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4年6月6日凌晨,盟軍開闢第二戰場的“霸王行動”開始了。按照戰役部署,美軍第101空降師在法國空投,506團E連被投放在方圓20公里的範圍內。以至於按時到達集結地的官兵只有11人,卻要奪取50人把守的德軍炮兵陣地。

    溫特斯為什麼在攻取卡朗唐市的戰鬥中與平日判若兩人?

    盟軍在諾曼底勝利登陸後,開始向內陸擴大戰果。而大約有4000居民的卡朗唐市成為盟軍下一步行動的“攔路石”,攻佔它的任務交了第101空降師,506團將從西南方向發動進攻,2營的E連沿著一條約有100米筆直的道路首先發起攻擊。

    當距離道路盡頭還有50米距離時,德軍的機槍開火了。E連迅速跳進兩側溝裡躲避子彈,全然沒有了“優秀連隊”的氣勢和做派,儼然就是“膽小怕死”的懦夫。溫特斯也一改以往過去溫文爾雅的紳士風度,端著M-1步槍衝了上去。

    他不斷地咆哮著:“開始進攻”,拖拽著躲在溝裡士兵的衣領;“快衝,前面的弟兄被壓制了”,他站在道路的中央不斷揮動手臂,子彈就在他身旁擦過。E連的官兵們對溫特斯的反應感到驚愕的同時,開始交替掩護的向前衝。

    E連又恢復了往日的戰鬥意志,他們迅速衝過公路,分成不同方向向城鎮“滲透”,這種分散進攻的最大好處就是有效的弱化了守軍的防禦實力。很快,德軍機槍“啞”了,防禦減弱了,2營奪取了這座城市。溫特斯為什麼這麼做呢?

    首先,從戰術角度,空曠的地區應該快速透過。這是最基本的戰術原則,而E連計程車兵們將其忘在腦後,躲在溝裡,任人宰割,這是他著急的地方。因為這不是E連的真實水平,也不該是這樣的水平。

    更何況,前方衝鋒的一排被機槍分割成兩段,如果不一起上,分散守軍火力,這一個排很可能就會被逐一消滅,會讓E連遭受更大的損失。作為一個整體,這個時候最需要團結和分擔,他的大聲吼叫就是要激發士兵們的團隊意識。

    其次,他要顯示出自己的指揮能力。作為E連目前官階最高的指揮官,他有責任帶領弟兄們去完成每一項作戰任務。作為2營的“先鋒連”出現這樣的局面,是在褻瀆連隊的榮譽,這是他認為不應該發生的事情。

    他先前以少勝多奪取了德軍炮兵陣地,給上級留下了一個善於戰術指揮的印象。此時團營兩級正在背後看著自己,這正是考驗他指揮水平的時候,他要透過快速進攻來減少傷亡,更要透過解決E連遇到難題來顯示自己優秀的組織才能。

    更為重要的是,自己這個“代理連長”此時在E連的威信並沒有真正確立,許多官兵對自己的指揮能力還有質疑的地方。他必須透過自己的努力讓大家信任他,於是他身先士卒衝到空曠的道路中間,就是告知大家,子彈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進攻。

    他就是要透過大聲的吼叫,這個與以往的不同行為方式,傳達給官兵們一個明確的訊號:他現在是連長,認可和服從他的指揮是必須的,再不執行命令,後果是嚴重的。當然,E連也被他的怒吼“震醒”,很快表現出一往無前的戰鬥精神。

    官兵們對溫特斯的信任和認可,讓E連再立新功。

    卡朗唐一戰,可以說是溫特斯與E連的“磨合”戰。官兵們被溫特斯身先士卒、靠前指揮的精神深深打動,有這樣的連隊指揮官是他們的榮幸和驕傲。而溫特斯也確立了自己在E連的主導地位,並與軍官、士官們一起“身先士卒”指揮作戰。

    為了防止德軍的反撲,2營在城外高地上構築一條防線,溫特斯的E連受命防守右側。地平線上出現德軍坦克首先發起了進攻,步兵緊隨其後。對於以輕武器為主的空降兵來說,坦克是致命的。隨著一陣炮彈落在防線上,D連、F連開始後撤。

    但是頑強的E連在軍官和士官們的激勵下,全然沒有膽怯的表現。他們用僅有的手持式火箭炮擊毀坦克,全連以優勢火力打擊其後面的步兵。戰鬥是慘烈的,E連不斷有人傷亡,但依然堅守崗位,溫特斯在防線上跑來跑去解決問題。

    這個時候,後撤的D連、F連也終於被呵斥返回原來的陣地,德軍的進攻終於被遲滯下來。更巧合的是,美第2裝甲師的6輛坦克前來支援,一舉挫敗了德軍的反攻。此戰顯示出E連不但能攻,而且善守,是一個“攻防兼備”的優秀連隊。

    《拯救大兵瑞恩》的原形是E連的弗裡茨.尼蘭德嗎?

    再立新功的E連隨506團撤往卡朗唐,做了師預備隊。經過連續作戰的506團損失和消耗極大,需要進行間斷性休整。更重要的是,這是對這支能打仗的部隊最好的犒賞,同時,作為師部也需要這樣戰鬥力十足的部隊進行掩護。

    利用這個空隙,E連終於可以踏踏實實的在床上睡一個安穩覺了。而尼蘭德卻收到了不斷地噩耗,首先是他在第82空降師的哥哥鮑勃在D日那天為掩護戰友陣亡了;接著是他在第4步兵師當排長的哥哥也在猶他海灘陣亡了。

    對他更大打擊的是,他在中緬戰區當飛行員的哥哥也在這個星期陣亡了。也就是說,尼蘭德的母親將在同一天收到陸軍部3份陣亡通知書,他將是家裡唯一活著的兒子。於是陸軍部決定儘快的把他從戰區撤回國,尼蘭德就這樣離開了E連。

    E連在防線上又堅守了2個星期,直到2周後的6月29日,由步兵師接替第101空降師的防務。對E連來說,哪怕是離開前線幾天,都是一種幸福的解脫,不用緊張的過夜,不受炮火襲擊,可以吃口熱飯,洗個熱水澡,再美美的睡一覺。

    從6月6日起,E連的139名官兵,在29日撤換下來時,官兵只有74人,戰損率達47%,其中E連連長米汗中尉也證實在D日當天陣亡。對於第101空降師來說,卡朗唐一戰是他們在諾曼底戰役的最後一戰,全師被調往猶他海灘的營地進行休整。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兄弟連》

  • 2 # 李三萬的三萬裡

    是的,《兄弟連》裡弗裡茨·尼蘭德就是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裡的瑞恩。當年美國正式參戰,派兵參與諾曼底登陸,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事,是整個美國社會都異常關心的事,新聞媒體自然要進行全方位報道,並做各種深度挖掘,其中就有記者發現,在陣亡名單當中,D日登陸,隸屬82空降師犧牲的羅伯特·尼蘭德,與第二天在猶他海灘犧牲的,第四步兵師一個排長普林斯頓·尼蘭德,是兄弟倆,這引起了很多人關注,於是又有記者深度挖掘,發現兩個人的大哥,愛德華·尼蘭德,所在的轟炸機編組,盡然也在那一週在中緬邊境,被日本人擊落,完全失去訊息。而四兄弟中唯一還活著的弗裡茨·尼蘭德,也正在諾曼底危險的前線。整個美國社會都被尼蘭德家的犧牲所震撼,同時也為四兄弟的母親所擔憂,因為尼蘭德夫人將要在同一天,連續收到三個兒子的陣亡通知書!這種巨大的悲痛,所有美華人感同身受,並且上上下下一致要求立即召回弗裡茨·尼蘭德,要為悲傷的尼蘭德夫人保留住最後一個唯一的兒子!電影《拯救大兵瑞恩》正是反映這一事件的作品,不過電影為了吸引眼球,增加了很多複雜的情節,去營救瑞恩的小隊,也犧牲了很多人,電影還引發用幾條命去換一條命,到底值不值得的道德倫理爭論。相比之下,《兄弟連》就更加還原了史實,美華人迅速的找到了前線的弗裡茨·尼蘭德,一紙調令,就讓他後撤動身回國了,沒有任何糾結,也沒有任何多餘的事情,就是H連好容易集中起來的人員突然少了一個人,不過大家同樣也非常理解。弗裡茨·尼蘭德回國後,陪伴著母親生活,直到戰爭結束,母子倆還迎來一個天大的好訊息—— 大哥愛德華·尼蘭德沒有死,而是跳傘後被日本人俘虜,並幸運的活了下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志戰略版頂配肉弓怎麼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