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在下潘不胖
-
2 # 深藍色老爸—山楓心理
小孩子偷拿東西,好像是一個很常見的情況。我小時候就偷拿過家裡的錢買好吃的請班級同學吃,大家輪著請,也就是這些孩子輪著偷家裡錢。
後來學了心理學,學會了分析孩子心理,就知道了孩子為啥偷,怎麼能不偷。
偷拿東西是外在行為,所有外在行為都是內心運作的結果。只不過有的是意識層面的,有的是潛意識層面的,我們意識不到。那麼,我們把孩子偷東西心裡分為慾望,規則和調整三個部分。
第一,規則。無論是家庭規則和學校規則,都要求孩子不允許偷拿東西,這一點毋庸置疑。偷拿了必然會受到嚴厲處罰。
第二,慾望。就以我小時候為例,偷錢為的是在同學面前顯示闊氣,也是因為以前吃了別的小朋友的,不回請不好意思。把自己逼迫到了必須偷錢的地步。
第三,調整。慾望面對規則,沒有可以商量的餘地,於是,我的心裡產生了僥倖心理,萬一家裡人不知道或者沒發現,我就能躲過去。但是,父母兜裡的錢是有數的,尤其窮人家裡,父母對錢財的變動是非常敏感的。最後少不了一頓打。
既然分析了小孩子偷拿東西的心理,那麼我們只需要把規則改變一下,讓孩子有慾望的時候說出來,父母儘量去滿足就可以了。如果我小時候跟老爸如實說我的情況,我爸真可能給我錢請同學吃好吃的。只不過我方式不知道這樣的情況是可以跟老爸說的。
-
3 # 懟死磚家叫獸22
按時按量給他零花錢,並且讓他做出消費計劃,問他現階段最想買什麼,不是每次給都到他手,找個有鎖的箱子啥的,存進去,比如,一天給一塊,但他要買的東西要20塊,就和他說,你需要存20天哦,你也可以每天拿走一塊錢,但是你就買不到你喜歡的那個20 塊的玩具哦。還要告訴他,父母不是不捨得給錢給他花,也不是不願意給他花,但你需要買什麼請和父母商量下,也不要和其他人攀比,買適合自己的就可以了,你不比別人差,不需要去做那麼齷蹉的事來滿足自己花錢的慾望,我們光明正大的存錢去買,,,這個時候的孩子還是需要耐心的溝通,或者哄哄,關鍵看你孩子吃哪一套,只要孩子是單純想買東西而偷錢,不是那種偷竊癖就還能引導。不過孩子小些好引導些,再大點就不好忽悠了,所以早發現,早干預。我家孩子8-9歲時有段時間也是頻繁偷錢,打,罵,講道理,威脅,,什麼手段都試過,沒用,趁你不注意就偷,當時我想死的心都有了,後來一個醫生告訴我,當孩子有了花錢的慾望時,宜疏不宜堵,就像治理洪水一樣,疏通才是解決的辦法,把這個慾望引到正確的方向去,,,,後來我就實行了文中說的那幾點,說來也怪,當你說這錢屬於他了,可以讓他自由分配了,他反而捨不得花了,到現在存了一千多了,一次箱子都沒開過,反倒是我,別人來修機家電的時候錢不夠,拿了孩子的百把塊錢,,,,
-
4 # 水寒雅芙
這取決於孩子的父母,父母應該讓孩子有一定的自己自由支配的小面額的錢,讓他們學會管理自己的小金庫,告訴他們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然後,放手。讓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讓他們擁有自己支配金錢的權力,他們不但不會偷盜,還會感恩於父母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
父母與孩子間的關係是平等的,而人性是共存的。你大人需要金錢來購買自己日常所需,小孩一樣有購買慾,無論是零食或玩具乃至其他日常用品,只要是合理需求,當學會放手讓他們融入日常生活中做自己的主人,包括經濟獨立。他們越早接觸金錢,越有金錢觀念,此時匯入學習觀念,讓他們明白你想取得收益,必須付出相應的勞動,而勞動分體力和腦力兩種,而只有學習才能讓他們成為腦力勞動者,那麼,他們就會學會如何去生活和學習,並養成好習慣——儲蓄!
如果孩子有不良嗜好,不要一味責罰,應該找到他們的原始動機,對症下藥才能端正他們的行為。養不教,父之過。小孩永遠是一張白紙,父母永遠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
如果是別人的孩子,給他們一次改過的機會,如真有所需,給他無妨。一旦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得您的原諒,他們將心存感激並改正自己的錯誤。
當然,這需要很大的胸襟才能原諒犯錯的人。而且,對於迷途的人,南風永遠比北風更易教化人!
-
5 # 千年之尼
我也不知怎麼糾正了,我親戚家就有一個女孩,現就讀六年級,學校離家也就五六分鐘車程,為了方便學習寄宿半月回家一次,我的花露水、口紅、墻上掛鉤被她拿走,問她硬是不承認,我手機充電器原廠快充問她起初不承認,她去上學了我到她房間找軟尺才看到我充電器的電源頭,不見資料線,她回家我問她一會說在學校,一會說在她媽店裡,讓她拿回來,她又說不知道,她沒拿,總之就是反復無常一會說一樣話,從其他家人包裡不知拿了多少回錢,少則幾十多則一百,她爸有打過罰她站半個小時,開始她也不承認,他爸說要報警她才承認的,自私、冷漠、好吃、懶惰、很會製造垃圾丟給別人收拾,都佔了,家裡有啥好吃的她會整箱搬到她房間,整箱搬到學校,呵呵,性情簡直跟她媽一個模子出來的,在十八歲前能醒悟還好,不然就是廢物垃圾一個了
-
6 # 倒坐和尚
打。要讓他知道,做壞事是要被打的,是會疼痛的,是會給自己帶來傷害的。
或者,用嚴肅的目光看著他,告訴他,如果你繼續這樣做,那麼除了你的家人,沒有人會喜歡你了。被別人疏遠,孤立,永遠不值得擁有更好的東西。
你拿的東西真的有那麼大的誘惑嗎?用未來很多年的難過來換?
回覆列表
題主這個問題很好玩兒,我來嘗試回答一下。成年人也都是從小孩子過來的,有多少朋友在兒童期、青春期時有過“偷竊”行為呢?我與很多朋友以及來訪者交流過這個問題,這是一個不算普遍存在但也發生率不低的“經歷”,只是不那麼光彩而已。這裡也要看“偷竊“的具體情況。
有過類似經歷的人談到這個問題的反應和反饋的動機不同,有的是觸發了童年的心理創傷會傷心,有的是搗蛋鬼的快樂,有的是對權威的挑戰,當然這不能說以上是所有行為動力。
孩子為什麼會“偷竊”?可能有以下(包括但不侷限於)原因:
1、需求(合理或不合理)沒得到滿足,例如:餓了“偷吃”、拿了別人的玩具、處於某種消費需求用不正當手段獲得自家或他人財物…
2、挑戰權威,當家庭管教過嚴、管教不當時,以這種方式來獲得快感,類似肛欲期固結的現象,我不能控制絕對權威的專屬領域,那麼我搗蛋吧!做一個“暗夜王者”。
3、外部引誘,當在環境或者媒體中得到某種資訊引導以後,進行行為效仿,更多的是趨向性追求。
4、青春期的嘗試,追求刺激,這個反而不用過度擔心。
5、用“偷竊”來解壓、獲得快感,這與2類似,這是在面對“不可抗”環境時的宣洩,目的是快慰而不是佔有。
“偷竊”行為動因可能是一種或一種以上,作為家長需要怎麼做呢?如下:
1、凡是任何行為後面必有正面動機,最根本的底層動力就是“為自己好“,這個需要家長做到充分認識,並與孩子好好溝通—接受你的底層動機,但是我不接受你的行為。
2、正確面對孩子的需求,哪怕這是個荒唐的需求也不可以簡單粗暴的,甚至是貶損人格的拒絕,有話好好說,請孩子自己說出來,這也是培養孩子思維方式的一種方法。
3、多瞭解新時代孩子的心理、行為特點,不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可理解,而是我們沒有好好的理解年輕人。
4、家庭要有愛和溫暖,簡單粗暴的說教、指責是最容易的,但是顯然這樣培養不出心理健康的好孩子。冰冷的家會把孩子推向別的地方。
5、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優秀的精華,是為人處事、社交的規範,也是保護自己的方法,比如說“寬轉彎 勿觸稜”就可以引申出來很多很多。
以上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