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易剪輯

    人可以有傲骨,但不可以有傲氣。藐視一切,不如低頭,不正視艱難險阻的存在,無疑會犯“飛蛾撲火”的毛病,像飛蛾一樣自取滅亡。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真正的強不是用剛,而是用柔。要想進入一扇門,就須低頭比門框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頂峰,就得彎腰做好攀登的準備。行事能低頭,事情會更順暢,就更能快速地達到目的。古今中外能夠名留史冊,能夠為人們所知,能夠在當時社會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往往都是那些能屈能伸、以屈求伸的人。能屈能伸,剛柔兼濟,從來不失為男子漢大丈夫的氣度和風範。一時的低頭並不是永久的低頭,而是為了長久的抬頭,正如暫時的退讓是為了更好地前進。有進有退,能屈能伸,這是成功所必需的。那種一往無前、有進無退的人僅僅是村夫莽漢,表面上英勇,實則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因此,人生在世該伸則伸,該屈則屈,這才能稱為一個大智之人,才是一個有著成功資本的人。中國古代軍事家孫臏就是一個能屈能伸的成功者。孫臏年輕時與魏人龐涓一起拜鬼谷子為師學習兵法,龐涓是一個非常自私且善妒的人。而孫臏則為人淳樸厚道、謙虛謹慎,加上學習勤奮刻苦,頗得鬼谷子的器重。後來,鬼谷子就把孫子留下的《孫子兵法》13篇傳給了孫臏。誰知,此事竟被善妒且小心眼的同門之友龐涓所知,龐涓豈能容忍孫臏比他強。但他非常善於偽裝自己,還與孫臏結為兄弟,後來,他便到魏國謀職。在受到重用後,龐涓並沒有實現當初邀請孫臏下山的諾言。後來,孫臏的才能傳到了魏惠王那裡,惠王便讓龐涓寫信邀請孫臏,龐涓只得依命行事。孫臏接到信後,感念龐滑薦舉之情,隨即打點行裝奔赴魏國。龐滑見到孫臏後,假意歡迎,並盛情款待。然而不久,龐涓便偽造書信,設計陷害孫臏。在魏惠王面前詆譭孫臏,說其私通齊國。惠王一氣之下,要處死孫臏。龐涓為了騙取孫臏所學的兵法,又假惺惺地以同學之誼向魏王求情,把死刑變成了臏刑。孫臏被極其殘忍地挖去了雙膝蓋骨,又用針刺面,然後以墨塗之,使他幾乎成了一個活死人。孫臏恍然大悟,終於看清了龐涓的真面目,真是追悔莫及。如今被龐涓控制著,膝蓋已去,兩腿無力行走,好不悽慘。但孫臏並非是一個文弱書生,他的意志令人佩服,他利用對龐涓的仇恨,激勵自己活下去。他一方面與龐涓巧妙周旋,一方面努力尋找時機,儘早擺脫龐涓的監視,等待有朝一日馳騁縱橫,報仇雪恥。他開始裝瘋,一會兒大哭,一會兒大笑,一會兒又做出各種傻相:不是唾沫橫流,就是張目亂叫不絕。有人發現了孫臏的異常,驚恐萬狀,急忙將此事告知龐涓。龐涓親自察看,只見孫臏痰涎滿面,時而伏地哈哈大笑,時而又嚎啕大哭起來。但這哪能騙過生性狡猾如狐狸的龐涓呢?因此,當龐涓命令手下將孫臏拖入豬圈時,孫臏即披髮露面,倒身臥於糞穢之中。龐涓仍半信半疑,但看管沒有從前那樣嚴了。為了掩人耳目,孫臏整日瘋言謬語,時哭時笑,目間混跡於市井之中,夜間仍歸豬圈之內。時目一多,龐涓最終也相信他是真的瘋了。後來,齊威王派辯士淳于髡到魏國去拜訪魏惠王。孫臏乘人不備,秘見齊使,以刑徒的身份,慷慨陳詞,打動了齊使。於是,淳于髡偷偷將孫臏帶離魏國,回到了齊國臨淄,他才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華,殺了龐涓,為自己報了仇。身處困境之中,為了保全性命,孫臏不得不裝瘋賣傻來麻痺龐涓,最後才找機會逃出魏國。孫臏的故事告訴我們:為了自己的最終目的,在強者面前,必須低頭,能屈能伸。漢代名將韓信,未成名前,有次走在路上,一個地痞看他不順眼,就想找他的麻煩,說:“你看起來挺神氣,還有佩劍,不過,你也只是中看不中用。有氣魄的話,你就來殺我;不敢,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知道他是在故意找碴,為了不惹是生非,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韓信忍了一時之氣,從地痞胯下爬了過去。正是這種人在屋簷下的低姿態,才使他成為漢朝的開國功臣。由此而知,人生要歷經千門萬坎,洞開的大門並不完全適合我們的軀體,有時甚至還有人為的障礙,我們可能要不停地碰壁,或是伏地而行。若一味地講“骨氣”,到頭來,不但被拒之門外,而且還會被撞得頭破血流。只有在該低頭時學會低頭,才能巧妙地穿過人生的荊棘。這是人生進步的一種策略和智慧,也是入立身處世不可缺少的風度和修養。隋朝末年,朝政腐敗,天下大亂。李淵被任命為山西、河東撫慰大使,奉命討伐群盜。憑李淵的實力,一般的盜寇都不在話下,唯有北方的突厥,經常使李淵吃敗仗。突厥自恃有鐵騎,民眾又善騎射,使李淵大傷腦筋。突厥兵仗著自己的優勢分外囂張,根本不把李淵放在眼裡,李淵對突厥恨之入骨,視之為不共戴天之敵。後來,李淵任太原留守。突厥依舊緊追不捨,數萬兵馬多次衝擊太原城池,李淵派遣部將王康達率幹餘人出戰,幾乎全軍覆滅。最後,巧使疑兵之計,才勉強嚇跑了突厥兵。更讓李淵想不到的是,盜寇劉武周,突然進據歸李淵專管的汾陽宮(隋煬帝的離宮之一),掠取宮中婦女,獻給突厥,突厥還封劉武周為定楊可汗。此外,在突厥的支援和庇護下,起兵鬧事者甚眾,內憂外患讓李淵分身乏術。不僅如此,他自身更是隨時都有可能被隋煬帝找藉口殺掉。在這種處境之下,人人都認為李淵肯定對突厥恨之入骨,會與之決一死戰。但是,李淵卻“眾人皆醉我獨醒”,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吃驚的決定:向突厥稱臣,並以“美女財寶”相贈。在局外人看來,李淵的做法實在是太離譜了。但他有自己的盤算,屈節讓步雖然表面上是種屈辱,但他認為:男子漢大丈夫為成大事,不可意氣用事,能屈能伸才是最明智的。因為根據天下大勢,李淵已斷然決定要起兵反隋。要起兵成大氣候,太原雖是一個軍事重鎮,但不是理想的發家基地,必須西入關中,方能號令天下。西人關中,太原又是李淵萬萬不可丟失的根據地。所以,必須想方設法保住太原,才能順利西進。當時,李淵手下兵將不過三四萬人馬,即使全部屯兵太原,應付突厥的隨時出沒,以及追剿有突厥撐腰的四周盜寇,也是捉襟見肘。而現在要進伐關中,顯然不能留下重兵把守。唯一的辦法只有求和,讓突厥“坐受寶貨”。因此李淵不惜俯首稱臣、忍辱求和。李淵與突厥約定,共定京師,土地歸他所有,美女玉帛盡數獻給可汗。俗話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目光短淺、惟利是圖的始畢可汗果然與李淵修好。由於李淵甘居臣下,還得到了突厥的不少資助。可汗送給李淵不少馬匹及士兵,李淵又乘機購來許多馬匹。此舉為他擁有一支戰鬥力極強的騎兵奠定了基礎。而且漢人素瞑突厥兵英勇善戰,此時李家軍中加入突厥騎兵,自然是平空增加了聲勢,為他建立大唐創造了有利條件。李淵為了達到自己的最終目的,在關鍵時刻低頭向突厥稱臣,才使他在建立大唐王朝的過程中少走了很多彎路。李淵能屈能伸的精神實在值得後入學習。人都有軟弱的一面,當自己的力量不足以使對方懾服時,就應該適時低頭,然後再爭取勝利。社會雖是不斷變化的,但也不可能讓社會來適應你,只有你去適應社會,如果你不能面對社會現實,總是生活在對社會的不滿意中,那麼你就會被社會淘汰。這樣對自己、對家人都是不利的,所謂“虎落平陽遭犬欺,龍游淺水受蝦戲”的道理也就在於此。改掉匹夫之勇,不逞飛蛾之能,學會適當的低頭,或者你就能過此難關,承受挫折,一路向成功逼近。蘇東坡在《留侯論》中有這樣一段話:“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俗語云:“人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屈”就是在客觀形勢對己不利的時候,能夠低頭隱忍,而不是一味地逞匹夫之勇;“能伸”則是在外在環境對己有利的時候,能夠及時利用時勢促成自己的成功。能屈能伸是人的一種美德,更是人們處世的一種原則。現實生活中,順而能進易,逆而能屈難;逆而能屈易,屈伸難上難。只要明白,暫時的屈是為了更好地伸展,暫肘的低頭是為了更高地抬頭,那麼你離成功就不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平道為何會有百萬信徒?農民出身的張角,如何成為大漢終結者?