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林富談育兒
-
2 # 落筆解憂愁
現在大多數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都不好,家長只要稍微有責怪的話語,孩子兩眼的淚水馬上就出來了,讓家長們很是為難。像題主所描述的,孩子心理脆弱,我認為很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家長自己造成的。但是,我認為家長們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孩子的脆弱心理很快就能夠被糾正。
在原則問題上,家長們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底線【1】孩子形成心理脆弱的原因
孩子在小的時候,哭是孩子唯一的力量,只要遇到問題,就會用哭來解決問題。然而,很多的家長卻很迎合孩子的這一套路。
只要孩子一哭,家長們立馬繳械投降,甚至孩子犯了錯誤,還要上前去哄孩子。家長們這樣做,只會促進孩子養成哭的習慣,還會讓孩子心裡認為哭有很大的,慢慢的孩子心理就會變得很脆弱。
【2】解決孩子心裡脆弱的辦法
因此,一方面,我認為要想幫助孩子客服心理脆弱的問題,首先家長們就要改正教育孩子的方式。在原則性問題上,只要是孩子犯了原則性錯誤,家長們一定要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要因為孩子哭,感到心軟,就毫無立場可言。
另一方面,要讓孩子認識到哭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一方面,需要家長慢慢的去引導教育孩子,讓孩子從小心底認識到這一點,這樣孩子不僅心理不僅會表達很堅強,還會變得很懂事。
孩子遇到挫折,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1】挫折既是催化劑也是氧化劑,
孩子遇到挫折,是一件很常見普通的事情,因為孩子的能力有限。但是當孩子遇到挫折,家長們想坐視不理,放任孩子不管,就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脆傷害,心理變得很脆弱,這時候挫折就是氧化劑。
當孩子遇到挫折,家長積極的引導孩子,並和孩子一起去想辦法解決,這時候挫折就是一劑催化劑,讓孩子越挫越勇,心理變得更加的堅強。
【2】家長是催化劑中的主導元素
當孩子遇到挫折,想讓孩子在挫折中變得更加的堅強,家長是最主導的力量。只要家長們重視孩子,和孩子一起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並在解決過程中,適當的給孩子有換的教育,不僅能還會讓孩子養成解決辦法的思維,還會孩子遇事不慌,心理變得堅強。
無論如何,小孩子最大的依靠是父母,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正確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一生受益。
-
3 # 使用者8807162915743
其實,您所提出的問題,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孩子單純的心理脆弱方面的問題。而是,對映著孩子在生命成長過程中,家長在孩子某些行為細節的忽視與誤解,從而導致孩子對一些行為或表達形式的錯誤認知和錯誤做法,也就是我們大人認為的孩子身上的“毛病”。
今天藉著您的問題,我就談一談孩子關於“哭”的行為對孩子成長認知及心理變化的問題。
眾所周知,“哭”是一個人表達情感、情緒的一種表現形式。但是,“哭”在一個孩子從出生到能夠合理控制情緒的成熟。是有不同的階段的。而我們家長往往會對孩子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產生忽視和誤解的現象。
起初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哭”這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是孩子用來傳遞“最基礎需求”的工具,主要表達“餓”、“不舒服”等淺層需求資訊的傳遞,透過傳遞得到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所以,“哭”在這個階段主要的作用在於“傳達”。
在之後,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的思維邏輯逐漸在建立,開始學會透過自己的行為表現,發現周邊的人和事之間行為、情緒的變化,與之間聯絡和影響。比如,他們可以用“哭”來表達對自己需求的不滿足,甚至不滿意。孩子撒嬌與耍賴之間徘徊。在他人不順從自己意願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委屈”是他們的慣用手法。但這時候的大人們往往以“孩子小不懂事”為由,替孩子找了一個似乎特別合理的理由來替孩子開脫責任。因此“哭”在這個階段成了孩子用於“轄制”大人的籌碼。
接下來,孩子因為有了自己行為能力,自然會在無意識情況下做出些“小出格”舉動,因此,會受到大人們的制止,批評,甚至捱打。這時候孩子們會在大人發脾氣的情緒裡感知到“恐懼”,他們也會本能的用“哭”來宣洩自己的恐懼情緒。但他們往往意外意識到,自己的“哭”往往會博得大人們的心疼憐憫,從而避免惡性事態的發展。他們如獲至寶,屢試不爽,這般功夫練就的爐火純青。這時候的“哭”成了孩子們逃避災難的“重要手段”。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態度的不同,也會影響到孩子心理上和行為上表現的不同。比如,父母是成年人往往會很本能的就在孩子面前展現出強勢的一面,因為孩子小,不論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理解力,甚至身體行為能力,都是絕對弱勢的情況下,當孩子面對家長的指責的時候,孩子往往無力反駁,也不敢反駁的時候,孩子主要表現形式還是以“哭”來表達自己的訴求,來釋放自己的壓力。但是,在家長眼裡可能會理解為懦弱,其實,家長並不清楚,如果,孩子真的不在所謂的“懦弱”的表現的時候,就是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願意服從管教,到了家長管不了很無力的時候了。
其實,歸根到底,我們的問題出在哪了呢?問題出在了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上“他還是個孩子,以後慢慢就好了”。“哭”對於孩子在每個階段都在發生這變化,而我們家長們卻停留在“他只是個孩子”的層面上,忘了他在長大。忘了什麼情況下不能再用“哭”來解決問題。忘了引導孩子正向面對問題的勇氣,和“哭”無法解決任何問題的原則性,忽視了,家長在孩子這些小問題上的及時糾正,也忽視了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自信,而不是靠“哭”來博得同情。
我經常說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我們家長寫什麼,就是什麼。孩子從有獨立思維開始就開始感知這個世界,他們透過自己的行為和家長的反應,來判定每件事的界限與標準。如果,我們家長忽視了一些,甚至透過一些言語的不注意,往往會在孩子這張白紙上寫入錯誤的資訊認知,再加上我們家長們又沒有及時注意到這些問題,及時的加以規正。久而久之,孩子就以此為準則,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行為習慣(大人眼裡的“毛病”)。當家長突然意識到孩子的問題的時候,孩子養成的問題已經比較根深蒂固了。
至於您說的孩子面對挨說就“哭”的問題,我覺得可能存在以上的兩點情況,就是,他已經習慣了,用“哭”來掩蓋自己的錯誤,第二,就是,家長的強勢,讓他無力反駁的應激反應。我建議您,可以在孩子沒有發生錯誤的時候,和孩子很”正式”的聊聊關於“哭”的正確原則,重點規正孩子的認知。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再有就是多讓孩子經歷“外界”對他挫折,而不是在家長的管教中,甚至言語中經歷挫折。
回覆列表
聽您的陳述,孩子應該是屬於比較脆弱,敏感一些的性格,這和他天生的心理以及後天的成長環境相關,作為家長,您可以漸漸幫助孩子樹立信心,讓孩子更堅強,慢慢成長為有擔當的男子漢。
1.當孩子哭的時候不要強行阻止他,哭,是孩子情緒的一種宣洩。這時您和家人要有耐心,等孩子平復下來,慢慢和他講道理。
2.對孩子要多多鼓勵,只要孩子有進步,就鼓勵他,這樣,他才會慢慢樹立起信心。
3.平時小事少嘮叨,可以簡明扼要的給孩子擺事實,講道理,要說到點子上,讓孩子聽進去。
4.多帶孩子參加一些體育活動,比如馬拉松,或者游泳,或者打籃球等等,這些活動不但能健身,還可以磨練一下孩子的意志,孩子意志堅強了,自然就不會那麼脆弱和愛哭了。
5.多和孩子的在校老師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時,積極給予孩子支援,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祝您的寶貝早日成長為堅強的小男子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