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年蘭亭
-
2 # 不二齋
執筆方法被啟功嘲笑為“豬蹄法”的是“迴腕法”執筆法,其實是啟功對於迴腕法的一種戲稱,這種方法是清代著名書法家何紹基特有的一種執筆方法。
迴腕法是一種環抱式的執筆方法,手指指尖朝向身體一側,手腕向外,手的形狀就像一個豬蹄一樣,所以啟功戲稱為豬蹄法。
這種執筆法還需要手臂上抬,書寫起來很累,何紹基自己喜歡臨寫《張黑女墓誌》,他說自己每寫一遍都汗流浹背。
關於迴腕法其實褒貶不一,但是人家何紹基用著舒服,你也沒辦法,事實上除了現在通用的物質執筆法,還有很多執筆方法,有單鉤法、雙鉤法、撥燈法等等。
宋代的大書法家黃庭堅說:執筆無定法,但使虛而寬。這個虛而寬就是執筆的定法,大概意思就是指的執筆要放鬆,不要太緊張。關於何紹基的書法水平,這個就不用再說了,在書法界也已經是定論,是一位書法史上不得不提的書法家,他的貢獻主要是在碑學以及五體書法的融合,他的書法也被譽為清代書法第一。
你覺得迴腕法怎樣?
碼字辛苦,
-
3 # 大成國學堂
這裡我們完全可以排開個人攻擊,以啟功先生一生雖然怯讓怕事,但不失光明磊落的性格,斷不至於對毫無瓜葛的前輩高人何紹基有個人攻擊意圖,應是戲謔調侃之語。
啟功先生一生不攻擊他人,但他的臧否往往以笑語出之,由此可見,他對這位有清書法第一人的何紹基或在寫字上、或在為人上,存在那麼點不能認同之處。
我們需要釐清何紹基其人。
何紹基:1799年生,1873年逝世,湖南道州(今道縣)人。清代詩人、書法家。字子貞,號東洲、晚號猿叟(一作蝯叟)。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官翰林院編修、國史館總纂,歷充廣東鄉試考官、提督,視學浙江,擢四川學政,後被罷官。晚年主山東濼源、長沙城南、蘇州揚州諸書院,提攜後進頗多,博涉群書,於六經子史,皆有論述。這位老先生學書之路有幾個小細節,顯示出他與當時學人的不同之處。
清代學子,普遍遵循唐楷築基,追求顏柳歐融合的風格,以更加貼合應試所需。縱不是館閣體,終究離館閣體不遠。翁方綱、曾國藩等政壇領袖、學界大佬無不如此。
1、筆法古人開蒙沒我們當今的孩子們這麼早,往往七八歲才開始正式讀書。何紹基直到十九歲學篆之前,大致也不能逃脫此例。
從顏字入篆,應是奠定了何紹基一生的筆法基礎。顏魯公本就是“篆籀筆法”,所謂篆籀筆法,不外乎八個字“含鋒中行、骨氣內斂”。但往往學顏字者離此較遠,至清末更是如此,常會轉變為形上筆筆是顏,氣質上呆板俗媚甚至形同美術字,錢南園(晚年多作尤其《正氣歌》)即為一例。但何紹基在改進顏字筆法時沒有走時人兼取歐、趙,以致中側混雜、拙媚不分的路,將篆籀筆法貫穿始終,使點畫渾厚朴拙極有質感,這應拜十九學篆之功;
2、融匯古人由顏入碑的大家除了何紹基,還有趙之謙。
何紹基結字兼取隸、顏,但細微處還能看到歐陽通的變化,筆法卻是地道的“篆籀筆法”(稱為顏筆亦不為過),而氣息卻直接魏晉。趙之謙是典型的顏體結字以碑筆行之,兼純羊毫為方筆,其中側媚處與顏字已大異其趣。
何紹基二十九歲獲歐陽通《宋拓薛少保書信行禪師碑》孤本,冬初獲《天發神讖碑》拓本。此時二帖還顯然沒有引發何氏書法自有面目的出現,只是在積蓄材料的階段。無論歐陽通還是天發神讖碑,都是方筆經典,(與其說歐陽通父親歐陽詢是二王帖學傳人,不如說是北朝碑版和隋朝楷法的綜合者來得更貼切)學顏、學篆,突然轉向方筆書法,何紹基開始了方圓兼施的熔鍊。
及四十三歲父何凌漢離世書碑,其顏字面目醇正而方直,間摻方筆,與其說是書法大家,不如說是醜小鴨已到少年。
3、光芒及至廣泛臨摹漢隸(一生臨漢隸最勤且存世極多,漢隸百十品無不涉獵)。直到此時,那位“國朝第一”的何紹基開始露崢嶸且光芒不可斂收。
晚清,隨著國力衰退、社會階層內部撕裂已經不可遏制,滿洲政府的愚民政策也開始失效。數百年未見的文壇、學界和書壇的中興驟然呈現,如同一次文藝復興。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等等超級巨匠紛至沓來。而在此時,常年賦閒的何紹基被公認“國朝第一”,這絕非偶然。
事實上,他的書法精氣內蘊、筆法玄妙,常有筆未到而意到之處,越是書法高人,對其越是推崇備至。
下面說說關於何紹基的幾個需要釐清的問題:
1、何紹基的執筆法古人說執筆無定法,啟功先生提倡的執筆就是拿筷子,通達曉暢也符合人性,比沈尹默先生那個打死也要撥鐙法的陳腐要高明得多。但不管怎樣,書寫環境從魏晉的“倚馬而就”到清代的高桌大案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執筆法也不必恪守古法,其實還是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去決定,並沒有高下之別。
豬蹄法就是廻腕法,我們沒有錄影可以證明何紹基寫字時時刻刻用廻腕,但大凡有一定書法臨池功底的人都能明白,有些法帖的某些點畫的向背和發力點,肯定是用了廻腕法。所以廻腕也好順腕也好撥鐙也好單鉤也好撮管也好拳握也好,就跟我們的筆法一樣,是隨時可以轉換以適應我們的創作構想的。
假如養成了習慣就成了陳規陋習,此時的書法要麼違逆“書宗自然”的旨要,要麼自己用自己的能力強行克服弊端。大成認為何紹基屬於後者,但事實證明何紹基七十以後作品的確不是巔峰期,筆力雖在,但筆法繁瑣不夠生動自然,缺乏瀟灑風致。由此,啟功先生所言卻也是實情。
2、何紹基的書學稱“碑學大家”其實對何紹基是不夠準確至少不夠全面。何紹基以碑為體、宗顏之筆、氣息流轉筆法變幻富魏晉氣,三者皆合,就是何紹基的書法藝術,所以何紹基並不同於趙之謙吳昌碩等人的一處開花、漫室皆香,他是真正的王鐸、傅山之後的書藝集大成者。
3、何紹基的畫圈圈書家多高壽。雖然何紹基75歲也不算低壽,但在書畫大家中的確可以算年輕。很多晚清筆記裡都有涉及到何紹基晚年。畢竟時代所限,此公晚年,所有大文人、大學者的三大愛好一樣不缺“娶小老婆、玩三寸金蓮、吸鴉片煙”,所以常年病體未愈,寫字畫圈圈也在可以預想的範疇之內。(相比之下,于謙的三大愛好可稱作“縮微版、減量版和新社會版”)
回覆列表
被啟功笑為“豬蹄法”的碑學大家何紹基,被稱為清代書法第一人。
他的成功,與他所處的時代是分不開的。到了清代,書壇上儘管試圖再次掀起帖學的餘波,但已每況愈下,書法藝術走上了窮途末路。然而,正是此時,大量古代碑版出土,碑學崛起,這給書壇帶來了一次強烈的反彈。何紹基就是這一時代的產物。
老何的書法其行書,取法上古,即溯源篆分,繼而遍學北魏六朝碑版及吸收唐代書法的精髓。
審視何紹基的行書,不難發現,他是以顏真卿為根基,上溯周秦、兩漢古篆籀,下至六朝南北碑,兼收幷蓄,自成一家。他藉助篆隸的藏頭護尾的特點,同時增加筆致的妍美和筆勢的流動感,以及點畫及字與字之間的牽絲,加快書寫速度,強調點畫、字法以及章法的顧盼照應。
儘管何紹基行書有著很深的顏真卿書法的印跡,但它又與《祭侄稿》《爭座位帖》有明顯的不同,藏頭護尾的質樸與簡潔,滲透著魏碑書法特有的實筆為主的古法。
至於他的“迴腕法”執筆,我們不必苛求,但無論如何執筆,還是要實筆揮毫,力到鋒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