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喝Whiskey的貓

    一、原因:

    1、宋王朝末期,宋徽宗蔡京等腐朽統治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和負擔,宋徽宗大興土木,徵用大批民工,在艱苦的環境和條件下,致使大批民工累死餓死。蔡京等腐敗官員巧立名目,給農民增加各種賦稅和勞役,從中搜刮百姓,百姓苦不堪言,這種腐朽的統治加之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的出現,使社會生產人民生活受到及大的影響和遭到嚴重的破壞,人民在這種環境下無法生存,不得不起來反抗,給統治階級一個嚴重的打擊。

    2、北宋王朝極其腐朽、黑暗的統治,使社會生產受到嚴重破壞。日益眾多的農民破家蕩產,“人不堪命,遂皆去而為盜”,已成為歷史的必然。

    二、北宋末年農民起義:

    1、方臘起義

    兩浙路是北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封建國家的財賦,有很大一部分來自這裡。宋徽宗時,應奉局、花石綱之類,又對該地區的廣大農民、工匠大肆蒐括和奴役,社會秩序動盪不定。宣和二年(1120),睦州青溪縣(今浙江淳安西北)農民在方臘領導下發動起義。

    方臘(方十三)是青溪萬年鄉幫源峒地主、保正方有常家的傭工(一說方臘是漆園主)。十月九日,方臘假託“得天符牒”,率領農民,殺方有常一家,首揭義旗。遠近農民聞風響應,很快發展到上萬人。起義軍尊稱方臘為“聖公”,改元永樂,置將帥為六等。在起義的頭三個月內,陸續攻佔睦(今浙江建德東)、歙(今安徽歙縣)、杭、婺(今浙江金華)、衢(今浙江衢縣)、處(今浙江麗水西北)等六州五十多縣。各地響應起義的,有蘇州石生,湖州歸安(今浙江吳興)陸行兒,婺州蘭溪靈山峒(今浙江蘭溪西南)朱言、吳邦,永康方巖山(今浙江永康東)陳十四等。台州仙居呂師囊、越州剡縣(今浙江嵊縣)裘日新(仇道人)等,也領導當地摩尼教秘密組織起兵響應。

    宋徽宗於宣和三年正月,派童貫率領京畿禁軍和陝西蕃、漢兵十五萬人南下。宋軍攻杭州,起義軍戰敗,退回青溪。歙州、睦州、青溪相繼落入宋軍之手。方臘帶領餘部退守幫源峒。四月末,宋軍重重包圍幫源,發動總攻。起義軍奮戰,七萬多人壯烈犧牲,方臘力竭被俘。八月,方臘英勇就義。起義軍餘部分散在浙東堅持戰鬥,直到宣和四年三月,最後失敗。

    2、宋江起義

    重和元年(1118),河北、京東遭水災,貧苦農民流離失所,無以為生。宣和元年(1119)十二月稍前,宋江領導京東路的農民舉行起義。起義軍活躍在河北、京東、淮南一帶。大約在方臘起義失敗的前後,宋江等三十六名首領接受了宋朝的招安,起義就此失敗。

    3、結果

    張迪、高託山等起義 方臘、宋江等起義失敗後,宋徽宗、蔡京一夥以極大的代價從金朝手中贖回燕京(今北京)及其附近的六州,燕京駐軍和官吏的給養,都攤派在河北、山東、河東百姓頭上,還須運到燕京交納。為了運送一石糧食,沿途盤費十幾石到二十幾石,造成這地區百姓的極大災難。隨後,王黼又在全國徵收免夫錢,數達六千二百萬貫。州縣官吏對百姓竭澤而漁,急如星火,加上連年災荒,餓殍遍野。宣和五年,河北、京東等路農民遂相繼起義,少者幾百人、幾千人,多者發展到幾萬人、幾十萬人。河北路洺州(今河北永年東)張迪“聚眾數十萬,陷州縣”,曾圍攻浚州(今河南浚縣)五日。劉光世率宋軍鎮壓,張迪犧牲。河北高託山在望仙山起義,號稱三十萬人,轉戰於河北和京東路青(今山東益都)、徐(今屬江蘇)、密(今山東諸城)、沂(今山東臨沂)等州一帶,宣和七年被宋朝楊惟忠、辛興宗軍戰敗,高託山降宋。京東路青州張仙(張先、張萬仙)號“敢熾”,率領起義軍號稱十萬人。同年,在沂州礧鼓山與宋軍作戰,失敗,張仙接受宋朝“招安”。濟南府孫列率領當地農民號稱十萬人,佔領鏵子山,靖康元年(1126)被宋梁方平軍戰敗。沂州臨沂的武胡、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東北)的楊天王、鄆州(今山東東平)的李太子、沂州和密州的徐進、水鼓山的劉大郎等率領的農民軍也都號稱萬人以上。這些起義隊伍所到之處,殺地主、官僚,攻打州縣,或則保聚山谷之間,以崇山峻嶺為據點,樹起起義的旗幟,“巡、尉不敢抗,縣、鎮不敢守”。

  • 2 # 使用者6633616433774

    北宋末年的農民起義

    北宋王朝極其腐朽、黑暗的統治,使社會生產受到嚴重破壞。日益眾多的農民破家蕩產,“人不堪命,遂皆去而為盜”,已成為歷史的必然。

    方臘起義 兩浙路是北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封建國家的財賦,有很大一部分來自這裡。宋徽宗時,應奉局、花石綱之類,又對該地區的廣大農民、工匠大肆蒐括和奴役,社會秩序動盪不定。宣和二年(1120),睦州青溪縣(今浙江淳安西北)農民在方臘領導下發動起義。

    方臘(方十三)是青溪萬年鄉幫源峒地主、保正方有常家的傭工(一說方臘是漆園主)。十月九日,方臘假託“得天符牒”,率領農民,殺方有常一家,首揭義旗。遠近農民聞風響應,很快發展到上萬人。起義軍尊稱方臘為“聖公”,改元永樂,置將帥為六等。在起義的頭三個月內,陸續攻佔睦(今浙江建德東)、歙(今安徽歙縣)、杭、婺(今浙江金華)、衢(今浙江衢縣)、處(今浙江麗水西北)等六州五十多縣。各地響應起義的,有蘇州石生,湖州歸安(今浙江吳興)陸行兒,婺州蘭溪靈山峒(今浙江蘭溪西南)朱言、吳邦,永康方巖山(今浙江永康東)陳十四等。台州仙居呂師囊、越州剡縣(今浙江嵊縣)裘日新(仇道人)等,也領導當地摩尼教秘密組織起兵響應。

    宋徽宗於宣和三年正月,派童貫率領京畿禁軍和陝西蕃、漢兵十五萬人南下。宋軍攻杭州,起義軍戰敗,退回青溪。歙州、睦州、青溪相繼落入宋軍之手。方臘帶領餘部退守幫源峒。四月末,宋軍重重包圍幫源,發動總攻。起義軍奮戰,七萬多人壯烈犧牲,方臘力竭被俘。八月,方臘英勇就義。起義軍餘部分散在浙東堅持戰鬥,直到宣和四年三月,最後失敗。

    宋江起義 重和元年(1118),河北、京東遭水災,貧苦農民流離失所,無以為生。宣和元年(1119)十二月稍前,宋江領導京東路的農民舉行起義。起義軍活躍在河北、京東、淮南一帶。大約在方臘起義失敗的前後,宋江等三十六名首領接受了宋朝的招安,起義就此失敗。

    張迪、高託山等起義 方臘、宋江等起義失敗後,宋徽宗、蔡京一夥以極大的代價從金朝手中贖回燕京(今北京)及其附近的六州,燕京駐軍和官吏的給養,都攤派在河北、山東、河東百姓頭上,還須運到燕京交納。為了運送一石糧食,沿途盤費十幾石到二十幾石,造成這地區百姓的極大災難。隨後,王黼又在全國徵收免夫錢,數達六千二百萬貫。州縣官吏對百姓竭澤而漁,急如星火,加上連年災荒,餓殍遍野。宣和五年,河北、京東等路農民遂相繼起義,少者幾百人、幾千人,多者發展到幾萬人、幾十萬人。河北路洺州(今河北永年東)張迪“聚眾數十萬,陷州縣”,曾圍攻浚州(今河南浚縣)五日。劉光世率宋軍鎮壓,張迪犧牲。河北高託山在望仙山起義,號稱三十萬人,轉戰於河北和京東路青(今山東益都)、徐(今屬江蘇)、密(今山東諸城)、沂(今山東臨沂)等州一帶,宣和七年被宋朝楊惟忠、辛興宗軍戰敗,高託山降宋。京東路青州張仙(張先、張萬仙)號“敢熾”,率領起義軍號稱十萬人。同年,在沂州礧鼓山與宋軍作戰,失敗,張仙接受宋朝“招安”。濟南府孫列率領當地農民號稱十萬人,佔領鏵子山,靖康元年(1126)被宋梁方平軍戰敗。沂州臨沂的武胡、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東北)的楊天王、鄆州(今山東東平)的李太子、沂州和密州的徐進、水鼓山的劉大郎等率領的農民軍也都號稱萬人以上。這些起義隊伍所到之處,殺地主、官僚,攻打州縣,或則保聚山谷之間,以崇山峻嶺為據點,樹起起義的旗幟,“巡、尉不敢抗,縣、鎮不敢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農常說立秋熬熱十八天,這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