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致守仁
-
2 # 電線電纜廠家直銷O
和周天子分天下一樣,把整個國家分成幾個諸侯國,最後各國逐漸強大,分裂國家,形成戰國七雄,後來項羽就是犯此錯誤,歷史沒有對錯
-
3 # 森蟻聊史
晉國的分裂離不開兩個因素,王室宗親的沒落,外戚勢力的崛起,最終導致君臣之間的平衡被打破,落了個三家分晉的下場。
起因:曲沃代翼,王室宗親被削弱這是一場以小吃大的遊戲,緣起一次好意的分封,結果斷送自己一脈王室傳承的故事。
公元前746年,晉昭侯剛即位不久,就一時腦抽發作,封了一塊比晉國國都還大的土地給了自己的叔叔,並任命為曲沃恆君。當時朝堂之上皆有人反對,甚至勸諫不符合周朝禮儀規定,但任性的晉昭侯就是不聽,為最終埋下了小宗吃大宗的隱患,留下了伏筆。
自此開始,兩脈之間的衝突越積越深,最終演變成了兩脈之間的權力爭奪,並最終在小宗三代君主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入駐王室,奪得正統。
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獲得了周天子的認可,並最終繼承了王位,自此,結束了晉國長達半個世紀的內亂之爭。但兩脈之間的互相殘殺,併為此消停過,直到晉獻公時期,這種殘殺才變得越演越烈。為了防止曲沃之事再度發生,晉獻公採取了殺光旁系的作法,並最終導致了王室宗親的衰落,和外室宗戚的崛起。
經過:王室宗親衰落,外戚勢力崛起隨著晉國逐漸走向穩定,大國的形象也不斷提升,為了滿足日益發展的需要,晉國的國君開始大肆的重用外戚勢力,這就導致了外戚的勢力不斷的加大,而王室的勢力不斷的減弱,並最終打破了君臣之間的關係平衡。到了後期,外戚的力量更是架空了王室的權力,成了名存實亡的擺設。
結果:外戚入主,三分“天下”晉國宗室的衰敗,造就了外室宗戚的崛起,並最終蠶食了晉國國君的力量,最終演變成了三家分晉的下場。
-
4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堂堂霸主晉國,居然在大國中率先撲街,一分為三。其中緣由,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讓我們回顧一下晉國最終分裂的過程,找到其中對我們有所啟迪的東西。
曲沃代翼,不靠譜的公子們打虎親兄弟、血濃於水、肥水不流外人田。幹事業分利益,還是和自己家兄弟靠譜,這是很多人的共識。
晉國國君們最初也是這麼想的。晉國之初,晉國國君把自己的叔叔分封到曲沃。
這一封,封出了長達七十年的血雨腥風。這七十年裡,晉國先後有五位君主死於曲沃好親戚之手。最終,曲沃親戚們覺得還不過癮,乾脆買通周天子,自己做了晉國國君!
成語本末倒置,就來自曲沃代翼事件。“晉無公族”,苦逼的晉國公子們自打自己由公子逆襲成國君後,晉國國君們看哪個公子,依稀都會看到自己祖先當年的影子,生怕哪天被別人逆襲了。
在晉獻公時期,也就是晉文公老爹時期,這個矛盾開始激化。
由於晉獻公寵信驪姬,驪姬處心積慮除要除掉各位公子,因此,多次迫害各位公子。最終,引發了公子夷吾、重耳的出逃。
顯然,在這種鬥爭中,晉獻公再次看到了公子的威脅。(重耳出逃時已42歲,當然有實力)
為了徹底消除公子勢力對國君權力的威脅。晉獻公做出誓言:今後公子不得再擔任公族管理事務!
從此,這些公子們要想獲得競爭優勢,就只得依賴晉國大夫們,甚至“境外勢力”了。
也因此,晉國的世族勢力迅速擴張,在晉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瓜分三部曲:隨著世族勢力的擴大,他們逐漸開始侵害晉國國君的勢力,並開始了激烈的內部競爭,最終完成了三家分晉!
“趙氏孤兒”,晉國內鬥,由來已久。第一步:聯合起來,削弱公族!
1、討伐公族勢力!
公元前514年,六大家族一起,以“行法”之名,消滅了晉國的兩個公族力量——祁氏、羊舌氏,瓜分了他們的土地。
“行法”,以這個口實,氏族們可以持續打擊公族力量。從此,氏族們要討伐誰,不再以國君來定罪了,他們自己,就可以“行法”了!
2、制度化削弱公族!
(1)、公開法律:
既然要“行法”,就要把法公佈出來!因此,範智子“鑄刑鼎”,把一直不公開的法律公開出來。這樣,實力派的氏族可以名正言順地打擊一切“違反法律”,或者“何患無辭”的對手,徹底擺脫了國君的束縛!
(2)、新土地政策:
各大族紛紛在自己封地推行了新的土地政策。他們把過去“百步為畝”的小畝制改成160-240步的大畝制。
這就意味著,在按照畝數納稅的農民,在世族這邊幹活,需要繳納的賦稅更少,收入更高!於是,許多農民紛紛從公族下面“轉會”到世族這邊來勞動。
世族們藉此奪取了大量的,原屬於公族的經濟利益!
3、內部競爭,三家分晉
隨著六大家族壓制了公族勢力,他們內部也開始了激烈的競爭。
最終,韓、趙、魏擊敗了其他對手。
晉國的國君也不願做待宰的羔羊,聯合魯國為代表的“境外勢力”發起了反攻。可是```哪裡是對手嘛,失敗了。
趁此,三家乾脆把晉國國君的直屬領地也瓜分了!這樣,三家分晉在事實上已經達成!
隨後,前403年,三家都派遣使者找周王,要求被封為諸侯。
這種下克上的舉動當然是不符合周朝價值觀的。可是,這三家的勢力確實又很大,他們又都在周王家門口,得罪不起。
這時候就顧不得什麼制度、價值觀了,保命要緊!周王分封了趙、魏、韓為諸侯。
三家分晉,徹底完成!
戰國七雄的時代即將到來!
回頭看來,指責晉國國君削弱公族,放任世族,多少有些“苛責古人”了。
我只是想引出一個同時代的旁觀者:孫武。
孫武在瞭解六大家族不同的土地政策後就指出:畝制最小的中行氏一定最先滅亡,畝制最大的趙氏可能會把持晉國國政。一個軍事家,關注事務如此深刻,如此洞若觀火,不服不行!
我們總是說要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可什麼是規律呢?
像孫武一樣,一眼看到物件的根本(土地政策),才是規律。
願我們一起提高洞察力,把握規律,提高效率!
回覆列表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春秋戰國那麼多國家,只有晉國出現了三家分晉這種事。其它國家也有士族公卿架空君權的現象,但是隻有晉國分裂了。
西周分封制,嫡長為繼承人,庶子被封為諸侯以屏宗室。無論是周王室還是諸侯國都是這麼幹的。到了晉獻公時為了鞏固君權,防止曲沃代翼這種小宗克大宗的事再次發生,開始誅殺公族。此後晉國不再立庶子庶孫為貴族,看起來增強君權,實際上在那個大背景下,你不立王室為公族,就得立其它異姓卿大夫為公族。由於沒有了王室公族的制約,異姓卿族強大,晉公室就只能走向衰弱。
當時晉國異姓卿族合力就能稱霸中原,文公,靈公,襄公,景公,悼公時期能聯合異姓卿族,遂能稱霸中原。但是隨著晉國霸業越來越大,卿族的勢力也越來越大,晉公室反而日漸衰弱。
到了春秋晚期,六大卿族掌權,經過內鬥剩下了趙魏韓三族,遂三家分晉。當然,如果當時晉國不分裂,或者是智氏一家滅了趙魏韓,中國歷史將大不一樣。
和晉國情況差不多的是齊國,不過齊國是田氏一家滅了齊國整個公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