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經理創業心經

    不要以硬對硬。叛逆期的孩子在逐漸意識到“我是一個大人”“我可以自己照顧自己”,比較要面子,有的很自我。

    家長可以把孩子當做朋友一樣聊聊知心話,把他/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注意孩子的心理活動。

  • 2 # 學霸課堂筆記

    叛逆期是大部分青春期少年要經歷的一個過度階段,如何劃清,我覺得做好以下幾點就可以了。

    第一,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空間,所以父母要做到,孩子需要你時,你能在身邊,不需要你的時候就去做飯吧,離的遠遠的。給孩子足夠的信任與空間。

    第二,這個階段的同學還處於青春期,很多思想上是不成熟的,所以在必要的時候一定要跟孩子將好底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約法三條。制定底線,並且堅守底線。

    第三,少去打聽孩子的隱私,孩子回家少問孩子在學校裡的事情。

    第四,把精力放在自己工作上面。

  • 3 # 果媽教育樂園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叛逆期孩子通常都是自我開始覺醒的狀態。或許父母過去管教太嚴,給孩子心理上造成諸多壓力,讓孩子長期處於敢怒不敢言的狀態。終於,有一天,孩子自我開始覺醒,也有了反抗的機會。

    面對這種情況,希望家長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和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從而找出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原因。如果孩子只是單純的想引起父母的關注。那這個簡單,找機會多陪陪孩子,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獲得安全感就好。二,如果孩子是對父母的某種做法不滿。如,父母給孩子佈置額外的作業。那希望父母審視自己應為是否正確。如果父母換位思考之後,還覺得自己做法是正確的。那就請父母堅守底線。態度和平而堅定的告訴孩子你的態度是什麼。如果孩子仍然無理取鬧,那父母就的為孩子提供有限選擇的機會。讓孩子有從方法不同,結果都一樣的三種選擇種挑一個,勇敢承擔後果。(如,你是休息5分鐘後寫試卷呢?還是吃完水果再寫試卷?或者聽5分鐘音樂再寫試卷呢?)這樣的方法,雖然給了孩子選擇權,但是結果都一樣。

    三,同樣的方法還可以用於孩子沉迷手機的情況。(父母堅定地告訴孩子周內玩手機不行,只有週六才能玩兩個小時的手機。記住,不管孩子如何無理取鬧,都要守住原則,車輕易暴露自己的底線。)

  • 4 # Cross0218

    試著放下父母的架子,以朋友的角色參與其中,你跟你朋友怎麼相處,就跟他怎麼相處,把他當作大人看待,那他就會是個大人。

    說到底,叛逆期的孩子,畢竟還只是個孩子,對社會的認知尚淺,但又覺得自己懂得很多,父母懂的很少,那是因為從小溝通少,並且沒有樹立起家長該有的威信,過分的寵愛,到最後就是叛逆。既然木已成舟,那就順水推舟,從心理上把他當大人,當朋友去看待。

  • 5 # 張清義聊家教

    在孩子逆反期和孩子達成協議,有兩點意義:一是家長溫柔地守住底線,不能讓孩子的不成熟行為實施。一是保持和孩子的良好關係,因為與孩子好的關係勝過很多教育。

       

        下面談談孩子是如何進入青春期並進行逆反的:

    1、從黑格爾的“正反合”觀點裡可以找到答案。

       黑格爾認為:人的生命歷程經過正、反、合三個階段:

    正的階段:

       童年思想的表現,天真爛漫,把一切都想的很美好,認為世 界上到處都是Sunny,沒有醜惡。也就是說堅信王子一定會與公主結婚。

     

    反的階段:

          十五、六歲時,發現現實社會和老師、家長講得差距越來越大,生活中Sunny越來越少,微笑越來越少,煩惱、壓力、迷惘、挫折接踵而至。自己本身知識有限,閱歷不足,很多問題找不到合理答案。

    合的階段:

        知識豐富,閱歷增加,心智成熟,對一切問題可以辯證地分析,接納了事物的另一面。

    我們看這三個階段中反的階段就是15、16歲年齡段,也就是孩子的逆反階段。

    2、孩子進入青春期,生理機能基本發育成熟,心理上進入“斷乳期”,成人感產生,因為自己要長大有了很強的獨立意識,心理和生理不斷髮生變化,對家長的仰視、依戀、服從意識變成了與家長平起平坐,很多事情都想自己做主。

      所以這個時期孩子開始迴避父母的干涉,為了爭取更多的自主權,迴避談個人的事情,比如分數、異性交往、同性交友等等。這個時候父母的話不再有權威性,話的內容對孩子已經失去新意。以往大人的警告又得不到證實。(例如大人多次警告小孩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否則將被領走等等,孩子發現多次與陌生人講話,自己安好無損。)基於這種情況,父母與孩子的關係自然出現隔閡,孩子自然對自己非常熟悉的教育和宣傳出現懷疑和不滿足,最後因為思考力不足和認知偏差全盤否定了父母的一切教誨。這時的孩子最反感被動接受,他們急切重新建立價值體系,但自己知識面很窄,又加上閱歷不夠,所以就從虛擬世界來尋找答案,他們開始輕信書本和文學藝術作品,靠想像來彌補現實的不足。因為孩子心理過程發展出現了這種不平衡,導致了認識、情感、意志的不平衡,雖然思維獨立,但很片面,所以開始與家長對峙,甚至爭執。

        下面談談面對孩子的逆反家長如何應對:

    1、家長要增強耐心,給孩子樹立“傾聽”的榜樣。

    成功家庭教育原則之一就是“小嘴巴”,“大耳朵”,意思是多聽少說。我們家長經常抱怨自己剛開口,孩子就開始頂嘴。意思是不願意讓孩子打斷自己的話。可是我們設身處地為孩子想想,我們打斷孩子的話,孩子會有什麼樣的感受。不是嗎?我們家長常常很少仔細聽完孩子的敘述,有時孩子說話剛開個頭,家長就自以為了解了經過,然後就開始說教。

    2、在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基礎上進行有效溝通。要養成和孩子聊天的習慣,切忌總是盯在孩子是否專心學習和行為習慣的缺陷上,去進行批評、嘮叨、和說教,因為這樣最終只能導致溝通的無效。

    3、強化孩子的正向行為。

         行為心理學認為:強化人的良性行為比懲戒人的不良行為更能取得積極的效果。孩子在逆反時家長總能找到孩子的一些好行為,我們不妨肯定或讚揚這種行為,透過認可讓孩子產生一種動力,從而引導他其它的良性行為。

    4、面對孩子的任性家長不能妥協,要溫柔地堅持。

    孩子在年齡小時,反抗能力很弱,我們可以用一種高壓讓孩子懂得規矩。如果年齡大了,孩子具有了一定的反抗能力,我們家長為了不激化矛盾,保持與孩子的良性關係,在孩子逆反時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要溫柔地堅持自己的觀點,守住家庭教育的底線。這種情況家長通常有兩種做法是不可取的:一是打罵,副作用是讓孩子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是拼命講道理,沒有任何效果,因為在沒有規則和秩序的前提下,道理就很蒼白。

    5、注意和孩子溝通的環境,確保私密性。

    逆反時的孩子自尊心是超強的,我們發現孩子問題後,切忌在公開場合指責孩子。

    6、給孩子留點餘地。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其實沒有錯誤,有的是不成熟的行為。不要一發現問題,家長就大驚小怪,如果不是大的原則問題,建議家長不要戳穿孩子,以免孩子自尊心受到傷害,最後在絕望中破罐破摔。所以我們建議對孩子只說好的,不說不好的。

        孩子逆反,是幾乎每個家長都不能迴避的問題。但孩子的情況又是千差萬別的,我們一定要具體分析後再按照孩子的成長規律針對性解決。但所有的這一切都必須符合一個大前提,這個大前提也是我們所有家長必須達成的共識:其實孩子沒有逆反,這只不過是對世界認識的一種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學書法從楷書開始是最科學的切入點,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