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探尋歷史奧秘
-
2 # 大鵬說國學
張居正,大明第一名臣
提到張居正首先就不得不提他的變法,一條鞭法的變法政策,使得明朝的土地兼併得到了緩解,得到了改善,使得很多的農民有了土地!
第二個要提的就是戚繼光,可以說沒有張居正就沒有戚繼光,張居正對待戚繼光的支援幾乎是無條件的,他知道戚繼光的厲害,他也知道只有戚繼光才能打敗倭寇,才是使得國家太平!所以他就權利支援戚繼光!也正因為如此,戚繼光的晚年在萬曆皇帝的最後的追究下,被張居正牽連了,戚繼光最後死的也很悽慘,被打入了張居正一黨!但是至死戚繼光都是感激感恩張居正的,沒有張居正他就沒有機會建功立業!
第三個要提到的就是張居正的個人作風問題,張居正的改革確實是得罪的很多人,這樣在他死去之後勢必會有很多人會痛恨他告發他,如果張居正個人沒有問題的話,張居正後來的變法也不會在自己死後被徹底廢除!
第四個就是張居正感覺到自己的年齡慢慢的越來越大的,就做事做的特別的急躁,在越來越急躁的時候就特別容易有反彈,就像彈簧一樣,壓得越緊,後來就反彈的越厲害!第五個就是萬曆小皇帝,不管怎樣,萬曆都是皇帝,張居正都是臣子,張居正雖然是萬曆的老師,但是對待萬曆實在是太嚴厲了,而且很多時候不給萬曆面子,這樣就是的萬曆小皇帝在張居正死後瘋狂的背叛,瘋狂的反彈!對待萬曆其實也是張居正太急迫的問題,使得小皇帝萬曆沒有一點點的生活樂趣了!孔子都說,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現在時只有張,這個一直張著的弓就斷了!
-
3 # 說客不言
儒家講齊家治國平天下,文人都想做那無冕之王。從春秋管仲到明朝張居正無不存著文人治國,做帝師之夢。中國自古的政治就是君臣鬥,從周公始至張居正終,及後再無了。
張居正註定要失敗,一分了皇帝的權,二結黨私營,三失了文人集團的支援,最後成了孤臣,死後不得善終,這也是每個頂級文臣的悲劇。有人說張居正的改革是拯救大明王朝最後稻草,此言太過了。他的改革舉措並未從根本上改變明朝敗落的危機,土地兼併的局面並未改變,朝庭對立格局依舊,所謂的官員考核大多是弄權,與他老師徐階無異。他一死生前舉措基本全銷。究其原因還是未逃出小農經濟思想,改革只不過是拆東牆補西牆,保守的改革成不了。
張居正只所以被人推崇,無非是文人野心使然。文人們希望君主高坐㧂堂,無慾無求像一尊菩薩。餘下的統歸文人之手,像周公旦,管仲就是文人一生之追求。文人們太會幻想,殊不知權利面前無二,君臣成死敵。
-
4 # 路小輝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幼名張白圭。明萬曆朝內閣首輔。人們對張居正的評價有好有壞,但是張居正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呢?
我個人認為如果沒有張居正恐怕明朝早就亡了。首先張居正雖然喜歡弄權,但是他有治國之才。張居正對大臣擅自動用廷仗確實不對,但只是為了震懾群臣,試想一下如果不震懾一下群臣那又如何能順利的進行改革。張居正和司禮監太監馮保的關係應該是政治聯姻,張居正的改革如果沒有馮保的支援恐怕也不會進行的那麼順利。
不過張居正也有一些缺點,專政跋扈,聽不進逆耳之言。但是不能否定張居正為明朝做的貢獻。
-
5 # 喬江寶
張居正在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考中進士,由編修官升至待講學士。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隆慶時與高拱併為宰輔,併兼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萬曆初年,原本與高拱關係良好的張居正因政見不和,與宦官馮保合謀逼迫高拱離職卸任,自己獨自大權在握。上任伊始,就推行“一條鞭”法,即把各種賦稅合併為一,按地畝徵收銀兩,有效地扼制各級官吏貪汙虧空,盤剝民眾。並在萬曆六年下令從新測量全國的土地,僅僅三年的時間就清查出皇親國戚富賈官宦所隱藏侵佔的良田二百多萬傾,使流離失所的百姓從又獲得安身立命的土地,不僅充盈了國庫的收入,減輕了百姓的徭役,也極大地緩解了社會矛盾。
整頓吏治是張居正任首輔後的另一項重要舉措。自嘉靖一朝,因皇帝昏庸,重尚道教,不理朝政,至使奸臣嚴嵩父子把持朝政,重用黨羽,排斥異已,殘害忠良。使得官吏阿臾諂媚,貪汙腐化,苛捐雜稅日益加重,百姓流離失所怨聲載道,社會矛盾嚴重激化。張居正在李太后和萬曆皇帝的支援下,嚴歷打擊不法官員,裁減冗餘編制,並實施考成法,與現今的考勤制度類似,任何一級官吏達不到規定的績效即予以開除。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吏的工作效率,扼制了官吏普遍的貪汙現象。
嘉靖年間在江浙,福建沿海出現的倭寇之亂使本以動盪的社會更加飄搖,嚴重威脅到社會的生產和民生,而且朝庭的官兵一觸即潰,根本不是倭寇的對手。有鑑於此,張居正充分信任重用一批文臣武將,如:胡宗憲.俞大猷.戚繼光.李成梁.潘季馴.凌雲翼等。從政治上和軍事上給予全方位支援,從新打造出一批能征善戰的軍事力量,不但消滅了沿海肆虐的倭寇,也為鞏固中央集權,穩定邊防打下了良好基礎。
那麼說張居正完美無缺嗎?不。首先,他在制定行政制度時從不在朝堂上公議,獨斷專行,也從不聽任何建議。面對非議,他的口頭禪是:“我非相,乃攝也”。意思是我不是宰相,我是代表皇上。如此膽大妄為的言論怎麼可能會讓萬曆順心呢?另外家中還有一副黃金打造的對聯:日月共明,萬國仰大明天子。丘山為嶽,四方仰太嶽相公。太嶽是張居正的字,真可謂囂張至極,作死的範。還有他也不清廉。張居正死後,萬曆抄他的家,抄出黃金一萬多兩,白銀十幾萬兩,無論是那時還是現代來看都是鉅額資產。
張居正身上雖然有不少缺點,但歷史不能抹殺他為萬曆一朝所做的貢獻。如果不是他堅定不移地改革整頓,史治會更加腐敗,民生會愈加凋敝,國家也會提前進入動盪期。正是有了他的改革使國庫儲糧一千三百多萬石,稅銀盈餘七百多萬兩,可供國家十餘年開銷,也為贏得後來的中曰北韓之戰奠定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勳。
貪汙現象。
回覆列表
張居正確實有能力,也算是為明朝“續了命”,但同時他也獨斷專行,生活奢靡,表裡不一,為了改革不擇手段,其實他也是一個極端的人。只要改革成功他願意犧牲一切。海瑞說他“工於謀國,拙於謀身(海瑞正好相反)”
張居正從小就是神童,嘉靖二十六年(1537年)中進士,此時嘉靖在位,沉迷道教,幻想長生不老,二十多年不上朝,將朝中之事交與奸臣嚴嵩,使明朝國力日漸衰弱。張居正受恩師徐階影響,專心致志攻讀史書,研究安邦冶國之法。而恩師徐階與嚴篙、夏言的“鬥法”,也讓他看透了定場的黑暗,漸漸由稚嫩的天才轉變成為了一個深明事故,老練圓滑的人(也許正是在這時,年輕的天才張居正“死了”,黑暗使他變成了另一個人,為了達到改革的目地而不擇手段的人)。隆慶帝即位後,徐階莫名其妙遭到針對,只好致仕後,此時張居正入閣,入閣後馬上向皇上提交了《陳六事疏》,其中包括省議論,振紀綱,重詔令,核名實,固邦本,飭武備六事,使張居正聲名遠播。隆慶帝死後,年僅十歲的明神宗即位,為了實現他的改革大業,他甚至與李太任暖昧,與太監馮保搞好關係,終於他當上了內閣首府,開始了他的改革大業,清仗田地,實行“一條鞭法”,任用戚繼光等大將鎮北方,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並考核各級官員。使明朝又恢復了幾分元氣。
他這個人很複雜,很矛盾。說他壞吧,他的改革救了許多人的命,為了改革,他不惜付出一切:尊嚴、名聲、自己以及家人的生命。只要有人敢阻止他改革,定會被他撕成碎片。說他好吧,他獨斷專行,貪財好色,生活奢靡,又不像是一個傳統的好官。只能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總得來說,張居正還是功大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