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透古今
-
2 # 不看了了了了
現實生活中沒有君子,也沒有小人,只有智者和傻子,智者心機敏捷,有智有謀,用智惠來謀取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踏著傻子的肩膀成為神,聖,佛,然後為傻子制定規則,讓傻子來尊守。(這就是所謂的小人)。傻子是尊守規則,不善於謀略,有點小心智用不到點子上,沒有雄才大略,老守陳規,愛面子,住重別人對自己評論,死要面子,活受罪,不爭功,不搶功,有點小懦弱。(這就是所謂的君子)
-
3 # 陳道農
君子與小人在儒家文化裡是表述一個人是否在道德修養上有所成就的區別性概念。人有生而知之者、學而知之者、困而學之者,不學的沒學成的都算小人,後世引申為心思壞做壞事的人是小人,這是因為對道德的理解偏差所致,儒家文化對道德的認知是形而上的,社會中對道德的解讀是公序良俗。那麼學到什麼程度是儒家君子與小人的分水嶺呢?我個人的理解是做到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就可以算是君子,至於聖賢那是更高的境界了。通常我們認為君子是遵守公序良俗樂於助人的人,這個標準與儒家的標準在外表看不出太大差別,內在上確實又有所不同,甚至區別很大。展開來是很大的話題,囿於主題限於篇幅且個人所知淺薄暫不討論。
-
4 # 發哥144020591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是封建社會儒家思想的集結,對於人們價值觀與人生觀混亂的今天,也有著極其重要意義,而當今的人們疏於學習一味應付應試是不好的。
《論語》中對君子論述有很多,如“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君子不重則不戚”,“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不器”……關於君子與小人的論述很多。人們不免要問何為君子何為小人?
按照孔聖人鄙視生產勞動的思想,我們來著“君子”和“小人”,“君子”廣義是指有思想有文化有智慧的人,但它當時不包括小老百姓;“小人”廣義是無思想無道德無情操更無文化知識小老百姓之中的人,當時泛指小老百姓。不過對於今天要有更好的闡釋和理解了。
君子不設計窮富,他應是遵紀守法,遵守人們公俗良序,有德尚有情操有國有家有父有母有博愛的人;小人亦有更好的解釋,它泛指貪圖小利,毫無節操,思想混亂於國於家無益的人,不論他曾是高官富賈,也不論他平頭百姓!
故我們應活學活用,汲取君子廣義的思想,摒棄小人小思想,做個“坦蕩蕩”“人不知而不慍”“文質彬彬”的君子;而不做“喻於利”“長慼慼”唯利是圖的小人。
-
5 # 顧金祥
謝邀,君子在任何時候不做小人的事情,而小人也即無能之人,稍有成功便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往往找不到北,也即此地無銀三百兩,並且往往懺怒於人。與君子共處,無後顧之憂暢所欲言實話實說,與小人相處,必須謹言慎行,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史載既為明鏡。
-
6 # 田川居士
《論語》里君子主要是指那些品德高尚之人。
其特點如下:
1.君子表裡如一,行事無愧於心。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行事無愧於心才會自我反省而不覺內疚,才會坦蕩蕩啊。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樸質勝於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於樸質則會虛偽。君子既不粗野也不虛偽,這就是表裡如一啊。
再看看孔子是怎麼做的。
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病間,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於臣之手也,無寧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
孔子病了,子路讓同學給孔子當治喪臣子。孔子怒罵:我沒有臣子還裝作有臣子,這是要欺騙誰呢?與其死在臣子手上還不如死在學生手上啊。即使我不能大葬,難道我會躺死在道路上麼?
這就是君子所為啊!
此外,小人的特點也可對比出君子特點。
“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
外表強硬,內心軟弱,這就表裡不一了啊,這就是小人啊。
2.君子安貧樂道。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3.君子行勝於言。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先做,然後再說,這就是君子。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在言辭上遲鈍在行動上機敏。
4.君子也爭,且按照規範來爭取。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孔子說:“君子對人沒有什麼爭,除卻和人比射時。但先必相互作揖,才升到堂上去。比射後,又相互作揖才退下。勝者敗者又必相互作揖了再升堂,舉杯對飲。這樣的爭,還是君子之爭呀。”
君子有權利在自己本分內去爭,但是爭之以禮啊。
5.君子注重群體和諧。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善於團結人而不勾結,小人善於勾結而不團結人。
6.君子重德。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這都是德德體現。
7.君子看問題比較客觀。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君子不因為一個人說的話有道理就提拔他;也不因一個人品性不良就不注重他所說的話。
8.君子嚴於律己。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7 # 心如蓮花173349538
《論語》中第三條“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注重的是道德與品行,而小人希望得到的是土地和利益。君子想到的是法律和刑罰,而小人只會看到眼前的實惠。
第五條: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大公無私,團結所有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欺上瞞下,不徇私舞弊,不勾心鬥角,以仁義之心對待朋友。小人互相利用,爾虞我詐而不講仁義,相互勾結而不相互團結。
第十條、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日月之食的“食”即“蝕”。意思是說:君子犯的錯,君子有過失,就像“日蝕”和“月蝕”一樣,高高的掛在天空,天下人盡能看得見,毫無隱蔽之嫌。君子改正錯誤,人人都仰望他。也就是說:君子也會發生過失和改正過失,但他們都是正大光明的,因而人們不會減弱對他們的景仰和尊崇。
回覆列表
在中國古代(包括孔子那個時代),帝王官紳被稱為君子或大人。最廣大的普通百姓,則被稱為小人或庶民。從商朝開始,形成了以小人百姓為本,君子為小人百姓服務的優良傳統。先後出現了幾位愛民,相民,輔助小人百姓的開明仁君。中宗太戊,否定傳統天命,自度天命,以百姓為天,民意為天命,自比地衹,敬懼民眾。高宗武丁,與民眾一起服勞役,還向困難小人義伸援手。祖甲不義唯王,打破藩籬,主動到民間去當小人,與廣大百姓廣交朋友。作其即位,仍知小人之依,能保惠庶民。周文王全面繼承和發展了這一優良傳統。他修易就是堅持一視同仁,善待小人百姓。全書以小人百姓為本,處處維護小人根本利益,為小人鳴不平,為小人鼓呼請命。可到了孔丘這裡,一切都反過來了。孔丘極端仇視,輕慢小人百姓,處處攻訐廣大小人百姓。還主張惡剝酷壓廣大小人百姓。《論語》就是一部反人民的邪惡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