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過去即歷史

    這麼說太抬舉魏忠賢了,之所以給魏忠賢正面評價是因為他在明末當時的政治力量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魏忠賢一死這種平衡被打破,明朝也就無力迴天了。但這不能掩蓋魏忠賢做的不法之事。

    其實魏忠賢只是皇權的代表,執行的是皇帝的意思,他的權力來源是皇帝,沒有皇帝支援翻不出來大浪花。東林黨要徹底排擠閹黨還有官僚集團異己分子,比如天啟朝的“癸丑京察”都被看作“君子報仇”的時刻,可京察結果全是與東林黨有異見的官員。天啟皇帝中用魏忠賢是天啟皇帝看到了魏忠賢有兩把刷子,在針對遼東局勢上,魏忠賢的看法得到了一些驗證,這增加了天啟對魏忠賢的信任,天啟明白東林黨只顧黨政,排除異己,一切政策要為集團服務,魏忠賢的閹黨也不是什麼好玩意,但他搞政治鬥爭十分注意,不侵蝕大明根基、要國土淪喪,天啟看到了這一點,盡心竭力維護朱明王朝的就是這個太監,所以天啟死的時候什麼政治遺言也沒有,唯有要崇禎繼續重用魏忠賢,在天啟眼中,在明末環境中,魏忠賢不是什麼好人,但對於朱明王朝是不可或缺的人,天啟明白這一點,所以政治遺言就這句話。可崇禎不理解天啟的話,更看不到魏忠賢的作用,崇禎是藩王繼統,長時間生活在王府,徹底的被洗腦,魏忠賢就是侵蝕大明根基的蠹蟲。所以崇禎一上臺第一件事就是除掉魏忠賢,可結果呢,平衡頓時被打破,東林黨主政,遼東局勢一天不如一天,國土淪喪,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內憂外患,大明朝的日子可以掰著手指算了。

  • 2 # 遠處吹來陣風

    實在搞不懂近年來總是有魏忠賢不倒大明不滅的說法?魏公公到底有何德何能讓大明苟延殘喘?

    說法一魏公公減免農稅收取工商稅,這種發明歷史的說法依據在哪呢?農稅是大明正稅一年分兩季徵收,除了遇災害地區可以讓朝廷蠲免外或者逢大赦年外都正常徵收,魏公公哪一年減免農稅?度支奏議這類大明財政報告從沒有記錄過,歷史發明家從哪知道的?如果減免的農稅指的是萬曆四十六年起加徵的遼餉,那更滑稽了。萬曆四十六年起加徵遼餉到萬曆四十八年共加徵三次每畝九釐後成為定製。天啟時沒任何減免過,直到崇禎三年軍費不足,戶部尚書畢自嚴又建議增加每畝三釐到每畝一分二釐。魏公公對遼餉做過的唯一貢獻就是預徵,魏公公當政時朝廷預算超支,魏公公下令每年預收明年遼餉的40%,老百姓直接增加負擔40%。

    魏公公徵收工商稅也同樣無稽之談,且不說徵收,大明就從來沒有什麼工商稅,這是大明朱元璋立國後就定下的規矩。大明只有類似工商稅的榷關,就是收客商的買路錢。魏公公在歷史中留下的記錄不是徵收恰恰相反是減免。天啟五年魏公公減免了山西陝西一帶的榷關費用。其餘還有一些店鋪典契竹木抽分之類雜項,就是類似房產稅市場管理費這類。這個魏公公倒確實加徵了,但份額很小,一年也就十幾萬兩,對大明一年上千萬兩的開支來說無足輕重。這些加徵的雜項收入魏公公也沒投入到大明緊要開支上,全部用作重修三大殿費用裡去了。

    魏公公做過對大明唯一有用的事是關心大明的馬政,關外和後金作戰缺少馬匹,魏公公下令只要捐錢就可以獲得在紫禁城騎馬的殊榮。馬匹確實徵募了不少,但魏公公一不懂馬匹二又欠缺管理,徵募的大多是病馬母馬,結果就是關外兵士大吃死馬肉留下來記載。

    魏公公對大明到底有什麼用呢,思來想去就只有魏公公及時地死了。否則的話,也輪不到崇禎表演了十七年,可能大明早早地提早了死亡的壽命。

  • 3 # 6正能量傳遞

    也許晚幾年,也許早幾年,誰也不知道。但明朝自萬曆中期以來,朝政日益腐敗,內憂外患紛至沓來,覆亡不可避免,接替的可能是大順王朝,可能是清王朝,甚至可能是孫可望掌握實權的朝廷,也不能排除在較長時間處於分裂的局面。在當時社會條件下,明朝覆亡以後,中國仍將建立一個封建王朝,社會仍將處於封建制度的框架內(商品經濟的發展或萎縮將視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或破壞而定),只有這一點是肯定的。差異在於各派勢力實行的政策和手段不同,對中國社會發展程序的影響也將不同。

  • 4 # 青年史學家

    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和所有封建社會滅亡的罪魁禍首都是同一個答案,封建制度。

    1.封建制度天子權力至高無上,往往天子一個人的意願就會左右整個國家的發展趨勢。明朝亡國之君為崇禎帝,從崇禎帝在位17年來看,不能說其為昏君,甚至可以稱的上是一代明主,但是畢竟人無完人,崇禎帝剛愎自用以及多疑的性格,一步步的使明朝走上了滅亡的道路。

    2.明朝末年朝政腐敗,朝廷官員趨炎附勢,結黨營私,崇禎帝最為信任的周延儒和溫體仁兩個內閣首輔,表面洋裝無黨,實則為最大的黨朋,然而皇帝“遭瘟”,中毒至深,對溫體仁的深信不疑導致一大批忠心為國者,如楊漣,錢謙益等人被陷害,一大批言官因敢於直言而被捕入獄,致使朝中無人敢說正話,那麼亡國就順其自然了。

    3.崇禎皇帝對於內憂,外患處理失當。盧象升在打擊張獻忠,李自成部節節勝利,似乎掃平農民軍指日可待,然而皇帝此時把盧象升調至關外,失去了一次蕩平內寇的機會。此後,孫傳庭又先後打敗闖王高迎祥,闖將李自成,最後李自成率領18騎兵突圍,劇本再一次上演,皇帝把孫傳庭調至關外,又給了農民軍再一次發展壯大的機會。對於外患,崇禎帝不肯與大清平等相處,以上國自居,錯過了和平談判的機會,內憂外患下無奈只好滅國。

    4.不肯南遷,以求東山再起。由於明朝帝王皇陵都在北京,“孝”的觀念使崇禎帝斟酌已久之後下定決心不遷都,結果滅亡。

    封建制度使各個王朝都難以跳出其興也勃也,其亡也忽焉的怪圈,明朝只是一個較為典型的例子。

  • 5 # 代牧益州閻文平

    我覺得可能存在這麼一種思維,因為崇禎是錯的,所以魏忠賢是對的。而且,在由中國文史學者劉繼興和劉秉光所著的《歷史上那些帝王們》一書中認為:“平心而論,魏忠賢為鞏固個人權勢,未免有黨同伐異、殘忍歹毒的罪惡一面,但從他曾經力排眾議、大膽起用遼陽戰敗後遭受讒言的熊廷弼,不徇私情、果斷罷免寧錦一戰中畏縮不出的袁崇煥,曾拋開私怨、違心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還是心繫國家、講求原則的。魏忠賢主政期間,國內形勢良好,遼東局勢平穩,這層能力、這種魄力、這份功績,還是應該被認同和肯定的。”似乎也提供了論據。

    但問題是:

    熊廷弼是被劉一燝與江秉謙力薦才得以複用,最後也恰是因魏忠賢迫害而遭殺害;趙南星為“東林三君”之一,雖曾被魏忠賢雅重及在熹宗面前稱讚,但並不接受魏忠賢拉攏,終被魏忠賢排擠謫戍代州;孫承宗在萬曆三十二年已中進士第二名,天啟元年已是兵部侍郎並主持遼東防務,時魏忠賢尚未發跡,支援孫承宗的是首輔葉向高,而後來魏忠賢則指使黨羽陷害孫承宗致其被罷官;魏忠賢曾迫害楊漣等人;孫承宗推進戰線修錦州和寧遠兩城,才有袁崇煥的寧遠和寧錦兩次大捷,非魏忠賢之功。

    而且,魏忠賢把袁崇煥的戰功攤到閹黨身上然後踢飛袁崇煥。

    至於什麼閹黨能收錢的,明朝財政的問題比較複雜,我在這個帖子裡存放了一些連結:

    https://tieba.baidu.com/p/5837664846

    可以證明,能收稅的恰恰是東林黨人。閹黨做什麼了?大興土木修生祠,把不識字的魏公公捧得跟孔子齊平?對了還籌劃給魏公公加九錫呢。後來無論明朝廷抄家還是李自成抄家,都是閹黨家的錢最多,這就是傳說中深知民間疾苦體恤民生的魏公公啊。

    而且閹黨的馮銓活到清朝被清朝任命修明史,根本不存在什麼東林黨掌握筆桿子抹黑魏忠賢的情況。

    就算一個家長因為孩子沒考上大學,產生“如果當初不換老師就好了”的心態,也得建立在這個老師輔導孩子期間孩子功課有長進的基礎上吧。魏忠賢主政那會兒大明長進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奇瑞瑞虎5怎麼樣?優點缺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