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君山話史

    鄧禹的地位,是因為他與光武帝關係非同一般,他是劉秀的知己、心腹,情如兄弟。

    昆陽之戰後,由綠林軍把持的更始政權害死劉秀的哥哥劉縯,劉秀也被閒置。直到王莽滅亡後,劉秀才被外放去鎮撫河北。

    鄧禹是劉秀的粉絲,騎著馬追到鄴縣,追上了劉秀。劉秀問鄧禹:“你大老遠跑來幹什麼呢?難不成你想當官,想當官我也不能擅自任用你啊。”鄧禹笑道:“我並不是想當官。”劉秀頗為不解,又問道:“要是你不想當官,那你想做什麼?”作為南陽人,誰人不知道劉縯、劉秀兩兄弟的傳奇故事呢?鄧禹答道:“我只希望你的威德加於四海,鄧禹自當效微薄之力,能留下功名於竹帛史冊。”

    兩人秉燭夜談。鄧禹把心裡話掏出來說,他分析道:“更始帝不過是平常之才,諸將也是平庸之輩,他們的志向就是撈取財物。如今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分崩離析。公有赫赫之功,向為天下人所折服,不如廣攬英雄,收攏人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的才能,平定天下,指日可待。”

    鄧禹這番話,說到劉秀的心窩裡了。從此之後,劉秀將鄧禹視為知己、心腹。

    劉秀謀求在河北發展時,突然爆發了王郎稱帝的事件。王郎政權通緝捉拿劉秀,劉秀與鄧禹等人開始亡命天涯。在許多危險關頭,都是鄧禹豁出命相保。比如出逃薊縣時,城門已經關閉了,鄧禹、馮異拿著刀斧,硬是砸開城門,劉秀這才得以脫身。

    劉秀對鄧禹非常器重,在稱帝之前,他就派鄧禹為前將軍,領兵兩萬西進,窺視關中。

    更始政府派大將軍樊參率數萬人馬渡過黃河,進攻鄧禹。敵眾我寡,鄧禹臨危不亂,從容應戰,在解縣南郊與樊參展開大戰。更始軍隊遭到迎頭痛擊,大將軍樊參在戰鬥中被擊斃,更始軍隊再次一敗塗地。氣急敗壞的更始政府集結十餘萬軍隊,在綠林軍首領王匡、成丹的率領下,惡狠狠地殺向鄧禹,希望以此一役消滅這支窺視關中的劉秀兵團。

    王匡下令對鄧禹的兵營發動進攻。鄧禹知道王匡恃著人多勢眾,必定會前來破營,故而早早選定了有利地形,將精兵埋伏於兩側。王匡的十萬大軍逼近鄧禹營地,可是卻遲遲沒見鄧禹出兵迎戰,他傲慢地認為對手已經嚇破膽了。在更始軍隊接近營壘時,只聽得戰鼓聲擂響,埋伏在兩側的伏兵突然殺出,憑藉有利地形,果斷地向更始軍隊發起反攻。以少戰多,鄧禹劍走偏鋒,以奇兵制勝。此役更始兵團大敗,王匡麾下大將劉均、楊寶等人均被鄧禹軍所殺,王匡落荒而逃。

    此時距劉秀登基稱帝正好五天,鄧禹以一場輝煌的勝利向光武帝送上一份厚禮。喜訊傳來後,光武帝劉秀非常高興,他把鄧禹提拔為東漢政府的大司徒,位列三公,以褒揚其非凡勳績。

    由此可見,在光武帝登基時,鄧禹就位列三公,地位超乎他人之上。在後來的戰爭歲月中,鄧禹的軍事上的表現差強人意,但並沒有改變他在光武帝劉秀心中的份量。

    在光武帝一統中國後,鄧禹知道光武帝要偃武修文,他很知趣,主動交出兵權,回家研究儒學經典。後來耿弇等人也效法,交出“大將軍”印,其他武將也紛紛交出兵權。不過,光武帝十分信任鄧禹,列侯之中,除鄧禹、李通、賈復等人得以參議國家大事外,其作功臣皆不用。

    漢明帝時,繪中興功臣二十八人畫像於南宮雲臺,號稱“雲臺二十八將”,這些是對東漢開國功勳最著的功臣。其中名列首位的,便是鄧禹。

    順便提一下,鄧禹的兒子鄧訓,是東漢時期的名將,最有能力的護羌校尉,去世後被當作保護神立祠供養。鄧訓的女兒,即鄧禹的孫女,便是東漢著名的女政治家鄧綏,即鄧太后,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 2 # 文史磚家

    在幫助光武帝劉秀打江山的眾多功臣中,功績最顯著的有28位,這便是所謂的“雲臺二十八將”,而在28位大功臣當中,排名首位的則是大司徒鄧禹。那麼,鄧禹是何許人也?他都有哪些驕人的功績?

    鄧禹是劉秀在太學中的同窗好友,在後者招撫河北期間投效,為其提出“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見《後漢書·卷十六》)的總體戰略,幫助他建國稱帝,時在建元元年(25年)。劉秀稱帝后,將鄧禹的功勞定為第一,進拜他為大司徒(即丞相),並命他率軍收復故都長安,降服赤眉軍。此時,鄧禹年僅24歲。

    鄧禹率軍進入關中後,鑑於赤眉軍的勢力雖然很強大,但由於軍紀不整、作風粗暴,經常劫掠地方,由此迫使百姓們紛紛出逃,時間一長難免會陷入缺糧的困境,彼時再攻取長安,將好比探囊取物般容易;但如果現在進兵,很可能會遭遇挫折。所以鄧禹為避免無謂的犧牲,便決定攻略上郡、北地、安定三郡,以形成對長安的外圍包圍圈。

    所以,儘管有光武帝的屢屢催促,鄧禹還是堅持自己的計劃(“以關中未定,而禹久不進兵,下敕...禹猶執前意。”引文同上),將軍隊分為三股,自己率主力平定北地,第二支負責攻取上郡諸縣,第三支則由將軍馮愔、宗歆分領,負責防守枸邑。鄧禹的戰略設計本來很合理,但卻被一次突發事件攪亂。

    原來,馮愔、宗歆兩人性格不合,在駐守枸邑期間因爭奪權力而發生內鬥,最終馮愔殺死宗歆,並率軍隊反擊鄧禹。雖然馮愔被部將黃防逮捕後獻給朝廷,但鄧禹卻由此方寸大亂,為了能再度獲得光武帝的信任,以消除劉秀對他治軍能力的懷疑,便決定進攻長安。

    建武二年(26年)春,赤眉軍因軍中缺糧,主力離開長安到右扶風就食,鄧禹聞訊後進入長安,並在城中大肆慶祝。然而沒多久,赤眉軍主力便回師長安,鄧禹難以抵抗,只好率軍逃奔高陵。在這種情況下,光武帝出於儲存實力的考慮,便下令鄧禹退出關中,可後者卻出於復仇的心理,竟連連驅使飢餓計程車兵出戰,結果每每大敗而回。

    其實對於優秀的將帥而言,勝敗乃兵家常事,若不肯接受失敗,總想著“翻盤”,便跟輸紅眼的賭徒沒甚區別,最終的結局只能是輸得精光。鄧禹是一位出色的謀略家,但不是一位合格的統帥。所以等到他屢屢被赤眉軍挫敗後,非但沒有進行反思、修整,反而不顧一切地出兵再戰,結果給自己招致奇恥大辱。

    建武三年(27年)春,赤眉軍因為缺糧再次離開長安,並打算出關到河南、山東劫掠,光武帝聞訊後在宜陽設防,準備將其一舉殲滅。按照戰略部署,鄧禹應該在關中放赤眉軍一條“生路”,然後率軍尾隨他們,待到敵軍行至宜陽附近時,再採取夾擊的方式消滅他們。然而鄧禹竟置總體戰略於不顧,率部在潼關以東的湖縣邀截赤眉軍。

    戰爭的結局可想而知,抱定必死之心的赤眉軍大敗漢軍,殺傷3000餘人,迫使鄧禹只率少數殘兵倉皇逃往宜陽,實在是狼狽到極點。經此一戰,鄧禹名望大減,被迫辭去大司徒的職務。好在光武帝念及鄧禹昔日的功勞,沒有對他進行懲罰,數月後又拜他為右將軍。

    會鄧禹率車騎將軍鄧弘等引歸,與異相遇,禹、弘要異共攻赤眉...異以士卒飢倦,可且休,禹不聽,復戰,大為所敗,死傷者三千餘人。禹得脫歸宜陽。引文同上。

    此後31年時間裡,鄧禹雖然還在朝中做官,並且極受光武帝優待,但只不過是一個位高權輕的清要之臣。好在鄧禹也清楚自己的地位,所以為了避禍便謹言慎行、闔門自守,並整飭家規、教養子孫,嚴禁他們仗勢欺人。不僅如此,鄧禹不修私產、不謀私利,一切用度都取之於封地的賦稅,因此使得光武帝更加尊重他。

    明帝即位後,進拜鄧禹為太傅,對他極為優待。永平元年(58年),鄧禹壽終正寢,享年57歲。鄧禹死後,朝廷下令厚葬,賜諡號曰元侯。鄧禹子孫中顯貴者極多,如孫女鄧綏以太后身份執政,孫子鄧騭以大將軍輔政,玄孫女鄧猛女則做過桓帝的皇后,至於其他做過朝官、郡守的,更是難以計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江米飯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