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明末大臣,官至內閣首輔馬士英
5
回覆列表
  • 1 # 韓金聊社會

    謝謝邀請!如何評價馬士英?看了馬士英的很多資料,查閱了關於對明朝馬土英的描述,橄欖劍社會認為,馬士英及不是忠臣也不是奸臣,而是一位權臣,及不是惡人也不是好人,而是一位兩面人,及不是抗清復明的將才,也不是維護皇權忠臣,而是為了自己能夠成為一家獨大的能臣。歷史對馬士英的評價,可以說有點道理,《明史》謂馬士英“為人貪鄙無遠略,復引用大鋮,日事報復,招權罔利,以迄於亡”。顧誠的《南明史》評價馬士英固然不是救時之相,但把他列入《明史》奸臣傳似乎過重。至於把他同阮大鋮掛在一起稱之為“閹禍”更是無中生有。

    馬士英是貴州貴陽人,生於明神宗萬曆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591年。在他25歲的時候,和阮大鋮一起通過了科舉的會試。三年之後,被授予南京戶部主事,開始進入仕途。直到崇禎年間,被升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但不久之後,他被人告發貪腐,罷了官。

    馬士英在罷官之後,又遇到了和他同榜進士阮大鋮,兩個人成為了好朋友。其後阮大鋮由於支援東林黨人周延儒入閣有功,被重新舉為仕人。但是由於東林黨內部的反對,阮大鋮只好推薦馬士英取代自己的位置。

    不久之後,李自成大軍攻克北京,又在山海關之戰中大敗,清軍入關。由於戰火還沒有蔓延到南方,南方因此亟需再立新君,以圖光復。因此在馬士英等人的支援下,小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稱為弘光帝。馬士英由於擁立有功,被進為內閣首輔。馬士英在弘光朝覆滅後,被南明唐、魯兩王勢力拒之門外,馬士英於是盤桓於浙江一帶,期間多次參與反清戰役,直到在江浙一帶最強大的抗清勢力吳日生的部隊兵敗後,馬士英亦遁入空門躲避清廷緝拿,後因叛徒出賣,被清廷抓獲,最終不屈就義。

    最後,綜合評價馬士英,馬士英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權臣,在當時的背景下,馬士英投靠李自成也是死路,投靠清兵也是死亡,只有另立新君,抗清復明。有人言:“士英一庸才,不過大鋮之傀儡耳!以為執政,猶沐猴而冠也”,這並非事實。馬士英遍歷封疆,對實務頗有才幹。雖然不是什麼奇才,但在明末士大夫們普遍無能的情況下,還是相當優異的。所以馬士英就是一個權利慾望比較大的權臣。

  • 2 # 秉燭讀春秋

    馬士英是明末大臣,官至內閣首輔。說實話,馬士英在歷史上的評價並不高,有人說:“馬士英一庸才,不過阮大鋮之傀儡耳"。還有人說馬士英是"閹黨"一派的人,是大奸臣,然而,當清軍進入中原後,首先投降的是那些士大夫和東林黨人士,比如東林黨的領袖錢謙益等文臣。

    所謂的大奸臣馬士英卻和史可法聯合在一起,在崇禎帝上吊死去後,毅然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在南京成立了南明政府,對全國反清復明的運動,起到了大本營和號召推動之力。

    據說南明弘光朱由崧因揚州失陷,史可法抗清失敗,南京被清軍攻破,朱由崧被俘,馬士英被南明唐、魯兩王拒之門外,但馬士英並未因此降清,相反,依然積極抗清。

    官方資料顯示,1646年5月,浙東兵敗(他在浙江一帶抗清),馬士英逃入四明山削髮為僧,他依然沒有降清。

    據清軍記載,當時馬士英的屬下總兵葉承恩等人投降,向多爾袞報告了馬士英削髮為僧的行蹤,於是清軍就到寺院將馬士英抓住,然後就地正法殺了馬士英。

    有人說,有明以來,被黑的最慘的就屬馬士英了,所有汙衊和不實之詞都出自東林黨人士之手,那麼,為什麼東林黨要這麼做呢?

    眾所周知,東林黨和閹黨勢不兩立,當然,魏忠賢是奸臣,倒不是所有閹黨都是小人,相反,也不是所有的東林黨人士都是君子,比如錢謙益和馬士英就是兩方的代表人物,錢謙益的氣節不如他的老婆柳如是(曾做過妓女)高呢。故有人說,東林黨的情操不如妓女。馬士英雖然是閹黨人物,他卻沒有降清,反而堅持抗清。

    東林黨人士黑馬士英,目的就是為自己降清比閹黨都快找藉口,為了表明自己的治國政策的英明,把責任推給崇禎帝和閹黨,打擊馬士英無疑是抬高自己。由於清朝官方樂見東林黨和閹黨互掐,支援東林黨的言論,所以,到了清朝時期,一些不實之詞和汙衊加在了馬士英身上,讓他蒙受不白之冤。歷史應該還馬士英一個清白。東林黨應該向馬士英道歉。

    (馬士英)

  • 3 # 梅子251928127

    馬世英是明末最後的忠臣。

    馬世英擁福王朱由崧為帝,成立南明弘光王朝,他任內閣首輔。他對實務頗有才幹,雖然不是什麼奇才,但在明末士大夫們普遍無能的情況下,還是可見其,見識和政治手段上是卓越的,有一定的決斷和魄力,安定局勢。

    馬士英在弘光王朝覆滅之後,被南明唐,魯兩王勢力拒之門外,盤恆於浙江一帶,參與反清戰役。最後被清廷抓獲英勇就義!

    馬世英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誓死護衛明朝!

    馬士英,大明忠臣也!

  • 4 # 季我努學社

    馬士英是南明弘光政權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在南明朝呼風喚雨、把持超綱,在文官集團中興起了一股阿諛奉承的風氣。李自成於明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率兵進京,崇禎皇帝朱由檢不願受屈辱,在煤山(今北京景山公園,相傳明朝建設紫禁城後,在此放置煤炭,故稱)自縊身亡。馬士英抓住機會,擁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是為弘光政權。

    馬士英畫像

    馬士英自持在策定(扶持新的君主上位,以定超綱)中扮演了極其重要角色,受到朱由崧的重用。馬士英大權在握坐穩後,極力舉薦其死黨阮大鋮。南明政權中原本就有大批東林黨爭中的人,馬士英借自己權力想扶持自己的勢力,是對原有政治勢力平衡的打破,必然會遭受到政敵的反對。於是,還沒有完全安定下來的弘光政權,又一步陷入了黨爭的漩渦中,並因此在一年中就覆滅了。

    馬士英、阮大鋮二人結合後,開始大批迫害東林黨人,黨爭進一步激化,朝廷內部分裂嚴重。同時,馬、阮二人公開賣官,一時間,弘光政權烏煙瘴氣,攀比奉承的小人上位,使得本千瘡百孔的南明王朝更加飄搖不堪,那些用錢買來的官位的人,與通讀四書五經考中科舉的人不同,沒有任何從政經驗與本領,他們的主要目的也不在此,花了錢自然要用盡手中的權力,貪汙淫掠,無惡不作,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利用職務之便為家族親友謀福利者更是數不勝數。

    所謂物極必反,當一個政權中所有人都為了私立不擇手段時,整個國家也就會被掏空了,同時即使有忠賢之人也會被排擠打壓乃至付出生命,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日積月累,腐朽便會爛進骨子裡。後來,藩將左良玉打著“清君側”的名義率軍南下,情急之下,馬士英抽調長江北邊的軍隊,致使長江防線南移。而左良玉率明王朝僅存的精銳離開武昌後,失去了南京的屏障,上述因素綜合起來,清軍趁機南下,遇到的阻力會大為很小,加速了弘光政權的覆滅。

    馬士英遺像

    讀史鑑今,沒當讀到此處時,不免興嘆良久。古今多少事,真的只能都付笑談中嗎?人們總會忘記過去發生的一切,在任何年代裡,當權者的絕對權威受到威脅時,總會在政治中樞裡上演一幕幕你死我活的鬥爭,可是他們手中握有可以置萬千人民於死地的權力,他們在血雨腥風中不擇手段,百姓也在歷次政治風波中逃亡受苦,或流離失所或妻離子散,或在勢力的角逐中成為犧牲品。原來這一切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幾千年前,屈原在廣袤而又充滿困苦的大地上走一遭,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實乃道出了太多讀書人的心聲。

    參考文獻:

    1.顧誠:《南明史》,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年。

    2. 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標點本。

    3.李曉:《馬阮關係考略》,《貴州文史叢刊》2014年第3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支一扶各個崗位都是做什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