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麥小雙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有點矛盾的,生了孩子不可能只陪伴他到三歲,作為一個母親,也無法忍受孩子三年不在身邊而出去打拼。工作和育兒是可以做到平衡的。

    首先,如果你的工作必須離開孩子三年,而且是他出生的頭三年,我覺得這個工作可以放棄了,我們一生中跟孩子常伴左右的時間也沒幾年,三歲之前更是跟孩子朝夕相處的最好時光,最好是不要分開。要做孩子的榜樣,時時刻刻都可以,不必給出特別的期限。

    其次,也不要因為要陪伴孩子而放棄自己人生中在職場的三年,完全可以邊工作邊帶孩子。現在的社會瞬息萬變,離開職場三年,你可能再也跟不上之前領域的變化了,再者,脫離社會做全職主婦的話,很可能因為帶孩子的種種困擾而產生心理問題。

    所以,儘可能邊工作邊帶孩子吧,職場生活可以沖淡育兒的辛勞,育兒的樂趣也可以緩解職場的壓力,它們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推進器。加油!

  • 2 # 武漢曾老師

    養育孩子時最好的選擇當然是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而且是以一位能幹漂亮讓孩子驕傲的媽媽的姿態陪在孩子身邊。

    總是有人說陪伴了孩子就沒有辦法給TA更好的生活,要為孩子打拼未來就不能陪伴TA成長,我覺得其實是因為你們沒有找對方向,我們是有辦法兩全其美的。

    我是一個二寶媽媽,兩個孩子一直都是我帶的,我同時一直在工作,小寶三歲前我是在開店,帶著孩子守店。

    在二寶上幼兒園大寶上初中的時候,因為一些原因家裡人都沒有辦法和我在一個城市生活 ,而我又不想大寶轉學去農村,於是我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在這個城市生活。

    這時候的我沒有工作,又不想依靠家裡人,但是有非常強烈的願望想要過上一般的生活。一個失業的媽媽帶著兩個孩子,我能做什麼呢?

    有一天無聊把簡歷掛在網上,然後有個託管培優機構給我打電話,於是我去那裡工作了一個月,回來後自己辦了一個託管培優班。

    好在我在這個城市有套房子,一百多平,我請了兩位老師,就在自己家開班了。前期就投入了幾千塊錢,慢慢的做起來了。

    堅持到現在 ,因為要陪伴兩個孩子,一直沒有去外面租房子做,所以一直沒有擴大。沒有賺到很多錢,但是孩子們培優課的費用都省了。在小寶上小學後,我把星期天空出來了,很多人說做培優的就是週末掙錢啊,我不管,我要留一天陪我的二寶玩耍。

    現在大寶上大二了,小寶上三年級。每天早上六點起床練瑜伽,七點做早餐喊二寶起床 ,七點半送小寶去上學。然後我就去美容院,或者在家做手工,看書等,做自己喜歡的事。下午接兒子和別的孩子回來寫作業,兒子作業完成,我們也差不多下班了,然後給兒子講故事,休息。日子過得很充實。

    每一個媽媽都有自己的特長,現在是機會很多的時候,想要陪伴在孩子身邊,可以整合一下資源,看看自己有什麼特長,可以邊工作邊陪伴孩子。做一個獨立自主上進的媽媽,做孩子最好的榜樣。

  • 3 # 卓媽育兒園

    其實,從有利於小孩成長的角度來分析,最好三歲之前,母親跟孩子之間不要分開,如果不得已而分開,時間也儘量不要太長。

    因為早期的陪伴,可以給孩子在嬰幼兒時期足夠的安全感,這對孩子後期的成長十分重要。

    隨著孩子漸漸的長大,接觸的人也越來越多,母親可以適當的減少陪伴孩子的時間,將時間抽出來做其他事情。

    很多媽媽會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後,選擇重新步入職場。一方面是由於孩子逐漸長大,有了幼兒園的老師以及小夥伴們的陪伴,對媽媽不再那麼依賴;另一方面也由於母親在家裡帶小孩幾年,與社會基本脫節,所以母親要儘快在職場中尋找到工作的樂趣,在工作中尋找自我價值。

    工作只是個人成長的一種途徑,同時還可以帶來一定的報酬,如果有些母親不愁吃穿,而且不工作也有其他的成長途徑,那就不需要步入職場了。

    最後總結出一句話,不論是在家帶小孩的媽媽,還是在職場中拼殺的媽媽,都同樣的偉大。希望所有的母親,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同時,也要專注於自我的成長與增值。這樣,總有一天你的孩子會為你而驕傲。

  • 4 # 雨後山林靜

    在家裡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建議母親最好能陪伴孩子到三歲。做為一名母親,除了帶孩子以外,自己也要有一份自己的事業,這是沒錯的,這樣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但孩子在0-3歲這個年齡階段是非常關鍵的。所以我建議在孩子三歲上了幼兒園後再去工作。

    3歲前的孩子非常需要有安全感,寶寶對父母也有著強烈的依戀感。所以,如果他們一會沒看到父母時就會哭。0-6的孩子,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對性格的發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歲前兒童所受到的影響可能會決定他們的一生。如果在這個年齡階段母親能陪在孩子身邊時,孩子會感受到來自母親的愛,也有利於他們形成良好的性格。反之,如果孩子遭受到忽視或語言傷害、暴力行為,孩子的性格就有可能出現偏差。

    現在很多家庭中,父母沒有時間帶孩子,於是會請家裡的老人、保姆或鐘點工來幫忙。如果這些人群他們懂得如何科學的養育孩子,那是可以的。但也有一些保姆或鐘點工並不知道如何去養育孩子。他們認為我只要沒讓孩子餓著凍著就行了。我身邊有一位同事,以前請了一個保姆帶孩子。她說:這位保姆什麼都不用做,只要把孩子帶好就行了。但過了一段時間,她發現寶寶快到1歲半了還不會說話。後來,她發現,那位保姆平常很少和孩子說話。看她平常性格並不內向,可能就是認為和寶寶說話太累了吧!媽媽這時開始著急起來。孩子在1歲的時候是語言發展的敏感期,需要給孩子適度的語言刺激,給他們提供一個語言環境。如果這個敏感期錯過後,以後就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教孩子說話。現在,只要她陪在孩子身邊,就會多多與孩子說話。

    3歲前的孩子性格很容易受到人們的影響。如果孩子哭起來,保姆開始可能會去哄哄孩子,但是孩子一直哭的時候,可能就會對孩子失去耐心而大聲斥責孩子了。孩子會對成人的責備感到恐懼。從而會哭得更厲害了。以後,他只要一聽到有人罵他,他就會膽小、退縮。這是人們的養育風格導致。如果是媽媽陪伴在孩子的身邊,當孩子哭了,媽媽會用溫柔的聲音與孩子說話,把孩子抱起來哄一鬨。當孩子被寬容的對待後,他的內心裡才能生出愛來。當他能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時,他的心理營養才會更多。有的孩子具有暴力行為,這和他們的家庭環境和養育風格有著很大的關係。在家裡成人經常用暴力來解決問題,經常對他人發火的話,也會影響孩子,使孩子成為一個脾氣暴躁的人。

    孩子的行為習慣奠定他們一生的基礎。一個孩子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3歲前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這時父母的作用非常大。比如:教會孩子自己會洗手,懂得洗手的步驟。自己會獨立的進餐,懂得餐桌禮儀。在我們幼兒園,有一些大班的孩子進餐時會用勺子敲碗,發生聲音來。吃完飯不用毛巾擦嘴,用衣服袖子擦嘴等。看圖書的時候不愛惜,把圖書亂扔。我真的是看過很多這樣的孩子。儘管老師會在幼兒園裡一遍一遍的教,但不久後他們又都忘了。如果孩子從小沒在家養成好這些習慣,只靠在幼兒園裡的老師來教,那是很困難的。因此,帶孩子除了給孩子吃和穿外,還要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母親如果能多花點時間來參與孩子的成長,孩子會更願意接受。

    3歲前的孩子還是動作發展的敏感期,除了大運動能力外還有精細動作的發展,都需要父母花一些時間去陪伴孩子。如果這個階段孩子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那對他以後來說是非常受益的。我的孩子小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去陪她。孩子各方面都發展得不錯。

  • 5 # 源姐談心

    孩子10歲前,尤其5歲前,其實都需要父母在身邊。父母可以去工作,但不能長時間缺失,即便你忙的時候要讓孩子感受到你也在關心關注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游泳可能導致尿酸高併發痛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