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龍江上行歌

    我們可以用資源分配權的角度來看待這項問題。

    首先,在古代一個國家的資源比如:農業資源、商業資源、土地資源等,都是由皇帝一人來統一支配的,無論大國還是小國,他們的統治者都會想方設法的壯大自身的資源儲備,同時保護自身的資源不被別國掠奪,基於此國家的“戰爭機器”軍隊就應運而生。

    其次,強大的軍隊保衛著國家的和平與安定,同樣軍隊也享有分享相關資源的權利,兩者互強互生。但是,一切資源都是人創造的,如果這個國家的體制沒有足夠的健全來制約軍隊,那麼,在國家安享太平的過程中軍隊也可以自成體系。在中國漢代、明代、清代等都出現了藩王,這種類似裂土封王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就考驗了中央集權的掌控能力,也增添了幾分不穩定因素。

    一是此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國家對士兵的領導,一方面地方兵馬錢糧可以自籌自建,沒有皇城腳下那麼強的約束力;另一方面,由國家撥付的物資錢款也是由地方以專項資金為名統一發放,這進一步減輕了士兵對國家的概念,如清日甲午海戰,現在還有不少學者評論為是北洋集團與日本國的戰爭。

    二是古代士兵是以“國家兵器”形態存在的,紀律規定的制定和日常操練都是由所在地方統一負責,這也很容易造成士兵只服從於上級部門,而分不清造反與平亂的區別。

    三是古代都講究師出有名,當地方武裝決定揭竿而起對抗朝廷,往往都會用民眾利益受到損害作為理由,士兵是兵,但同時也是民,也會有父母和子女,在一定程度上他們為造反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2 # 鄧海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古時候,皇帝高高在上,權力二字已達巔峰,世間之人無不仰望,其中自然不乏有人生出覬覦之心,所以縱觀歷史,多有後宮亂政、藩王叛亂、將軍造反、農民起義之事,我們今日便來說說,為何古代將軍造反之時,手下計程車兵大多選擇追隨將軍,而不是想著效忠皇帝呢?

    在古代,將軍手握兵權,乃是世間權力中最為鋒利的一種,尤其是當其執掌重兵又對皇帝並無忠心之時,自然會權衡自己是否也撈個皇帝位子坐坐?九五之尊至高無上的權力對有野心的將軍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誘惑。

    首先,能夠手握重兵的將軍,大多是極具軍事才能的人,必定是身經百戰,在軍中威勢極重,而敢動起兵造反念頭的將軍,對手下的軍隊自然是極有把控能力。將軍造反一事自然不是腦門一熱就決定造反的,必定是經過了長期的深思熟慮,並且與手下心腹有縝密的謀劃,對於軍隊中計程車兵是否會追隨肯定是已經心中瞭然,否則登高一呼決意造反時卻發現無人追隨,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其次,古時候士兵往往只知將軍,而不知皇上。古代,通訊並不發達,正所謂是“山高皇帝遠”,軍伍中計程車卒基本上一輩子也沒有機會見著皇帝,自然談不上什麼親近,而在古代行伍制度下,士卒所遵從的命令、所領的軍餉都是來自將軍,朝夕相處的也是將軍,說白了,身家性命也和將軍的決策息息相關,對將軍的情感自然比對高高在上的皇帝所要親近得多。

    最後,自然是免不了有士兵抱著“富貴險中求”的念頭了。跟隨將軍起兵造反自然是個殺頭的罪名,可說到底,他們行軍打仗也是個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活計,說不定昨天裡還一起喝酒吹噓的袍澤兄弟,今日裡腦袋就給敵人割了去,所以他們是見慣了生死的,行軍打仗是賣命,起兵造反好像差別也不大,說不得若是成功了,自己便是從龍功臣了,將來榮華富貴什麼沒有?

    另一種情況,那便是將軍帶領軍隊打了敗仗,或是被人誣陷要謀反,被逼的不得不反的情況,這時手下士兵的命運往往與將軍息息相關。皇帝出於憤怒與猜忌,或許會解散軍隊,這些兵痞子又只會行軍打仗,除了手中刀劍外身無長物,若是軍隊解散沒了活計,將來恐怕免不了落草為寇,最後還得被官兵圍剿,與其如此倒不如跟隨將軍。是了,那就反了吧!正所謂是“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反正左右是個死,倒不如去搏一搏,說不定僥倖成功了,還能撈個榮華富貴傍身。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那便是昏君當道,民不聊生。在古代,有明君自然也有昏君,昏君當道,或殘酷暴虐,或荒淫無度,常使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此時將軍登高一呼,起兵造反,自然是順應民心,符合士卒之意,甚至還有些將軍本無意造反,還是在手底下士兵的慫恿下,這才起兵造反的。

    綜上所述,我們已經分析了在古時候為何將軍起兵造反,手下士兵大多選擇追隨將軍而不是效忠皇帝了。最後在這裡額外提一點,那便是現代所謂的“黑暗森林體系”,在古代將軍造反,反對的呼聲沒有成大勢的話,誰又敢公開反對呢?即便反對計程車卒想找人謀劃,誰又敢保證身邊的人沒有倒向將軍呢?若是身邊人倒向了將軍,自己將想法一說,說不得第二天就身首異處了。當然,此為一家之言,各位讀者有何看法,歡迎評論交流。

  • 3 # 山雨欲來風雷震盪

    軍隊的權力來源於三個地方:軍法、資訊、領袖個人魅力。一個士兵如果不聽從將軍的號令,立即就有殺身之禍;軍隊所有行動都是保密的,士兵沒有任何資訊來源,打誰不打誰,都是將軍說了算;如果將軍個人很有魅力,在士兵眼裡就是神的存在。所以,山高皇帝遠,將軍才是士兵直接效忠的人。古代皇帝對將軍的控制,通常有幾種方法:1、控制將軍的家屬作為人質;2、派出監軍;3、派出臥底;4、將將軍和士兵分隔,將不知兵兵不知將,打仗時才兩者結合;5、控制軍隊的給養、兵器、兵源;6、兩支部隊之間的互相監視;7、軍隊領導層互相驗看兵符;8、將部隊調來調去,令其與地方互不統屬;9、皇帝及其親信直接統軍。所以兵權是皇帝的命根子,萬萬不可假手於人。

  • 4 # 鴻哥iouyh福小鋪

    將軍怎麼如臂使指般的指揮作戰?

    無非就是靠號令旗鼓罷了。

    所謂軍令如山,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更是賦予了出征領兵打仗的將軍擁有絕對的統帥權。

    軍隊是有組織的武裝力量,不是所謂的一盤散沙。

    故此只要指揮系統下達的命令,各層級的單位都得遵照執行,違抗的下場是很簡單處置,那即是直接撲殺。

    而擁有兵權的將軍便是最高的指揮終端。

    士兵的編制分為什伍百千萬等等,一級管一級,更是依照金鼓旗幟的號令為行動的訊號。

    所以想要謀反的將軍一般是理清各級領兵的軍官,要是有二心的便幹掉,附從的就派些心腹看官,死忠的就提拔,待控制住各級單位之後就展開行動。

    士兵們是聽從將令行動,加上已經效忠將軍的軍官,更是沒法子辨明狀況。

    也就是說唄一小股軍官的刻意引導下,滾滾洪流殺向了自家君王都不曉得。

    直至發現真相,為時已晚,大夥都成了謀反的脅從。

    兩個下場:要麼將錯就錯,要麼因犯下大罪被追究。

    很多都是選擇前者,雖然士氣會影響,可大局已定,故此往往君王都叫人在陣前傳話:只誅殺首惡,脅從不論。

    希望以此來喚醒士兵們的忠君之心。

    非常遺憾,這樣的手段除非是叛軍們處於劣勢,否則叛軍中的各級軍官還是會把那些頭腦動搖計程車兵們一一震懾、蠱惑與脅迫。

    叛軍中的軍官雖少,奈何權威早已豎立,士兵們的串聯又無法即刻達成,很難立即做到倒戈一擊。

    大多情況是君王僥倖逃亡,或者被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又到穿小皮衣的季節了,應該如何穿搭小皮衣?有哪些好的搭配方案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