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輝輝18452761276
-
2 # 張伯泣
民國巡閱使,護軍使,鎮守使是什麼官?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在中國古代,總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官名,例如唐宋的節度使,明朝的總兵、指揮使,清朝的總督等等,總是搞得大家都是一頭霧水。實不相瞞,在我以前剛剛學習歷史的時候,也被這些官名搞得很是迷糊,但是隻要弄清楚這些官兵具體所代表的職位,還是很好區別的。
首先來說巡閱使,這個職位權力是很大的,相當於滿清時期的總督,而在北洋政府時期,便將總督換成了巡閱使。
當然巡閱使又和總督不一樣,總督是是軍政一把手,而巡閱使更偏向于軍區司令一樣,也就是說巡閱使的意義更多的則是在軍事上。例如在北洋時期,當時張作霖就被封為東三省巡閱使,還有陸榮廷被封為兩廣巡閱使,吳佩孚也當過兩湖巡閱使,因此巡閱使算是比封疆大吏還高的職位。
接著我們來說護軍使,相比於巡閱使,護軍使的級別就低了一點,如果給大家說的詳細一點,護軍使就好比一個地方的駐軍長官,例如保衛北京的衛戍部隊長官,就是護軍使。而大家熟知的黃金榮,當年因為一名妓女,得罪的就是淞滬護軍使盧永祥的兒子盧小嘉,結果被盧永祥狠狠的教訓了一頓。
下面我們來說鎮守使,其實這個職位在北洋時期,是一個很普通的職位,屬於一省裡面的軍隊長官。而在北洋時期,一省的長官是都督,當然都督和巡閱使還是有差距的,巡閱使一般最少管轄兩個及兩個以上的省份,都督只是一省的軍政長官。
而在一個都督下面,直接受他領導的軍事力量便是鎮守使,當然都督手底下鎮守使很多,不止一個。例如滇軍的創始人,兼雲南都督唐繼堯,當年就是被他手底下四個鎮守使推翻的,其中一個鎮守使就是後來的雲南王龍雲。
說道這裡,我想在給大家補充一點,北洋時期有的省份還分為督軍和省長兩個職位,這是軍政分開的。但是都督則是軍政一把手,權力大於督軍和省長,而一個人兼職督軍和省長的話,也就是都督。
-
3 # 鳶飛九天2018
辛亥革命之後,清朝被推翻,中華民國成立,正所謂新朝要有新氣象,再加上此時遍佈全國的大大小小的軍閥,為了便於統治,哪怕是名義上的統治,民國中央政府開始在各地設立一些新的官職。大的如巡閱使、護軍使,小的鎮守使等等,那麼,這些職務是什麼意思呢?分別又有多大的權力?
軍閥割據的民國
先說巡閱使。民國成立的當年,在袁世凱就任總統職務之後,為了拉攏譚人鳳,將其任命為長江巡閱使,這也是巡閱使一職最早出現的時間。隨後,時間過了12年之久,至到1924年12月11日,擔任北洋政府臨時執政的段祺瑞才下令裁撤巡閱使,也就是說,巡閱使一職在民國共存在了12年之久。
民國時期,曾擔任巡閱使一職的人有很多,例如赫赫有名的東北王張作霖,就曾擔任東三省巡閱使;巔峰時期曾佔據廣東和廣西兩省之地的舊桂系軍閥陸榮廷,則被北洋政府任命為兩廣巡閱使;同樣在巔峰時期的直係軍閥首領吳佩孚,也曾擔任直魯豫巡閱使。其他還有如蘇皖贛巡閱使、兩湖巡閱使、熱察綏巡閱使、閩浙巡閱使等等。
曾擔任東三省巡閱使的張作霖
從這些巡閱使的名稱和擔任的人,就可以清晰的看出,巡閱使至少轄有兩省以上的地盤。民國時期,並非每一個省都設定了巡閱使。而且,被北洋政府任命為巡閱使的人,往往已經實際佔據了巡閱使所轄的地盤兒。
也就是說,巡閱使其實是北洋中央政府為了安撫地方大軍閥和實力派所採取的一種措施。如果類比古代封建社會的話,那麼,巡閱使大概與地方割據的藩王類似,而這些割據一方的藩王所能轄有多大地方,也與他的實力有直接關係。
因此,從始至終,巡閱使其實一直只是一個臨時特殊措施,並沒有形成一種統一的制度。也因此,跨越數省之地的巡閱使究竟所轄哪幾個省的地盤,也與被任命為巡閱使的軍閥密切相關。這些割據一方,對於中央聽調不聽宣的軍閥們之所以接受巡閱使的職務,除了並沒有實力挑戰中央、統一全國之外,接受巡閱使一職,也能夠使他們對於所轄地盤的統治名正言順。
北洋軍閥時期
由於巡閱使只是一個臨時特殊措施,因此,能夠管轄數省之地的官職,在北洋時期並非只有巡閱使一職。其他還有經略使、籌邊使、督辦等職務。例如直係軍閥首領曹琨,曾擔任川粵湘贛四省經略使,這個職務理論上,曹錕具有管轄四川、廣東、廣湖南、江西四省之地的權利。而曾擔任蒙疆經略使的東北王張作霖,所轄的地盤,也將察哈爾、綏遠、熱河三地納入統治範圍。
如果說巡閱使能管轄一省以上的地盤的話,那麼,護軍史就是典型的省級軍閥了。護軍使與巡閱使一樣,都是臨時措施。根據北洋政府頒佈的《護軍使暫行條例》。北洋政府任命的護軍使分為兩種,一種是並沒有軍政長官的省區,而一種則是有軍政長官的省區。
北洋直係軍閥吳佩孚
沒有軍政長官省區的護軍使最為簡單,他們能夠節制全省的軍隊,與督軍、都督或將軍無異,都是一省的最高軍政長官。例如,曾擔任吉林護軍使的孟恩遠,在東北王崛起之前,他就是吉林省的最高統治者。
至於有軍政長官的省區護軍使,則一般只能享有本省的部分地盤。例如在上海地區設定的淞滬護軍使,一般管轄的區域就是上海灘一地。不過,雖然名義上護軍使職位在本省軍政長官之下,但實際上,護軍使是否聽從本省的軍政長官,完全根據護軍使的實力。實力強勁的護軍使完全可以自行其是,將本省軍政長官撇在一邊。
淞滬護軍使盧永祥
而鎮守史則是三個職位中管轄區域最小,級別也相對最低的地方軍政長官。北洋政府設定的鎮守使,一般設在各個省重要區域內設定,主要職責為負責綏靖地方。
而能夠擔任鎮守使,一直的通常為北洋軍隊中的師長、混成旅長或旅長。也就是說,鎮守使一般由軍隊的少將或中將擔任。如同巡閱使和護軍使一樣,鎮守使將也能夠所管轄範圍內的軍政大權集於一身。因此,許多鎮守使其實就是割據一方的小軍閥。
民國時期最著名的鎮守使,莫過於西北軍首領、大名鼎鼎的基督將軍馮玉祥。1918年,擔任第16混成旅旅長一職的馮玉祥,被北洋政府任命為湘西鎮守使。馮玉祥因此率領軍隊駐守常德,開始在常德地區對於軍隊進行大力建設。
馮玉祥
與此同時,馮玉祥在湘西鎮守使任上,也對於湘西地方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建設,例如他進行了戒菸、婦女放足、整頓教育、興辦實業等措施。也正是在湘西鎮守使職位上,馮玉祥的實力有了巨大的提升,著名的西北軍十三太保,也是在這時候形成的。
不過,無論是巡閱使、護軍使還是鎮守使,終究只是民國時期軍閥割據局面下妥協的產物,也是軍人政治的典型。被管轄地區百姓的福祉,全部在軍閥們的一念之間。因此,這種模式當然是不正常的,也是無益於國家的。
回覆列表
北洋政府為拉攏部分軍閥並使之在其統治下就範,按地區設定巡閱 使,其官署為巡閱使署。
巡閱使就所轄範圍,有轄兩省的,如閩粵巡閱使;有轄三省的,如蘇皖 贛巡閱使;還有的無具體省區,如長江巡閱使、海疆巡閱使等。
巡閱使署一般均設有參謀長和參謀、副官、政務、軍務、軍需、軍醫、 軍法等處。按規定巡閱使只是統轄該區內的陸軍,會同區內各省軍政長官, 籌辦處理區內軍事事務,但實際上他的許可權很大,軍事、民政、財政、司法 都要管,儼然成了超省級的太上皇。
海疆巡閱使屬海軍部管轄。類似於前清的總督,但設定無一定法則,多因人而設,廢置不常。但實際許可權因人因時而定,未必真有能力掌管所轄諸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