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布穀公社
-
2 # 鴻鵠迎罡
跟同時代的達芬奇(1452年——1519年)一樣,米開朗基羅(1475年——1564年)同樣是一位藝術全才,他在雕塑,繪畫,建築,設計,詩歌等領域,都有獨特見解和非凡作品面世。
米開朗基羅《晨》
他把畢生絕大部分精力奉獻給了雕塑事業,在雕塑領域取得了無人企及的成就,可以說,米開朗基羅西方文藝復興以來,最偉大的雕塑家。
米開朗曾說:雕刻是繪畫的火焰。個人覺得,這句話是他對雕刻最深刻的認知,說出了雕刻的本質。主要有兩層含義。
高更《遊魂》
其一,在藝術界,有這樣的公認,雕刻是立體的繪畫。雕塑通常情況下以人體為主,說明雕塑必須跟繪畫一樣,要展現出人物火熱的激情和澎湃的生命意識,不能是冰冷的,僵硬的,死板的。
恩霍拉斯作品
然而,比起油畫使用畫筆、油彩、畫布等工具,它們要容易控制得多,在創作過程中,也更容易把握它們的特性。甚至某些地方一筆下去沒有畫好,出現瑕疵,還可以反覆修改,直到修改得不能在修改為止。
米開朗基羅《巴庫斯》
而雕刻用得是刻刀、大理石或黃銅等比較堅硬的物質做材料,在表現細節和神韻方面要比繪畫難度更大,這對雕刻家是極大的挑戰。如果一刀下去挖得材料多了,將會造成難以彌補的狀況,就會前功盡棄。所以,在雕刻過程中,必須小心翼翼,一絲不苟,最終才能創作出滿意作品,達到形神兼備。
米開朗基羅《哀悼耶穌》
其二,雕刻由於是立體的,觀者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觀看。如果作品沒有細節和神韻的刻畫,觀者看到的完全是一個沒有生命力的固體。反之,觀者會得到昇華。
米開朗基羅《勝利天使丘位元》
對作品細節和神韻的把控,則來自於作者時刻保持火一般的熱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從生活中不斷攫取創作靈感,賦予作品生命力。並用作品的生命力和藝術魅力,激發觀者對生活的激情與渴望,達到昇華觀者精神和靈魂的作用。
-
3 # 詩夜城主
藝術的表達總是富有形象寓意,這應該是藝術深厚的文化底蘊根基所在,藝術作品的主題形象鮮明,給人以深刻感受,這是藝術作品的魅力體現。怎樣理解“雕刻是繪畫的火焰”呢?簡單形象的理解:繪畫好比火把,雕刻就是火焰,繪畫藝術這根火把因為有了雕刻的火焰而燃燒,顯得光輝燦燦。
古希臘時最早出現的是璧畫,然而璧畫藝術不能得以更好的發展,出現了雕刻,雕刻人物顯得有立體感,線條輪廓透過高超的技術一點一滴的勾畫從而清晰,神情飽滿,有可觸控的感覺,讓人覺得栩栩如生,
繪畫藝術作品的線條輪廊描繪就是引用雕塑的精湛細膩的創作手法,藝術家用自身的創作靈感高超的技術,從而讓繪畫作品顯得富有立體感,突破了璧畫單一的平面感。
藝術創作成就,是藝術家思想靈魂觀察力想象力碰撞出來的火花,所以說“雕刻是繪畫的火焰”,也說明了雕刻藝術對繪畫藝術的價值貢獻。
-
4 # 辰曉愛畫畫
米開朗基羅曾說"雕刻是繪畫的火焰"。
米開朗基羅對自己的定位一直是一位雕刻家,而不是畫家。雕塑才是他的主業,而繪畫則是他的副業。
雖然他在西斯廷教堂畫出了那樣宏偉的天頂壁畫作品,但是據說他是在被迫的情況下才接受的任務。在他的內心雕刻藝術比繪畫藝術更為重要。
而他的西斯廷天頂壁畫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結實的肌肉,大塊面的明暗關係。正是受到了雕塑藝術的啟發,使繪畫具有了三維立體的震撼視覺效果。
如果米開朗基羅沒有從事過雕塑,那這種震撼人心的畫面效果將大打折扣。正是有了雕刻的經驗,才使他能夠把人物形象畫得這麼"立體"。因此他說"雕刻是輝煌的火焰"在他那個年代看來是不無道理的。
隨著繪畫藝術的發展,特別是到了印象派時期。繪畫已經從重視素描關係的傳統中脫離出來,單純的表現光和色,以及畫家內心的感受。所以這句話。"雕刻是繪畫的火焰"在今天已經不適用了。
-
5 # 八卦小萌主
我覺得對我來說有點難答。畢竟只是一個對藝術尤其畫畫感興趣但對雕刻是個…無知的人。以下純屬個人見解,厚著臉皮來一答,覺得有用沒用,先看看吧。
據我所知米開朗琪羅是繪畫畫得厭煩了想找一種比繪畫更牛的藝術表現手法才步入雕刻的世界——可想而知他畫得有多好,也表明雕刻得好要先畫畫好。
雕刻大多是立體的,繪畫是平面的,雕刻比繪畫更需要空間概念的強大。雕刻的工具簡單,沒有顏料的加持,需要靠比繪畫更深的技術功底,也許剛開始雕刻會發生很多意外,玩過機器製陶器的會知道必須全神貫注,有時手一滑整個物件兒造型就垮了,雕刻也需要這種專注吧,一不留神就會…比如刻歪一個鼻子。繪畫其實也一樣,只不過我認為雕刻是立體的,操作難度比繪畫更大。它需要更純熟的技巧,需要的靈感和想象運作因子卻不亞於繪畫,更難掌握和熟練運用,是建立在繪畫基礎之上,但比它還要捉摸不定的藝術。
…不是太喜歡理論的人答出來的,希望有幫助。 -
6 # 味哎兒
歐洲在米氏之前的雕與畫都仿古埃及的,僅將側頭單眼改為正常的像了。米的出現使一切取向於活體不再呆板,且努力奔向情的境界,但終生未達到。達芬奇也希圖透過解剖尋到情的揭露手法,雖有收穫,但傳續不成,終沒普及與被後來歐洲畫匠掌握,反成絕品。中畫靈動達飄逸程度啟於漢朝求仙,因而跳蕩雲出現,而不再回轉雲,直至吳帶飄風出現,然,後世仿不成漸轉山林,終成山水傳延至今,黃鼠狼生豆鼠,一代不如一代了,白石靈蝦.許馬飛騰才挽回點點,但僅限物而無人。
-
7 # 朱清國1
善於雕刻者,必是善於繪畫者。而善於繪畫者 ,不一定是善於雕刻者。只有驚世駭俗的雕刻,才會像火焰一樣照亮畫家的雙眼。
回覆列表
朗費羅認為,最接近雕刻的繪畫最完美。這與米開朗琪羅所說的“雕刻是繪畫的火焰”異曲同工。
其貌不揚的米開朗琪羅,終生未婚,他把自己的一生,包括靈與肉都獻給了他的繪畫和雕刻藝術。
▲《麗達與天鵝》米開朗基羅
但在繪畫與雕塑事業上,米開朗琪羅無疑將他的熱情都投入到了雕塑上,而非繪畫上。儘管他一生的繪畫作品遠遠多於雕塑作品,但他的繪畫作品大多數處於一種非自願,甚至是被脅迫去創作的。
▲《聖母子、聖約翰和天使》 米開朗基羅 壁畫 英國國家美術館
只有在他進行雕塑作品的創作時,才能真正地體現米氏的所有才情。這與他當年因為厭惡了繪畫,轉向雕刻藝術是有這深刻的根源的。
實際上,米氏的才情是悲劇式的傾注。比如,1499年創作的《哀悼基督》是他的成名之作,這幅作品創作的背景,正是他的親兄弟遇害之後。
在兄弟遇害之後,米氏並沒有像以往那樣激烈地表達憤怒,而是將悲傷傾注進了自己的作品之中。
▲《哀悼基督》 米開朗基羅 雲石雕像 聖伯多祿大殿
所以,《哀悼基督》除了將解剖學藝術地融合在一起之外,作品盡然是悲劇與哀傷。在米氏的時代,正是西方美術“寫實逼真”形成的重要階段。
在米氏的初期雕刻作品中的幾座宗教神像,竟然全無宗教意味,有的只是驕傲的力的表現。之後的《大衛》,更是將力與美表現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大衛像》 米開朗基羅 雕塑 佛羅倫薩美術學院藝廊
而在1504年之後,米氏與更擅長繪畫藝術的達·芬奇成為了對手甚至是敵人之後,米氏更加堅信了自己只有在雕塑上戰New SantaFe芬奇,才是自己真正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