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f948jk
-
2 # 野離離
時光匆匆遊走,往事如煙散去,有時候一個人靜處的時候,心中也會感慨萬千。
這一路走來,跨過山和大海,遇到過很多事,接觸過很多人,只是走著走著就散了。
坐在搖椅上,望著窗外,看街上的人行色匆匆,他們一定是趕著去上班或者見客戶,你這樣想。看到有戀人在手挽著手逛街,他們肯定好甜蜜,你想著。有三三兩兩的女孩說說笑笑逛街,她們看上去無憂無慮....當你看到一個衣衫襤褸,佝僂著背,卑躬屈膝地伸出手上的破碗,對行人說:行行好,我已經好幾天沒吃飯了,給我點錢吧。。。
你會想到這個有可能是你曾經仰慕的,或許愛過的那位溫文爾雅,舉止瀟灑,每天穿著精美衣服的酒店經理嗎,嘉莉?
而這部 《嘉莉妹妹》是德萊塞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而後還出版過姊妹篇《珍妮姑娘》真實再現了當時美國社會場景,其中《美國悲劇》被認為是其成就最高的作品,清晰地反應了美國社會的真實情況,對世人影響深遠。
年僅18歲的嘉莉因想要擺脫在哥倫比亞貧困的生活,獨自一人乘火車去芝加哥投奔姐姐,那時候她心中對那個神秘卻又冷酷的城市充滿了期待和幻想。
在火車上,嘉莉被一個叫杜洛埃的推銷員搭訕,本來嘉莉是不願意搭理陌生人的,但看到推銷員鼓囊囊的錢夾,考究的服飾時,她對他產生了好感和信任,並把自己在芝加哥姐姐的住址給了他。
到了芝加哥,她發現,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姐姐一家,即便是起早摸黑,勤勞地工作,得到的報酬也不過是夠勉強維持生計,所以,她第二天就開始找工作了,家裡不可能有吃閒飯的人。
她在鞋廠找到了一份工作,但這工作令她很反感,惡劣的工作環境,沉悶枯燥的工作以及素質低下的同事,她一點也不喜歡這裡。
後來一場感冒,她丟了工作,走投無路之際,遇見了推銷員杜洛埃。見她的落魄樣,這位還算好心的推銷員帶她吃了飯,還給錢給她買衣服,不管是乘人之危還是處於真心,至少在嘉莉需要的時候他出現了,並伸出了援手。
兩人不久就順理成章地同居了,在杜洛埃的介紹下,嘉莉認識了赫斯渥,那位風度翩翩,沉穩持重,生活富足,氣質高貴的酒店經理。第一次見面,嘉莉就為之傾倒,而赫斯渥也對嘉莉萌生好感。
一來二往,兩人慢慢熟悉了之後,也漸漸地瞭解了彼此的情意,對於赫斯渥來講,嘉莉是他乾涸了多年,幾乎完全荒蕪的感情土壤開出的一朵鮮花,熱烈嬌豔。
而對於嘉莉而言,赫斯渥的高情商和殷勤禮貌卻又聰明機智也在嘉莉的心中種下了一顆撩撥她心的種子。
沒有什麼能阻擋兩個陷入熱戀中的人的聯絡,他們開始頻繁通訊,也經常約會。赫斯渥對嘉莉表達出了相思之苦之後,嘉莉想著能不能結婚。有婦之夫的赫斯渥隱瞞了自己已婚的身份,並同意了嘉莉的要求。
但終究紙包不住火,兩人的私情被發現,同時嘉莉也是在這個時候發現赫斯渥是有婦之夫,而另一邊的赫斯渥,也被妻子發現了有出軌的跡象,傲慢冷酷,虛榮精明的赫斯渥夫人可不是那麼好惹的,她用自己的手段步步緊逼赫斯渥,讓其煩不勝煩。
一次偶然的機會,赫斯渥在值班的時候發現酒店的錢櫃沒有鎖,而所有的人都已經下班,
在酒精和現狀的不利條件驅使下,赫斯渥把酒店的錢據為己有。並用謊言欺騙嘉莉跟隨
他一起開啟了逃亡和私奔之旅。
到了紐約,維持生存是當務之急,赫斯渥與別人合夥開起了酒店,但收入依舊不能跟之前在芝加哥時候相比,日子過的去但有點緊巴,這樣的狀態維持了一段時間,沒多久酒店也倒閉了。
生活愈加艱辛,嘉莉迫不得已又開始了找工作,這次她找的是一份伴舞的工作,沒成想,一炮而紅。
而這時候的赫斯渥,拖延成性,窮困潦倒卻不思進取,兩人的差距越來越大,終於嘉莉離開了赫斯渥,事業從此平步青雲,而赫斯渥卻走到了上街乞討的地步,最終忍受不了生活的艱辛和心靈的折磨,在一家廉價旅館開煤氣自殺了,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有人說,嘉莉妹妹是成功的,她最後得到了她曾經夢想的一切,金錢,地位以及她鍾愛的華美服飾,但也有人不這樣認為,她最後追求到的不過就是一場浮華和虛無。
嘉莉妹妹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很多人,為了自己的目標和慾望,不斷向上攀爬,費盡心機,用權力的遊戲裡一句話來講就是:唯有階梯真實存在,攀爬才是生活的全部。
不肯甘願平凡的生活,想要的越多,失去的也會越多,到最後只剩下滿臉疲態和一手抓不住的風。
不知道當嘉莉一個人孤單地坐在搖椅上,眼光追隨著外面街道上的人來人往,心按照美指引的路,一個勁地向前跋涉,在遇到每一個人,做的每一件事之前,其實在她的心裡是答案的,但似乎並沒有重視,以為過去的就過去了,因為她從不曾滿意和知足過。
只有在這種時候,似乎擁有了一切,卻依舊感覺疲憊,希望落空了,心才會痛苦。幸福似乎就在眼前,但它卻像星星,伸手去抓,卻怎麼也抓不著。
有人說看到嘉莉妹妹,就想到了郭敬明,那個早年從小地方來到上海,孱弱瘦小,才華也還沒有被世人完全認可和接受,那個時候他的狀態可以說就是一個翻版的嘉莉妹妹來到芝加哥。
來到久負盛名的大城市,帶著期待,帶著一絲惶恐,還有一種想要證明自己的願望。透過自己努力,也多時候也有運氣成分,當然,善於觀察的眼睛和對財富敏感的嗅覺也是必要的。
從一本一本的小說被出版,再到成立工作室,導演電影,並獲得“最佳新人導演”獎,名利雙收,這也給不曾善待他的人和這個現實的世界一記響亮的耳光。我們看他曝光出來的豪宅,奢侈品以及古董名畫,收藏量絲毫不遜於大多數真正有錢的明星。
而也正是這種刻意高調地用財富以及世人通用的成功標準來證明自己,想要透過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來獲取普通人沒有的自由,卻也是對現實既有價值體系的妥協與推崇,以至於最後順利地與這個他曾經仇恨的世界形成同謀。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沒有權利去指責任何人,看重錢和權,對名望和享樂充滿迷戀,難道不是這個世界絕大多數人內心的共鳴嗎?如果非要說這是一條偏離正確的價值體系,但主流思想如此,其實正確與否已經不重要,沒有人在意。
生活之旅,道阻且長,要嚐遍各種心痠痛楚,迎擋八方大風大浪,最後淬鍊出一顆鑽石心。生活原本就不完美,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完美只存在於童話中。但這不應該是為了追尋自己的“美好”,而捨棄了為人們所崇拜的方式來獲取這一切。
唯獨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回想這一路走來,覺得自己是被自己愛的人所愛,被他們的愛包圍,而非被金錢以及大房子和精美的衣服首飾困住,才有底氣說自己是真的幸福。
回覆列表
那時應該是二十世紀初的美國,當時美國處於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期,可以說是人心浮躁,道德淪喪,一切向錢看,大部份人都湧向生活更舒適,機會更多的城市。
主角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城市的生活並沒有她想象的那麼美好,她先是找到一份鞋廠的工作,每個月大概就三四百塊吧(我猜的,哈哈哈),大部份勞動所得都歸萬惡的資本家所有,晚上還要加夜班,榨壓她們的餘剩價值。
小姑娘哪受得了,原以為城市的生活有多美好多舒適呢,現實卻那麼殘酷,在萬般無奈之下,半推半就傍了個大款,然而,人有失手,失馬有失蹄,大款也有破產的時候,破產的大款帶著小姑娘跑到紐約。
在紐約已被生活環境塑造成那個時代的人一般無二的純潔小姑娘,拋棄了落魄的大款,去夜總會坐檯去了。
大概可能或就是這樣吧,如有不對的地方,請狠批,不要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