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碧水青山0
-
2 # 語文老師李探花
魯肅是吳國孫權肱骨之臣,他為人端方嚴正,不尚奢華;不務俗好,治軍嚴謹,令行禁止,雖在軍陣,手不釋卷;善談論,能文章,思想深邃,見解高遠,是繼周瑜之後江東無出其右者,繼任東吳第二任水軍大都督。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光芒掩蓋了魯肅的光輝,一副老實憨厚的模樣,成為了諸葛亮的陪襯,處處受諸葛亮欺騙。其實,在孫劉聯盟之中,魯肅高瞻遠矚,智慧過人,目光如炬,締結聯盟,功不可沒。
魯肅是在周瑜的引薦下才到孫權帳下的。孫權接見魯肅,君臣二人相談甚歡,孫權設酒宴招待魯肅之後,還嫌意猶未盡,又單獨把魯肅留下來,抵榻而眠,徹夜長談,不知疲倦。
諸葛亮在隆中與劉備對答時,曾經提出三分天下的構想,而在孫權寢室之內,魯肅也在為孫權勾勒鼎足而立的藍圖。
當時,孫權一時興起,脫口而出自己理想,想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成就一番霸業。魯肅審時度勢,縱察天下,對孫權說:
“現在天下大亂,漢室復興無望,曹操也不可徹底消滅,現在惟可依長江之險,富國強兵,以待時機。”
接著,魯肅又為孫權分析了東吳下一步的戰略構想:剿除黃祖,進攻劉表,佔據長江天險,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後來,吳國基本上是按照魯肅規劃實施的。
魯肅的謀劃深得孫權賞識,於是更加器重魯肅。孫權優待魯肅引起江東諸如張昭等老臣的嫉妒,在孫權面前詆譭魯肅,孫權不為所動,依然對魯肅厚待有加,賞賜大量器物金銀,一時讓魯肅又回到了他曾經富甲一方的程度。
魯肅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對於歷史有著深刻的認識,對於現實,他也同樣有著清醒的認識。劉表出世後,他審視度勢立即清醒地意識到,圍繞荊湘這一戰略要地——外帶長江,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一定會引來曹操覬覦。
於是,他果斷向孫權建議與劉備結盟共抗曹操。劉備雖然依附劉表,但是劉表嫉妒劉備的才能而不敢用,如今劉表一死,劉表兩個兒子劉琦、劉琮兄弟不和,手下將領人心分散,各有所向。
現在當務之急,以弔孝為名,勸說劉備安撫荊州民眾,孫劉同心,共同抵禦曹操。現在不抓緊時機,如果讓曹操捷足先登,那麼東吳就被動了。
孫權聽了魯肅的建議,立即下令魯肅星夜兼程前往荊州遊說劉備。等魯肅趕到南郡時,劉表的兒子劉琮已經把荊州獻給曹操了,劉備已經落荒而逃了。
魯肅又一路追過去,一直追到當陽長坂,終於追上了劉備;劉備兵敗,此時正惶惶不知所終,聽魯肅一說,大喜過望,派遣諸葛亮作為聯盟代表前往東吳,商議抗曹之事。孫劉盟軍以少勝多打敗了曹操之後,魯肅先回建康報捷。孫權大喜過望,帶領文武臣工迎候魯肅。
孫權見到魯肅騎著馬向他而來,連忙下了輦車,為魯肅牽馬,並且說:“子敬,我今天為你持鞍下馬,足以顯示你的榮耀了吧?”
你知道魯肅怎麼說?他並沒有像你我想象的那樣,感激涕零,而是說:“不足以!”
眾人無不驚愕。試想一國之君為他牽馬綴蹬,他竟然如此不識好歹。魯肅鎮靜地回答道:
“等您德加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用安車軟輪徵召我,那時才能顯示出我的榮耀呢!”魯肅的胸懷就是這樣寬廣,縱觀他一生,都在兢兢業業為孫權謀劃稱霸天下之大業,其一生也可謂忠心耿耿。
《三國演義》劉備向孫權借荊州,當時東吳上下無一人肯相助,而唯有魯肅力排眾議,說服孫權:“曹操雖敗,但依然實力雄厚,我們初據荊州,然後恩信不足以令荊州效命,應當借給劉備,使他安撫百姓,也令曹操多一個敵人。”
遠在許的曹操正在寫信,聽說魯肅把荊州借給了劉備,驚得手中的筆失落地上,準備復起兵再進犯東吳的想法就此打消,並且在有生之年再也沒有東進伐吳。《三國演義》把關羽單刀赴會寫得出神入化,把關羽塑造成藐視一切的戰神,但其實那不是歷史的真相。歷史的真相是這樣的:魯肅當著關羽的面據理力爭,斥責劉備貪婪背信,說得關羽無言以對。後來劉備割湘水為界,雙方罷兵。
孫劉聯合,則都相安無事,孫劉破裂,則戰事將起。在荊州一事上,東吳雖然吃了虧,但是魯肅顧全大局,繼續維持著聯盟的局面——使得曹操始終不敢起兵南下。
魯肅46歲去世,可謂英年早逝。當孫權在建康稱帝,登壇時,回過頭來對眾位大臣說:“過去魯子敬曾經與我謀劃過,他可謂善於審時度勢啊!可惜子敬見不到此景啊!惜哉,惜哉!”
-
3 # 司馬小校
魯肅字子敬,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是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是東吳四都督之一。
魯子敬是三國時期最被低估的謀士,事實上其在吳國的地位相當於諸葛孔明在蜀國的地位,也是一位偉大的戰略家、外交家,只是三國演義太過深入人心,三國演義將其塑造成一個碌碌的忠厚長者的形象。
魯肅早在孔明出山前就已經為孫權提出了東吳版的《隆中對》:“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孫權對這個戰略也是非常滿意,此後這個戰略也就成為東吳的國策,之後江東的確滅黃祖,只是劉表早喪,曹操南下打亂了魯肅的戰略。
魯肅高明還在於既定戰略不適用時能立刻對其進行修正,曹操南下後,魯肅立刻跟孔明一起全力推進孫劉聯盟,將自己的滅劉表拒長江的戰略修改成了孔明的鼎足三分戰略。
《吳書》: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後,肅為之冠。
魯子敬一生“建籌方略”、“聯劉抗曹”、“西和關羽”、“都督東吳”的確是一位傑出的偉大的戰略家和外交家。
回覆列表
一、性格豪爽,資助鄉親
184年,爆發黃巾起義,社會動盪,民不聊生,魯肅仗義疏財,資助鄉親。後周瑜缺糧求助,魯肅將家裡一半存糧三千斛相贈。
二、不畏強暴 ,有勇有謀
魯肅 為避戰禍南遷,州兵急速追來。魯肅對追兵說:“你們也都是男子漢,應該明白天下大勢。如今天下戰火紛亂,你們有功,沒有賞賜,無功,也不會受到責罰,為何要如此逼我呢?”說完命人開弓,把自己一方樹立的盾牌射穿,以震懾追兵。追兵覺得他的話有道理,也奈何不了他,而退去。
三、思深慮遠,三分大計
初見孫權,魯肅說:“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四、高瞻遠矚、力舉抗曹
大家紛紛勸孫權投降曹操。
魯肅說:“眾人的議論,都是誤您的大業,不足以與他們共謀天下大事。當今我魯肅可以迎接投靠曹操,對於您來說卻不能。如果今我魯肅投降曹操,曹操理應會遣送我回到家鄉,從頭開始評價我的聲名地位,我總還是能做一個小官,有牛車乘,也有隨從,可以與士大夫交往遊樂,再慢慢升遷,也可以做一個州郡的長官。而將軍您投降了曹操,會把您安排在什麼安置呢?希望您早點定下大計,再莫聽眾人的議論。”
五、力排眾議、聯劉抗曹
赤壁戰後,劉備請求借荊州。呂範、周瑜等人反對。只有魯肅力排眾議,借給劉備。
魯肅說:“曹操的勢力太大了。如果把荊州借給劉備,讓他去安撫百姓,屬於上策。如此一來,曹操多了一個敵人,我們就多了一個朋友。”
曹操得知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的訊息時,十分震驚,當時手裡的筆也落於地。
六、大義凜然、平熄戰火
劉備得益州,孫權請先歸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不肯。孫權派呂蒙率軍進取。劉備從成都引兵五萬趕荊州坐鎮,派關羽爭奪三郡。孫權也進駐陸口,令魯肅增援呂蒙。戰爭一觸即發。
魯肅部下怕出意外,勸他不要以身涉險。魯肅說:“事到今天,應該把話說清楚。劉備已經辜負了國家,是非尚未論定。他關羽又怎麼能不顧道義呢?”
會上,魯肅指責關羽:“我們江東真心誠意將土地借給你們,是因為看你們從遠方兵敗而來,沒有立足之地。現在你們已經有了益州,卻沒有還荊州意思,如今就只求你們歸還三郡,而你們還是不同意。”
關羽手下有將插話問魯肅:“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魯肅當即大聲喝叱,辭色嚴厲。
可能是關羽也不想鬧破裂,操刀而起對魯肅說:“這些自然是國家大事,他知道什麼!”並用眼光示意那人離開。
劉備綜合考慮全域性,害怕與孫權鬧翻,曹操乘機奪走漢中、益州。只有同意: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休兵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