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孫少俠品金庸

    有道是:瓦罐不離井沿破,將軍難免陣前亡。

    僧格林沁是清末一代名將,被封王爵,賞三眼花翎。

    僧王不光是打太平軍立下汗馬功勞,而且還抗擊英法聯軍,其中大沽口保衛戰,一戰打出大清國威,揚名中外。

    一八六零年,也就是咸豐十年,僧格林沁帶領一萬多人赴山東準備剿滅捻軍。

    一八六五年五月,即同治四年,僧格林沁中了捻軍誘敵深入之計,在山東曹州(今山東菏澤)高樓寨,被捻軍包圍。

    五月十九日,僧王突圍,逃到曹州西北吳家店時,受傷墜馬,被捻軍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張皮綆斬殺。

    一代名將就此隕落,舉國震動。

    八年之後,山東巡撫丁寶禎派人捉住張皮綆,張被凌遲處死。

  • 2 # 老帥看戲

    如果大家看過電影《火燒圓明園》《宋景詩》或者《武狀元蘇乞兒》,肯定會對僧格林沁記憶猶新。今天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彪悍蒙古騎將的最後時刻吧。

    (慘烈的八里橋之戰)

    僧格林沁是清王朝蒙滿騎兵部隊末期的主要將領。他曾親率騎兵擊敗太平天國北伐軍,斬殺正丞相吉文元。繼而水淹太平軍,生俘林鳳祥,李開芳。

    英法聯軍入侵的第二次大沽口之戰中,他準備充分上下用命,重創聯軍艦船水兵。第三次大沽口之戰中,因側翼被襲,大沽炮臺失守。並且於張家灣,八里橋遭到慘敗,蒙古騎兵在近代排槍火炮面前全無優勢,但仍然用自殺式衝鋒上演了舊式騎兵的落幕之戰。戰果之懸殊讓人震驚,法軍死亡3人,英軍死亡2人,清軍死亡1000-3000人。

    法國遠征軍中尉保羅·德拉格朗熱回憶:“炮彈和子彈無法徹底消滅他們,騎兵們似乎是從灰燼中重生。他們如此頑強,以至於一時間會拼命地衝到距大炮只有30米遠的地方。我們大炮持續和反覆地排射,炮彈於他們的左右飛馳,他們在炮火中倒下了。”

    儘管失利,但僧格林沁的皇親國戚身份和蒙滿貴族裡僅存的善戰能力讓朝廷不得不繼續仰仗於他。

    後僧格林沁前往山東河南主管軍務。南下的五年中,他擒殺捻軍首領張樂行,剿滅劉德培黑旗軍和白蓮池教軍,又平定苗沛霖團練割據勢力,可謂功勳卓著。(因被封親王,以下簡稱僧王)

    然而,新興捻軍採用游擊戰法以後,官軍每況愈下。僧王所率一萬多步騎由於立功心切,連連遭受伏擊,多位騎兵將領戰死。眼見恆齡,蘇通額等愛將們命喪黃泉,他怒火中燒,不顧曾國藩等人勸說,日夜兼程百里,追殺捻軍。

    1865年5月18日,他在長途追擊捻軍到曹州府高莊集,過去資料稱高樓寨,經查證當地數百年間從未有過高樓寨地名,實際為多次上報奏摺中的誤傳。該地實際應為山東菏澤市西北的高莊集。

    捻軍早有準備,如同擊殺恆齡,蘇通額等騎兵將領一樣,他們故意引誘僧王至預設地點,四面伏兵齊發,將清軍幾乎全殲。僧格林沁,內閣學士全順,總兵何建鰲,額爾經厄等諸多將官於此戰中盡皆被殺。

    他的死震驚清廷,一直仰賴的蒙滿騎兵宣告徹底敗亡。不僅如此,八旗和蒙古長期的軍事存在名存實亡。隨著曾國藩李鴻章等漢人地方勢力崛起,滿漢力量已經失衡。清政府的實際控制力大大下降,可以說在清王朝的棺材板上釘上了一顆釘子。

  • 3 # 明離子

    大人物死在不知名的小兵手裡在古今中外屢見不鮮,比如三國時期的孫堅,明朝抗倭援朝總指揮李如松,都是以統帥之身死在亂軍之中。

    而我們今天所說的僧格林沁,比剛才提到的兩位稍微好一些,雖然也是被小兵斬殺的,但是有名字,叫張皮綆,是捻軍的普通士兵。

    說起僧格林沁,似乎大家並沒有什麼好印象,歷史課本里他是剿滅太平軍的劊子手,影視劇裡他是引狼入室的笨蛋,但事實上呢?

    僧格林沁,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道光五年,襲封郡王爵位,被辭御前行走,歷任侍衛內大臣、正藍旗蒙古都統、鑲白旗滿洲都統等職務。

    咸豐、同治年間,僧格林沁奉命鎮壓天平天國,擊潰太平天國北伐軍,俘虜林鳳祥和李開芳,因軍功晉封親王。

    很多人因為這件事全盤否定僧格林沁,說他雙手沾滿了農民軍的鮮血,但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都鎮壓過太平軍,只因此否定僧格林沁,實在是有些不公平。

    因為就在咸豐九年,英法聯軍第二次從大沽口登陸,此時的大沽口的守將正是僧格林沁。

    面對船堅炮利的洋鬼子,僧格林沁沒有絲毫畏懼,他身先士卒,率領部隊奮起抵抗,打慣了順風仗的英法鬼子一時懵逼,被僧格林沁打的措手不及。

    此役,僧格林沁率部共擊沉敵艦4艘,重創6艘,擊斃、擊傷英法聯軍484人,英國海軍司令赫布本人也身受重傷。

    這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軍民第一次勝利,而他的指揮官,就是僧格林沁。

    但是6年後,這位抗擊英法聯軍的將領,在與捻軍交戰時,陷入重圍,僧格林沁逃出重圍,在曹州吳家店時,僧格林沁受傷墜馬,被捻軍士兵張皮綆斬殺於麥田之中,年僅55歲。

    僧格林沁,這個一生備受爭議的人,就這樣隕落在普通士兵之手。

    事實上,就在僧格林沁的靈柩返回北京時,曾經被他保護過的百姓紛紛自發的迎祭,一時間哭聲震地,百姓送出的萬民傘多達70多柄,可見僧格林沁在百姓心中的口碑。

  • 4 # 歷史時燒錄

    僧格林沁自小愛好習武,特別擅長騎射,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薩爾的第26代孫。他在後來的戰爭,尤其是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之戰鬥中為清政府立下了許多功勞,成為晚清著名將領,但最後卻死在一個少年捻軍之手。

    大沽口戰役

    1859年,僧格林沁在第二次大沽口戰役中,痛擊英法聯軍,擊毀敵軍艦船10多艘,打死打傷敵軍500人。這是晚清政府對外為數不多的一戰。1851年,捻軍開始在南陽等地聚眾起義。1855年,黃河決口之後,大批流離失所的災民因為無家可歸,紛紛參加捻軍。1860年,捻軍勢力發展到了直隸,山東一帶。

    大敗太平軍

    早在1855年時,僧格林沁在與太平天國北伐軍戰鬥中,大敗太平軍,並生擒了林鳳祥和李開芳,從此一戰成名,被晉升為親王。於是清政府派他前往山東剿捻。在剿捻初期,僧格林沁憑著自己豐富的作戰經驗,率蒙古騎兵聯合5省兵力,多次擊敗捻軍,使得捻軍遭受重創。在隨後的幾年裡,僧格林沁接連得勝,並且俘獲了捻軍盟主張樂行,將他凌遲處死。

    可是捻軍並未就此被打垮,而且在逆境中展現出了足夠的韌性,這使僧格林沁很為鬱悶。1865年,見捻軍問題遲遲未解決,清政府決定派剛剛平定了南太平天國運動的曾國藩北上,協助僧格林沁共同剿捻。身為滿清貴族的僧格林沁對朝廷派一個漢人將領來指手畫腳,非常不服氣。為了爭得頭功,僧格林沁於是加快進攻速度,企圖趕在曾國藩趕來之前,剿滅捻軍。捻軍將領張宗禹在交戰中漸漸的看出僧格林沁急功心切的戰法,於是精心設下了一個伏擊圈,以報叔叔張樂行被殺之仇。

    最終身死

    經過幾次突圍沒有成功,反而隨身親信在突圍時被殺,自己也身負重傷,僧格林沁於是氣急敗壞地決定率部發起一次絕命突圍,然而突圍到吳家店一帶時,因為傷勢嚴重,只得在一片麥田裡潛伏了下來。張宗禹命令部隊縮小包圍圈,並進行地毯式搜捕,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最終被年僅16歲的捻軍將士張皮綆,發現一個身著黃馬褂的清軍將領。他飛奔上去,一刀便結果了那人的性命。隨後取下帽,珠和花翎穿戴在身上,回到軍中,經確認,被張皮綆所殺的清軍將領就是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在沙場征戰了這麼多年,最終死在少年捻軍手裡,主要是犯了兵法大忌“急功心切”之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成棟屠戮十萬同胞,擒殺南明兩帝,為何死後被永曆帝追封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