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深度工場

    其實慈禧是一個洋務派,只是不同意康有為等人的變法方向。慈禧的變法是:“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違祖宗大法,無損滿洲權勢,即不阻止。”

    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廢除八股,辦新學堂,鼓勵私人工商業,創辦新軍,開放報禁,開國會等等,慈禧本人是同意的,後來,慈禧在1901年搞的清末新政,比這些邁的步子,還要大。

    還派遣五大臣到歐洲考察新政,在1901年停止武科舉考試,開始創辦新軍和新式軍校。在1903年設立新軍練兵處,在1906年建立陸軍部。在1903年,建立商部,釋出了公司註冊章程,鼓勵私人創辦企業。

    成立鐵路總公司,在1901年,開始教育改革,創辦各級學堂。1905年,正式廢除科舉制。從1902年開始大規模向外國派遣留學生,成立學部。1901年開始改革官制,建立外務部,學部,商部,巡警部等等。

    同時從1903年開始釋出了一系列現代法律,比如新刑律,公司註冊章程,商標註冊章程,公司律,破產律,法官考試細則,民律,民生訴訟法。

    其實後來慈禧搞的改革,深度比戊戌變法還要深,還要廣泛。慈禧無法容忍戊戌變法的一個關鍵是,光緒,康有為等人要搶奪兵權。

    而且,康有為還要在沒有任何抵押物的情況下邊,大量發行紙幣,將全國鐵路,礦產全部抵押給英美各國。康有為讓下屬楊深秀再次上書光緒,宣稱:“臣尤伏願我皇上早定大計,固結英、美、日本三國,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

    康有為還建議,聘請日本的伊藤博文做兩國合併的總顧問。這種改革,慈禧肯定是不能滿意的,隨後就發生了,囚禁光緒等等一系列事件。

  • 2 # 歷史大學堂

    瞭解中國歷史的朋友們會知道,中國封建社會之改革能否進行甚至持續,最根本的關鍵因素是最高統治者之想法。歷史上的大改革家,無論是商鞅、王安石還是張居正,他們的改革從如火如荼到一盆冷水,決定最終結局之關鍵,無一例外的就是這最高統治者。洋務運動自然也不會例外,整個洋務運動始終,大清王朝的實際最高執政者就是慈禧太后,所以慈禧太后的態度與行動將直接決定洋務運動之命運。

    在我們傳統的印象之中,慈禧太后是典型的守舊派代表人物。之所以會有如此印象,其重要原因就是慈禧太后鎮壓了光緒皇帝之改革變法,史稱戊戌變法(關於這場變法之始末緣由,我們擇期再敘)。但實際上慈禧太后,尤其是其垂簾聽政,把持朝政伊始,慈禧太后並非因循守舊,甚至是相當激進。

    圖 愛新覺羅·奕訢(1833—1898),即和碩恭親王

    當恭親王奕訢將主旨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奏摺興奮的呈交給慈禧太后的時候,慈禧太后表現出和奕訢同樣興奮,因為慈禧太后同樣經歷過“西洋之痛”。

    就在咸豐皇帝去世的前幾年,外國聯軍攻佔北京城,咸豐皇帝攜帶者家眷老小倉皇逃跑到熱河,這一路上慈安、慈禧太后等嬪妃著實吃了不少苦頭。而且,當奕訢主持京城工作,與洋人簽訂《北京條約》,換來暫時和平之後,咸豐皇帝卻當上了“縮頭烏龜”怎麼也不肯回京,最後在熱河鬱鬱而終,這些都令思想激進的慈禧太后對洋人產生了深惡痛絕之感。可以說慈禧太后自始至終都沒有對洋人有什麼好印象,只不過迫於國家實力有限,力不從心無法報仇罷了。所以,慈禧太后對於一些在不影響個人統治權力之前提下的富國之策,都是欣然接受並且是躍躍欲試的。

    圖 簽訂“北京條約”時的情景:慶親王、李鴻章與法國全權公使

    這道懿旨一下,朝野上下就炸開鍋了,反對的奏摺如同雪片一般向清政府飛來,其中最具代表性,影響力最大的人物當屬時任文淵閣大學士,工部尚書,皇帝講師的理學大儒倭仁。倭仁是當時一位極具影響力的理學大儒,就連曾國藩都拜其為師,討教修身養性之道。當然,也正因如此,倭仁反對西學的態度自然最為強硬。

    當然,以奕訢、文祥等人為首的洋務派,也並非等閒之輩,對於“頑固派”的種種指責,以事實為依據,給予強有力還擊。兩派代表是來回駁斥,雙方都不甘示弱而爭執不下。

    圖 瓜爾佳·文祥(1818年-1876年)

    就此局勢,慈禧太后特地與奕訢商議對策,並詢問奕訢是否有信心駁倒倭仁等頑固派,奕訢當即表態信心滿滿。基於這種情況之下,慈禧太后特地主持了一場現場辯論大會,辯方就是以奕訢為首的洋務派,反方就是以倭仁為首的頑固派。兩方代表就各自秉承之觀點一一陳述並對對方之觀點加以駁斥。當談及如何富國強兵之時,奕訢認為以西洋利器武裝,進而以西洋訓練之法訓練大清軍隊,此乃強兵之首要。進而,另闢蹊徑,辦理洋務才是富國之道,才能與洋人抗衡。

    倭仁則不以為然,他認為只要官兵各職操守,從思想上加以改造,就能夠戰勝強敵,現在看來倭仁這是典型的唯心主義。奕訢進一步駁斥,之前我大清官兵奮不顧身拼死殺敵,最後不也落敗。並指出你倭仁既然認為洋務這套不是可取之法,那說明大學士已經有了更加具體的禦敵強國之策,就請倭仁呈上具體方案我們詳細議論議論,倘若你倭仁之法可行性比洋務更優,洋務運動就不搞了。這一下子點了倭仁的死穴,當即啞口無言。慈禧太后見狀對洋務派有利,當即宣佈限倭仁三日內呈交強國強兵具體之策,這可著實難為了大學士倭仁了。

    圖 慈禧(1835年—1908年)即孝欽顯皇后

    僅三日期限,別說倭仁心裡根本沒譜,就是有一些想法,想要形成具體可行方案,這個時間也很難完成,其實這明擺著是慈禧太后刁難倭仁,以此來打擊頑固派之囂張氣勢。承受著巨大壓力的倭仁,根本拿不出有什麼具體可行之方案,心力憔悴的他,竟然有一次在給同治皇帝講學之時失聲痛哭,搞得少年皇帝不知所措。

    迫不得已,倭仁只好認慫,寫了一份極為誠懇的自我譴責奏摺呈交慈禧太后,並明確表態自己不再阻止搞洋務,從此洋務派在表面上掃除了障礙,得以實施。

    圖 倭仁 的書畫落款

    這次洋務大討論是發生在辛酉政變剛剛結束,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之初期,不難看出慈禧太后的表現是十分激進的。其實慈禧太后在其執政時期,一直保持著這種激進的思想,她從來不反對更不阻撓富國強兵之改革,所以慈禧太后並非一位老頑固,更從來不是頑固派之代表。但她最為忌諱的就是別人染指她的權力,這是慈禧太后絕不允許他人觸及之底線,為此她甚至不惜主動與全世界宣戰,當然這都是後話。

    除此之外,慈禧太后最應該被後人詬病的就是她那驕奢淫逸的生活作風,為了貪圖一時安樂,為了一己私慾之虛榮,而動用了國本,導致清朝在甲午海戰中潰敗,成我中華民族最為切膚之痛,其對於國家之傷害時至一百二十餘年之今日,依然未被完全消弭,這些才是慈禧太后真正應該被千夫所指之處。

    文:王金百

  • 3 # 小付fzj

    康有為搞變法只要絲毫不動慈禧太后及其黨羽的乳酪,慈禧太后是絕對不會反對的。康有為是個政治蠢才,不會正確的搞政治鬥爭,不但沒有為變法派爭取到變法的有利條件,反而為變法派招災引禍,最後的結果是康有為很快就跑路了,譚嗣同等人被砍頭。而商鞅在變法前商鞅就在秦國呆了好幾年熟悉了秦國的國情之後才去變法的,結果是非常成功,秦國的舊貴族勢力殺死了商鞅之後也是為時已晚了,因為靠新法飛黃騰達的新興利益集團已經崛起了。沒有考慮變法內容的可執行性是康有為等變法維新派失敗的真正的原因。德國的前身普魯士也有一大批強大的舊貴族勢力,為什麼德國仍然能變法成功?答案就是普魯士把改革成果的一部分分給舊貴族勢力就堵住了他們的嘴了,只要舊貴族勢力得到了變法的好處就絕對不會反對變法了,這樣變法的阻力小了之後就會成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防區外遠端巡航導彈的出現是不是意味著對於隱身轟炸機的需求沒有那麼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