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63441173210

    炒米是家鄉人以備不時之需的一種方便食品,簡單地說;炒米先將糯米浸泡後,用木甑蒸熟成“陰米”(仙桃西片叫飯米),陰乾後,再用河沙炒成米泡,即為炒米。吃的時候,將炒米放在碗內,用開水沖泡加鹽或加糖,便可飲食。老家的炒米有多種:有用糯粟製作粟米(小米)炒米;有用糯高粱製作的高粱炒米;但主要還是用糯稻製作的大米炒米。

    說起炒米的來由,據傳明憲宗時興王的妃子害喜,什麼也吃不進去,一個廚子靈機一動拿來家裡的炒米,使得王妃胃口大開。從此炒米就進入了宮廷,成為貢品和民間饋贈親朋好友的絕佳禮品。“買了四隻雞,五十個雞蛋和些炒米,歡圑之類,親自上縣來賀喜”這是《儒林外史》第三回對炒米的描述。還有《板橋家書》中說:“天寒冰凍時暮,親戚朋友上門,先泡一大碗炒米,佐擬醬菜一小碟,最是暖老溫貧之具”。的確,在以前那個艱苦的年代,吃炒米時那種溫暖幸福的感覺,總是讓人難以忘懷。

    炒米在家鄉仙桃,正如鄭板橋所說:“親戚朋友上門,先泡一大碗炒米”。仙桃人禮性大,客人進門先“喝茶”——讓客人墊墊肚子後,再燒正餐:有打幾個荷包蛋的;有下一碗肉絲麵的;有煮湯圓伏汁酒的等,這都少不了主人要撮一柳簸子炒米來,給客人邊吃邊加。其實,以炒米為敬招待客人也出現在很多場合:仙桃酒席宴請,早上一餐為吃桌盒碟子,有面條,當然也有米飯。客人在吃麵條時,主人就要拿炒米出來給客人加;還有家裡請師傅也是這樣。好像客人在吃點稀的,不加炒米,總擔心客人吃不飽。

    製作炒米的工序較為複雜,首先是製作“陰米”,把加工好的糯米浸泡二三天,清水淘洗瀝乾,放入木甑中蒸熟,趁熱將糯米飯攤到曬墊晾乾,叫“堂屋裡曬飯米——陰乾”,並用手將晾乾的飯米搓成一顆顆的。把搓不開的用大米篩子過出“頭子”,拿到磨子上去“梭”(磨),最後把飯米曬幾個太陽,這樣,飯米(陰米)就做成了。把曬乾的飯米用塑膠袋子裝好放好,因已是熟食,是要注意防潮、防鼠害的。

    仙桃人所說的請親朋吃糯米飯,是混同在蒸糯米時蒸有粉蒸的菜蔬。糯米飯又香又甜,糯性的,吃起來“傷人”(一種膩人的感覺)。

    “陰米”(飯米)營養豐富,產婦坐月子時,做外婆的都要送幾升“陰米”,給女兒進補身子:將“陰米”罐進豬肚子裡蒸熟,“陰米飯”香噴噴的,又有“油氣”,豬肚子弄湯“月母子”喝起來也不膩人。陰米的用途也廣;可煮成“陰米粥”,做成“蓑衣圓子”等。

    炒“炒米”,仙桃叫“炒辣鍋”。鄉間也有許多禁忌,如臘月二十五這天,傳說是老鼠結婚日,是不能“炒辣鍋”的,理由的“你炒它一天,它炒你一年”。仙桃炒“炒米”的方法有:先將“陰米”放在太陽底下“焦”一下,“炒辣鍋”前再倒入鐵鍋中去“溫”,這樣“陰米”才算徹底的沒水分了,炒出來的炒米才脆,不“挺嘴”。“炒炒米”不是用鍋鏟去炒的,而是用一米左右長的蠢麻梗數根,綁成一把帚子(俗稱“炒鍋帚子”);還有一樁工具,就是篾匠做的“沙撮子”,鋪有金屬的羅紗,主要作用是把鍋裡炒熟的炒米撈起來,初步篩乾淨炒米中的熱沙。炒炒米時,把“陰米”倒入燒熱的沙中,用“炒鍋帚子”反覆快速炒動,不一會兒,“陰米”經過加熱,就會炒爆膨脹,變成雪白的“炒米”。這時,炒的人要立即將炒米起鍋,在“炒鍋帚子”上邊磕邊篩,將炒米倒在簸箕上冷卻。簸箕的中間倒扣著一把瓢,好利於倒入的炒米散開。最後用“亮篩子”把炒米中裹著的沙完全篩乾淨,就可以放入密封的器具中儲存,隨時取用。“炒炒米”最好選擇燒些穰柴,如大、小麥草、穀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民法典新規,女婿不贍養岳父母不違法,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