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突發奇想001

    沒有為什麼,華為一直是做通訊,從2g3g跟隨,到4g和愛立信高通齊頭並進,再到5g處於領先,做出基帶通訊晶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另外華為具有端到端優勢,高通只是做晶片,不做網路裝置,所以很容易被華為趕上。

  • 2 # 通訊一小兵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華為的基帶在4G時代已經可以和高通的基帶並駕齊驅了,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了高通的基帶,在5G時代已經後來居然超過美國的高通公司了。就現在的已經可以商用的巴龍5000基帶和還在PPT上的高通X55基帶的效能基本引數基本一致也可以看到這點。

    華為是一家通訊製造業企業,有著全套的生產線,這一點是高通無法追趕的優勢。

    大有大的好處,全有全的好處,華為的通訊業全產品線,可以全面的搭建一個完全模擬現網的環境,這點是高通所不具備的優勢。就試驗環境而言,高通的試驗環境更加象是一個實驗室,而華為可以做到模擬現網。

    3GPP的網路制式標準的制定並不是完全的精準的,很多地方比較模糊,各個通訊企業八仙過海,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這裡的結果就是高通某些方面無法猜到裝置商是如何理解協議的。

    通訊業的協議並不是完全的,很多地方都是可以這樣做,也可以那樣做,也就是有大量的私有的東西充斥在整個網路結構中,高通並沒有裝置生產,也就很難對各家的引數瞭如指掌,很多地方的細節它也無法掌握,這樣就造成了,高通和各大裝置生產商的現網裝置的互操作,大部分的效能是可以的,但是某些地方就無法做到很好的配合。

    很多你猜猜看的環節,華為和裝置商常年打交道,還是比較有優勢的,尤其現在華為的市場份額最大,自己的東西連猜都不需要了。

    其實就是各個運營商,大量的引數配置都是不一樣的,華為常年的和各個運營商進行網路最佳化,也掌握了高通無法掌握的一手資料。

    裝置不是買來了就可以放著不多了,大量的各種引數需要不斷的最佳化,每家運營商的網路規模、使用者規模、使用者的使用環境不同,常年都會進行網路最佳化,而這種最佳化,不僅僅是對網路的,對終端的改進也有非常大的好處。華為每年都和中國的三大運營商進行最佳化配合,這個優勢可是巨大的,高通是完全不具備的。

    中國有全世界最大的各種網路,包括2/3/4G都是這樣,未來的5G也是這樣。

    中國的三大運營商不計成本的建設行動通訊網路,讓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各種制式的網路,包括GSM/CDMA/WCDMA/TD-LTE/TD-LTE/FDD-LTE等都在中國,美國的運營商的網路都是小之又小,1萬個基站都算是大運營商了,他們的網路都是稀爛的網路,一點兒實驗價值都沒有,高通拿不到三大運營商的優化合同,很多東西都是在實驗室裡鼓搗,而華為的很多東西都可以在巨大的現網中測試,閉門造車的進度可就比現網的資料量小太多了。

    中國移動一直堅守TDD網路,也給中國的通訊業企業提供了巨大的TDD環境,現在5G是以TDD為主了,華為就有了巨大的先發優勢。

    中國的網路最大,地理環境也最複雜,城市環境也非常複雜,各種場景都可以在中國的現網找到。

    中國是最適合的大型試驗場,這個被世界公認,就拿TDD的頻偏來說,美國連高鐵都沒有,想要找個高速移動終端的測試場景都費勁,這塊它就遠不如華為。

    總而言之,5G時代,手機的晶片可能還互有勝負,但是就基帶這塊,華為已經超越了高通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領先將會越來越大。

  • 3 # 行動通訊雜談

    華為手機基帶晶片到底有沒有超過美國高通的基帶晶片,在我看來起碼現在沒有絕對超越,最多是一個並駕齊驅的狀態,但是值得肯定的是華為在晶片上追趕速度相當驚人。

    基帶晶片在我看來有兩大難點,首先是晶片設計本身就很難,也是我們國家科技最薄弱的的一環,其次就是晶片上運用的通訊協議,由於我們國家起步晚,且通訊專利少,開發難度大,還有繳納高額的專利費,所以自研基帶晶片是困難重重。

    華為與高通

    現在的華為很強,能研發晶片,能生產手機和基站。但在2004年,華為才成立海思半導體並開始做一些行業用的晶片,主要運用於網路裝置和影片應用。從2009年開始,華為看準智慧手機的處理晶片的發展前景,並開始投入巨資和大量人力去開發,並終有所成。

    從2014年推出第一款智慧機晶片麒麟910之後,到去年推出麒麟980晶片,另外透過外掛巴龍5000甚至可以支援5G能力,短短5年時間,硬是推出7款晶片,能把晶片的演進速度提高如此速度,應該也只能有華為才能夠做得到。

    相比華為,高通算是老牌通訊大廠,最早的高通不止研發晶片,還能做手機和基站,只是覺得手機和基站的利潤率太低,之後便轉手賣掉了相關業務部門,專心於賣晶片和收專利費來過日。

    接觸高通晶片已有十餘年了,最早CDMA單模基帶晶片,到後來智慧機多模晶片,再到今天的驍龍855晶片,與華為麒麟晶片同樣的方式,外掛X50晶片可以實現5G功能。

    5G基帶晶片之爭

    準確說華為第一代5G晶片是巴龍01,個頭大功耗高,第一看上去就知道它只是一個實驗品,運用到華為CPE後,還有風扇散熱。之後華為在釋出麒麟980的時候,順帶透露了巴龍5000的存在,但是技術細節並沒曝光出來。

    但是在上個月華為MWC2019的吹風會上,華為終於放心地曝光了一些關鍵引數,

    首先它支援多模,能夠在單晶片內實現2G、3G、4G和5G多種網路制式,有效降低多模間資料交換產生的時延和功耗。

    其次,它還支援NSA和SA組網方式,支援FDD和TDD實現全頻段使用。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引數,比如5G的指標性引數吞吐率在Sub-6GHz(低頻頻段,5G的主用頻段)頻段實現4.6Gbps,在毫米波(高頻頻段,5G的擴充套件頻段)頻段達6.5Gbps,是4G LTE可體驗速率的10倍,但是我們最看中的是多模和SA/NSA的支援。

    高通第一代5G基帶晶片X50跟華為巴龍5000對比後,也會發現X50僅僅是個實驗品,除了功耗很高外,技術缺陷太明顯,比如一部手機兩顆基帶晶片,X24和X50,其中X24負責2/3/4G,X50負責5G,這樣的操作除了增加設計難度和系統穩定性,功耗提高,物料成本也增加不少。

    還有就是X50基帶晶片只能支援NSA,不支援SA,這對於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等想直接部署SA網路的運營商來說,只能默默地去選擇集採華為的終端產品。

    別以為高通就這麼弱下去,瘦死駱駝比馬大,就在不久前,高通釋出了第二代5G基帶晶片,效能全面超越第一代X50,甚至華為巴龍5000,另外還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代基帶晶片商用化進度明顯加快,據筆者瞭解已有其他廠商將在MWC2019大會上展示搭載X55晶片的產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華為還是應該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做好自己,越是高精尖的技術越是需要積累和沉澱,超越高通只是時間問題。

    感謝閱讀! 如果有不對之處,敬請指出,如果覺得還OK,請留下你的贊和關注。再謝。

  • 4 # 陽光科技微訊

    x50 下載速度2g

    巴龍5100 下載4.6g

    matex出來了華為第一款5g手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韓服排位關閉,Faker止步大師,網友調侃“最終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