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海108287136
-
2 # 易之飲月
不管蘇聯制定什麼計劃,德國一定會進攻蘇聯。因為德軍的機械化部隊每天執行都要消耗大量石油,而德國本土不產石油,周圍國家只有羅馬尼亞產石油,但也入不敷出。德國只有搶奪蘇聯高加索地區的石油資源才能繼續戰鬥下去~
-
3 # 戰略論
問題將《大雷雨計劃》和《巴巴羅薩計劃》的制定順序弄反了,首先《巴巴羅薩計劃》是先於《大雷雨計劃》出現了,早在1940年法國戰役結束後,德國就開始相關入侵計劃的研究和制訂,可以確認在1941年之前《巴巴羅薩計劃》已經敲定了。而《大雷雨計劃》是在1941年5月左右才有的,顯然《大雷雨計劃》的制定與否絲毫不會影響到《巴巴羅薩計劃》。
蘇聯的“大雷雨計劃”並不是一個系統完備的進攻計劃,而是在戰略防禦的框架內進行“先發制人”的進攻,以打亂對方的進攻部署,進攻只限於波蘭東部地區集結的德軍,對德國縱深的戰略目標並沒有做任何企圖,當時西部地區的蘇軍並沒有這樣的實力,而且也沒有時間制定如此複雜龐大的計劃。當時德軍入侵蘇聯的企圖越來越明顯,各種情報讓蘇軍總參謀部意識到戰爭的逼近,介於德軍在東線不斷的集結中,時任蘇軍總參謀長的朱可夫在5月份提出了一個“先發制人”的方案,即在德軍戰略展開前,先於德軍發起進攻,打亂德軍的進攻部署,殲滅或者重創在東線集結的德軍主力。
計劃的提出在5月份,距離德軍“巴巴羅薩計劃”的開始日期已經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顯然這並不是一個蘇軍早就已經制定好的計劃。此前在蘇軍的戰略展開計劃中,一直都是基於戰略防禦的前提下進行研究和制定的,設想的是蘇聯遭到以德國為首的歐洲同盟和日本的東西夾擊,在這種情況下蘇軍應該做怎樣的戰略部署和動員,蘇軍的高階指揮官談論的不是如何進攻德國,而是蘇軍的戰略防禦重心應該放在南方還是北方。
所以希特勒制不制定“巴巴羅薩計劃”和蘇軍的“大雷雨計劃”毫無關係,反而正是由於希特勒即將發起對蘇入侵戰爭,在戰爭的威脅下,才迫使蘇軍總參謀部臨時制定了這一進攻計劃,它的本質依舊是屬於防禦範疇,旨在打亂德軍的進攻計劃,從而為蘇軍的戰爭動員爭取到寶貴的時間,當時蘇軍已經開始了局部的戰爭動員,但還沒有完全展開。
-
4 # 愛歷史君
希特勒的擴張政策很明顯,就是要獨霸整個歐洲,不管蘇聯有沒有什麼《大雷雨計劃》,希特勒也會消滅蘇聯的。
(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然襲擊蘇聯,蘇聯人措手不及。)
簡單分析一下原因:
1、不列顛空戰,德國失敗。希特勒明白,自己登陸英國已經不可能了!在美華人加入戰爭前,必須要改變自己的兩線作戰形式:英華人肯定不會善罷甘休,蘇聯人又在一邊“虎視眈眈”。要知道,七年戰爭,拿破崙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俄羅斯都插手了。萬一英美反攻,蘇聯又來插手,這可麻煩了!(西歐人覺得俄羅斯和蘇聯都相差不大,必須提防)
(不列顛空戰,德華人損失巨大,不得不放棄登陸英國的計劃。沒有制空權,德華人無法登陸英國)
2、如果不和蘇聯衝突,德國就要儘快弄死或者搞垮英國。德華人採用的是潛艇戰,想把英華人的海外物資斷絕。但是英國皇家海軍還是很強大的,加上美華人的幫助,這一招很難直接奏效!
(德華人採用的是“狼群戰術”,潛艇戰。雖然給英國及盟國造成損失,但是沒有達到扼殺英國的目的)
3、除此之外,德國還可以和英華人爭奪北非,把英華人從北非趕走,削弱英華人的作戰實力。但這一招也不好奏效,因為德國的資源很難承受長期戰爭,攻打北非,德國緊缺的資源又要“亮紅燈”;大量軍隊調入北非,英國皇家海軍不會輕易答應的;和英國爭奪北非陷入膠著,蘇聯人從東方衝過來,這可不好玩!
(德華人和英華人爭奪北非,也不是個好選擇,兵力和物資運輸困難,並且肯定是個消耗戰)
4、德華人要奪取更多的資源支援戰爭。蘇聯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希特勒也就鋌而走險準備幹掉蘇聯了。蘇聯和芬蘭的戰爭,蘇軍表現可謂“丟人現眼”“勝之不武”,死了上百萬才逼迫芬蘭投降,希特勒等人都認為蘇聯可以欺負(當然這個判斷大大有誤)。
(蘇聯地圖,蘇聯是個龐然大物,但是希特勒相信“閃電戰”能搞定這個“大傢伙”)
綜上所述,希特勒打蘇聯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很現實的原因。因為蘇聯這個龐然大物在一旁,難以讓希特勒安心,那乾脆打死它好了!
-
5 # 大將軍威武K
毫無疑問,當然是《巴巴羅薩計劃》早於《大雷雨計劃》。
這裡有必要簡單說一下蘇德雙方的國家戰略。
法西斯德國奉行的是掠奪擴張的戰略,並且主張在發起攻擊的第一時間集中全力對敵方軍事力量予以毀滅性打擊,速戰速決,力爭在敵國戰爭潛力發揮出來之前結束戰爭,征服對手。
蘇聯則剛好相反,奉行戰略防禦,但是繼承沙皇俄國的傳統,奉行攻勢防禦。因為蘇聯所處的東歐平原是沒有太多山系、水系障礙的阻隔,但凡發生戰爭,敵方總是長驅直入。作為守的一方即使打勝也是慘勝,因此,自從沙皇以來的歷代俄羅斯國家都是奉行攻勢防禦,總是把強大的武裝力量部署到邊境以震懾對手。一旦發現對手有圖謀俄羅斯之舉,那麼俄軍便會毫不猶豫的先發制人予以打擊。
自建國之初,蘇聯就預感將來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規模的戰爭不可避免,而蘇聯作為唯一一個被帝國主義國家敵視的社會主義國家必然難以倖免。因此蘇聯不敢有絲毫的掉以輕心,集中精力發展軍工業。在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軍總兵力達到300個師以上,總兵力達到500萬,並且裝備數以萬計的飛機、大炮、坦克。按照蘇聯人的想法,對手肯定也會像自己一樣擁有大量的兵力兵器。
基於以上戰略,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德軍總兵力達到723萬人,用於對蘇戰爭的就超過400萬人,並且在戰爭爆發前兩個月就已經部署到位就等著一聲令下發動進攻了。而作為軍事行動方案的《巴巴羅薩計劃》早在半年前就已經制定完畢,並且原本要在4月份就發動,只因為巴爾幹半島和北非戰事突起,這才不得不推遲到6月下旬。
而蘇聯自然聞到了戰爭氣息,這才著手製定作戰計劃。在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大將主持下,作為攻勢防禦的戰略計劃於1941年5月15日出籠,意圖是動用210個陸軍師、216個航空兵團從西南方向發動進攻,穿越整個波蘭,一直打到東普魯士,切斷德國與其盟友羅馬尼亞、義大利、匈牙利,並且佔領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油田。這就是所謂的《大雷雨計劃》。
由此可見,蘇德雙方都是準備進攻。但是要說蘇軍也會像德軍一樣搞入侵行動恐怕不是很恰當,因為剛剛經歷了大清洗運動的蘇軍軍官團受到重創,還比一個空有龐大身軀卻遭受神經斷裂和血管堵塞之苦而變得步履蹣跚,蘇芬戰爭和諾門坎之戰就已經證明了此時的蘇軍根本不具備大規模進攻的能力。這就是為什麼在戰爭前夜斯大林要一再要求避免挑起戰爭,就因為他對蘇軍此時的實力有著清醒的認識。
所以,綜上所述,因為希特勒制定了《巴巴羅薩計劃》,蘇聯這才針鋒相對制定了《大雷雨計劃》。不然無法理解當1940年德軍全力進攻西歐時為何蘇軍不發起行動,而等德軍打完西歐回過頭來在東線擺了240個師蘇軍才匆匆忙忙搞了個計劃。
回覆列表
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雖然失敗了,但為中華民族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只知道任何一個有血性的華人都會在合適的時機,制定一個收復《貝加爾湖》等一系例計劃。這是最大的淡水資源戰略,比俄羅斯現有的石油天然氣更加珍貴。祖宗的東西可以與人類共享,但不可以被人在屈辱中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