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炒米視角
-
2 # 大莫僧人
杭州府志記錄了一次龍蛟大戰!
朝代忘了。記錄說杭州府人都在觀看。兩龍對一蛟在半空爭鬥斯殺!!足足鬥了一兩個時辰。兩條龍最後得勝。。
不知道百度有沒有記錄。
-
3 # 邏輯文史游
對於這個問題,我給大家講三個關於宋徽宗的軼事吧。
1、我們都知道宋徽宗是個很文藝的皇帝,除了對琴棋書畫頗有研究外,在晚期又開始對道教甚是痴迷,當時有一個叫林靈素的道士很是出名,宋徽宗為了和他修道,不惜全城對其搜捕,但就是搜不到。一天夜裡,林靈素不知從哪冒出來就跑到趙佶身邊了,趙佶是又驚又喜,二人徹夜長談。林靈素說北宋要完啊,陛下想兒孫滿堂讓龍脈延續下去就專心的修道吧,於是趙佶就開始痴迷道術,金人打到家門口了趙佶忙禪位於趙桓,自己繼續修道,覺得金人會不戰而退,結局大家也知道二帝都被擄走了,林靈素也是厲害,他準確的預測了趙佶會兒孫滿堂,就是那麼多孩子並不一定都是他的親兒子,此故事記載於《東京夢華錄》中。
2、宋徽宗算得上是把老祖宗政策貫徹的最落地的人,趙匡胤喜文而厭武,在杯酒釋兵權後曾說過美女就該配將軍,越是厲害的勇士越需要美女作陪,換個意思是說武將越墮落越會受到皇上的喜歡,這就是著名的“欲封萬戶侯, 夜夜上青樓”。趙佶寵幸民間妓女李師師,也算是為世人開了個好頭,於是各類名士紛紛去找青樓女子當相好,也必須在會討好皇帝的同時儘可能的墮落。顯然他們無論怎樣墮落,程度都比不過趙佶。此典故記載於《煙花尋芳錄》中。
3、宋徽宗在被金人擄走後日子過的很不滋潤,能羞辱漢人的最高統治者能給撻懶帶來無上的快感。有一次撻懶騎馬時讓趙佶牽馬,在出營時問趙佶我大金的馬和中原的馬叫聲有什麼不同,趙佶說大金的馬嘶吼聲高昂,如滔滔江水一般,而中原的馬氣勢低沉猶如綿羊,自然沒有什麼氣勢,在講完之後趙佶還分別學了兩種馬的叫聲,引得眾人哈哈大笑。撻懶說你分析的不錯,我要重重賞你,於是讓人拿來一堆草讓趙佶吃,說你學馬都學的這麼像,就給你點美食吧,趙佶爬過去就吃,還做出津津有味的表情。此故事記載於《建炎復辟記》。
-
4 # 竹子學學
說一個清末民國的人——李卓雲,延慶人(現北京市延慶區),是個有民族氣節的才子,估計沒幾個人聽過,但是故事中另一個人汪精衛就太有名了。
李卓雲(1881一1952),延慶永寧人。出身書香門第,1904年考取秀才。不久,延慶開辦師範傳習所,他轉入傳習所學習算術、史地、博物等新式課程。次年期滿時,即漂洋過海赴日本留學。在東京日語補習班,因成績優異,不少同學“慕其學而結之”,曾與汪精衛同學,交往甚密。回國後居於北京西什庫衚衕。
李卓雲得知汪精衛降日叛國訊息後,憤然將留學期間照片和文字付諸一炬。1940年汪精衛任國民政府偽主席,想到李卓雲才華,親筆修書並派陳公博登門拜訪,信中“請閣下出山共赴國難”云云。陳公博以高官誘惑說:“教育部長尚未公佈,主席之意非君莫屬。”李卓雲強忍怒氣,以年老多病堅辭。陳公博威脅道:“閣下不出任,我無法向汪主席交代,你必須隨我去見汪主席一趟!”李卓雲堅決推辭。為防止以後汪精衛報復,李卓雲深入簡出,大部分時間在家讀書,很少公開露面,直至終了。能讓汪精衛派陳公博親自招攬,可見李卓雲才華出眾,一代才子寧可埋沒自己的才能,終身不仕,終老於家,期民族氣節讓人敬佩。(見於《延慶縣誌》等書)
回覆列表
這個真的有,江西省資溪縣石峽鄉雙斜村李氏後人的族譜和明末將領李大開的忠義祠碑文上就記載過一個“在崇禎自縊之時,他並不知道千里之外有一人率家丁數十人來勤王”的故事。
大明崇禎17年(1644年),李自成率部數十萬民軍攻入京師,崇禎皇帝被逼上吊自盡,歷時277年的大明王朝戛然而終。然而3月份崇禎皇帝就已經下令各地兵馬進京勤王,然而因為袁崇煥之事,讓很多吳三桂、左良玉等人心有餘悸,而遲遲未就。僅宣化、密雲總兵唐通受詔勤王。但是唐通和李自成交戰的時候,監軍太監杜之秩私開居庸關,導致唐通腹背受敵最終無奈投降。
雖千萬人,吾往矣。然而就在崇禎怨天尤人的時候,他卻並不知道,有一個人在千里之外的江南,率家丁數十人趕來勤王。此人正是崇禎不久前封賞提拔的一個根本不在他眼界裡的中低層軍官。而此人最終以一人之力,敵李自成數十萬民軍,力戰身亡。李自成擊節感嘆,大明人心盡喪,竟還有如此奇人,於是命人好生安葬此人,此人屍骨還得已儲存。
李公大開,傳奇一生此人名曰李大開,字皇求,或曰文篁。瀘邑桑溪里人(今江西省資溪縣石峽鄉雙斜村人)崇禎丁丑年(崇禎10年,1637年)武舉進士,池州副總兵(武從二品)。李公皇求文武全才,自幼欽羨忠臣節士,立志成為祖逖和郭子儀之類有掃平天下變亂能力的英雄人物。
泗州保皇陵,首戰告捷泗州(盱眙)皇陵是明太祖朱元璋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和他祖父的實際埋葬之地,也就是老朱家的祖陵,在古人的觀點,那就是朱家王朝風水所在,因此一向有重兵守護,然而到了晚明守備業已名存實亡。
此時有近萬民軍部隊前來攻打泗州,意欲挖掘皇陵,破壞朱家風水。泗州知州得報後大驚失色,一面緊急向四方及朝廷求援,另一面緊急抽調部隊應戰。李大開立即率領所部兵馬開赴前線,雙方與泗州城外展開激戰。李大開將軍橫刀立馬,首當其衝,經此一役,李大開名聲大振,不久便被接連提拔為台州遊擊和衢州參將,從一個小小的連排長很快升任為軍區團長,被調任到浙江統領軍隊安撫四方。
平“許都之亂”,得崇禎嘉賞許都原是浙江金華一戶地主子弟,秀才出身,頗有才智計謀,因仕途不順,受官府凌辱壓榨,憤而率人起義,因為當地民眾不堪官府“剿餉”、“練餉”重負,一時間,積聚數十萬之眾,因以白布裹頭,所部稱為“白頭軍”許都自立年號永昌,遂尾大不掉。當地官府疲於應付,而無對敵良策,反而使得“白頭軍”日益坐大。
大明崇禎17年(1644年)正月28日李大開率部集於金華城郊與前來攻城的許都交戰。是戰李大開親自上陣擊殺“白頭軍”數十個頭目和上百軍兵,在明軍各路合擊之下把許都打得大敗,俘虜數萬人。許都兵敗與手下64個頭目全部被東陽官府砍頭示眾。
李大開因此功,受到崇禎皇帝親自下詔提拔。提拔李大開為池州副總兵。李大開接到聖旨後面向北方鄭重磕頭,表示絕不辜負皇上和朝廷對他的厚愛,一定以赤膽忠心來護佑大明朝廷和百姓。然而就在他接到嘉獎的後不久,便遭到恩封他的崇禎遇到了麻煩。
北京城被圍的訊息傳到江南時李大開並不知道崇禎皇帝已死,以為他落在李自成手裡囚禁。李大開面向北方跪地大哭,並立即召集手下兵馬準備奔赴北京前去援救崇禎皇帝。然而最終得以成行的卻只有他和他的家丁。但這並未阻止李大開的步伐。於是鏡頭就回到了開頭的一幕。
亡故80年後,立廟修志。然而李大開名不見經傳。若不是雍正5年(1727年),雍正皇帝勑命在江西建造故明李大開將軍的忠義祠,追封其為奉政大夫(文五品)。且乾隆年間有個叫魏若虛的人在給忠義祠修碑文記錄了他的事蹟,我們或許無從得知此事。
如若不是殘垣斷壁的宗祠和殘破不堪的族譜,我們更沒有機會知道在明末還有春秋時期那樣的義士。如若不是像江西省資溪縣石峽鄉雙斜村李氏後人李漢榮那樣堅持,我們仍然沒有機會得知此事。因此炒米倍感其誠,希望諸如此類得以傳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