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踏浪歌詠

    在對比這兩個帝王的同時,要列舉出他們一生的功過是非,才能綜合對比,因為時代的跨越幅度太大,可比性真的太牽強。

    漢武帝劉徹,生於漢景帝前元年,漢景帝中子。據說他的母親懷孕時夢見太陽入懷。前元四年,劉徹被封膠東王,因為劉徹母親王氏許諾劉徹娶當時的長公主劉嫖的女兒,後來的陳阿嬌,然後漢武帝從此人生開掛,透過他丈母孃的扶持,從太子,到登基為帝。

    漢武帝登基初期,想尊崇儒家,結果和 他的老祖母太皇太后竇漪房信奉的黃老學說衝突,然後他的老祖母把趙綰王臧下獄,後二人自殺,他的第一次政治抱負就這麼付諸東流了。從此以後,少年天子,上林苑走馬射獵,長期蟄伏,直到他的老祖母駕鶴西歸,他才真正掌控大權。

    從此以後,他進一步消弱諸侯國勢力,開拓閩越,設立刺史,加強中央集權,建立年號制度,促進經濟改革,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家在真正意義上登上歷史舞臺,孔子也慢慢成為百世之師,這是題外話。

    漢武帝最值得稱道的成就,莫過征伐匈奴,那個時期出現了衛青霍去病這樣的名將,先後奪取河套地區,河西走廊,將漢朝的疆域延推至模北,派張騫鑿空西域,傳播漢朝聲威加強對西域的控制,這些無疑是千古之功業,從此他的國號成為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

    漢武帝做的所有事很多都是具備開拓者的風格,同時他也有很多過失。比如,他征伐四方,過渡使用國力,致使民生困苦,不復文景之治盛況,迷信方士,沉醉長生不老之術,糜費國帑,民不堪命。更要命的是,晚年猜忌,喜怒無常,終於鑄下巫蠱之禍的苦果,致使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慘死,此為漢武帝最大弊病,好在當時一個小官田千秋提醒,漢武帝才醒悟,於是殺了江充和蘇文的滿門。

    晚年漢武帝下輪臺罪己詔,徹底糾正自己的過失,這才延續了漢朝。

    漢武帝是一個很個性且富有浪漫主義情懷的皇帝,他做過錯事,也做過有用的事,可與秦始皇並稱,歷史上往往都說秦皇漢武,這是很公正的說法。

    康熙帝,為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二位皇帝,順治帝的第三子,母親是佟佳氏,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登基之初政治形勢嚴峻,他透過挫敗權臣鰲拜,奪回主政大權,先後坐鎮北京滅三藩挫敗沙俄老毛子,統一臺灣,三徵噶爾丹,多倫會盟加強了蒙古各部和對黑龍江的控制,縱觀康熙一朝,中國疆域得到開拓,這個功績是客觀存在的。在政治上加強了中央集權,盡力籠絡漢族士大夫。晚年自我標榜仁義,出現吏治崩壞,不管好壞,他做這些不是為了華人,而是為了愛新覺羅的家族統治。到這個時節,中國已經落後於西方,只是為了家族統治利益,固步自封,自我陶醉,以至於他的孫子乾隆帝,比他有過之無不及,閉關鎖國,大興文字獄,終於令中國落後於世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矛盾,中央集權太過,對民眾管束太嚴,皇家的自私自利,導致華夏民族落後。

    綜上所述,漢武帝是一代開拓的皇帝,他革新了華夏族的世界觀,也是一個具備鮮活性格的黃皇帝。而康熙帝為政舉措雖然得當,也只是為了愛新覺羅的家族統治,他不能令中國革新,這點和漢武帝無法比肩。

  • 2 # 老婁說事

    都大!漢武帝,平匈奴,擁新疆、內蒙?以致發展以後的絲綢之路。

    康熙殺鰲拜,平三藩,剿滅葛爾丹。

  • 3 # AI與圍棋

    先從一個角度來看: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自1643年便已開始,在最後談妥的《尼布楚條約》中,康熙皇帝竟然同意將貝加爾湖以東、勒拿河以南、額爾古納河以北、格爾必齊河以西的大片領土割讓給沙俄,放棄了經營數十年的祖先發祥地。最終簽訂的《恰克圖條約》中,清政府將貝加爾湖以南及西南約10萬平方公里領土割讓給沙俄,美麗的貝加爾湖被徹底放棄。

    再比較一下康熙和彼得大帝:康熙比彼得大18歲。彼得10歲登基,17歲時利用自己的“少年軍”擊敗姐姐索菲亞,奪得大權;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16歲發動自己的“少年相撲團”,從鰲拜手中奪過權柄。彼得擊敗Continental第一強國瑞典,奪得了夢波羅的海東岸的入海口,給沙俄留下了從波羅的海到白令海峽,從北冰洋到裡海的龐大領土;康熙平定三藩,統一臺灣,可惜格局還是不夠高,尤其是和彼得大帝相比。

    最後看一下清朝積弱的根源:康熙很清楚八旗滿洲乃清朝之根本,一個文明之下,有著明顯的民族區分。到孫子乾隆時期,文字獄興起,許多文人只因一字而喪命,為編纂《四庫全書》而禁燬圖書,對於中國古典文化進行了空前破壞。清朝閉關鎖國,不允許西方科技進行廣泛的傳播,頒佈禁海令除了無知自大也是出於懼怕和西方直接接觸而危及統治。待到西方列強蜂擁而來,割地賠款積貧積弱成為現實。

    而漢武帝,其一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的帝國和儒家談攏一筆買賣:儒家奉獻知識忠誠,帝國開放官位俸祿。當然中國知識階層從此交出靈魂,不再有自由的思想和思想的自由。

    再看一件事:《史記》這樣一部對漢王朝明顯頗有微詞的著作,漢武帝竟然容許它活了下來。見如此胸襟氣度,所以,我深信輪臺罪己的真實。

    漢武帝病重之時放著好好的兩個成年兒子,卻堅持把皇位傳給年僅8歲的幼子劉弗陵,並把權力統統交給了霍光。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在武帝一朝,他作了漢武帝的貼身保鏢,此外從未擔任過任何重要的政府職務。不能不說漢武帝的眼光賊亮。接下來的事實是,漢王朝再造盛世四十年,史稱“昭宣中興”。

    漢武帝採擴張政策,除與匈奴長年交戰外,還破閩越、南越、衛氏北韓、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並開闢西南夷,歷史影響深遠,所以,相較之下,還是漢武帝的豐功偉績大!

  • 4 # 二牛歷史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至1912年溥儀退位,在2132年間共出現了408位皇帝,漢武帝和康熙二帝的功績算是名列前茅,在開疆拓土這一面更是少有人比。

    漢武帝劉徹是西漢的第七位皇帝,他登位時國家剛經過‘文景之治’,國家剛剛從戰亂中休養生息過來。

    漢武帝求賢若渴,幾次下詔讓地方官員推薦人才,政治上建立了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並且頒佈推恩令以削弱藩王,加強了中央集權。

    經濟上鑄五銖錢,鹽,鐵,酒有官府壟斷經營,並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

    文化方面聽從董仲舒的意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了太學,並制訂了‘外儒內法,雜而用之’的治國方略,為後來的皇帝所借鑑。

    對外採取擴張的戰略,北抗匈奴,南征閩越,南越,破衛氏北韓,大宛,又鑿空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尤其是和匈奴的戰爭,數次主動出擊,打出了強漢的名聲。

    劉徹十六歲登基,共在位五十四年,在各個方面都有建樹,是中國古代一位傑出的帝王 ,後世對他評價很高,稱他是千古一帝,但他窮兵黷武,迷信方術,晚年更是製造了巫蠱之禍,留下了負面影響。

    康熙是1661年登基,統治這個古老的國度達61年,在位期間平定了三藩之亂,三徵葛爾丹,並取得勝利,打敗了沙俄的侵略,消滅了臺灣的明鄭政權,對於中國的領土完整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政治上加強了中央集權,君主集權制達到了頂峰,發展經濟與民生息,為康乾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他實行海禁,錯過了大航海時代的黃金時期,多次下令讓沿海的漁民遷往內地,並且禁止西方的科學技術在國內流傳,實行了嚴酷的文字獄,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此時西方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為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打下了基礎。

    康熙的功績可以肯定,但是他在劇變的時代沒有改變,為中國錯過了轉向資本主義社會的機會,為兩百年後的災難埋下了伏筆。

    所以我認為康熙的過大於功,豐功偉績不如漢武帝大。

  • 5 # 希望之帆5

    我個人認為還是漢武帝,他奠定了中國基本的版圖,十全武功,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並開拓西域絲綢之路,影響中國二千年的古代商道,給世界瞭解中國的機會,同時也向中國敞開通往世界的大門

  • 6 # 東方京川

    康熙也好,漢武帝也好,都是中國歷史上千古一帝。兩人不同的時代,面臨挑戰盡不相同。康熙執政61年,漢武帝執政57年,雖然相差不多,但康熙付出的努力大於漢武帝,所以康熙勝於漢武帝。

  • 7 # 榮祥266

    如果沒有漢武帝的豐功偉業,那來中國的發展史,後來的康熙在歷史上與漢武帝相比是各有千秋,都是對中中中國產生了巨大影響的偉人,功不可沒。

  • 8 # fengjinshuang

    對歷史人物,特別是朝代君主,評價一般有以下標準。

    一、其在位期間,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

    二、國家領土和主權,是否得到了保障或拓展?

    三、對於後世的社會穩定和繁榮,是否打下了基礎?

    漢武帝和康熙兩位,做的都不錯,但是,倆人沒有什麼可比性,基本上都屬於賢明和有作為的君主。

  • 9 # 懿之華巍之夏

    論起點來說,康熙完爆漢武帝,文景之治給漢武帝留下了大量的錢糧以及戰馬。有多少呢,有記載,少府用來穿錢幣的繩子斷了,一部分錢幣都生鏽了,比較大的郡,屯的糧很多都發黴了,景帝更是為劉徹留下了三十多萬匹戰馬。不說天下太平,但國富民強是肯定的。但從功績來說沒多大的差別。但晚年就不一樣了,起碼康熙只是多疑昏聵,劉徹就坑了,沉迷修仙無法自拔,又興建宮殿還封禪泰山,關鍵還不止一次,搞得民不聊生,最後下了個罪己詔才忽悠了百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綠葉花葉尖發黃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