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幸福包子

    原始社會

    孝觀念萌芽

    在原始社會時期,奉養老人是氏族全體成員的共同行為。《禮記·禮運》篇中所說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社會,正是原始社會氏族大家族裡人們尊老愛幼的樸素情感的真實寫照。這反映出孝意識在原始社會出現萌芽。

    漢代

    以孝治天下

    漢代獨尊儒術之後,把建立在血緣宗法基礎上的孝倫理觀念與國家管理的實踐結合在一起,以孝治國。一個重要的內容是將孝作為評判人的重要依據,甚至和忠聯絡起來,影響官員選拔。漢代完成了以孝文化作為國家體制基礎的制度建構,求仕者“舉孝廉”的做法一直延續下來。

    近代

    孝的創新發展

    近代以來,愚昧僵化的傳統孝文化受到嚴厲批判,轉而向新型孝文化發展。以天下為己任,為民族盡大孝,成為新的內涵。在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都曾以儒家忠孝道德作為動員、團結民眾抗擊外來侵略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武器,傳統孝文化繼續在促進和諧發展方面發揮作用。

    周朝

    孝成為社會倫理規範

    殷人祭祀祖先更多是宗教意義上的祈求,而周朝增添了奉養父母的內涵,把以前“事死”的孝觀念發展為一種“事生”的孝觀念,孝德觀初步形成。儒家將孝從家庭擴充套件到國家和社會層面,確立了孝對於所有人道德要求的普遍性。孝從此成為協調親子關係的倫理規範,併成為古代社會宗法道德的基礎。

    宋代

    位居八德之首

    宋代程朱理學成為社會主導思想。這種新儒學將人們應該遵循的道德規範總結為“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孝居首位。宋代非常重視基層社會的建設,對家族的祠堂祭祀、鄉約、族規、家法和家譜的編纂都有很多規定。理學家認為孝道是與生俱來的倫理,對父母無條件順從成為孝道的基本要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社會的人口流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