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風動雲開

    夏,商,因為歷史太過遙遠了,並且留下的文字記錄太少所以具體無法考證。 但是商朝更多的是神權統治,講究的是天授神權,天子都是授命於天。代管天下。而且商朝是中國歷史的神話時代,好多東西都無法考證了。 商王的管理更多的是一種宗教式的統治。可以參考歐洲宗教統治時期。

  • 2 # 沂藍書院趙月光

    1,商朝採用《洪範》作為治國原則。

    周武王滅商紂王后,向商箕子請教治國大法。箕子慷慨一番,把自己商朝的家底《洪範》教給了周武王。

    《洪範》也稱為洪範九疇,是商朝治理國家的大綱,共九大範疇。我們結合史料和考古學來談談《洪範》。

    箕子自己說,他聽說這洪範九疇是從大禹傳下來的。照他說,夏朝和商朝都參考了《洪範》來治理國家,也可以說《洪範》就是夏商的《大憲章》(當然與英國失地約翰的封建《大憲章》不同)。

    《洪範》的主要內容是:“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極。”

    《洪範》是從夏朝到清朝4000,中國所有王權朝代的治國大綱。每個朝代都依照《洪範》治理國家,但側重點有所不同,有的看重《洪範》的這一部分,有的看重另一部分。比如董仲舒特看重第一的五行,建立天人感應和五德相生說。法家特重第五皇極和第九五福六極,利用人們趨利避害噁心理,用五福獎勵,用六極懲罰。儒家特重第二五事第六三德。商朝特重第七稽疑,事事占卜。

    商朝從商湯建國到紂亡國,歷十七世三十一王,共496年。時間約在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商代的歷史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從成湯到雍己歷十四王,國都在西亳,今河南偃師縣屍鄉溝的商城遺址。中期從仲丁到小辛,歷十王,王族內部爭奪嚴重,國力削弱,致使多次遷都,到南庚時遷於奄,今山東曲阜。晚期從盤庚到帝辛,經十一王。遷都於殷,即今河南安陽西小屯村。商朝初期人口大約為400萬人,商朝晚期約800萬人。

    2,商朝的社會階層。中國沒有典型的奴隸社會

    主要分為王族、貴族、平民、奴隸。其中王族與貴族都居住在城市及統治中心區,約佔6%。平民則分佈居住在城區內或四周,有手工業者、商人,更多的是農民,占人口的90%。

    中國古代奴隸與古希臘、羅馬奴隸制不同,他們主要不是生產奴隸,而是家內奴隸,人口一般在3%左右。這些比例可以從目前的商朝墓葬的統計得出,沒有陪葬物品或極少的算作奴隸的話,商朝的奴隸比例是很少的。商朝的戰俘大多殺死或祭祀,轉化為奴隸的較少。

    商朝是一個王權宗法社會,不是奴隸社會。而古希臘的很多城邦奴隸人數達到40%以上,並且大多從事生產活動,古羅馬的很多地方奴隸人口比例也在20%以上。美國南北內戰前南方的黑奴比例接近50%,這才是一個典型的奴隸社會,比古羅馬還典型。

    有個特殊時間點,需要說一下。商紂王時因討伐淮夷,獲得了大量戰俘,這些戰俘被帶到朝歌做苦役。這些戰俘可以算奴隸,古書說,牧野之戰,紂王把這些戰俘奴隸組織起來共70萬人抵禦周武王。武王的車乘4000,主力才1.2萬人。盡信書不如無書,紂王的奴隸的大約17萬不得了,佔總人口不足3%。因為當時世界最大城市古巴比倫才10萬人口,紂王根本沒有能力養70萬修宮殿的奴隸。並且紂王一次也只能出動幾萬軍隊,怎麼可能俘虜70萬人呢?

    朝歌在河南省鶴壁市淇縣朝歌鎮,是紂王的別宮,殷墟是正都在河南安陽小屯村。紂王比較奢侈,在邯鄲及沙丘都有別宮,其中邯鄲還有龐大的巨橋倉裝滿了糧食。

    3,宗法社會

    《洪範》的第五皇極,就是用賞賜和刑伐治理天下。

    商朝的制度為血緣基礎上的宗法制。商朝直轄土地,由商王作為總族長,分配給同宗貴族和異宗貴族(功勳貴族,與商王同宗進行聯姻)使用,這些貴族會世襲擔任政府職務。次級族長們管理自己的族眾,最終分配土地給血緣非常遠的平民,平民要耕種各級貴族的公田。平民農民居住在牧野之內的村裡,由村族長監督他們耕種公田。平民要服勞役和兵役,並自帶口糧,稱為賦。

    4,婚姻與繼承製度。

    商王是多妻制,仲丁有2位妻子,武丁有3位妻子。商朝還沒有嚴格的嫡長子繼承製,而是“兄終弟及”“父死子繼”混合制。王位繼承以長幼為序,兄終弟及,幼弟死後,王位復歸於長兄之子繼承。比如商湯的大兒子大丁早死,所以湯死後立自己的二兒子外丙為國君,外丙死後,他的弟弟仲壬繼位,仲壬死後,伊尹立商湯大兒子大丁的兒子太甲為繼承人。中丁時期發生了混亂,中丁父輩有小甲、大戊、雍己三人為王。中丁為大戊之子,雍己死,按慣例王位應由小甲之子繼承,但“自中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

    4,諸侯聯盟,商朝是盟主,聯姻或討伐

    用《洪範》第三八政來治理國家,“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

    商代的土地分兩部分:商王直接治理的王畿和諸侯方國的領地。這些諸侯和周朝不一樣,大部分沒有商朝的血緣關係,而是商王在四周與比較大的諸侯結盟的關係,關係不如周朝穩定,僅僅是一個盟主。商王治理王畿的官,稱為“內服官”,而諸侯方國的君主,稱為“外服”。

    商王帝乙歸妹嫁給周文王,是利用血緣姻親關係維繫商周之間的臣服關係。

    商王對不服從的四伯或諸侯進行討伐。歷史上有商王文丁殺了周王季歷,紂王囚禁周文王。

    5,商朝最信仰鬼神

    《洪範》第七稽疑,就採用占卜,“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曰貞,曰悔,凡七”,無論天氣、戰爭,還是後悔不後悔等雜七雜八的事都要占卜。商朝最信鬼神,每事必卜。甲骨文稱為“多卜”,即“貞人集團”。甲骨文就是這些多卜遺留下來的,據統計有十萬塊之多。

    6,商朝軍事

    王的武官有:師、馬、亞、射、衛、戍等。商朝的軍隊分三個部分:王軍、諸侯軍和貴族武裝。王室軍隊甲骨文稱為“王師”。諸侯國軍隊冠以某侯名。戰車已成為主力,武丁出征可一次徵集一萬三千人的兵力。

    7,紂王東征淮夷是商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淮夷是生活在淮河流域的東夷部落。紂王派王師主力東征淮夷,被周武王趁虛而入。並且紂王俘虜的大量淮夷人,被紂王押送到朝歌,做苦役修建城池宮殿,內心都充滿怨恨。紂王一時抽調不到軍隊,只好發武器給淮夷俘虜抵抗周王,結果牧野倒戈,紂王自食苦果。

    為什麼紂王要主力東征淮夷?為什麼不把軍隊在周武王第一次試探進攻“孟津觀兵”時調回朝歌?我認為當時的淮夷威脅到了商朝的戰略資源地:盤龍城與大冶銅礦。

    從《洪範》我們就可以知道,當時國家大事就兩個:祀與戎,就是祭祀與戰爭。而商朝的文明是建立在青銅的基礎上,主要的祭器和武器都是用青銅做的。這是商王在文明和武力上對周圍諸侯或部落佔優的主要因素。如果喪失了青銅資源,即使紂王沒有滅亡,他的兒子也會滅亡。商朝早期的銅礦是從中條山得到的,但量少、品質較差,後來在湖北大冶銅綠山發現了淺層優質銅礦,商王就佔據了武漢盤龍城,建設了強大的堡壘,以保障大冶對朝歌的銅供應。

    而淮夷的強盛,正好插在了朝歌與盤龍城之間的要道上,阻斷了商朝的銅供應鏈。對商朝的生命產生了極大威脅,所以紂王不得不把主力放在對付淮夷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叫"藏頭詩”?有什麼寫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