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難道他不知道打不過四國海軍嘛?
5
回覆列表
  • 1 # 路人皆知爬叉猴

    我來做簡要說明!

    第一, 因為資源,日本侵略中國,站在中國這邊的同盟國都對日本實行武器和石油和鋼鐵禁運或者限制,如國沒有了這些,日本這個窮島國根本不可能繼續維持戰爭,它打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那是逼不得已!

    第二,因為太平洋戰爭之前,日本海軍和整個海軍聯合艦隊的實力非常強,艦船的製造工藝、飛機的質量和海軍士兵,航空兵的素質和能力都非常高,再加上那時候日本橫掃東南亞無一對手,連大英帝國幾十萬軍隊都被日本鬼子追著打,那時候是狂妄至極。

    第三,那時候日本內閣都是以陸軍為主腦,海軍有時候根本說不上話,再加上那時候海軍軍令部長永野修身是個右翼分子,也是個主戰分子和陸軍的想法不謀而合,加快了日本瘋狂的時間!

    第四,德國進攻蘇聯,蘇聯無暇顧及遠東,這也讓日本敢於調關東軍南下作戰,壯大了日本前軍數量!

  • 2 # 老鷹航空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當時的倭寇佔領了北韓半島、我東三省、華北、華東、華南、臺灣島等地,此外東南亞地區除了泰國是獨立的國家之外,其餘基本上都是列強的殖民地,菲律賓是美國的,高棉、越南、寮國都是法國的,印度尼西亞是荷蘭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和緬甸是英國的,這些國家的內部民族獨立運動本身曾經對倭寇還抱有幻想,希望借外力來推翻殖民統治,從而獲得民族獨立。

    在這種國際局勢下,倭寇內部高層中一直存在著一個戰略分歧——北上夾擊蘇聯還是南下攻佔東南亞。

    北上攻擊蘇聯,主要是來自倭寇內部陸軍力量為主導的聲音,主張以其佔領的我東三省為基地,與德國合謀從東西兩個方向夾擊蘇聯,成功之後“共享”蘇聯的領土、人口和資源,畢竟蘇聯的資源,尤其是石油資源還是相當豐富的,這對於但是的軍事工業需求還是極其有吸引力的。

    但是這種北上戰略有兩個固有的缺陷:

    1、倭寇是一個工業體系化不完整的國家,自身資源相當匱乏,要北上攻擊蘇聯,那必然是一場非常大規模的地面戰,需要大量的生產資源,而這些資源倭寇只能傾向於從東南亞各國獲取;

    2、倭寇擔心一旦集中所有優勢兵力北上進攻蘇聯,自己的後方就出現了真空區,美國和英國就可以集中海軍力量對其本土發動突然襲擊,從而讓其腹背受敵。一旦出現在這種情況,倭寇自身安全就受到嚴重威脅了,畢竟倭寇的戰略縱深很小。

    正因為如此,倭寇定下了南下戰略。為了實施這種戰略,首要目標就是要打垮美國海軍部隊。但是一戰結束之後受到《華盛頓海軍條約》及其附約條款影響,倭寇海軍戰前噸位水平只能保持在美國海軍的57%左右,日後撕毀條約,倭寇一方面與美國主動接觸,開始漫長的外交談判以拖延時間,另一方面開始快速暴兵,不過國力有限,聯合艦隊實力始終只能達到美國海軍70%的水平。

    面對這種困境,倭寇就“突發奇想”,定下了突襲的方法。依靠發動有力的突然型進攻,短時間內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利用美國太平洋艦隊自身的恢復時間優勢,攻佔東南亞,最後逼迫美國政府預設這一點,然後與之簽訂“停戰想協議”。這樣之後,倭寇就可以放心的再執行北上戰略。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倭寇就是一根筋,總是天真的意味未來的走勢一定會按自己的設想來,這就是倭寇這個民族的通病或者劣根性。

    在之後的時間裡,倭寇弄巧成拙,1941年12月進行的偷襲珍珠港事件居然是不宣而戰的行為,這樣就徹底激發了美國全國的戰爭復仇心理。美國的暴兵速度和質量,那就完全超越了倭寇的想象,不過美國的反攻是在將近八個月時間之後,而不是現在。

    因此,從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後的六個多月時間裡,倭寇的海軍和陸軍先後佔領的菲律賓、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並擊敗了英國皇家海軍的遠東艦隊、美國部署在菲律賓和南太平洋島嶼上的軍隊以及荷蘭守軍、澳洲軍隊等。

    不過這樣的好日子也就持續了八個月,之後聯合艦隊在中途島戰役中徹底失敗,喪失了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接下來就是瓜島戰役、菲律賓海戰、萊特灣大海戰、沖繩戰役等,最後就是兩個荷包蛋,然後就是無條件他投降。

    所以,倭寇的狂妄只是短暫的,對其一頓暴打才是永恆的。

    這個問題呢就回答到這裡吧。

  • 3 # 手機使用者62731673090

    日本在發動對華戰爭之後,進一步把眼光瞄準了英美統治下的東南亞殖民地。這些殖民地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比如日本急需要鋼鐵石油橡膠等。除此之外,日本還需要東南亞的稻米木材等資源。用來滿足戰爭需要。而駐守東南亞地區的是英美殖民地軍隊。英軍人數有幾十萬武器裝備精良。美軍只有一萬多。數量非常少沒有重型武器。後勤供應不是特別充足基本上屬於美國國內二流部隊。荷蘭軍隊數量也不多澳洲軍隊數量同樣不多。除此之外英華人還使用了大量的印度人士兵。以及加拿大國民衛隊和香港華人士兵。所有的力量就這麼多了而這些殖民地軍隊還不知道他們即將面臨日本軍隊的攻擊。而日本軍隊根據在中國戰場上的經驗來對付西方國家殖民地軍隊日本從中國戰場將精銳師團調出來同時部署大量的戰鬥機和海軍使用突襲的方法來攻擊西方國家軍隊首先就是偷襲珍珠港。珍珠港事變發生後英屬遠東戰略要地遭到日軍空襲。澳洲達爾文港也被空襲。同時日本海軍發現了英國皇家海軍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和勇敢號重巡洋艦並將這兩艘遠東最強的戰艦擊沉。同時美國駐菲律賓的航空隊的幾乎所有飛機炸燬。而美英荷澳艦隊由於計劃部署不當導致屢次錯失良機最後全軍覆沒被日本人全殲。英軍十幾萬人被日本人俘虜美軍被俘虜不到一萬人。英軍駐新加坡的帕西瓦爾中將和其它英軍將領投降被俘美軍將領麥克阿瑟坐潛艇離開菲律賓前往澳洲躲過一劫荷蘭守軍也被日軍俘虜或者是殲滅澳洲軍隊整體還有儲存力量可以與日軍再戰此時此刻東南亞只剩下一個地方還在繼續抗爭那就是英國殖民地緬甸。而日軍的南下戰役由於日本陸軍和海軍的全面配合而大獲全勝本來實力非常強大的四國聯軍部隊可以抵抗日軍更長時間由於一系列的指揮失誤導致東南亞地區淪喪日軍之手。這場戰役的後果全面讓日軍衝昏了勝利頭腦。日軍指揮官認為美英軍隊不堪一擊都是少爺兵。很快他們就會看到實力強大的美國軍隊如何對他們進行毀滅性打擊並且導致二戰日軍死亡人數到達總人數百分之三十一的嚴重後果。

  • 4 # 浴火

    日本是別無選擇了,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單純對美國作戰的可能性了,英國實際上已經與美國結成了同盟,在1941年時已經非常明顯的,其他西方國家也一樣與美國是同盟關係,如果日本對美國作戰的話,這些國家一定會參戰,不存在意外。

    日本不管怎麼樣都必須與整個美英集團一起作戰,自然把他們都一起列為目標,這對於日本沒有什麼其他選擇。至於能不能打得過,那就不是日本想考慮的問題,那時的日本人還是很狂妄的,沒有認為他打不過對手,實際上發動這場戰爭超出了日本的國力承受範圍,但是日本還是願意進行這場戰爭。

    在當時的背景下,日本不打這場戰爭也沒有什麼好結果,美華人不可能許可日本不維持當時的狀態,最終日本不得不打仗。主要原因就在於美華人對日本的施壓非常有效,已經切斷了日本的外部資源能力也就是說在當時情況下,日本不打也可能造成自己的崩潰,實際不會比戰敗有什麼好什麼。

  • 5 # 手機使用者50505940323

    美國當時為了中國把日本逼到了絕境,因為只有從中國撤軍擴才會取消制裁,而撤軍就意味著日本在中國多年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全白費,撤軍也稱得上投降這對盲目自大的日本怎能接受,何況日俄戰爭的勝利也日本更加囂張,認為美華人是個戰爭意志不強的國家,只要開戰打死一些美華人美國也就會貪生怕死要求談判停戰,因此日本必定選擇開戰,由於美英荷是盟友再加一隻落水狗也就一併打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慈禧當時支援維新變法,清朝會變得強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