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毅而三思吳六奇

    “擊鼓罵曹”的禰衡,在黃祖設宴時,曾以鸚鵡作《鸚鵡賦》,事後其被殺並葬於鸚鵡洲。使得鸚鵡洲因此名聲大噪,為歷代文人墨客前去瞻仰憑弔……知名不知名的,歷史上關於鸚鵡的故事有很多,下面說幾個(不知我這故事,你有無足夠的時間來看)。

    南朝宋劉敬叔撰《異苑》時曾提到張華養白鸚鵡一事。

    原文:

    張華有白鸚鵡,華每出行還,輒說僮僕善惡,後寂無言,華問其故,鳥雲,見藏甕中,何由得知,公覆在外,令喚鸚鵡。鸚鵡曰:昨夜夢惡,不宜出戶,公猶強之,至庭,為鸇所搏,教其啄鸇腳,僅而獲免。

    大意:有個叫張華的人養了只白鸚鵡。每次張華回家後,這隻鸚鵡都會說下人的好壞,但是後來就不說了。張華很奇怪,便問是什麼原因。這鸚鵡就說了:“這幫傢伙把我塞罈子裡,啥也瞅不見的說啥啊說?”……後來某日張華又要出去,就想叫著鸚鵡一起。鸚鵡說了“昨兒做了個噩夢,感覺不該出門。”張華不聽,非出門不可,結果剛走到院子裡就被老鷹襲擊了,結果透過啄咬老鷹的腳,這隻鸚鵡才倖免於難。

    《藝文類聚·邊防四》中提到“頓遜”古國的鳥葬。

    頓遜國位於今日緬甸的比勞山脈(丹那沙林),這裡當時有一種鳥葬風俗,類如西藏的天葬。但啄食人的,是一種鳥喙類如鸚鵡的鳥類。

    原文:

    其俗又多鳥葬。將死,親賓歌舞於郭外,有鳥如鵝,口似鸚鵡而紅色,飛來萬計,家人避之,鳥食肉盡乃去,燒其骨瀋海中,以為上行人也,必生天。鳥若迴翔不食,其人乃自悲,復以為己有穢,更就火葬,以為次行也。若不能生入火,又不被鳥食,以為下行也。

    大意:頓遜國的風俗多見鳥葬。這人快死的時候,親友歌舞於城外,於是便有體大如鵝但喙似鸚鵡的鳥類飛來上萬只。而後家人就避開,讓鳥把這個人的肉都吃掉。之後再將此人的骨骸燒了撒到海里。這種方法是最好的,必然會升天。但如果鳥不吃,就會讓快死的人感到難過,認為自己身上有罪,於是就直接火葬(活燒),這就是上選。但如果又沒火葬,又沒被鳥吃,那這就是下選,是最悲哀的事情。(除了鸚鵡,沒印象有鳥喙像鸚鵡但不是鸚鵡的鳥類)

    《宣驗記》的“鸚鵡滅火”一事。《宣驗記》的作者劉義慶,為南朝劉宋宗室,還曾著《世說新語》、《幽明錄》等書。其所述的“鸚鵡滅火”很有些類如《伊索寓言》這樣的故事。

    原文:

    有鸚鵡飛集山中,禽獸輒相襖曦。鸚鵡不可久也,便去。後月,山中大火,鸚鵡遙見,便入水沾羽,飛而灑之。天神言:“汝雖有志,何足雲也?”鸚鵡曰:“猶知不能,然常僑是山,禽獸行善,皆為兄弟,不忍見耳。”天神嘉感,即為滅火。

    大意:有鸚鵡飛到山中,被禽獸器重愛護。但鸚鵡在這地兒沒長待,飛走了。隔了一個月左右,山中大火被鸚鵡遠遠看到了。它就用水打溼羽毛,一邊飛一邊灑水滅火。天神就問它“你雖然有心滅火,但這又有什麼用?”鸚鵡便說了:“或許是不能滅火,但既然曾被此處禽獸善待過,親如兄弟,便不忍心棄之不顧。”於是天神有感於仁愛之心,便把火滅掉了。

    唐代唐玄宗與楊貴妃所養的“雪衣娘”。

    唐代鄭處誨曾著《明皇雜錄》,記載了這件事情。

    原文:

    開玄中,嶺南獻白鸚鵡,養之宮中。歲久,頗聰惠,洞腺吭詞。上及貴妃皆呼“雪衣女”。性既馴擾,常假其飲啄飛鳴,然亦不離屏帷間。上令以近代詞臣詩篇授之,數遍便可諷誦。上每與貴妃及諸王博戲,上稍不勝,左右呼“雪衣娘”,必飛入局中一鼓舞,以亂其行列;或啄嬪御及諸王手,使不能爭道。忽一日,飛上貴妃鏡臺,語曰:“雪衣娘昨夜夢為鷙鳥所搏,將盡於此乎?”上使貴妃授以《多心經》,記誦頗精熟,日夜不息,若懼禍難有所攘者。上與貴妃出於別殿,貴妃致“雪衣娘”於步輦竿上,與之同去。既至,上命從官校獵於殿下,鸚鵡方戲於殿檻,瞥有鷹至,立時而斃。上與貴妃嘆息久之,遂命瘞於苑中,為立冢,呼為“鸚鵡冢”。

    大意:唐玄宗和楊貴妃養了一隻嶺南進貢的白鸚鵡,稱其為“雪衣女”。這隻鳥很聰慧,教什麼詩詞說幾遍就會朗讀。皇帝和貴妃,還有諸王下棋的時候,只要皇帝有輸的跡象,只需高喊一聲“雪衣娘”,於是這鸚鵡就跑來攪局,把棋盤弄得一團糟,還不讓人碰棋盤。忽然有天這隻鸚鵡飛到貴妃的梳妝檯前,和她說“雪衣娘昨晚做夢被壞鳥抓走了,這是不是說我快死了呢?”貴妃就教它誦讀《多心經》,天天念,相當的怕死。只是後來有天皇帝和貴妃帶著它去了別處,鸚鵡在玩耍的時候,看到天上有老鷹飛過來,完,被嚇死了……皇帝和貴妃只得把它埋葬並立了一座“鸚鵡冢”。(《唐書》也有記,但卻是隻五色鸚鵡,而且脾氣很暴烈。)

    還是唐代,關於武則天與鸚鵡的故事。

    《朝野僉載》曾記載此事,也即“貓兒鸚鵡同食”。

    原文:

    則天時,調貓兒鸚鵡同器食,命御史彭先覺監,遍示百官及天下考使。傳看未遍,貓兒飢。遂齩殺鸚鵡以餐之。則天甚愧。武者國姓。殆不祥之徵了。

    大意:武則天的時候,讓狸貓(李)和鸚鵡(武)在一塊吃飯,寓意武姓和李姓的和平共處。並且讓百官傳看,結果沒等看完呢,狸貓就把鸚鵡給咬死吃掉了……武則天為此甚是難受,認為是武姓的未來下場,不祥之兆。

    《太平廣記》中的“劉潛女”。

    這個故事的原文見於《大唐奇記》,後被《太平廣記》收錄。

    原文:

    隴右百姓劉潛家大富,唯有一女,初笄,美姿質。繼有求聘者,其父未許。家養一鸚鵡,能言無比,此女每日與之言話。後得佛經一卷,鸚鵡念之,或有差誤,女必證之。每念此經,女必焚香。忽一日,鸚鵡謂女曰:“開我籠,爾自居之,我當飛去。”女怪而問之:“何此言邪。鸚鵡曰:“爾本與我身同,偶託化劉潛之家,今須卻複本族,無怪我言。人不識爾,我固識爾。”其女驚,白其父母,父母遂開籠,放鸚鵡飛去,曉夕監守其女。後三日,女無故而死,父母驚哭不已。方欲葬之,其屍忽為一白鸚鵡飛去,不知所之。

    大意:隴右大戶人家有個叫劉潛的,家中有個小姐姐,才及笄(15歲)就漂亮得不得了。遠近有下聘的,她爹都不答應。而她日常的消遣,就是調教家中鸚鵡,比如說話和唸佛經。鸚鵡說錯了,她就糾正過來。而且每次唸經時,這個小姐姐都燒香。忽然有天鸚鵡說“你把我放了,自己待著吧。”小姐姐就奇怪為什麼。鸚鵡就說了“咱倆同類啊,只不過你變成了人。現在該回族裡了,別說我沒告訴你。”小姐姐被嚇得不輕,把這事告訴父母了,於是開籠放鳥,還日夜守著小姐姐。沒想過了三天,無緣無故的小姐姐就死了。給父母傷心的啊……還沒等下葬呢,小姐姐就變成了白鸚鵡,飛走了……

    再其他的一些隻言片語或詩詞:

    隴山鸚鵡能言語,為報家人數寄書。——《赴北庭度隴思家》岑參

    東家小女不惜錢,買得鸚鵡獨自憐。自從死卻家中女,無人更共鸚鵡語。十日不飲一滴漿,淚漬綠毛頭似鼠。——《傷鄰家鸚鵡詞》王建

    獨孤師受番客鸚鵡,帝察知,遂斬之。——《隋書》

    有鳥有鳥名鸚鵡,養在雕籠解人語。主人曾問私所聞,因說妖姬暗欺主。主人方惑翻見疑,趁歸隴底雙翅垂。——《有鳥十二章》元稹

    等候大家來院裡,看教鸚鵡念新詩。——《宮詞》花蕊夫人

    ————————————————

    可以說,自古以來中國就有很多關於鸚鵡的故事,並且除了“鸚鵡學舌”以外,人們還普遍認為它善解人意,不時便有將家中婢女名為“鸚鵡”的事情。而像今天,如網紅小灰(鸚鵡)那樣的影片也證明,鸚鵡這種生物真的很有趣。

  • 2 # 太常吸貓

    古人很早就知道鸚鵡能夠學習人說話。《禮記》曰:“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禰衡在《鸚鵡賦》中稱其為“西域之靈禽”。《山海經》中則記載:“黃山有鳥焉,其狀如鶚,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鵡。”

    鸚鵡有不少種類,顏色也豐富多彩。《南方異物志》曰:“鸚鵡鳥有三種:一種青,大如烏臼;一種白,大如鴟鶚;一種五色,大於青而小於白者。交州以南盡有之。白及五色出杜薄州。凡鳥四指,三向後;此鳥兩指向前,兩指向後,異於凡鳥也。行則以口啄地,然後足從之。”除了白色、青色、五色的鸚鵡,書中還記載有赤色的鸚鵡。《宣驗記》也曾經提到:“廣、管、雷、羅、春勤等州多鸚鵡。野者翠毛、丹嘴,可效人言。但稍小,不及隴山者......見養一鸚鵡,背尾有深淺翠毛,臆前淡紫、嫩紅間出,兩腋別垂黃毛,翅尾術奇。”鸚鵡作為一種羽毛比較豔麗,又能口吐人言的鳥類,往往被當作寵物飼養。

    《漢書》記載,益州蠻夷曾將三隻鸚鵡作為貢品獻給漢獻帝劉協,但是因為鸚鵡每天能吃三升麻子,飼養成本很高,而尾部的羽毛有損傷,所以又被交給當時的安西將軍楊定國,讓它們回原來的地方。

    《太平御覽》曾經收錄了《江表傳》中有關鸚鵡的一個故事:“孫權曾大會,有白頭鳥集殿前。權曰:“杆何鳥?”諸葛恪對曰:“白頭公。”張昭自以坐中最老,疑恪以鳥名戲之,因曰:“恪欺陛下,未常聞鳥名白頭翁者,試使恪復索白頭母。”恪曰:“鳥名鸚母,未必有對,試使輔吳復求鸚父也。”昭不能答。”

    大概意思是說,孫權宴會的時候看到殿前有白頭的鳥兒聚集,於是便問殿下諸臣是什麼鳥。諸葛恪(諸葛亮的兄弟)回答說,是白頭公。張昭在殿下諸人中年齡最大,於是疑心這是諸葛恪用鳥的名字指他,於是說:諸葛恪這是在欺騙陛下,從來沒有聽過叫白頭翁的鳥,他能找出白頭母嗎?諸葛恪回答說:世上有叫鸚母(鸚鵡)的鳥,那也請輔吳(張昭受命輔吳)找出鸚父來吧。於是張昭沒話說了。這個故事是有關的鸚鵡故事中比較知名的一個。

    《明皇雜錄》這本筆記也記載了玄宗時期,有關鸚鵡的一個故事,帶有一定的神異色彩:“開玄中,嶺南獻白鸚鵡,養之宮中。歲久,頗聰惠,洞腺吭詞。上及貴妃皆呼“雪衣女”。性既馴擾,常假其飲啄飛鳴,然亦不離屏帷間。上令以近代詞臣詩篇授之,數遍便可諷誦。上每與貴妃及諸王博戲,上稍不勝,左右呼“雪衣娘”,必飛入局中一鼓舞,以亂其行列;或啄嬪御及諸王手,使不能爭道。忽一日,飛上貴妃鏡臺,語曰:“雪衣娘昨夜夢為鷙鳥所搏,將盡於此乎?”上使貴妃授以《多心經》,記誦頗精熟,日夜不息,若懼禍難有所攘者。上與貴妃出於別殿,貴妃致“雪衣娘”於步輦竿上,與之同去。既至,上命從官校獵於殿下,鸚鵡方戲於殿檻,瞥有鷹至,立時而斃。上與貴妃嘆息久之,遂命瘞於苑中,為立冢,呼為‘鸚鵡冢’。 ”

    在這個故事中,這隻被稱作 “雪衣女”不僅能夠背誦教給它的詩詞,還知道在玄宗遊戲時,搗亂使他人不能獲勝,可以說是很聰明瞭。一般來說鸚鵡是學人說話,而不是自己思考造出有條理的語句。這隻鸚鵡則能用言語預告了自己的死亡方式,確實是十分有趣的故事。

    參考文獻:

    《太平御覽》

    《白孔六帖》

  • 3 # 土豆上仙

    古時候有個村民,名叫二蛋,在山上砍柴的時候撿到了一枚蛋,二蛋開心把蛋拿回家,沒過多久,便孵化出了一隻小鸚鵡!取名叫“奧曼”!這隻鸚鵡從降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不平凡的命運!

    因為它有三隻眼睛,破殼而出便會說人話!說的第一句話是:“今年澇,明年旱,後年吃不上飯”!村民們只是覺著這是一隻不詳的鸚鵡,並沒有在意它說的什麼,而且把二蛋連同鸚鵡一起趕出了村子!

    時間轉眼過去了三年,第一年,洪水連同泥石流,村裡的莊稼大半被淹沒了,第二年卻又滴雨未下!莊稼顆粒無收!第三年,村裡鬧饑荒,死了不少人!

    這時候大家才想起當年鸚鵡說的話!真是太神了!這一定是隻神鳥!

    於是大家連同村長一起去後山,準備把這隻神鳥接回來!等他們見到二蛋和他的鸚鵡時,驚訝的發現!這隻神鳥已經和人差不多高!羽毛散發著光芒!眾人連忙跪下,祈求鸚鵡鳥神的原諒,這隻鸚鵡看見村名都跪下了,便開口說到:“。。。。。。。。我實在編不下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大豆開秤1.6元/斤,價格還能漲了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