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嶽劍

    長平之戰時,白起圍困了趙軍2個月,為何趙王和諸國不派兵救援?原因我們從當時趙國內部和當時的國外的環境看。

    首先,趙國內部,已經沒有跟多餘的軍隊了。

    廉頗當初帶了25萬人在長平和秦軍對壘。後來,趙國前往替換廉頗的時候,又讓趙括帶了20萬人。也就是說長平之戰的趙軍兵力多達45萬人。可以說這是趙國所能動員最大戰力了。國內已經沒有能力組織起一支像樣的軍隊去救援他們了,所以說,不是不救,而是無能為力。

    其次,外部原因,其他諸國之所以沒有救,距離太遠,沒有準備。之所以這樣是與趙國自身有很大關係,戰爭初期,就有大臣建議,讓派使臣帶著金銀財寶前前往楚魏兩國,讓他們出兵助趙,趙王沒有采納;卻向秦國議和,秦國正好利用這個,散步訊息說秦趙兩國要議和,讓楚魏兩國放鬆警惕,沒有做好出兵助趙的準備。當趙軍被秦軍圍困時,其他諸國想出兵,但因缺少準備,路途遙遠,花費時間較多,而且趙軍沒有城池做掩護,支撐不了多長時間,即使出兵,也很難挽救他們,於是都沒有出兵相救。

  • 2 # 花見相容

    公元262年,秦昭王派白起攻打南韓,佔領野王城,南韓上黨郡和國都之間的聯絡被切斷,南韓想獻出上黨郡向秦求和,上黨郡守馮亭不願意投降,請趙國發兵取上黨郡。公元260年,秦王派王齙攻韓,奪取上黨。趙駐兵於長平,趙括為將抵抗,被秦圍困於長平。

    戰爭之初,秦國用土地穩住魏國。此時合眾聯橫已經早已被張儀破除,范雎幫秦昭王上位,秦昭王很信任他,范雎又從中施計,讓五國不相信趙國是個值得相助的盟友。對於他國而言,秦國和趙國都是強國,無論誰勝都是威脅。趙國敗,六國還可以合眾聯合。若趙國勝,那麼趙國勢必擴張。所以,大家都想坐山觀虎鬥,收漁翁之利。所以勝負沒分之前大家都不會有所作為。

  • 3 # 滄海拾遺錄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農曆七月,趙括統率援軍來到長平,接替廉頗為主將。趙括到任後一改廉頗的作戰方針,主動出兵進攻秦軍。白起針對趙括驕傲輕敵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秦軍最終截斷了趙軍糧道,趙軍數戰不利,被迫就地建造壁壘,趙軍斷糧被圍困40多天,最終趙括無奈拼死率軍突圍失敗被殺,趙軍最終全軍覆滅。需要糾正的是,在得知趙軍糧道被斷,全軍被困的訊息後,在趙軍被困時間長達40多天的時間裡,趙國有派遣軍隊援助被圍困的趙軍,希望打通糧道解救趙軍,其餘諸國確實沒有組織有效的軍事援助,主要原因是比較複雜的,大致如下:

    對趙國而言,被圍困的趙軍是趙國現存的主力精銳部隊,一旦全軍覆滅,趙國將面臨滅頂之災。因此,趙王沒有理由不傾盡全力組織救援,但是形勢比人強,趙國組織的軍事救援以失敗而告終。

    一是趙國腹地已沒有沒有強有力的軍隊可增援。因長平之戰是關乎秦趙兩國國運的戰爭,誰能在這場戰爭中取勝,就意味著天下統一的甜品將倒向哪一方。因此,雙方都起傾國之兵,趙國本土45萬精銳部隊被困於長平。雖然趙王得知訊息必然心急如焚,但國內僅存的精銳部隊遠在北部邊疆雁門郡和代郡,但一來該部隊擔負守衛北部邊疆抵禦匈奴的重任,不可輕離,否則匈奴可能趁虛南下,對趙國兩面夾擊,形勢將更加危急。二來北部邊疆軍隊南下增援需要動員集結行軍,待到援軍到達長平,估計戰事已然結束,遠水難解近渴。國內腹地已難以在短時間集結有戰鬥力的軍隊救援。

    二是秦昭王為徹底杜絕趙國援軍希望,下令徵發毗鄰長平的河內郡十五歲以上男子前往長平,徹底堵住了趙國可能的援軍和糧道。據《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記載,“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在得知白起率兵將趙括大軍分割包圍後,秦昭王親自來到河內郡,對河內郡百姓普遍提升爵位一級,將該郡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徵發派往長平,以斷絕趙國援軍和糧草運輸通道。雖然這批新增援的秦軍因倉促組建,戰鬥力一般,但趙國方面本土緊急派出的也僅是戰鬥力較弱的守備部隊,最終秦軍徹底堵住了趙軍援軍,被困的趙軍糧食斷絕,最終突圍失敗。

    對魏楚韓燕四國來講,雖然在長平之戰一年多的時間裡,都密切關注戰況,但並沒有做好即刻參與戰局的打算,這也最終導致上述各國在得知趙國軍隊被斷絕糧道包圍之際,雖然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但倉促之間難以組織起有效的軍事援助。

    一是秦國奉行“遠交近攻”的外交戰略收到效果。為儘可能地分化六國,減小東進攻城掠地的難度,秦國採納張儀“遠交近攻”的外交戰略,極力拉攏與自身不接壤不存在利害衝突的齊國和燕國。由於秦國兵鋒難以逾越韓趙魏楚四國波及自身,齊國和燕國便打定明哲保身的主意,不願輕易得罪秦國。而南韓雖有心救趙,但自身實力太弱,引發長平之戰的上黨地區原歸屬於南韓,南韓現在躲還來不及。魏國與秦國多次交戰失敗,現在國力大損,不願輕易涉足戰爭;楚國在長平之戰前剛在房陵一戰大敗於秦國,短期內無力出兵。

    二是各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不願過早站隊出兵救趙。自周赧王九年(前306年)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改革以來,趙國國勢較盛,成為唯一有能力抗衡秦國的國家,秦趙兩國誰能勝出,就有機會統一天下。因此,各國都不願意過早站隊,免得引火燒身。寧願先持觀望態度,看看戰況如何再做打算。

    三是趙王過早打算與秦國議和,使得秦國趁機散佈訊息,使得魏國等國暫時放棄出兵的打算。長平之戰開戰半年後,趙王擔憂戰爭曠日持久,問計於大臣。大臣樓昌建議與秦國議和,虞卿建議向魏國南韓求援。趙王採納樓昌的意見,派使臣向秦國求和,秦國拿議和大做文章,表面有意敷衍麻痺趙國,暗地裡散佈秦趙兩國議和的訊息,使得本有意出兵的魏國暫時放棄出兵的打算。事實上,魏國考慮到一旦趙國有事,魏國也會遇上大麻煩,還是有意出兵援助趙國,但被秦國一忽悠,沒有做好軍事動員的準備,難以站在倉促之間出兵救援。

  • 4 # 百花爭豔只為你

    長平之戰,秦軍60萬人包圍了40萬趙軍,趙軍堅持了40幾天後,在主將趙括被亂箭射死後,投降了。

    在整個長平之戰中,趙國傾全國之力,集結了40萬大軍與秦軍決戰。此時趙國國內已無可戰之兵,趙王身邊已無可調之兵。趙王的北方軍團正在和匈奴對抗,無法南調。

    其他五國組織了兵力支援趙國,但是想要趙國和秦國兩敗俱傷,便緩緩進軍,直到長平之戰結束,秦軍直逼邯鄲,才出現在秦軍視野中,但秦軍已經被趙國擊敗了。

    長平之戰,趙軍被圍。趙王是一籌莫展,其聯軍是坐收漁利。

  • 5 # 六千年

    長平之戰打到這種份上,也是無語了,趙括能堅守40余天而不能以一股優勢兵力開啟一個缺口,想想也是無奈啊!

    戰役最後以趙括被亂箭射死為結局,只不過目前無法考證趙括是被秦軍亂箭射死還是被自己人亂箭射死。無法考證也罷,總之40多天裡趙國沒有組織像樣的營救,這是為啥呢?

    趙括被圍,趙國是進行過救援的,只是救援部隊始終沒有越過濁漳河天塹,於是趙王就尋求其他國家的幫助,然而,秦國利用輿論製造趙國要和秦國講和,於是其他國家放棄了援救趙括的機會。

    圍困戰中,白起總是讓自己計程車兵換上趙國死去士兵的衣服,趁著夜色佔領比較要害的地方。而趙括的軍隊飢寒交迫毫無鬥志,一心盼望著援軍的到來,可是現有的援軍都被白起的打援部隊阻擋。各個國家此刻作壁上觀,他們在等待著戰役的結果,以便選擇和趙國還是秦國聯邦。不過,秦國確實是做過一定的外交關係的,以至於其他國家也顧忌與秦國交惡。這也是其他國家不救趙國的一個原因。

    趙括被圍,趙國使出各種方法,依然沒有成功,這場戰役便成了秦國統一六國的轉折點戰役,趙國傾全國之兵對戰秦國,這便給趙國埋下了失敗的種子。

  • 6 # 使用者67724358697

    白起就算了吧。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秦王仁厚,講究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秦王滅六國,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幾個?

    人屠白起敗壞秦王名聲,被秦王直接賜死。

    秦王嬴姓趙氏,秦王殺白起是為趙報仇;白起死後,秦王四十年未攻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些微生物農藥殺蟲效果好時間長,什麼原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