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聖嘆腰斬《水滸傳》,歷來都有爭議,是否腰斬,斬得對不對,都沒有一致的說法。不過,我認為,金聖嘆沒有腰斬施耐庵的原著,即便是斬斷了《水滸傳》,也是斬得對,斬得好!
現在通行的《水滸傳》版本,大致有兩種:七十回本和一百二十回本,再不然就是依據所謂“天都外臣”百回本,也就是1975版的這個本子。據本人多年研習《水滸傳》的心得,認為,其他本子都不對,而唯獨金聖嘆的七十回本是比較接近施耐庵原筆原意的。
上述所列各種《水滸傳》版本,實際上都可以歸結到“繁本”之列。繁本又分為“容與堂”、“貫華堂”兩大系列,百回本《水滸傳》據說(只能說是“據說”)是明嘉靖年間的刻本。而七十回金聖嘆批點本,則是依據的不知何年何月刊印,且有偽造嫌疑的貫華堂本。
雖然貫華堂本不知所宗,大有被金聖嘆依仗才情肆意砍殺的嫌疑,但是,畢竟經過了金大師之手,自此之後的篡改便不敢膽大妄為了。如果說,一定是金聖嘆篡改並腰斬了《水滸傳》,那也是明人不做暗事,金聖嘆改就改了,斬就斬了,明擺著的事,現在以此底本出版的《水滸傳》還算比較老實的遵從了金聖嘆的貫華堂本。
容與堂本則不然,據說這部刊印於明萬曆年間的版本,最早是沒有徵遼故事的,更沒有剿田虎、滅王慶的情節。後來,還有多種版本出世,有的沒有徵遼,有的沒有徵田虎,有的則沒有徵王慶,非常的凌亂。
很顯然,七十回後的故事,都是為了《水滸傳》的刊印、流行而歪曲了施耐庵原著精神,杜撰出諸多續書。現在的一百二十回本,後五十回已被證實是明代中晚期陸續編加進去的,清代乾脆把這些狗尾統一命名為《徵四寇》。
以此言之,所有的榮譽堂本《水滸傳》都涉嫌造假。那麼,貫華堂本是不是很純正,就是施耐庵的原作呢?
所謂“楔子”,是貫華堂本《水滸傳》,從“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這首開篇詞開篇,完整的講述了“洪太尉誤走妖魔”的故事,然後,“楔”出七十個回目,開始梁山好漢的故事,結構非常合理。
榮譽堂本則大不相同,開篇雖然也是與貫華堂本一樣的詩詞,也講述了洪太尉誤走妖魔的故事,但卻有一篇“引首”。這篇“引首”還沒講完洪太尉誤走妖魔,便進入第一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史大郎大鬧史家村“,這一回的開篇還在講洪太尉的事情,顯然文字邏輯不對。
以此判斷,我認為,貫華堂本比較接近祖本。為什麼呢?
《水滸傳》是以梁山故事為主線的,108個好漢從龍虎山附魔大殿地窖裡放出的妖魔,六十多年後才現身江湖。放出妖魔,妖魔幻化人身,這是兩個時空的故事。因為洪太尉誤走妖魔,才引發了梁山聚義的事情。也就是說,妖魔被放出,才有後面七十回的故事。貫華堂本說”且住!若真個太平無事,今日開書演義又說著些甚麼?看官不要心慌,下文便有一部七十回正書,一百四十句題目“。然後,列出回目,開始正文“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容與堂本卻不管這個,前後六十年的事情編在一個回目中弄,洪太尉放走妖魔的事情沒完,就進入下一回了,結構非常不合理。
僅從”楔子“和”引首“判斷,我認為貫華堂本的結構更為合理,更符合宋元話本的結構大系。這樣講,金聖嘆腰斬《水滸傳》是否就有道理了呢?
我認為是腰斬了,但是,他所腰斬的不是《水滸傳》,而是烏七八糟的狗尾。
舉兩個文字例子說明容與堂本的諸多狗尾。
第一,第七十回梁山好漢排座次,大家一齊跟著宋江發誓,要”替天行道“走招安之路。但就在這一回,武松卻第一個跳出來反對招安。先且別說這些文字是誰寫的,就看武松的表現,就知道《水滸傳》從這裡開始,就涉嫌偽造了。
武松是梁山好漢中第一個提出招安的人,比宋江還早。而且,也一起參與了梁山替天行道的盟誓。頂天立地,一口脫模一個釘的武二爺卻被容與堂者流寫成了出爾反爾的小人。這是非常明顯的文字邏輯錯誤,決然不是施耐庵所為。讀一讀《水滸傳》,施耐庵是何等讚賞武二哥,怎麼會有這樣的文字?
施耐庵寫《水滸傳》絕對是依據和參照了歷史史料,書中很多人物與無數處細節都與歷史真實高度契合,或者進行歷史真實的挪借、加工。即便是進行藝術改造,但也遵循了基本歷史史實,沒有偏離歷史大線索。
續書《徵四寇》有個非常明顯的歷史性錯誤,就是征剿方臘與攻打遼國的歷史順序大顛倒。這一點,諸多解讀《水滸傳》的專家教授為什麼就視而不見呢?施耐庵是絕對不會這樣寫的,明顯是後來所續的狗尾巴。
攻打遼國,緣自宋金”海上之盟“,是北宋王朝自取滅亡的重大戰略失誤,有什麼值得誇耀的?續書作者不懂歷史,胡編亂造了這麼一段比狗尾巴還不如的故事。
書說簡短,不再列舉續書的荒唐。既然是荒唐,便不是施耐庵的文筆,與金聖嘆腰斬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容與堂本在金聖嘆之前,謬種流傳,金聖嘆將容與堂《水滸傳》腰斬,好得很!
容與堂本七十回(這個版本應當是七十一回)之後的故事,絕非施耐庵所寫,這是肯定的。但是,如果依貫華堂七十回本,《水滸傳》似乎還沒有寫完啊。後來的故事,施耐庵寫沒寫呢?這個疑問現在已經無法解答了。
假定施耐庵寫了,恐怕也早早的被刪掉了。據說,施耐庵卒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也有說施耐庵活到了明洪武二十七年(1395年)。這個問題對於這個回答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直到明嘉靖年間,《水滸傳》才刊行於世,是在施耐庵死後的若干年。這期間,不知經歷了多少刪改才得以面世啊。如今,這部著作還在被不停的刪改,不同的出版社,面對不同的層次,細節就不一樣。我手頭十幾個版本的《水滸傳》就能說明問題。
狗尾巴續書令恃才自傲的金聖嘆非常不滿,一刀斬之而後快,確實大快人心。斬卻之後又如何結局呢?最好的辦法就是補寫一段了。於是,梁山泊好漢驚惡夢就出籠了。
不過,還是有一個疑問。這個惡夢的的確確就是正史上記載的梁山好漢的結局,《宋史·張叔夜傳》就說,宋江等三十六人闖蕩到海州(今連雲港)遭到張叔夜的伏擊,先擒獲了宋江的副將,無奈之下,宋江率全夥投降。
盧俊義的惡夢所夢到的拿著長弓的、自稱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寫的就是張叔夜。張叔夜,字嵇仲,一個“嵇”字就隱含了張叔夜,正是《宋史》的真實寫照。
《水滸傳》的惡夢,真的與歷史真實很契合。那麼,如果施耐庵就此煞尾也沒什麼不對,惡夢這一段故事,也極有可能就是施耐庵寫的。
如果施耐庵寫完了全書,因為受限制而早就斬掉了後面的故事,弄了些狗尾巴來接續。這樣,金聖嘆斬掉後面的內容,就必須把書搞完整了。於是,沿著施耐庵思路,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編寫了這樣一段結束情節,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施耐庵就以驚惡夢結束,那麼,金聖嘆就沒有腰斬《水滸傳》。
總而言之,金聖嘆不滿續書,斬掉七十回後的故事絕對有可能。如果真的是金聖嘆腰斬了續書,這位大才子就值得大大的讚賞了。
在我十幾個版本的《水滸傳》中,每讀到武松反對招安,便憤怒得比讀了《蕩寇志》還憤怒。在寫分析這部鉅著文章時,基本上不參考續書——無論是何種樣的續書。在我心目中,實際上也斬掉了七十回後的故事。後面幾時回的故事不是《水滸傳》,金聖嘆斬之有理!
金聖嘆腰斬《水滸傳》,歷來都有爭議,是否腰斬,斬得對不對,都沒有一致的說法。不過,我認為,金聖嘆沒有腰斬施耐庵的原著,即便是斬斷了《水滸傳》,也是斬得對,斬得好!
先簡要說說《水滸傳》的版本現在通行的《水滸傳》版本,大致有兩種:七十回本和一百二十回本,再不然就是依據所謂“天都外臣”百回本,也就是1975版的這個本子。據本人多年研習《水滸傳》的心得,認為,其他本子都不對,而唯獨金聖嘆的七十回本是比較接近施耐庵原筆原意的。
上述所列各種《水滸傳》版本,實際上都可以歸結到“繁本”之列。繁本又分為“容與堂”、“貫華堂”兩大系列,百回本《水滸傳》據說(只能說是“據說”)是明嘉靖年間的刻本。而七十回金聖嘆批點本,則是依據的不知何年何月刊印,且有偽造嫌疑的貫華堂本。
雖然貫華堂本不知所宗,大有被金聖嘆依仗才情肆意砍殺的嫌疑,但是,畢竟經過了金大師之手,自此之後的篡改便不敢膽大妄為了。如果說,一定是金聖嘆篡改並腰斬了《水滸傳》,那也是明人不做暗事,金聖嘆改就改了,斬就斬了,明擺著的事,現在以此底本出版的《水滸傳》還算比較老實的遵從了金聖嘆的貫華堂本。
容與堂本則不然,據說這部刊印於明萬曆年間的版本,最早是沒有徵遼故事的,更沒有剿田虎、滅王慶的情節。後來,還有多種版本出世,有的沒有徵遼,有的沒有徵田虎,有的則沒有徵王慶,非常的凌亂。
很顯然,七十回後的故事,都是為了《水滸傳》的刊印、流行而歪曲了施耐庵原著精神,杜撰出諸多續書。現在的一百二十回本,後五十回已被證實是明代中晚期陸續編加進去的,清代乾脆把這些狗尾統一命名為《徵四寇》。
以此言之,所有的榮譽堂本《水滸傳》都涉嫌造假。那麼,貫華堂本是不是很純正,就是施耐庵的原作呢?
說說“楔子”與“引首”所謂“楔子”,是貫華堂本《水滸傳》,從“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這首開篇詞開篇,完整的講述了“洪太尉誤走妖魔”的故事,然後,“楔”出七十個回目,開始梁山好漢的故事,結構非常合理。
榮譽堂本則大不相同,開篇雖然也是與貫華堂本一樣的詩詞,也講述了洪太尉誤走妖魔的故事,但卻有一篇“引首”。這篇“引首”還沒講完洪太尉誤走妖魔,便進入第一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史大郎大鬧史家村“,這一回的開篇還在講洪太尉的事情,顯然文字邏輯不對。
以此判斷,我認為,貫華堂本比較接近祖本。為什麼呢?
《水滸傳》是以梁山故事為主線的,108個好漢從龍虎山附魔大殿地窖裡放出的妖魔,六十多年後才現身江湖。放出妖魔,妖魔幻化人身,這是兩個時空的故事。因為洪太尉誤走妖魔,才引發了梁山聚義的事情。也就是說,妖魔被放出,才有後面七十回的故事。貫華堂本說”且住!若真個太平無事,今日開書演義又說著些甚麼?看官不要心慌,下文便有一部七十回正書,一百四十句題目“。然後,列出回目,開始正文“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容與堂本卻不管這個,前後六十年的事情編在一個回目中弄,洪太尉放走妖魔的事情沒完,就進入下一回了,結構非常不合理。
僅從”楔子“和”引首“判斷,我認為貫華堂本的結構更為合理,更符合宋元話本的結構大系。這樣講,金聖嘆腰斬《水滸傳》是否就有道理了呢?
金聖嘆腰斬了《水滸傳》狗尾我認為是腰斬了,但是,他所腰斬的不是《水滸傳》,而是烏七八糟的狗尾。
舉兩個文字例子說明容與堂本的諸多狗尾。
第一,第七十回梁山好漢排座次,大家一齊跟著宋江發誓,要”替天行道“走招安之路。但就在這一回,武松卻第一個跳出來反對招安。先且別說這些文字是誰寫的,就看武松的表現,就知道《水滸傳》從這裡開始,就涉嫌偽造了。
武松是梁山好漢中第一個提出招安的人,比宋江還早。而且,也一起參與了梁山替天行道的盟誓。頂天立地,一口脫模一個釘的武二爺卻被容與堂者流寫成了出爾反爾的小人。這是非常明顯的文字邏輯錯誤,決然不是施耐庵所為。讀一讀《水滸傳》,施耐庵是何等讚賞武二哥,怎麼會有這樣的文字?
施耐庵寫《水滸傳》絕對是依據和參照了歷史史料,書中很多人物與無數處細節都與歷史真實高度契合,或者進行歷史真實的挪借、加工。即便是進行藝術改造,但也遵循了基本歷史史實,沒有偏離歷史大線索。
續書《徵四寇》有個非常明顯的歷史性錯誤,就是征剿方臘與攻打遼國的歷史順序大顛倒。這一點,諸多解讀《水滸傳》的專家教授為什麼就視而不見呢?施耐庵是絕對不會這樣寫的,明顯是後來所續的狗尾巴。
攻打遼國,緣自宋金”海上之盟“,是北宋王朝自取滅亡的重大戰略失誤,有什麼值得誇耀的?續書作者不懂歷史,胡編亂造了這麼一段比狗尾巴還不如的故事。
書說簡短,不再列舉續書的荒唐。既然是荒唐,便不是施耐庵的文筆,與金聖嘆腰斬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容與堂本在金聖嘆之前,謬種流傳,金聖嘆將容與堂《水滸傳》腰斬,好得很!
梁山泊好漢驚惡夢是誰的手筆容與堂本七十回(這個版本應當是七十一回)之後的故事,絕非施耐庵所寫,這是肯定的。但是,如果依貫華堂七十回本,《水滸傳》似乎還沒有寫完啊。後來的故事,施耐庵寫沒寫呢?這個疑問現在已經無法解答了。
假定施耐庵寫了,恐怕也早早的被刪掉了。據說,施耐庵卒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也有說施耐庵活到了明洪武二十七年(1395年)。這個問題對於這個回答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直到明嘉靖年間,《水滸傳》才刊行於世,是在施耐庵死後的若干年。這期間,不知經歷了多少刪改才得以面世啊。如今,這部著作還在被不停的刪改,不同的出版社,面對不同的層次,細節就不一樣。我手頭十幾個版本的《水滸傳》就能說明問題。
狗尾巴續書令恃才自傲的金聖嘆非常不滿,一刀斬之而後快,確實大快人心。斬卻之後又如何結局呢?最好的辦法就是補寫一段了。於是,梁山泊好漢驚惡夢就出籠了。
不過,還是有一個疑問。這個惡夢的的確確就是正史上記載的梁山好漢的結局,《宋史·張叔夜傳》就說,宋江等三十六人闖蕩到海州(今連雲港)遭到張叔夜的伏擊,先擒獲了宋江的副將,無奈之下,宋江率全夥投降。
盧俊義的惡夢所夢到的拿著長弓的、自稱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寫的就是張叔夜。張叔夜,字嵇仲,一個“嵇”字就隱含了張叔夜,正是《宋史》的真實寫照。
《水滸傳》的惡夢,真的與歷史真實很契合。那麼,如果施耐庵就此煞尾也沒什麼不對,惡夢這一段故事,也極有可能就是施耐庵寫的。
如果施耐庵寫完了全書,因為受限制而早就斬掉了後面的故事,弄了些狗尾巴來接續。這樣,金聖嘆斬掉後面的內容,就必須把書搞完整了。於是,沿著施耐庵思路,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編寫了這樣一段結束情節,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施耐庵就以驚惡夢結束,那麼,金聖嘆就沒有腰斬《水滸傳》。
金聖嘆不斬我也要斬總而言之,金聖嘆不滿續書,斬掉七十回後的故事絕對有可能。如果真的是金聖嘆腰斬了續書,這位大才子就值得大大的讚賞了。
在我十幾個版本的《水滸傳》中,每讀到武松反對招安,便憤怒得比讀了《蕩寇志》還憤怒。在寫分析這部鉅著文章時,基本上不參考續書——無論是何種樣的續書。在我心目中,實際上也斬掉了七十回後的故事。後面幾時回的故事不是《水滸傳》,金聖嘆斬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