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8801037746

    要記錄現實玩數碼,要找蒙B的感覺去玩膠片,數碼點點都明確,膠片處處不確定!科技發展到今天這樣的問題很欠智。

  • 2 # 從耗子胖成豬

    一、膠片/膠捲真的比數碼相機好嗎?

    現在都2019年了,居然還有人在問“膠片/膠捲真的比數碼相機好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提問的這位題主不是無知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這樣的提問還能怎麼回答呢?

    不妨以娛樂心態反問題主幾句:

    “煤油燈真的比led電燈好用嗎?”“算盤真的比電腦好用嗎?”“飛鴿傳書真的比手機好用嗎?”

    希望題主在娛樂中能早日醒悟過來。

    二、膠片究竟有哪些優缺點呢?

    膠片的缺點太多了

    1、使用成本高

    135膠捲一卷也就36張,120膠捲一卷才12張, 而價格是幾十到幾百。相當於每按一次快門的成本從2元~50元不等。如果是810的大畫幅相機,按下快門到電分成片,這個成本一般會在300~1000元不等。

    2、一致性差

    膠片的儲存時間、出廠批次、沖洗藥水的成分、溫度、時間都會影響成像。

    3、解析度低、信噪比低

    135畫幅的膠片在專業相機上,大概等效數碼500~600萬畫素的解析度。而在傻瓜相機上,效果慘不忍睹。以前的傻瓜膠片機拍出來的照片,沖洗個8寸都夠嗆,連現在的手機都不如。

    4、效率差,不確定因素大。

    膠片從拍攝到成像,一般人需要經歷數天。而就算是工作室,從拍攝到出片也往往需要數小時。與數碼機即拍即得完全無法比擬。而且拍攝之後,如果出現意外漏光、藥水出錯之類,都有可能毀掉寶貴的圖片!

    而膠片最大的優勢主要有三點:

    1、獨特的色彩表現

    這一點主要是因為膠片的成像原理與數碼機完全不同,例如膠片的高光層次就相對出色,目前數碼機很難模擬出膠片的味道。這也是大部分膠片攝友依然堅持使用膠片拍攝的重要原因。

    2、可以低成本實現大畫幅、超大畫幅

    數碼相機目前只普及到135全畫幅,而更大的幅面,例如4433、645畫幅都是天價。而膠片就算是8*10、16*20之類的規格,都是可行的。

    3、沒有數碼機的“熱燥”問題,長曝光及超長時間曝光不會積累噪點。

    例如目前的針孔攝影,有的機器曝光時間需要長達數日、數週、數月,這類攝影題材就只能使用膠片了!

  • 3 # 光線攝影學院

    膠片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像景德鎮的陶瓷一樣,是可以傳承和繼承的,是有價值的。只是,我們要知道,景德鎮的陶瓷,無論技術水平還是藝術水平,在當今國際上都已經是很落後的東西了。

    景德鎮的陶瓷,雖然技術和藝術都落後了,但是並不影響其還可以賣出一定的錢。

    世界上最先進的陶瓷工藝,應該是,毫無疑問,不在中國了,當然,也許未來的武漢理工大學、清華大學等等又可以幫助我們中國拿回陶瓷技術的世界第一。

    關於膠片和數碼相機,我具體談談:

    一、膠片相機最大的優點,就是幾十年前的照片,你可能還有

    但是,對於數碼攝影來說,尤其是手機攝影來說,可能前幾年的照片,你都已經完全丟失了,再也找不回來了。

    因此,我對於家庭使用者來說,還是經常建議他們把照片透過數碼沖印的方式洗印出來,這樣以便長期儲存,至少可以十年不丟。

    說實話,大多數家庭使用者,並沒有數字檔案的存檔意識和存檔行為,因此數碼照片非常容易丟失。

    嗯,數碼沖印,其實是採用的傳統膠捲時代的相紙工藝,儲存期限較長。

    而數碼列印,其實儲存期限常常會很短,不適合長期儲存的。

    二、如果比拼成像質量,無論怎麼比,膠片都不如數碼相機或者拍照手機了

    1,解析度,清晰度,畫素,這些,膠片都不佔有任何優勢。

    2,色彩,色彩的精準還原,色域,色彩的層次,膠片也都不佔有任何優勢。

    3,動態範圍,寬容度,高光和陰影,這些膠片也都不佔有任何優勢。畢竟手機的HDR秒殺一切膠片,數碼相機的單張RAW格式也基本上可以秒殺一切正常沖洗工藝的膠片。

    膠片在非正常沖洗工藝下,可以較大的拓展動態範圍,但是,數碼相機,結合ps的簡單處理,比膠片的非正常沖洗工藝的動態範圍大得多了,輕輕鬆鬆秒殺膠片。

    三、如果比拼膠片的感覺,數碼只能甘拜下風

    什麼叫做膠片的感覺呢?膠片的感覺,如何獲得呢?

    1,透過幻燈機放映彩色反轉片,可以獲得彩色反轉片獨有的感覺。這是我們的數碼投影機或者數字電影放映機,所沒有的感覺。

    2,透過傳統的沖洗放大工藝,獲得傳統的黑白照片或者彩色照片。這也是膠片的感覺。

    印刷和數碼列印,是不可能獲得膠片的這種感覺的。你用放大鏡或者顯微鏡看看傳統照片和列印照片、印刷照片,你就可以發現這一點。

    也就是說,傳統的照片,是無法透過印刷和列印來模仿的。

    要鑑定一張照片,究竟是傳統的照片,還是印刷品或者列印件,其實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

    3,如果你是膠片,掃描之後,列印/印刷出來,還有膠片的味道,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4,如果你是膠片,掃描之後,在電腦顯示器/數碼投影機/數字電影放映機/手機螢幕/電視機,觀看,你說,還是膠片的味道,其實,這也是自欺欺人。

    膠片的這種感覺或者味道,只能透過傳統的幻燈機或者照片沖洗工藝,來予以呈現。透過數碼轉換之後,那就和你的數碼相機套用一個膠片濾鏡,沒啥區別的了。

    膠片的這種感覺或者味道,很大程度是由於不均勻的顆粒感所造成的。

    數碼相機/印刷/列印/顯示屏/投影機,是沒有這種不均勻的顆粒感的哦。

    另外,彩色膠片或者傳統彩色照片,是沒有數碼相機的這種彩色噪點的,膠片的藍色天空,和數碼的藍天天空,你用放大鏡來看,真的是不一樣的。數碼的藍色天空,會有彩色的噪點,但是膠片的藍色天空,只有藍色的不均勻的顆粒。

  • 4 # 老九六三

    首先,成像原理不同,膠片是化學反應成像,數碼是演算法成像。其次,成像的效果有差是一定的,膠片還原有優勢更真實些,數碼彩色表現力有優勢。再次,膠片後期調整到成片,非常繁瑣,個人可操作性極差,成本很高。數碼直觀性佔有絕對優勢,特別是到了無反數碼時代,即看即所得,這是膠片想都不敢想的。綜上,這個問題提的很無腦

  • 5 # 二十里堡五十五

    我認為膠片比數碼有一個最大的優點:數碼相機拍的照片都存在卡上或硬盤裡,你能看見但卻摸不著。而膠片相機拍完之後,膠捲經過顯影、定影、水洗、涼乾等工序,最後你可以擁有一張看的見摸的著的“實物”——底片。而數碼相機已經喪失了此項功能。底片經掃描可以變成數字影象,如果條件具備的話,依然可以在傳統暗房裡,在銀鹽相紙上成像。這一點數碼相機就做不到了。

    一九九九年十月攝於濟南歷城柳埠鎮東坡村的石碾。用Rolleiflex2.8E 伊爾福HP5膠捲。

  • 6 # 空中的魚1996

    數碼相機好處自然很多,作為影象的核心,數碼畫質相對膠片來說,缺點是太乾淨了,太數字化了。可能對於偏個性藝術的拍攝者而言,清晰並不是好的唯一標準,而倒是模糊和顆粒感有著更有趣的意味。現在把以前的底片經過高精度掃描,就有種跨越時空的錯覺,畫面溫暖豐富,有空氣感。這大概是喜歡膠片的朋友越來越多的原因吧。

  • 7 # 農金之窗

    不談顆粒、色彩、質感、匠心、情懷、儀式感這些虛頭巴腦東西,假設莫言有本小說要送你,你願意要電子版、印刷好的成品書、還是手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總統有休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