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鬼筆錄
-
2 # ww3721王建文
宗周是周文王時,建立的周天子的城市豐邑。周武王時遷都到鎬京,周平王又迂都到洛邑。周赧王八年(元公前307年)周國分裂東周和西周,周赧王又都遷回鎬豐京(宗周)。它是周王朝,最早建立的城市都城。
周文王姬昌為商紂王時為西伯。他繼承先人建立的事業,奉行德治,招賢納士,以禮待賢,予以重用。把歧周治理下,國力日漸強大
。諸侯虎向紂王召狀,姬昌被紂王囚禁起來,創作周易,貢獻重禮與美人後,被商紂王放回。也還引來姜尚為軍師征服西部各個諸侯,有問計天下。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他分化商朝附庸,調解糾紛,多德與人,河東小國紛紛歸附,又向西北西南用兵建立了鞏固的後方後。才過黃河,進攻耆邗等國,沿渭水東進,攻佔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據點崇國。掃除了佔據關中障礙,得到關中的肥沃土地。在關中平原上灃水西岸建豐邑。至此文王己完成對商都戰略包圍鉗制,時間為公元前1100年左右。
《詩經大雅》即人伐於崇作邑於灃”。把勢力達到長江,漢水汝水流域,形成三分天下有二的的形勢。
文王死後,武王姬發滅商後。武王雖遷於鎬京。“豐邑而官不改“仍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留有靈臺到唐初遺址尚存, 豐京在灃河以西,鎬京在灃河以東。隔河相望。是西周最早建的都城,即被周人稱為宗周。
在公元前770年周幽王時,犬戎攻入鎬京,西周消亡鎬京被戰火焚燬。豐邑還是有周人居住。周平王東迂洛邑。到周王朝最後一個周赧王姬延時。公元前249(秦莊襄王元年)周國早分裂為東周和西周,東周文公,在楚國操縱發展軍隊與其它諸侯密謀攻聯合打秦國。秦莊襄王獲悉後命呂不韋率軍攻滅東周。國迂之於陽居住,以奉周祀。
早到周慎靚王時,東周西周就分裂在公元前307年。周赧王遷都,又回到西周豐邑,(咸陽),秦王滅東周國後。又把周王貶爵為君,封於梁城。赧王至梁城一月而死。周王朝滅亡。周置九鼎回到咸陽(宗周)秦宮。公元前256年秦軍養足精神,如狼以虎地臉撲過來,以刻之間便將小小的西周國抹去。周赧王在西周公的勸說下投降秦王,把象徵撐握天下九鼎搬入秦國的原來的原來鎬豐的咸陽宗廟。
五年後周王死,後呂不韋滅東周,殺東周公,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也又開創西安城市新時代。就是宗周是西安市最早城市小邑,為周文王所建鎬京是周武王所建應該是姜子牙來了建立小城。
-
3 # 沅汰
西周的建立者是西來的周族。
周的始祖后稷始封於邰,邰在現在的陝西武公。后稷的孫子公劉時又率領族人從邰遷於豳,就是現在陝西彬縣、旬邑一帶。太王古公亶父時期從豳遷到岐山周原。之後文王作豐,武王興鎬。武王克商死去,成王時期興建新邑就是洛邑。
岐山周原一帶的王都稱為“京”,是周的舊京。豐鎬是“宗周”。新建的“新邑”也就是“洛邑”是“成周”。從周人一路遷徙的過程來看從邰到豐鎬,到奪取政權又建新邑是從西一路向東的態勢。可以理解為“西周”是西來的周人。
而“西周”這個概念又是相對於“東周”說的。西周被犬戎所滅,岐山周原一帶的興起之地後來賜給了秦。當時鎬京被犬戎攻陷,進入共和時期,平王向東遷徙以成周洛邑為王城。這個王城在西周鎬京王城的東邊。
東周的王室勢力範圍其實只有王城。秦人重走了周人的西來之路,最後又以咸陽為都,幾乎也是在豐鎬舊地。
-
4 # 柏揚自述
“何尊”銘文明確記載了,建都洛邑是周武王決定的,並且“廷告於天”,成周的建造也是由當時周朝最頂級的三位大佬完成的
-
5 # 換個名字繼續懟
成周是岐山、宗周是豐京和鎬京。雒邑,從名字就能看出是個什麼地位。周成王平叛三監之亂後遷殷商頑民於雒邑一帶,命周公營雒。洛陽人非說何尊銘文說雒邑是中國。呵呵。看看何尊銘文上122個字,沒有找到“雒邑”二字,卻發現三次提到指向陝西“雍”“雍州”“京室”,要知道天下只有鎬京和豐京稱為“京”。
《史記》記載周公將要去世時說“必須葬我於成周”,於是大家尊重周公遺願,把周公葬在“畢”。畢:陝西岐山周原,也是周公的采邑
-
6 # 吸俺—汪汪汪
大家不要上了陝西人的當,宗周指的是豐鎬,成周指的是洛陽!陝西人善於搞這種魚目混珠的話題!不瞭解的人兩個詞聽起來容易搞混!
-
7 # 廷志的一天
洛邑在周朝時一直叫做成周,因為它是周成王時期所建成的新邑。平王東遷後,也有人沿襲西周舊稱,將成周稱為宗周(諸侯宗之,是為宗周),周既去鎬京,猶名王城為宗周也。成周洛邑始建於武王,而建成於成王五年,不僅建有西周王室的太廟,而且還有“康宮”、“京宮”、“華宮”等宮。《逸周書·作雒》說:“乃位五宮、太廟、宗宮、考宮、路寢、明堂。”孔晁注:“五宮,官府寺也。太廟,后稷廟。二宮,祖考廟、考廟也。”成周城的營建,在《尚書》、《逸周書》、《史記》以及出土的周代何尊銘文中,都有詳細的記載,這些誥文,集中總結了商、周時期都城構築的指導思想,即:都城以政治功能為主,是周天子獲取政治權力和實施政治統治的工具,因此,都城的位置必須選擇在天下的中央,天子要從天下的中央地區,治理天下所有的民眾,洛邑——成周的選址和興建,是商周時期這種築城思想最成功的體現和實踐,洛邑也是史書明確記載的第一座國家層面詳細規劃建設的都城。
-
8 # 長安泡饃
宗周,有3個含義
周王朝一是指周王朝,因周為所封諸侯國之宗主國,故稱,如:
《史記-卷三三 -世家第三》:“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興師東伐,作《大誥》......淮夷東土,二年而畢定。諸侯鹹服宗周。”
西岐或西安宗周第二個含義是指寶雞或西安,有爭議,學術界比較傾向於寶雞的西岐。
洛邑宗周第三個含義是指洛陽,雖然洛陽在西周被稱為成周,周棄鎬京之後也稱洛邑王城為宗周:
《禮記·祭統》:“ 成公乃命莊叔,隨難於漢陽,即官於宗周,奔走無射。” 鄭玄 注:“ 周既去鎬京,猶名(洛邑)王城為宗周也。”
另一個大量稱洛陽為宗周的是描述周穆王西行的《穆天子傳》,裡面稱洛陽為宗周。原文截圖如下:
周穆王西行從宗周出發“宗周瀍水以西”,其中瀍水就在洛陽,如下圖:
而周穆王西行回來,也是先回到宗周洛陽,原文截圖如下:
天子在宗周祭祀,在洛水北駐軍,可見,這裡的宗周是洛邑無疑。
由此可見,周穆王西行,是從宗周洛陽出發,北渡黃河,越太行山然後西行的。
洛邑為宗周,也獲得學者與大家的認可:
《穆天子傳匯校集釋》,王貽梁,16-17頁:“宗周,是穆王西征出發的起點,在西周金文與文獻中,宗周是指豐鎬都城,但在穆傳中,則明顯不是,穆傳的宗周是在瀍水上,再加上由宗周往北便進入滹沱河,雁門山,則宗周是指洛邑無疑。”
《穆天子傳地理考證》,中華民國四年浙江圖書館校勘:“若穆王十三年,造父御王入於宗周證,本傳則確為洛邑,觀本傳卷四里,西土之數曰自宗周瀍水以西,瀍水在洛陽城東,宗周與瀍水並舉其指洛邑極為明顯洛邑亦有宗廟,如《尚書-洛誥》載殷祀蒸祭可見,故得統稱為宗周也”。
這個圖講的是陝西百科手,亂將百度百科中的穆天子傳中的宗周改為西安,遭到網友投訴,被百科官方封禁的事,當時淪為笑談。
-
9 # sunbeam971
宗周是指洛陽
宗周洛陽是周天子的自稱,也就是宗周洛陽是周朝人稱呼
西晉咸寧五年(279年,另說281年或280年),汲郡(今河南省衛輝市)人不準盜發戰國時期魏襄王的墓葬,發現《竹書紀年》。該書亦稱《汲冢書》《古文紀年》。《竹書紀年》是東周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其中有一篇為《穆天子傳》,講述的是周穆王歷時三年西遊的歷史。
在《穆天子傳.卷四》:庚辰,天子大朝於宗周之廟。乃里西土之數(裡,謂計其道里也。《紀年》曰“穆王西征,還裡天下,億有九萬里”)。曰:自宗周瀍水以西(瀍水,今在洛西。洛即成周也。音纏)。
周武王滅商後,在洛水祭祀夏人,並稱自己為“有夏氏”後代,洛邑為祖先之居所。其後周武王將九鼎以及供奉祖宗的宗廟遷到洛陽。因此我們看到書中多次提到“宗周之廟”“宗周瀍水”。所以在歷代周天子,以及周人口的宗周都是指洛陽。
反觀陝西宗周說毫無依據,不可當真。
-
10 # 漢唐風韻
百度百科這位歷史“專家”,絕對不是因為“無知”,完全屬於個人品質問題,非常令人吃驚,某地在篡改編造百度詞條方面所下的“功夫”,由此可見一斑!
-
11 # 一抹雲28
因為歷史上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西周。西周是當代才出現的一個詞兒。
聽說過定鼎天下嗎?知道定鼎是啥意思嗎?定鼎就是立國,鼎在哪裡,哪裡就是權力的中心。請你解釋一下,為啥象徵權力的九鼎定鼎在了洛邑,豐鎬咋成了周的都城?
周定鼎在洛邑,成周在洛邑,洛邑就是周的立國之都,西安是啥周?一個部落周而已。
姬昌遷豐,姬發遷鎬,都是天下未集去世,哪來的國都?姬誦定鼎洛邑,天下方敢成周。洛邑之所以為成周,因為周成於此;姬誦之所以為周成王,因為周成於他手。豐鎬啥時候做過周都?洛陽成周有京宮康宮,敢問豐鎬的宮殿叫什麼名?
周的都城只有一個,就是卜世三十、卜年七百的定鼎之地洛邑成周。
豐鎬充其量就是一個滅商根據地,類似於清朝的盛京,不是都城。
別拿平王東遷說事,周朝立國就是“無事則都洛師,宅土中,以號令天下;有事別居關內,阻四塞以守” ,一個別居之地冒充啥周之都城?
西安滿世界說自己是西周,就問西安有啥周朝故事?武王滅商前八百諸侯會孟津,是在洛陽;武王滅商後偃息戎師,是在洛陽;武王欲求天保,擇都洛陽;召公卜居,在洛陽;周公營邑,在洛陽;周公制禮,在洛陽;成王元祀,在洛陽;康王周興,在洛陽;昭王徵楚荊,出洛陽;穆王西行,歸洛陽。周朝早期王室的代表人物都在洛陽,就問西安有啥西周故事?哦,豐鎬有華人暴動,有烽火戲諸侯。豐鎬在周朝的地位就類似於重慶在民國抗戰時期的地位,重慶是國都嗎?重慶只是國家非常時期首腦的臨時落腳點而已。如果豐鎬是西周,那民國政府遷回南京,難不成重慶就是西民國?
不服,就讓出土的青銅器銘文打打西吹豐鎬的臉。
《何尊》:“唯王初壅,宅於成周”。
《鄭季盨》:“唯王元年,王在成周。”
《北京圉卣》:“王蘡於成周,王賜圉貝”。
《孟爵》:“唯王初鑄於成周”。
《靜方鼎》:“王在成周大室”。
《卿方鼎》:“王才成周。丙戌,王在京室,賞貝”。
《甲戌方鼎》:“惟四月,在成周,丙戌,王在京宗”。
《妾簋》:“鴻叔從王員徵楚荊,在成周,作寶簋”。
《頌壺》:王曰:‘頌! 令汝官司成周貯廿家, 監司新造貯,用宮御”。
考古出土的多如牛毛的周當代青銅器銘文記載“王在成周”有近百次,鎬京無一次,西安咋有臉爭西周都城?
《周本紀》:武王“定天保,依天室……自洛汭延於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塗,北望嶽鄙,顧詹有河,粵詹洛、伊,毋遠天室。”
《何尊》:“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或(國),自之乂民”。
《周禮-大司徒》洛邑此地“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陰陽之所和也。然則百物阜安,乃建王國焉”。
《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於土中”。
《世家.魯周公世家》:“周公往營成周雒邑,卜居焉,曰吉,遂國之”。
《尚書.洛誥》:“召公既相宅,周公往營成周,使來告卜,作《洛誥》”。
《逸周書.作雒解》:“周公敬念於後曰:“予畏周室不延,俾中天下,及將致政,乃作大邑成周於土中,立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方七十里,南繫於雒,以為天下之大湊......”
《論語》:孔子洛陽問禮,曰“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左傳》:“成王定鼎於郟鄏”。
《史記》:“成王即位,周公之屬傅相焉,乃營成周洛邑,以此為天下之中也”。
《漢書·地理志》:“昔周公營洛邑,以為在於土中,諸侯蕃屏四方,故立京師。”
《東都賦》:“即土之中,有周成隆平之制焉”。
《水經注》:“八方之廣,周洛為中,謂之洛邑”。
北魏·任城王“陛下欲卜宅中土,以經略四海,此周、漢之所以興隆也。”
《周書》:北周宣帝詔曰“我大周感蒼昊之精,受河洛之錫,武功文德,光格區宇,創業垂統,永光無窮。”
唐高宗《建東都詔》:“朕聞踐華固德,百二稱乎建瓴;卜洛歸仁,七百崇乎定鼎”。
《唐會要》:“今國家定周秦之兩地,為東西之兩宅。闢九衢而立宮闕,設百官而嚴拱衛。取法元象,號為京師”。
《後唐書》李存瑁“周都始建卜年遂啟於延洪;漢室中興即土是圖於遠大。……重興卜洛之都,永啟朝宗之會”。
宋太祖趙匡胤“吾欲遷洛,以據山河之險而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也”。
歷朝歷代的歷史文獻明明白白說周必洛陽,古代正史中洛陽就是周的代名詞。現在居然都敢有人碰瓷兒出來一個歷史上根本就沒有出現過的所謂西周。你們以為歷史是靠現在一張會吹的嘴啊?
-
12 # 愛哭妞的爺爺
所謂的西周與東周,是後人以地理方位之概念而稱呼。
西周東周,本是一週。
周人徙居歧山周原,脫離了“自竄於戎狄之間”的遊牧陋習,改而農耕,以地名為族姓,歷史上始有了所謂的“周人”一族。
周人代商,立周朝。
武王、成王之志,擇中建都——營建周朝國都洛陽,立九鼎統天下,這便是何尊銘文“宅茲中國”的歷史典故。
周朝初始,宗周在周原,國都在洛陽。
犬戎襲殺幽王,雄霸陝西關中。周平王即攜周人一族,丟棄周原故地,改立宗周於洛陽。
此後,周朝之宗周和國都均在——洛陽,直至周朝滅。
所謂的豐、鎬,不過是個周人臨時的一個城池據點,類似於聯絡周原與國都洛陽之間的一箇中轉站而已!
-
13 # buding芭比
到處都在科普,還不停的問。洛邑是西周陪都,宗周在鎬京。
中學教科書也早就在進行同樣的基礎教育。難道都還給老師了?奇怪。
回覆列表
周以前是一個部落,因為取締了商朝的統治,所以成為周朝,因為在商朝的西邊所以稱為西周,取名跟宗周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