以上下午各半小時為宜,注意變換體位,以免曬傷。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

    1、注意寶寶大便的顏色:

    如果是肝臟膽道發生問題,大便會變白,但不是突然變白,而是愈來愈淡,

    如果再加上身體突然又黃起來,就必須帶給醫生看

    2、觀察寶寶日常生活:

    寶寶看起來愈來愈黃,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體溫不穩、嗜睡,容易尖聲哭鬧等狀況,都要去醫院檢查。

    3、仔細觀察黃疸變化:

    黃疸是從頭開始黃,從腳開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黃,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從眼睛觀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專家建議可以按壓身體任何部位,只要按壓的面板處呈現白色就沒有關係,是黃色就要注意了。

    4、 勤餵母乳:如果證明是因為餵食不足所產生的黃疸,媽媽必須要勤餵食物,因為乳汁分泌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勤吸才會刺激分泌乳激素,分泌的乳汁才會愈多,千萬不要以為寶寶吃不夠或因持續黃疸,就用水或糖水補充。

    怎麼判斷寶寶是否喝飽?

    可以從寶寶和自身兩個方面來觀察。

      1、觀察寶寶大小便:

      寶寶出生前幾日小便量較少,三天後一般每天小便6次以上,尿液呈淡黃色或無色。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一天6次以上小便,說明進食的奶量是足夠的。

      吃母乳的嬰兒一般每天大便約3到6次不等,吃奶粉的嬰兒大便次數稍少,多在每天2-5次左右,呈糊狀。如果寶寶沒吃飽,大便次數就會減少,甚至會出現稀薄,發綠或次數增多但每次排出量少的情況。

      2、觀察寶寶吃奶反應:

      1)吃奶是否有吞嚥聲:在吃母乳時,寶寶會發出有節律的吸吮聲,並伴有聽得見的吞嚥聲音。吃奶後,會表現出明顯的滿足感;不吃奶時精神狀態也好,感覺很滿足、很快樂。說明吃奶量是足夠的。

      如果寶寶吃奶時咽得少,吃完後仍然哭鬧,吃完一會兒又要吃,或含著奶頭不放,就說明嬰兒沒吃飽。

      2)吃完奶能否安靜入睡:一般2個月以內的寶寶,在吃奶後會自動放開奶頭不吃,且在兩次餵奶之間能夠安靜而滿足地入睡兩三個小時。

      養成規律餵養的寶寶,一頓奶量足夠的話,一般能夠堅持3-4個小時,如果寶寶吃完一頓,不到2個小時就哭鬧,小嘴到處吧唧,那很可能說明上一頓沒有吃飽。

      3、觀察媽咪乳房變化:

      在哺乳前,媽媽的乳房有飽脹感,乳房表面靜脈顯露,用手按乳房很容易擠出乳汁。寶寶吃完母乳後,媽媽會感到乳房已排空,乳房鬆軟,輕微下垂。

      如果媽媽乳房不脹奶,乳房乾癟,奶汁稀少,或捏擠也無奶液溢位,說明母乳不足。

      4、觀察寶寶體重變化:

      可以根據寶寶的體重是否按照正常規律增長,來判斷寶寶有沒有吃飽。

      體重增長是衡量飲食是否充足的可靠依據。為了減少體重測量的誤差,可以選定統一的時間稱重,例如每次都在排便後、餵奶前、穿同樣多的衣物稱重。

      一般足月新生兒第1個月體重增加約720~750克,第2個月增加約600克。6個月以內的寶寶,平均每月增加體重600克左右。如果寶寶體重增長好,長得白白胖胖,說明奶水充足;如果體重每月增長少於500克,表示寶寶被餓著了,或是有其他疾病因素。

      這種生理性體重下降的幅度不超過出生體重的10%,家長不用擔心,一般生後7-10天可恢復。例如,出生6斤的寶寶生後3-5天時可能下降到5.4斤,但體重下降得更低或10天時仍不到6斤就需要尋求醫生的幫助了。

      【特別提醒】:

      1、不要一哭就喂

      寶寶一出生,就有了各種各樣的需求,但表達各種需求的唯一方式就是哭。有些新媽媽認為寶寶一哭就是餓了,趕緊餵奶。其實,很多時候,寶寶是因為尿布溼了、需要愛撫、困了或不舒服而哭的。

    要先搞清楚寶寶究竟為什麼哭,不能一哭就喂,否則很容易造成餵養過度。

      2、給乳房足夠的刺激

    寶寶出生24小時後,最好每隔2~3小時進行母乳餵養一次。否則,媽媽的乳房得不到足夠的刺激,會影響乳汁的分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箭拿戈登+奈特+克里斯+選秀權換森林狼巴特勒合適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