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薄荷貓籃球世界
-
2 # 桂A紅衣哥
NBA有一句話行內話:天賦決定上線,努力決定下線
所以這位朋友你應該明白了吧,因為一個球員的天賦是及稀缺的,NBA從不缺乏努力拼搏之人,我們看在縱觀NBA歷年,這些人往往都是球隊某一方面的拼圖。
每年NACC聯賽都有很多能力拔尖的球員宣佈參加NBA選秀,因為那是他們夢寐以求想加入的最好聯賽,但NBA每隊的球探們在發掘他們的時候往往參照一條公式來判斷是否投資此球員。
個人天賦70%+個人實力20%+帶隊能力8%+球員年齡2%=滿分
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和理解:
個人天賦:考慮簽約這個球員的重中之重,有天賦意味著有高度,可塑造性強,可作為球隊基石長期培養,也可作為非常有價值的交易。這樣的球員經歷一小段成長期後,很多都成為球隊的絕對核心,這樣的結果在NBA比比皆是。
個人實力:說實話這個也是重要範疇之一,但並未達到馬上籤約的結果,因為還沒進入NBA前很多國家球員在國內很有實力,且擔任國家隊核心的比比皆是,他們很多一旦進入NBA聯賽後才知道高手如林,人無還人。最終很多都適應不了。例如我們國家易建聯、孫悅,近期的三球在土耳其聯賽砍下77分,一樣很難選入NBA。
帶隊能力:因為聯賽不一樣,對抗性也不一樣,這點的作用並不明顯。聯賽有兩種,一種是NBA職業練球聯賽,另一種是其他職業籃球聯賽。兩者區別很多,在NBA帶隊能力很強的球星去到其他聯賽將會出現幾何倍數的效果。反觀其他聯賽帶隊能力很強的球星來NBA聯賽帶隊卻是事倍功半。
球員年齡:在NBA黃金年齡的大資料體現是27-32歲之間,新秀參選最佳年齡是18歲,這樣的職業生涯足夠長,天賦的兌現也能更長。球員大多在38歲左右選擇退役,所以整個職業球齡在20年左右。
-
3 # 45度角的傳中
早在2014年,凱爾特人名宿保羅-皮爾斯就曾經抨擊過NBA的選秀,認為現在的選秀大會只看重天賦,而忽略了球員的綜合素質和球商,並坦言如果按照現在的標準,當年自己不可能有機會被選中。
不過,對於NBA的選秀來說,除了球員自身的天賦,更多的還是資料分析、效率值綜合比對後,進行參考評判。畢竟在互不瞭解的情況下,很難去判斷球員精神層面的屬性。(就好比玩FM足球經理,沒有修改器就看不到球員的隱藏屬性)
參考當年唐斯和奧卡福的選秀資料,大學時期唐斯的場均資料只有10.3+6.7,遠遠低於奧卡福的17.4+8.5,如果只看技術統計,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奧卡福一定比唐斯更厲害。不過,技術統計的好壞取決於出場時間、出手權佔比,唐斯在大學期間只有20.1分鐘的場均出場,奧卡福在這一點則高達30.2分鐘。
這也就有了我們經常會看到的“36分鐘資料理論”,正常來說,一個球員的體能足夠他完成36分鐘的比賽時間,所以這樣的資料換算相對合理且公正。而當唐斯和奧卡福的資料轉換為“36分鐘資料”時,唐斯就成了19.5+12.7,奧卡福則是23+11.6。看似屬於一個水平的資料,但要知道唐斯的球權只佔了全隊的20%,而奧卡福卻佔用了31%的出手機會。
從打法上來說,奧卡福內線技術紮實,屬於比較傳統的技術型內線。但唐斯更強的面框能力和更遠的射程,再加上更出色的運動能力,都很適合目前聯盟的整體打法趨勢。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目前來說,唐斯的發展比奧卡福高出好幾個級別。
對於我們普通球迷來說,我們只能看到一個球員在參加選秀前,可以拿到多麼華麗的資料,透過集錦來判斷一名球員的好壞,這是很片面的觀點,不過由於資源渠道有限,我們也無法看到更多大學球員的比賽。
而NBA各球隊的選秀團隊,無疑具備更加便利的條件,以及更加專業的技術素養,全面系統的規劃,是他們選擇新秀的有力保證,所以並不能說“選秀只看天賦”,如果沒有天賦恐怕連NBA的大門都進不去。而天賦的好壞也體現在比賽的方方面面,只是我們單純的理解為“好的技術統計=天賦”,此外像“大心臟”“絕殺球”這些讓人血脈賁張的表現,都還是屬於個別案例,可以算做加分項,但不是“必選項”。
-
4 # 紫醉金迷
選秀之前是要透過試訓的,球隊要對大量的新秀進行多方面的訓練,透過訓練的指標來對一個新秀進行評價,有的球隊會對一個新秀進行多次試訓,一遍如果看不出效果,不能評價的話就會多試幾遍。
因為在試訓的時候,只能看到球員的個人能力,比如帶球能力,投籃能力,罰球能力,傳球能力等,帶隊能力根本顯現不出來。即使安排球員一起打比賽,也只是幾場比賽而已,根本看不出來帶隊能力,最多就是回看高中和大學的聯賽。
不過高中和大學級別的聯賽適合NBA不能相提並論的,球員的能力,防守強度都有較大的差別。所以更多的還是要用過試訓,透過回看早起的錄影,來發現這名新秀的打球風格,比賽中的表現,隨機應變的能力,說白了,就是他的潛力。
新秀畢竟是新秀,並不是每一個新秀在進入NBA之後都能夠像魔術師詹姆斯那樣出道就可以叱吒聯盟的,絕大多數球員都是需要球隊培養的,尤其是一些在上個賽季擺爛的球隊,透過選秀髮掘出那種天賦非常高,潛力非常大的球員。
球隊可以根據新秀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或者某方面的強點,然後圍繞他來建隊。就比如湖人隊的球哥,球哥的潛力表現在傳球,組織比賽,防守和大局觀方面,湖人在他身邊配備了具有外線投射能力的洛佩慈,英格拉姆,波普等球員,非常利於球哥的成長。
對於一個新秀來講,天賦很重要,順位也很重要,並不是每一個新秀都能夠像米切爾,庫茲馬這樣打出來的,個人能力和把握機會也非常重要。所以天賦很重要,但球隊不僅僅是看天賦的。
-
5 # 大美穿青人
首先,帶隊能力不好定量分析,要看體系。其次,三十支球隊只有三十個當家的,帶隊能力一般都是談當家球星,基本上沒有新秀選出來就成為球隊的當家球星,新秀適應體系就好。最後,帶隊能力和天賦也是相輔相成的,個人覺得天賦好了,帶隊能力也不會差。愚見,歡迎補充!
回覆列表
千山萬水總是情,關注一波行不行~~~
關於題主選秀看什麼的問題,我想從三個角度發表意見,應當能夠完美回答這個問題。
1.天賦是先天水平,帶隊能力是後天水平。
首先,天賦是一位球員與生俱來的能力表現,這裡的天賦既包括身體天賦也包括在選秀前所展現出來的技術層面的天賦。但是,帶隊能力卻是在進入NBA之後才能展現出來的,所謂帶隊能力不僅僅指在球隊戰術體系中的地位,還體現在精神上,所以有帶隊能力的球員被稱為球隊領袖,比如勒布朗詹姆斯。
2.有帶隊能力的球員,都不會缺乏天賦。
天賦和帶隊能力是一種遞進的關係,有天賦的球員可能在進攻端是一名出色的得分手,但他未必會成為領袖,而能夠成為領袖的球員,他的天賦通常都不會差,也就是下限不低。
3.選秀時候會根據球隊需要做選擇。
一支成熟的球隊,在選秀的時候並不僅僅關注球員的天賦,而是將選秀作為建隊的重要一環來面對。這種情況下,球隊會根據自身的薄弱環節或者戰術需要進行彌補,比如綠衫軍就在擁有狀元籤的情況下就沒有選擇天賦更好的富爾茨,而是將狀元籤交易轉而選擇更適合球隊的塔圖姆。當然,如果有些球隊意在交易,他們也會選擇當屆選秀球員中天賦更好的球員,以此作為交易的基礎。
所以,球隊在選秀過程中並不僅僅注重天賦,而天賦和帶隊能力是一名球員不同階段所展現出來的能力,不能單純依靠其中一點作為選秀的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