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蠟筆戀上小新
-
2 # KK愛侃影視
這部《魔童降世》裡的哪吒可以說完全顛覆了你對動畫人物裡的哪吒,可以說,這是小編見過的最醜的哪吒了。但醜是應該的,首先,這裡哪吒的設定是天地靈氣孕育了一顆混元珠,被元始天尊分成靈珠和魔丸。⚡靈珠轉世之人,武王伐紂時將有大用。元始天尊派太乙真人把靈珠轉世到李靖三兒子哪吒身上。誰知道,靈珠被申公豹掉包,託生到龍王的三太子敖丙身上。所以,哪吒就是一個魔童,既然是魔童,那化著個煙燻妝就不奇怪了,在大多數人的眼中,關於魔的想象都是奇裝異發的。齊劉海,濃黑朋克眼線,耷拉著眼皮一臉厭世。雙手插著褲襠裡晃晃悠悠地走,像猥瑣的地痞流氓。笑起來,一嘴白牙,儘管不尖利,可是怎麼看怎麼陰氣森森。
這部電影很多人看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像電影海報上的那句話那樣:打破成見,做自己的英雄。很多人都會覺得一個人生下來,大家覺得他是壞人,他就是壞人。就像哪吒生下來之後就註定了他幾年後要死去,但很多人都覺得他這種以後就會成為壞蛋的人,現在就應該立刻馬上死去。
在這種大家都對哪吒有成見的情況下,他因為沒人陪他而出門逛街,有個人小妹妹找他踢毽子,結果就被奶奶抱走了,其他小孩還向他扔雞蛋和爛菜葉,遭受著別人的排擠。等他再大一點上的時候海夜叉襲略陳塘關,掠走小女孩,被哪吒發現,一路追趕,好不容易捶爆海夜叉救下小女孩。可惜,兩個醜八怪動作太快,村民們看不見,只看到哪吒飛過時的火光。很多人都說他搶走了孩子,人聲鼎沸中,沒有人聽見,也沒有人願意聽見小女孩咿咿呀呀說的:小哥哥,打妖怪!
其實在這裡面沒有反派,我們會認為龍王和申公豹是反派,但他們的反派應該加個引號吧。畢竟像龍王想要靈珠來幫助武王,希望龍族被得到認可而已,所以他並不能算一個壞人。誰沒被這樣或那樣的成見傷害過呢?就像你是胖子,所以你一定不自律。你學習不好,所以你上課肯定沒認真聽講。你是動畫片,所以肯定是給小孩子看的幼稚玩意。或者可以這麼說,哪吒中的反派不是某一個人,而是那群人的面目,和他們的成見吧了。
所以,對任何事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不能對任何人都有成見,對電影也是一樣,不要總是認為中國產的動漫就有什麼不好的,就只是給小孩子看的,這樣你才是沒有與時俱進,才會越來越跟更多的人不在同一個頻道上。所以,哪吒雖然形象上有所不同,但故事情節還是有寓意的
-
3 # 平凡的帝企鵝
這麼說吧這個問題,在我的世界觀中,哪吒一直就不應該是個乖乖孩的形象。
大家細想一下,哪吒的前世今生,有什麼事情是順順利利的嗎?
哪吒本是天地所生的一顆靈珠子,後來這顆靈珠子被女媧娘娘發現,收為座下童子,但是這個童子犯了錯,而這時又因為紂王無道,猥褻女媧娘娘塑像,所以女媧娘娘命哪吒下界助周伐紂,以此來洗脫自己的罪孽並且能夠修成正果人身。
而哪吒本就是戴罪之身,從哪吒開始投胎的那一刻它就不是個老實的孩子,我給大家細數一下哪吒做的這些事。先是在孃胎裡呆了三年六個月,出生就會走會跳,並且天生帶著混天綾和乾坤圈伴生,試問這種孩子普天之下還能找到第二個嗎?
然後在東海玩水跟東海龍王三太子產生矛盾,而後直接打死了龍王三太子。而後龍王不服氣上天找玉帝告狀,哪吒又半路截胡,打了龍王一頓,自此算是跟東海龍族結下了大仇。而後又在陳塘關的城樓上拿起陳塘關的鎮關之寶,一箭射死了石磯娘娘的童子。而後石磯娘娘找李靖理論,後來因為哪吒再次跟石磯娘娘的童子動手導致哪吒法寶被收,哪吒逃走,在太乙真人的出手之下,石磯娘娘又被打死。而後四海龍王同上天庭告狀,最後哪吒在四海龍王威脅要水淹陳塘關的時候,哪吒無法只能自殺身亡,削肉剔骨還於父母,自此跟李家一刀兩斷。其後有人給哪吒母親出主意,想要救哪吒必須為哪吒立金身,享受人間香火三年,哪吒的魂魄才會歸來,而後給哪吒建廟之事被李靖知道,李靖一怒之下打破哪吒金身,哪吒好不容易聚攏的魂魄眼看要再次魂飛魄散。哪吒金身在被打碎以後魂魄來到太乙真人洞府,而後太乙真人見哪吒災難已滿,便用蓮藕和蓮花給哪吒重塑身體,哪吒藉助蓮藕身體獲得重生。哪吒本來對於李靖就很不服氣,李靖又打破了哪吒的金身,所以哪吒重獲新生以後第一件事就是下山找李靖報仇,哪吒本身法力就很高強,打的李靖毫無還手之力,在李靖逃遁過程中,李靖師傅燃燈道人出手相救,賜予李靖玲瓏寶塔專治哪吒,這才讓哪吒得以收斂。而後哪吒得師傅太乙真人命令加入西岐大軍,助天伐紂,這才讓哪吒改邪歸正。看看哪吒這一路走來,乾的這些事,那件事是一個乖乖孩子能幹的,雖然哪吒做的這些事,沒有孫悟空做的那麼驚天動地,但是加一起不比鬧天宮差多少了吧。誰家的普通孩子能幹出這些事來。最後如果不是燃燈道人出手,怕是哪吒非得弒父了。
所以哪吒在小時候真的不應該是個乖孩子的形象,只不過大家都是先入為主了,被小時候看的哪吒的形象所深入,所以現在對於哪吒的魔童形象很是不理解,但是如果大家沒有看過一些影視作品,而看的是一些書籍,那對於哪吒魔童的形象估計就能很好的接受了。因為哪吒可能本身就該是這個樣子才對。
回覆列表
哪吒梵名那羅鳩婆,也譯作那吒俱伐羅,源自密教,屬夜叉神,在佛教中地位尊崇。據說是毗沙門天王三太子,天王出行時專為天王託塔,持金剛杖,能降魔除惡,安定三界。形象為三頭六臂,面貌兇惡,名為“忿怒哪吒”,以示威猛之力和護教之心。
唐宋之時,哪吒隨毗沙門信仰逐漸傳播開來,而中國傳統的審美觀,不大能夠接受其忿怒之像,反倒把佛經中哪吒偶現的童子身———一個能夠被華人所接受的少年形象,認作他的真身。又透過戲曲等通俗文學的加工,在民眾心理的催化下,哪吒的童子身形不斷被強化,最終定型為一個清秀敏捷伶俐可愛的小男孩形象。
除了外形,哪吒的法器神通也逐漸在向兒童方向演化。佛經中護教神靈哪吒的法器是金剛杖,後來變成了風火輪、乾坤圈、混天綾。哪吒外貌和法器的兒童化,與農耕民族的審美心態和多子多福的文化心理密切相關。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頑童性格的核心是遊戲精神,他的行為動機是“有趣”而不是禮儀教化的那套社會化規範,所以頑童們往往自發地帶有“殘忍”天性。哪吒屠龍殺石磯徒弟的行為,與一般小兒閒時斬斷蚯蚓、掰折知了腿、給蟻穴灌水的行為並無二樣———成人或覺殘忍,兒童卻不以為然。哪吒這種輕視生命的行為,不就是兒童的天性和本能嗎!關於這一點,只有真正關注過兒童並且理解兒童的人,才能有所體會。
總的來說,明代的社會文化背景催生了哪吒這個頑童形象。據徐光啟大致推算,明宗室人口每30年左右翻一番。皇家對子嗣的狂熱帶動了子民的生育高峰,據相關統計,有明一代人口增加數量為14000萬人,遠超前代增幅———巨大的兒童人口基數促進了成人對兒童的重視和關注。王陽明的兒童觀、李贄的“童心說”,在這個背景下得以順理成章地出現,再結合民間傳說、道家哲學和宗教信仰以及提倡自然人性的思潮等因素,文學作品中最終能出現哪吒這樣的頑童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這種風氣之下,通俗小說中也就出現了以兒童精神為核心的特殊人物形象,如《西遊記》中的悟空八戒及蠢憨妖怪、《封神演義》中的哪吒,甚至《水滸傳》中的李逵,反映的都是當時以兒童精神為審美理想的思潮。文人們塑造出這類形象,藉以表達他們打破束縛、追求個性自由以及解除現實中精神壓抑的狂喜。因此這類人物,往往具有狂歡氣質和遊戲精神,以快樂為原則、喜愛冒險、經歷奇特———這恰恰是後來頑童形象的一個重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