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一樣的維強
-
2 # 靜靜時光
“韓”這個國號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在西周初年,當時周王封他的兒子為韓侯,封地在韓。但這個韓在公元前757年被諸侯國晉給滅了。
“韓”再次出現在中國歷史上是戰國時期,公元前457年,韓、趙、魏三家分晉。當時韓是戰國七雄之一,但是裡面實力最弱的國家,在夾縫中求生存。
公元前230,秦國滅了南韓,韓這個國號至此從中國歷史上消失了。
其實中國歷史上很多國號在後來都沒再被使用,不光是“韓”這個國號,像“魯”這個國號在隨後都朝代也沒有被使用的。
就像名字一樣,大家都會挑有寓意、有好兆頭的字來作為名字。韓在歷史上是一個弱國,除非曾是“韓”國的後裔,或者是被封為韓王的王公大臣以及姓韓的人建立王朝,不然沒人會啟用這一個弱國的國號來作為自己新朝的國號。
在中國歷史上,秦滅了韓後,就沒有任何和“韓”有關的人作為創始人建立新王朝。
這個只能說是運氣的因素了,能作為國號是運氣,不能作為國號也是運氣。
但如今北韓半島的南韓和中國歷史上的南韓沒有一點關係。他們取國家名為“韓”是由於在古代如今南韓所處的北韓半島南部有辰韓、馬韓、弁韓三個部落,名字是從這裡來的。
-
3 # 五經博士
南韓雖與秦、楚、燕、趙、魏並稱戰國七雄,然而南韓的存在感實在微弱,“韓”自立國以來最大的功績,大概是吞併了鄭國,遷都新鄭後,南韓李代桃僵繼續受夾板氣。史書中難得一見的讚美之詞還是針對南韓製式裝備“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遠者達胸,近者掩心”, “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
秦國一掃六合,第一個被滅國的就是“韓”。秦朝以後的歷代,沒有政權再使用“韓”這個國號。想要了解這一點,就要清楚新興政權沿用古代國號的出發點及意義。藉助前代的國號,昭告天下順天得位有祖宗庇佑,帶有某種繼承關係(開國之君都喜歡認祖先,是否確有其事不詳)。有些國號和地理位置有關係,像宋太祖稱帝前兼任宋州歸德軍節度使,後便以“宋”為國號。
還有一種情況,新興政權建立國號會借用前代極盛一時為人津津樂道的朝代。例如‘“漢”,中國幾千年來,國號也五花八門。若論哪個國號被使用次數最多,當屬“漢”。漢高祖開創大漢帝國以來,以“漢”為國號的王朝、政權屢屢出現,足有二十多次,是中國歷史上的使用次數最多的國號。 在史學界公認的正統王朝中,以“漢”為國號的政權出現了三次,依次為劉邦建立的西漢、劉秀建立的東漢、五代中劉知遠建立的後漢。而玄漢、蜀漢、北漢等地方政權更是不勝列舉。
當然,秦、楚、燕、魏、趙後世使用的頻率也很高,唯獨“韓”被遺忘了似的,再不從出現。原因只能從南韓的自身探尋,國土面積狹小人口稀少,四戰之地,建國伊始就在大國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受盡屈辱。難怪後代很少有用“韓”做國號,哪個新政權不想討個好彩頭。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
4 # 靈山採藥人
國號在中國古代,是一個朝代新政權開始的標誌!不僅要代表國家權威和志向,更需要在百姓心中具有足夠的影響力,得到老百姓的擁護。
南韓在漢代之前,有代表兩種勢力。
第一個,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國姓為姬,也就是從西周皇室的一個旁支,本來也沒有什麼出名的功績。立這個南韓國號,我不如直接稱周國。
第二個,戰國七雄之一。晉國大夫趙襄子、魏獻子和韓宣子於公元前433年三家分晉,然後建國,得位不正統。
為什麼後來的人會立魏國?公元前403年魏獻子被周威烈王冊封為魏文侯,由於魏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以李俚變法,歷經三代,連敗秦、齊、楚諸國,開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躍為中原的霸主。要不是沒留住像商鞅這樣的人才,當時是有統一天下的可能的。
為什麼後來的人會立趙國?由趙襄子後代建立的趙國,國君為嬴姓趙氏,為商朝名臣之後。得益於勵精圖治,改革服裝騎射得國策,終於在趙武靈王時代,一躍成為山東六國之首。趙國良相名將輩出,藺相如、廉頗,趙奢,李牧,都屬於流傳千古的人物,在民眾心中有極大影響。更有軍事典範秦趙長平之戰。
而南韓在戰國第一個被滅掉,國力弱小,也代表著不詳。雖然經過申不害變法變強了一些,但是相比上面兩家就顯得遜色多矣。立國為什麼不選影響力比南韓大的多的呢?
在漢代之後,其實也是有一些南韓出現的,不過大部分屬於分封的附屬國。而戰果七雄的國號,在之後的歷朝歷代,已經變成了一種稱號,以一字並肩王的方式分封給皇子,這樣一種形式的存在!
當時已經統一中原地區的各個掌權者需要得是,建立新王朝、新次序的影響力!南韓,配不上,也打不動那樣的高度。
-
5 # 源稚生
戰國時期是中國比較混亂的歷史時期,戰國時期有七個國家比較強盛,史稱“戰國七雄”,它們是齊楚燕韓趙魏秦,歷朝歷代都有用這些國號的,但是獨獨“韓”這個國號在漢朝之後就很少用甚至不用了,這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韓作為國號在中國出現過兩次,一個是西周時期,周王封自己兒子為韓侯,後來這個韓被晉國滅了;另一個是三家分晉後,趙,魏,韓自成諸侯。公元前230,秦國滅了南韓,韓這個國號從中國歷史上基本消失了。
三家分晉時期魏國得到了晉南之地,也就是晉文公時期的晉國最險要肥沃的領土,所謂的“表裡山河”。趙國得到了晉中、晉北、河北的大片土地,而南韓則得到了上黨高地。
戰國時期的南韓在現在的河南地界,在七國之中,南韓則是最弱的存在。而且縱觀七國,其他國家都是有過很牛的存在,雖然最後都被秦國給滅掉了。但是畢竟曾經輝煌過,但是這個南韓卻似乎是沒怎麼輝煌過,基本上是打醬油般的存在。
而在七國之中,南韓的地盤也是最小的,而當時的南韓最出名的就是弓弩。而除去這個弓弩,南韓則是沒有一點的優勢。而且周邊的國家都是比南韓強大,而南韓完全是在夾縫中生存。在六國當中,最早被淘汰出局的則是南韓。
南韓處於整個北方的交通樞紐,而且這個地方大部分都是平原,可謂是一馬平川了,軍隊非常容易打到這裡。如果發生戰亂的時候,這個地方几乎是最先打起來的,最容易發生易主的情況,所以這麼多年的戰亂下來,南韓這塊土地從來沒有出現過太大的勢力,因此也就不會產生太大的政權了。
另一方面南韓是戰國七雄裡實力最差的,現在有很多人都說南韓是戰國七雄裡最水的一個國家,沒有太大存在感,古代的帝王都很迷信,覺得這個國號很晦氣,一直都沒有使用也很正常。
歷史上很多國號沒有被使用,都是有其原因的,韓在歷史上是一個弱國,除非曾是“韓”國的後裔,或者是被封為韓王的王公大臣以及姓韓的人建立王朝,不然沒人會啟用這一個弱國的國號來作為自己新朝的國號。 在中國歷史上,秦滅了韓後,就沒有任何和“韓”有關的人作為創始人建立新王朝。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南韓在戰國也是一個梟雄國家
至於後世為什麼沒有用,可以看看後世立國號的規律
例如,根據開創者封號爵位立國,例如漢王劉邦,魏王曹丕,唐王李淵等
還有後世為了正統,依託前代,例如後唐,後漢,北漢,南唐等
還有就是個人崇拜,例如武后定國號周
順應天意,民意,元末明教盛行,朱元璋順天應民,定國號明
還有就是統治者自己選擇,金,元,清
所以韓這個字,在後世沒有這個爵位的統治者建國,而且韓比較無名,不至於炫耀,也沒有特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