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折緣

    題主這個結論並不準確,並不是只有清朝的宗室養在京畿,唐朝和宋朝也是這樣啊。

    中國封建王朝的宗室制度各個朝代是不一樣的。親朝統一天下後,實行的是宗室無功則無爵的制度。秦始皇對自己親生兒子也一律按照這個辦法來處理,所以秦始皇的兒子們雖然有優越的生活條件,但並沒有授予絕味、賜予食邑。因此秦始皇還一度受人批評:“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

    終秦一朝,居然沒有一個王,哪怕是秦軍功爵也沒有一個封侯的!這也是為什麼秦二世胡亥能夠輕易上位而沒有遭到絲毫抵抗的原因,畢竟秦宗室是真的權力沒有,地位也沒有。

    漢朝建立以後,漢高祖施行的基本國策是中央集權加分封。這種制度的設計,是考慮到了偏遠地區中央無法管控的原因,所以漢朝京畿能夠輻射到的地區都是郡縣制,中央直轄,遠的地方都是分封,經過七萬之亂後,藩王權力過大,聯合起來似乎能夠威脅到中央,於是有了漢武帝的推恩之策,西漢大抵也是沿襲了這種制度,宗室有一定權力,但卻也不能威脅到皇權。

    到了唐朝,皇子們也封王,但是隻有地位沒有封地,都要在京城居住,唐代的王爵是不可以世襲的,但是唐代宗室可以參加科舉做官,老子高興也會給皇子們權力,比如封個某州都督之類能夠掌握兵權的官,總而言之,唐代的宗室權力有時候還是蠻大的,也因此造成了唐朝政變多發,動不動就血濺宮廷。

    到了宋代,吸取了唐朝宗室動輒政變的教訓,到太宗朝之後,總是們就被圈養在汴梁城呢,雖然授予崇高的虛職並廣賜宅田,但並不允許他們參與朝著,並且嚴厲杜絕他們與外臣的各種往來。

    於是,總是悶沒有了任何的行政職責,其日常也無非是吃喝玩樂鬥雞走狗而已。到了後來,宗室的隊伍越來越龐大,開封的用地以及無法滿足他們的居住需求,後來又在西京洛陽和南京應天(商丘)劃出了相當的地方供其居住。洛陽和商丘也就成了圈養宗室們的衛星城市。到了神宗朝,宗室繁衍更多,已然成為了國家的財政負擔,於是神宗下令與五服之外的宗室不再寫入“玉蝶”、也停止一切物質供應。

    明代的宗室比較特別,有分封和推恩兩重意思,在邊地設定九大塞王,以此來拱衛中央,老朱不相信武將,所以想用宗室自己來掌握兵權,最終卻造成了“靖難之役”。到了明成祖以後,明代宗室分封到各地,成為了沒有任何新政權的藩王,名義上他們是封國之主,實際上卻插手不了地方事務。

    同時,老朱還規定宗室不能出去找工作,不能參加科舉,只能讓國家養著,由此造成了宗室越來越臃腫,成為了拖垮明朝財政的一大原因之一。

    清代的宗室其實跟明代是有一點類似的,並不是說宗室就只能在京畿裡養著,其實宗室也是可以外放到地方駐防八旗去的。清代建國本族人少,所以滿族全民皆兵,滿八旗的男丁從出身就是兵,可以領差餉,貴為宗室王爺的其實也一樣,某些還是旗主老爺呢。

    但為什麼清朝皇帝對宗室那麼放心呢?

    這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滿人畢竟人少,他們通知百分之90以上都是漢人的偌大王朝,如果不團結,不排漢,還怎麼搞?

    其二、因為“首崇滿洲”制度的原因,宗室的經濟特權,八旗的鐵桿莊稼,導致了八旗兵基本成為了領著國家福利的“民”,再也不是兵了,旗主王爺們,不可能指望一群提鳥籠,鬥蛐蛐的八旗子弟去奪權吧,這不現實。

    宗室八旗的俸祿,也是清朝一大筆財政開支,只是相比較明朝,宗室是可以做官的,並沒有規定他們只能像明朝宗室一樣當豬養起來。

  • 2 # 鴻涵先生

    以宗法血緣為基礎的分封制是中國古代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雖然早在商代起就已經有了諸侯國,但是自“武王伐紂”建立西周起,這一制度才真正的發揚光大,姬發不光大肆分封了異性的功臣為諸侯,還分封了更多宗室的親屬為諸侯,這就是分封制的開始。

    秦滅六國一統江山後,取消了分封制,而建立郡縣制,所以在秦一朝無封王,而隨後的楚漢戰爭,項羽滅了秦朝,大肆封王,劉邦建立漢朝後,殺白馬為盟,就是吸取了項羽的經驗教訓,才開始“劉姓為王”的宗室分封時代。

    “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司馬遷.《史記》

    好景不長,由於各諸侯王的勢力過於強大,在西漢景帝時期就爆發了“七國之亂”,而後漢朝的皇帝們注意到藩王之禍,自漢武帝起頒佈“推恩令”,這事也就過去了,漢王朝再也沒有發生過大型的“宗室叛亂”。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最後由司馬家一統江山,司馬家大肆分封宗室為王,也曾導致了動搖江山社稷的“八王之亂”,這次叛亂是導致後來“五胡亂華”的原因之一,南北朝時期,王權更迭很神速,所以人人可以為王,這段歷史暫且不論。

    到了隋唐時期,最有名的宗室叛亂就是“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殺了他哥哥太子李建成,成為了大唐朝的第二位君王。

    五代十國時期和五胡十六國南北朝時期類似,都是王權更迭很快,有本事的誰都能當皇帝,姑且不論。

    宋遼金元時期,沒有發生過導致滅亡的宗室叛亂。

    接下來就到了明朝,明朝的“宗室叛亂”也是非常有名的,“靖難之役”燕王朱棣篡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成了“永樂大帝”。

    以上內容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大的主線,現在迴歸主題,為什麼清朝之前的分封很多都遠離政治中心?

    這件事還得細分,每個朝代的歷史背景和客觀環境不一樣,他們的分封的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為了鞏固皇權,當然是用自己家人比較合適啊,遠離政治中心是因為疆域太廣,一個國家很大,很多地方需要去駐守和治理,甚至在一些邊遠地區,還需要擔負保衛的功能,皇室是“家天下”,所以要把自家的人分封為王派遣到需要他們的地方去。

    那麼為什麼清朝之後王室都圈養在京城內?

    這也不完全對,很多王爺都駐守在邊疆啊,舉個例子,當年康熙朝的“十四阿哥”就曾經被派遣出去打仗,太平天國時期也有很多王爺手握重兵,護衛在京城之外,清朝也發生過王爺叛亂,不過都是異性王,“三藩之亂”之後,清朝沒發生過這種事,要是非解答這個疑問,可能是清朝的皇帝借鑑了前面朝代的經驗教訓,宗室王爺們還是在京城比較穩定,放出去怕起兵作亂,所以就都在京城之內了。

  • 3 # 張峰149764346

    在古代,多子多福的觀念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普通老百姓,因為多生一個孩子家裡就多一個勞動力,更顯得家裡人丁興旺,所以,在古代一般普通老百姓家裡都有十幾個孩子,那些達官貴人,皇親國戚更是妻妾成群,兒孫滿堂,據“漢書”記載劉備的老祖宗中山靖王劉勝有120多個兒子,“封神演義”裡說周文王有百子,其他大部分皇帝也有幾十個皇子,有這麼多皇子眼巴巴的瞅著一個皇位,皇帝老當然要想法防止兒子之間的互相殘殺和內訌。

    事實上太子的兄弟們外放還是扎堆京城各有千秋,不管是那種方法都是為了皇權平穩過度,減少皇子們之間的相互殘殺。

    太子的兄弟們放逐到很遠的地方,應了那句老話,鄰居高打牆,親戚遠來香,天天不在一起就沒有那麼多的事非搬弄,勾心鬥角就少,防止玄武門事變重演,也是皇帝怕禍起蕭牆做出的無賴舉措。

    唐朝李建成、李世民玄武門事變就是活生生的案例。

  • 4 # 華夏問長安

    本身這個立論就有問題,對於皇室血脈的安置,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究其根本還是遵循一條核心原則,既太子居於核心中樞,其他子女血脈冊封爵位以 顯示尊貴,卻要遠離權力中心,避免皇位的爭奪。

    比如明朝,皇子要去藩國鎮守,一方面遠離權力中心京城,一方面又在外抵擋外敵,拱衛中心。清朝則是把皇子全部圈在京城,封號只是虛銜,手裡沒有實權,這樣對太子同樣夠不成威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代為防止武將篡權,低位都很底下,導致北宋的滅國,想了解一下明清兩代怎麼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