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皇帝沒有朋友、沒有親人,沒有人可是說話,沒有人可以相信,身邊的每一個人不是想害他就是怕他的,老婆、兒子都是政敵,都希望他早點死,而且,皇帝需要絕情絕欲,不能有喜好、不能有表情,你說,他是不是寡人?

    後宮佳麗三千,是虛詞,一般少則兩三個,多則二三十,後宮三千指的後宮裡的女人,原則上皇帝都可以臨幸的,但一般不會,女人也就十幾個,且都不能說話。

  • 2 # 紅花584

    因為孤獨,所以成“寡人”。皇帝高居萬人之上,金口玉言,權力至高無上,但也是高處不勝寒,因為他是權力的最高點,眾人仰之愈高,心理距離愈遠,他沒有一個人真心朋友,沒有一個可靠的親人,沒有一個放心的大臣,他對誰都有所防備,他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

  • 3 # 遺產君

    中國古代的君主分為皇帝和諸侯國的國王,皇帝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就把原來每個人都能使用的“朕”佔為己有,用於皇帝的專用自稱,其他人都不能使用,否則就是謀逆是要殺頭的。

    而那些諸侯國的國王則自稱“寡人”“孤”等,春秋戰國時期楚王不稱寡人,他另闢蹊徑自稱“不穀”,而眾王之王的周天子更要顯示他的與眾不同,自稱為“予一人”;

    到了秦末,項羽分封的漢王劉邦,已經劉邦分封的齊王韓信也都自稱寡人,東漢末年曹操、孫權、劉備等都無一例外地自稱寡人,到了唐代以後就只有皇帝才可以稱寡人、孤家。

    那為何古代的皇帝要自稱寡人呢?本人認為有如下幾點因素。

    1)寡人,古代和現代所表達的意思不一樣,現代可以理解為少或者一個人的意思,而在古代,寡人是寡德之人的意思,是帝王們裝逼、自我謙虛,表示自己德行很少,才疏德淺,有負臣民的重託,是古人的一種虛假的自謙用詞。

    2)所謂高處不勝寒,坐在高堂之上的人,不能像常人一樣為所欲為,當一個人的身份地位高達一定程度的時候,再經過時間的推移,他自己的心裡就會感覺到寂寞,因為可以和他交心的人很少了,甚至沒有,剩下的那些有怕他的,有討好他的,這個時候的他雖然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他的心裡是孤獨的,所以他就自稱為寡人,向世人訴說他是多麼的寂寞。

    也可以理解為皇帝是身份的象徵,權力的制高點容不下兩個人,只能有一個,他坐的不是龍椅,是寂寞,所以他自稱為寡人。

    3)中國古代皇帝普遍短命,他的後宮佳麗三千,這麼多的妃嬪真正能得到皇帝臨幸的鳳毛麟角,因此大部分的妃子基本都是寡婦,就算皇帝不死,她們也是守活寡,跟寡婦也差不了多少,所以妃子就是寡婦,那皇帝本人就是寡人了。

    總而言之皇帝自稱寡人也好,孤家也好,都是一種虛情假意的表現,是做給他的大臣們看的,就是裝逼。

  • 4 # 關雲長10086

    因為普天之下只有一個皇帝,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他是天子的唯一性,當然就是寡人了。後宮佳麗三千人真正能交心的又有幾個,而且皇帝大多數都有多疑的性格,尤其是有作為的,疑心病更重,不多疑的估計都做不到皇帝就嗝屁了。他們也很難交朋友。

  • 5 # 為黨增光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孤家寡人”在古代的意思。

    “孤”和“寡人”在古代都是皇帝的自稱。《禮記》中說:“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

    而在古代,皇帝和君主的地位至高無上,擁有所有的軍政大權。普天之下,沒有任何一人在地位和權力上和皇帝相等。古時候,封建社會體制下,一國之君作為天下的最高主宰者,等於是把所有人的生殺大權全攥在自己的手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自己的統治範圍內,土地上的所有的人、物、乃至山川、河流都是皇帝說了算。因此,很多人都說“伴君如伴虎”,伺候皇帝那都是戰戰兢兢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丟了小命。因此,很多歷史上的皇帝,想找一個即可靠,又可信的心腹之人,真的很難。真正的交心朋友,更是屈指可數。 因此,古代的皇帝都是孤獨的、寂寞的。這是一種,高高在上,無人可以傾訴的寂寞。作為一國之君,甚至不能向普通人一樣肆意的交友,畢竟身份特殊,背後是祖宗打下來的江山。

    在古代男尊女卑,女性的地位極其低下,就相當於個人的私有物品一樣,可以隨意丟棄,甚至當作物品送人。女性更不能直接參與政事,有多少皇帝會和後宮佳麗的女人談論天下大事的?後宮佳麗存在只是為了給皇帝解悶而已。

    所以,孤家寡人在古代大多是說,沒有知心朋友,沒有可以傾訴的人。並不是指今天的獨自一人。

  • 6 # 物述家說

    所謂寡人,並不是說是君王是一個孤單的人,作為一位諸侯王,雖然未必能想皇帝那樣擁有向後宮三千佳麗,但也不會缺女子陪伴,因此他們絕對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

    諸侯王們所說的“寡人”,並不是“孤家寡人”,而是指“寡德之人”,也就是品德上還有所缺失的人,是一種很謙虛的自稱方式。在古代,一位君王是否能夠擁有天下,憑藉的不僅僅是因為他擁有足夠的實力,更在於他的品德是否高尚。當時的人們認為,只有品德高尚的人,上天才會將價格王位賜予他。相反,一個品德低劣的君王,即使他擁有極高的權力和地位,只要他昏庸無道,人們自然就會推翻他。

    “寡人”這種自稱方式,可以延伸至周公的統治思想。西周初年,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就曾經提出天命說,大概意思是:夏朝和商朝的覆滅是因為失去了所謂的“天命”,而周朝的復興則是因為得到了“天命”。一個君王如果想要保證自己的地位,就必須敬天保民,才能得到獲得上天的眷顧,從此就能長治久安。

    這套思維方式深刻影響到了儒家。孔子雖然是商朝的貴族後裔,卻更遵從周朝的統治思想與禮儀,因此他的思想中就有“仁政”、“德治”的部分。漢代的董仲舒則在“天人三策”中也提出了君王應該“法天而立道”,並以此限制君王們的暴政,也是周公“天命”思想的濫觴。

    二、什麼樣的人才能自稱寡人?

    寡人這個詞,在古代一般由王侯才能這樣自稱,但有時也會出現一種特殊的情況:諸侯夫人有時也可以自稱為寡人。而到了現代,寡人這個詞的限制就少了很多,只要是孤單的人就可以這樣自稱,早已沒了“稱孤道寡”原有的深厚文化內涵。

    三、寡人一詞的發展

    在先秦時期,“寡人”這個詞屬於諸侯們的專用自稱,戰國時期雖然諸侯王開始越過周天子,自己稱王,但他們依然不敢像周天子那樣自稱“予一人”,而只能用“寡人”這個稱謂來自稱。

    秦漢時期,人們依然延續著先秦時期的稱呼方式,因此項羽和劉邦分封的諸侯王們依然會自稱“寡人”。但到了東漢末年,群雄並立之時,他們都不再自稱為“寡人”,而是以“孤”來自稱。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朝時期的北魏、北周和隋朝分封的諸侯王更喜歡以寡人自稱,而亂世中自立的高歡等人則喜歡用“孤”這個自稱。

    而在唐朝及此後的朝代中,很少有人再使用寡人這個稱呼,唐末五代時期的軍閥、唐順帝、郭威等人都是十分罕見的例子。

    古代的每一個自稱,例如寡人、朕、孤、予等,它們背後都有著極深的文化內涵。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自稱已經逐漸淡出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或許也只有經常閱讀古代書籍和觀看古裝電視劇的人才能接觸到這些數量繁多、且用法異常複雜的自稱。

    但當我們遇到這些名詞時,我們應該結合他們所處的時代和思想背景進行解讀,例如“孤家寡人”,今天我們已經把它當做一種十分常用的成語,但當你在古代文獻和電視劇中看到時,就不能用今人的眼光簡單地看待這些稱呼,不然就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誤解,乃至鬧出笑話。這才是我們對待古代文化的正確態度。以上!

  • 7 # 莊宇長春子

    天子,非出自人問凡人,為天所降臨,在人間履行天之所命。是自命不凡之意,且只自一人,不稱孤則稱寡。為下其所屬管轄之官,由其所命,名謂天官,/廟裡常有懸掛燈籠,寫著天官賜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天吃4頓飯會不會發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