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忘憂電臺
-
2 # 幸運星的影視庫
夷陵大戰,火燒劉備連營七百里;諸葛亮六出祁山,一度造成魏國上下震動。而在三國後期,蜀國大將姜維,集傾國之兵,展諸葛亮丞相傾囊相授兵韜戰略,統大軍九伐中原,意欲北伐成功,恢復漢室。眾所周知,功虧不止一簣。為什麼呢?
姜維個人武藝高強,韜略高深,上馬提槍能戰,下馬運籌帷幄,類似後世宋朝英雄岳飛元帥。得諸葛亮親傳,悟性又極高,本和岳飛元帥一樣,具備“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之優勢,惜卻連朱仙鎮豪情亦不能有,更沒能夠踏入中原,空費了蜀國本不厚實的軍力、民力、國力。
首先是國力虛弱。魏、吳、蜀三國,魏國最是強大,吳國居中,蜀國自從關羽失荊州,丟棄了蜀國近一半國土,偏安於四川及今陝西漢中一代,國力最弱。魏國大體佔當時國土面積三分之二。餘三分之一,由吳、蜀分佔,而吳國又佔多半。國土面積大小,一般言影響人口、資源多少。蜀國,從國力講,似是無法和魏國相比。
再是士兵乏力。西蜀士兵之精華,大部己損東吳火燒劉備“七百里連營”中,又經諸葛亮六出祁山消耗,所謂生力軍,似乎多不存在。數十年來,幾乎是連年征戰,沒有很好修養生息。人口稀少,兵源補充不足;連年征戰,兵心兵力疲憊等,較大影響戰鬥力。
三是將軍陣營出類撥萃者稀少。蜀漢前朝五虎上將加魏延等,武藝出眾,個個出色。姜維九伐中原時期,人才濟濟局面,似是不再有。從而有“蜀國無大將,廖化為先鋒”之憾。“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勝敗一瞬間的戰場上,誰能逞五虎上將之威力相幫襯呢?
魏國大將鄧艾
四是民心問題。連年征戰,近似“窮兵黷武,”似引民怨。“天府之國,”悠哉遊哉過日子,何樂不為?偏偏“窮兵黷武,”日子不得安寧。當時蜀國民眾,似是對“復興漢室”沒有“簞食壺漿”相送相迎之覺悟,更多的是關注當下“老婆孩子熱炕頭。”九伐中原,不僅動兵力,更動民力。連年擾動,民心大煩矣。
五是後勤保障之困。姜維如統三萬大軍在前線打仗,後勤保障無論動用民力亦或軍力,以當時條件,至少“三保一,”甚至“五保一。”因此需耗費後勤保障人力至少十萬左右。蜀國有多少人?劉禪投降時為“戶二十八萬,男女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這是蜀國全部家底,幾乎是不足三戶養一兵。一兵動,三戶動;三萬兵動,至少九萬戶得動。九萬戶,佔蜀華人口近三分之一,還得是青壯。青壯到前線,誰來耕種?
六是後勤保障之惑。姜維九伐中原,頭疼的不僅是魏國將帥智勇雙全,還有蜀道難行,保障線漫長之困惑。諸葛亮之“木牛流馬,”亦得一步一步行走。後勤保障,影響前線。
七是個人魅力及資歷問題。諸葛亮六出祁山,可以全心盡力。儘管有不同看法者似不在少數,但以諸葛亮一言九鼎在蜀漢,形成不了有威脅之反對勢力。姜維則不同,“半路出家”到蜀漢,根基沒有老師諸葛亮深,資歷淺,魅力亦非四射。從文臣,到武將,再到士兵、民眾,反對之聲,似是不少。包括黃皓弄權,後院制約,亦包括後主劉禪態度“曖昧,”皆為不利因素。
八是地形地勢,姜維九伐中原,多出兵在隴右、隴西、秦川等地。地形地貌並非華北大平原,可以展開用兵。地形地貌比較複雜,地理條件亦是制約因素。
九是魏國將帥文武雙全,國力強大。無論郭淮、陳泰,還是鄧艾,皆是魏國一流名將,智勇不遜於姜維,是姜維旗鼓相當的戰場對手,是魏國堅固屏障。況魏國國力強大,軍力旺盛。相對言,魏國似是抵抗侵略,所以得民心支援。此時魏國,並非如諸葛亮言“漢師出民眾簞食壺漿而夾道歡迎。”此為美好想象,似不為事實。
似是主要此中原因,使姜維九伐中原,而未能進入佔據中原。將軍決戰在戰場,背後實際較量的是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因素與實力。綜合優勢因素凝聚,應是戰場勝利的有力保障,然而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蜀國,最後是,師恩盡瘁身先死,子弟長悲仰臥龍,可惜將軍肝膽壯,空隨盡葉損秋風。
-
3 # 贛州小林
承武侯遺志,興復漢室。其間姜維與魏大將陳泰、郭淮、鄧艾等多次交鋒,戰績 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成功防禦了蜀
回覆列表
總的來看,姜維前5次北伐,4次以平局收場,一次是防守反擊,始終都沒能取得大的成就。姜維5次北伐不能成功,主要問題是因為費禕一直限制姜維的兵權,姜維每次出兵所帶領的軍隊的人數不超過1萬人,根本不能取得大的戰果。一直到了公元253年,費禕被刺客刺殺後,姜維才開始大規模的帶領軍隊北伐。
公元253年費禕剛剛被刺客刺殺後不久,姜維就帶領軍隊包圍了曹魏的南安城。由於南安的城池非常堅固,姜維攻擊了很久也沒能攻破南安,最終只能引兵退回了蜀漢境內。到了第2年,姜維再一次率領主力軍隊出師北伐,因為沒有人控制姜維的出兵人數,姜維帶領的軍隊人數大大,取得的戰果也越來越大。在第7次北伐中,姜維斬殺了曹魏的將領徐質,取得了一定規模的小勝利。
有了前幾次北伐的經驗之後,姜維在公元255年再次帶領數萬大軍北伐。這一次姜維在洮西之戰大敗曹魏雍州刺史王經,殺死王經手下計程車兵數萬人,取得了自諸葛亮北伐以來,蜀漢從來沒有取得過的大勝利。洮西之戰後,廖化和張翼等人都勸說姜維退兵回蜀漢,但是姜維想要接機擴大戰果,拒絕了張翼和廖化的建議。於是姜維繼續追擊王經,結果曹魏的主力部隊陸續趕來,姜維為了避免被魏軍合圍,只有再次退兵回到了蜀漢。
從第8次姜維北伐的戰果來看,曹魏和蜀漢的國力差距已經非常明顯,即使姜維消滅了數萬曹魏軍隊,曹魏也絲毫沒有傷筋動骨。姜維第8次北伐之後,蜀漢和國力也因為連年用兵不斷的衰退,曹魏和蜀漢的實力差距也越來越大。到了公元256年,姜維再一次發動北伐,這一次姜維又帶領了蜀漢的全部精銳,想要再複製一次洮西之戰的戰績。結果姜維被曹魏將領鄧艾擊敗,蜀漢軍隊死傷了數萬人,對於兵力只有10萬人的蜀漢來說,數萬人的損失顯然已經傷筋動骨。
到了公元257年,曹魏境內爆發了大規模叛亂,為了響應曹魏的叛亂,姜維帶領軍隊再次北伐。因為蜀漢在上一次北伐的時候已經喪失了大量部隊,姜維第10次北伐只是佯攻曹魏,並沒有同曹魏爆發大規模交戰。雙方對峙了一段時間後,曹魏叛亂被平定,姜維便撤兵回到了蜀漢。從這一年開始,姜維連續5年的時間都沒有再發動北伐。姜維是一個非常喜歡用兵的人,他之所以5年不發動北伐,一方面是因為蜀漢的國力衰退,另一方面是因為蜀漢朝廷內部大部分大臣都不支援姜維北伐。
在姜維休戰的時候,舒化奶已經被耗盡了國力。公元260年前後,東吳派遣使者出使蜀漢,東吳的皇帝孫休詢問使者:“蜀漢的情況如何?”使者回答說:“蜀漢的朝廷裡面沒有任何正義的言論,平民百姓都面露飢餓不滿的神色,蜀漢恐怕就要滅亡了。”在這種情況下,姜維並沒有改變北伐的願望。公元262年姜維發動了蜀漢歷史上最後一次北伐,這一次北伐的結果是姜維被魏將鄧艾擊敗,蜀漢軍隊損失慘重,一直到蜀漢滅亡都沒能再發動新的北伐。
姜維的前5次北伐都屬於試探性的北伐,對蜀漢和曹魏的影響都不大,而姜維的後6次北伐有3次以上都是傾巢出動,對曹魏和蜀漢的影響都比較大。特別是從公元253年到公元257年這段時間,姜維每一年都出兵北伐,這樣頻繁的出兵,必然造成蜀漢國力的衰退。諸葛亮北伐時期,雖然沒有取得大的成就,但是也沒有大的失敗。而姜維北伐不僅耗光了蜀漢國力,還造成了蜀漢大量士兵的陣亡,已經脫離了為蜀漢續命的初衷。只能說姜維北伐的想法很好,但是蜀漢本身就國小民弱,姜維北伐又過於勞民傷財,蜀漢最終也成為了三國中第一個滅亡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