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健講故事

    鄭和是世界上最偉大的Nautilus,七下西洋。目的不是海外建立殖民地,而是要海外各國來朝貢,做天下的共主。

    鄭和和他的艦隊,有外交和貿易兩大目的。

    另外還有傳說建文帝逃到了東南亞,派鄭和追殺,但是僅僅是野史,不足為憑。

    目的不同,所以不會覬覦別國的土地人口,不會建立殖民地。

    朱棣派鄭和出使的任務之一,就是招徠各國稱臣納貢,在東亞和東南亞建立藩屬關係。

    鄭和到各國以後,都是要宣讀大明天子的詔書。

    向各國宣諭:大明是天朝上國,明朝皇帝是真龍天子,是奉天承運來替天統治天下的。

    各小國如果奉召前去北京朝貢大明天子,則重重有賞。

    明朝當時是全世界第一強國富國,政治、經濟、軍事實力是碾壓式的,在整個地球的東部是第一超級大國。

    鄭和和他帶領的艦隊,帶來的絲綢、瓷器等特產,都是當時外貿的軟黃金,搶手貨,高科技的產品。

    凡是對大明友好,有歸順之意的會得到賞賜。

    可以概括為以下兩條原因:

    ⒈宣揚明朝國威(政治目的);

    ⒉擴充套件朝貢貿易(經濟目的);

    當時的東南亞各國、比如泰國、緬甸、斯里蘭卡、印度都是土邦林立,經濟落後,比起大明天朝上國,真是一個在現代社會,一個是原始社會,差別太大了。

    所以,朱棣對各個落後國家的土地、財富、人口,沒有什麼興趣,不會建立殖民地。

  • 2 # 成坤說歷史

    哈嘍,題主好,我是成坤,對中國歷史非常感興趣,致力於做好玩有趣有料的歷史解讀,我來回答題主的問題:明朝與西方航海主要是目的不同!以下是我的具體回答

    我是分隔線

    朱棣派鄭和下西洋,有兩個主要目的,1.一個是明面上的:政治宣威的目的,2.一個還是政治上的,當然在歷史上有爭議,有一種說法是朱棣派鄭和下西洋是為尋找建文帝。

    我們先來看抱著這樣的目的所造成的後果:政治宣威,沒有產生交易,反而是給藩屬國贈送大量中國物產,如磁器絲綢,等等,這都是需要中央財政統一採買的,而換回來的是什麼呢?都是藩屬國一些土特產,大部分都爛在或者說留在了國庫裡,沒有在民間流通,也就意味著沒有產生價值,血虧不賺的!一次兩次行,但是根本沒辦法長期維持搞下去,這也就是為什麼只有七次下西洋,明朝就開始禁海了,因為再搞下去會拖垮明朝好不容易復甦的經濟!而且明朝不光這一個地兒花費巨大,朱棣繼帝位後依然搞了四五次北伐,戰爭就是打消耗,沒有後勤補給,根本就打不起大仗!

    要說為什麼要宣威呢?每一朝漢家王朝都有藩屬體系,明朝也是如此,我們以天朝上國自居,周邊一眾小國就是小兄弟!這些藩屬國進貢,來中國覲見宗主國,幾年一次必須到場。有嚴格規定。在一些藩屬國發生紛爭的時候,宗主國是會出面調停的,不聽話的一方,甚至會被宗主國揍一頓。而且在明太祖朱元璋立國宣佈十五不徵之國,大部分在東南亞。而朱棣取帝位後又重新將交趾也就是現在的越南北部,重新收歸中央直接統治,為了穩定統治,也為了安東南亞各藩屬國的心,同時也是為了宣威海上,才進行的下西洋.

    2.得國不正的朱棣害怕建文帝還活著,雖然說攻進南京的朱棣。親眼見證了皇宮被燒,貌似朱允文燒焦的屍體,但是始終心裡不踏實,因為古代沒有現代的化驗技術,根本不能確定究竟是不是朱允文死在了那場大火裡,萬一跑了呢?古代這種李代桃僵的事兒也沒少出,明朝的戶籍制度是很嚴格的,建文帝如果沒死肯定也不可能在盤查嚴格的明朝待下去,唯一有可能的就是逃亡海外,當然這都是推測,懷著目的的下西洋就不可能是以殖民為目的,以開拓華夏生存空間為重要任務!因此,明朝不會殖民!

    再說西班牙,葡萄牙,他們為什麼能殖民,因為他們一開始的目的是為了避開奧斯曼土耳其的管控,想找到通往黃金遍地的東方,如印度,如馬可波羅記載的中國等地!他們是有強烈的通商意願的,遇到無主之地,文明程度落後他們n多個代差的美洲土著,當然要殖民了,為葡萄牙,西班牙獲取豐厚的回報!但是面對明朝,他們也只能以暫居申請在澳門中轉。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淺見,我是成坤,做好玩有趣有料的歷史解讀,有喜歡歷史的童鞋歡迎關注我喲

  • 3 # 葉飄刀

    天無二日,國無二君

    派鄭和就是為了不殖民。

    殖民說實話,在海外鞭長莫及。

    比如你在東南亞建立一個殖民地,傳遞個訊息過去,就要幾個月,一來一回,就是一年了,這個還不算萬一海上出事的情況。

    這樣的情況,要想殖民,殖民地的長官,必然有絕對的權力,類似裂土封王。中央怎麼管理。比如殖民地的管理者死了,等訊息傳回國內,你再派人去,估計一年就過了。如果殖民地的人有野心,在把新官員弄死了,等你得到訊息都幾年以後了。

    所以殖民地要建立就必須授予全權,這個是不可能被認可的,其實之所以派鄭和而不是其他官員去下西洋。那就是防著這些官員在海外建國,畢竟鄭和是太監,就算建國也傳不下去。

    而且在古代,戶口是一個重要的標準。一個地方的人口多少,關係到官員的政績。在這樣的情況下,估計沒有官員願意在自己的地方進行移民的。

  • 4 # 70後大叔講歷史

    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後,西方大航海的目的就是奪取殖民地,掠奪巨大的財富,這一過程,給當地的人民帶來的是戰亂和災難。然而明朝的鄭和7次下西洋,不僅沒有掠奪別國的財富,還給予各國大量的饋贈,以及和平與安定。從這也可以看出來兩者的目的是不一樣的。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

    很明顯鄭和下西洋的目的除了尋找廢帝朱允炆之外,用明成祖朱棣的話來說,就是“宣教化於海外諸番國”,就白就是為了擴大明朝在海外各國的政治影響力,顯示天朝大國的富庶與強大。

    永樂十八年,鄭和下西洋初具成果,在明朝皇宮中規模盛大的歡迎宴會上,響起了宏大和莊嚴的頌歌:四夷率土歸王命,都來朝大明。萬邦千國皆歸正,現帝廷,朝仁聖。天陛班列眾公卿,齊聲歌太平。

    在這種洋洋得意的頌歌聲中,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對鄭和下西洋後,出現的“四夷來賀”的結果,歡欣鼓舞、驕傲十足。

    當時的中國,是東方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按照航海實力,最早發現新大陸的應該是中國,而不應該是西班牙人,這是西方學者後世比較普遍的想法。

    在第7次下西洋期間,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暴雨引發的雷擊燒燬了北京新建的紫禁城三座主殿,此事被明朝的欽天監神棍們認為是鄭和下西洋勞民傷財的惡果觸怒了上天,天神才降下災禍警醒帝王不能再繼續錯下去。

    同年,鄭和的船隊到達美洲發現了儲量驚人的銀礦,但是大明皇帝認為天意不可違,決定放棄財富,停止了下西洋的活動。

    幾十年後,哥倫布幸運的發現了美洲,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掠奪的白銀總量超過10萬噸。

    當世界東方的唯一超級強國走出了邁向海洋的第一步,又擁有一支當時世界無敵的強大艦隊時,有機會先於歐洲列強成為世界最大的殖民強國,可惜中國沒有,這樣的結局確實值得當今每一個華人深思。

  • 5 # 娛樂滑鼠墊

    第一是,原因問題。西方是由於奧斯曼帝國佔據貿易通道,導致其東西方貿易中斷,需要尋求貿易路線,從一開始就是為財富。鄭和是為了宣威海外,建立藩屬體系。第二,土地面積問題,中國統治當時大面積已經到達統治極限,統治極限和很多都有關係,要是說得話,比較多。反正一句話,再增加土地已經不可能穩定統治。

  • 6 # 景玉鏢局

    一個家纏萬貫的人跑到一個窮人家裡,會想住了他家嗎,會貪圖他家的那點零花錢嗎?頂多會帶點土特產回去給家裡人嚐嚐。

    如果這個窮人來自己家,瞻仰著自己的豪宅,並露出一副極其震驚的樣子,這個富人看了是不是會更有滿足感呢?

    有一群歐洲的窮人,在自己家實在混不下去了,有一天,聽說有個小哥找到個新大陸,還遍地是金子,但是去了容易被人扒頭皮。心裡一琢磨,反正在老家待著雖然不被扒頭皮,但是除了一張皮也沒啥了,還不如去碰碰運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出名的球星是不是就不能做一個出色的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