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蒼藍觀察

    兩者各有有缺點,是互補的

    目前攻擊敵方境內的縱深高價值目標,主要依靠防區外攻擊和滲透打擊系統相結合的手段,遠端防區外武器如巡航導彈,本質上就是裝備了引導系統和推進系統、以及相關武器載荷和配置,能夠達到500海里或者更遠範圍的一次性小型無人機。當前美軍的常規巡航導彈中,包括空軍的常規空射巡航導彈(CALCM)、海軍的“戰斧”式對地攻擊導彈(TLAM)和近程聯合空地防區外導彈(JASSM)。這些兵器形成了能夠從敵方防空範圍之外打擊固定目標的武器系列。常規空射巡航導彈是其中首先得到作戰應用的武器,海灣戰爭期間,B-52轟炸機由路易斯安那州起飛,以35枚導彈拉開了作戰的序幕。海軍最新型的“戰斧”式海基戰術巡航導彈“TACTOM”,可攜帶1000磅單一常規彈頭,擁有雙波道超高頻衛星資料鏈,可以在飛行中進行通訊目標更換,裝備了照相機可以在目標區域上空盤旋時傳遞資訊。“戰斧”式對地攻擊導彈可搭載於多種海軍水面艦艇和水下潛艇,包括導彈巡洋艦和驅逐艦、攻擊潛艇和“俄亥俄”級核潛艇。海灣戰爭中,海軍首次運用了“戰斧”式對地攻擊導彈,針對伊拉克高價值目標進行了288次獨立打擊。近程聯合空地防區外導彈具有低可見性、超聲速飛行的特徵,續航力超過200海里,裝有紅外末段搜尋裝置,能夠打擊重定位目標。

    雖然防區外武器優點多多,但其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在未來僅靠遠端防區外打擊能力,無法覆蓋敵方很多關鍵的機動性或重定位目標。防區外導彈飛行時間長,或者說缺乏在封鎖通訊環境中定位和攻擊目標的自給力,一般僅限於打擊已知固定目標,對付機動性和重定位性目標非常吃力。例如,常規空射巡航導彈需要2小時才能抵達距發射點1000海里以外的目標,遠遠超過公路機動導彈發射架完成轉移、豎起、發射、再次轉移、隱蔽一系列工作所需要的時間。為了打擊那些可以在幾分鐘內重新定位的目標,遠端防區外武器必須在飛行過程中接收到瞄準點更改資訊,因此就要依賴於那些在敵方干擾前極為脆弱的外部C4ISR架構。在每天有數百個機動性、重定位目標可進行攻擊的空戰中,這一點將成為C4ISR設施極為沉重的負擔。使巡航導彈擺脫對外部系統的依賴的唯一辦法,就是要投資發展兵器的自身系統,使其能夠自主發現、識別和打擊機動性、重定位目標。

    除了在打擊機動性、重定位目標方面能力有限以外,防區外武器還無法攜帶足夠有效打擊極為堅固、掩埋很深目標的常規彈頭。同飛機一樣,巡航導彈通常為1000~2000磅的載彈量,要受到彈體大小以及對燃料、推進單元和引導系統的需求的限制。因此,要對抗常規巡航導彈上相對較小的彈頭,對方只需要加固其高價值目標即可。

    遠端防區外打擊武器的效能,還依賴於其抵達預期目標的能力。常規空射巡航導彈、“戰斧”式對地攻擊導彈和近程聯合空地防區外導彈作為遠端打擊武器,如果由必須在對方防空系統和導彈威脅範圍之外活動的非滲透戰機和海基平臺發射,將無法抵達位於大國本土縱深的目標。要提高防區外巡航導彈的射程,就必須發展更大、更昂貴的彈體。

    由於巡航導彈在本質上也是小型飛機,它在能夠對大型滲透打擊飛機構成威脅的防空系統面前也是很脆弱的。巡航導彈的雷達波散射截面積相對較小,可以採用一些戰術如低空飛行來減少被對方防空系統探測的可能性,近程聯合空地防區外導彈進一步增強了防區外打擊武器系列的低可見性。但是,現代地對空導彈系統已經具備攔截巡航導彈的能力。為了成功擊中縱深目標,巡航導彈必須按照預先計劃的路線飛行以規避已知防空陣地。雖然這些飛行計劃將基於發射前最好的可用情報而定,但是打擊作戰的決策者們無法預知所有的防空系統,特別是那些頻繁轉移的系統。

    美軍的滲透打擊系統主要指有人駕駛隱形轟炸機,如B-2。相較於防區外打擊武器,滲透打擊飛機由於裝備了機身感測器,而且採用“人在迴路中”,可以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能夠在降低對外部目標引導資訊的依賴性的同時,使空戰指揮官具備自主精確打擊目標的能力。這種獨立打擊能力,尤其是對於在通訊條件和資料鏈狀況不佳或無法使用,同時戰局快速變化的環境下作戰,是極為重要的。進一步說,有人駕駛滲透平臺具備評估自身攻擊效果的潛在能力,從而可以決定是否需要立即進行二次打擊。這一能力,將降低指揮官精確制導武器儲備的壓力,因為如果不進行轟炸評估而確保對單一目標的預期打擊效果,就需要發射數枚導彈,而這可能會造成重複殺傷或者過度殺傷。另外,這一能力也將降低對轟炸損傷評估設施的需求。

    從載彈量來說,在海灣戰爭中,一架B-2轟炸機就可以攜帶8枚號稱為“碉堡爆破”的5000磅GBU-28“寶石路”鐳射制導直接攻擊鑽地炸彈。當美國空軍接裝30000磅級重型鑽地炸彈後,B-2轟炸機將是唯一能夠打擊地下極強極深目標的軍事平臺。

    從打擊成本來看,巡航導彈在飛行過程中必須扔掉所有賴以抵達目標區域的自身系統,才能將彈藥運輸至打擊目標。例如,D型常規空射巡航導彈(CALCM-D)的採購成本近200萬美元,“戰斧”式海基戰術巡航導彈的單位成本超過150萬美元。在這個成本水平上,以防區外導彈打擊對方內陸數百千米處的目標,可以說是一種極為昂貴的作戰概念。相對而言,特別是在目標設定中包括成千上萬個目標的情況下,由滲透打擊飛機攜帶造價為22000美元的聯合直接攻擊導彈(JDAM)進行打擊,其成本要低廉的多。美國蘭德公司曾對使用滲透轟炸機臨空打擊和使用巡航導彈進行防區外打擊的成本進行建模分析。該分析的結果是:如果對敵打擊持續時間超過20天,則使用轟炸機臨空打擊的成本將低於使用巡航導彈實施防區外打擊的成本。

    同時,滲透打擊飛機的功能更為多樣化,得到恰當裝備的滲透打擊飛機可以利用其大載荷執行除打擊作戰以外的其他任務,如執行情報、監視和偵察任務,或者以航空電子攻擊支援其他滲透打擊武器和飛機。如果裝備得當,滲透平臺也可以攜帶直接攻擊和防區外武器。

    所以,防區外遠端巡航導彈的出現不會降低隱身轟炸機的作用

  • 2 # 長安小師爺

    不是這樣的理解,必須也要看到一個現實,這就是不管是艦載、空基還是陸基,防空導彈的射程也是越來越遠,並且精度也是一樣越來越高了,所以這兩項是完全矛盾的概念,很多時候只能在兩者之間取捨,而己方在研發兩款武器時一樣都是需要做到機制的,從實用角度而言,當然是防空導彈的威脅相對於隱身轟炸機的威脅更大。

    畢竟一個是戰略級武器,本身也金貴,像B-2這樣的一架賣20億美金,美軍就是用它時也是要考慮再三的,那怕是針對小國的作戰行動,美軍也是做到完全才會令其出馬!更何況像這樣的戰機出動真要是被這些小國一個竹竿捅下來,錢都是小事關鍵神話被戳破,這個影響可就大去了。

    對於隱身轟炸機而言,它的效能其實是在取捨中衡量的,不是說要求不高,而是針對性而言,因為任何一款戰略級武器都不是簡簡單單的做出來就行,它是通盤考慮的武器,自己最需要什麼樣的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當然對於隱身轟炸機而言,它發射的對地巡航打擊武器當然是距離越遠越好,這是毋庸置疑的,本身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從另一方面保護隱身轟炸機。

  • 3 # 知了大大

    轟炸機最大的作用是威懾,而不是實戰。在一些區域性戰爭雙方實力不對等的情況下,轟炸機可以參與實戰,但在大規模戰爭中,轟炸機就是活靶子,無論是不是隱身轟炸機,隨時都有被擊落的風險。那麼,轟炸機是不是就該淘汰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它是唯一可以空射核彈的裝備,所以無論什麼情況下,只要核彈不淘汰,轟炸機永遠都有存在的必要,威懾作用遠大於實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月16日美聯曝光火箭隊下賽季4輪換陣容,這4絕陣中竟然沒有究極五小,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